井冈山究竟有几支革命武装?

来源 :华夏关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wy5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65年5月,毛泽东重上井冈山,曾说过,当年井冈山的红军由四支部队组成。一支是秋收起义的部队。这支部队在三湾改编成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在井冈山时期被编为第三十一团。第二支部队是井冈山上原来有的两支小的农民地方武装。这两支小部队分别由袁文才、王佐领导。第三支部队是八一南昌起义的队伍,这次起义打响了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反革命武装的第一枪。第四支部队是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的红五军,于1928年12月来到井冈山。井冈山的四支部队对外称红四军、红五军。
  毛泽东的这番话大体说出了当年井冈山上主要的四支革命武装。不过,还有另外三支革命武装,没有被他归纳在内。
  第一支是湘南农军
  朱德、陈毅带上井冈山的部队,不只南昌起义军余部这一支,还有湘南农军和广州起义军余部。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在朱德、陈毅的率领下,转战湘粤赣边界,通过“赣南三整”,保存了革命的火种。1928年,朱德将部队开往群众基础好、易于隐蔽的湘南宜章山区。1月12日,朱德智取宜章城,拉开了湘南起义的序幕,并掀起遍及湘南十多个县的起义。后来,国民党纠集七个师南北夹击,加上湘南特委犯了“左”倾盲动主义错误,3月底,湘南暴动归于失败。在此期间,毛泽东部的何长工与朱德部的毛泽覃互相到对方的部队进行了联络与沟通,朱德、陈毅等为保存革命的有生力量,率部主动转移,撤离湘南,向井冈山靠拢。1929年9月1日,陈毅在《关于朱毛军的历史及其状况的报告》中指出,到1928年4月底朱毛两部会师时,“朱部2000余人,湘南农军8000余人,毛部千余人,袁王各300人”。
  第二支是广州起义军余部
  据《朱德年谱》记载,1927年12月上旬,朱德按广东省委指示,南下支援广州起义。12月11日,广州起义爆发,13日起义失败。19日,朱德“率部抵韶关,与广州起义失败后撤出的二百余人相遇,始知起义失败。把这二百余人编入部队后,转移到韶关西北三十里的犁铺头,进行休整和练兵”。据《陈毅年谱》记载,12月中旬,“在韶关刚联系好车皮,正准备上车开往广州时,忽然与广州起义失败后撤出的‘几十名干部’相遇,方知起义已失败,遂决定移至韶关西南郊的西河坝”。下旬,“和朱德率部转移到人口稠密、物产富饶的大圩场韶关西北15公里的犁铺头进行休整”。
  第三支是湘赣边界地方武装
  除了袁文才、王佐领导的农民武装外,在湘赣边界还活跃着另外一支革命武装,大多数由当地农民组成,人数众多,编制不一,不属于正规红军,统称为湘赣边界地方武装。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指出:“乡村普遍组织了工农暴动队,区县两级则有赤卫队。”时任湘赣边界特委书记的杨开明也说:“各县的地方武装、赤卫队各有快枪数十或200余不等。枪支半由红军中拨给,半由自己在斗争中得来……各县赤卫队,作战能力都还不错,因为经过的斗争多,完全是在屡次的战争中磨练出来的……可以打仗,以之应付各县的保安队靖卫团等,很能对付得了。赤卫队多是征兵得来的,生活与组织与红军略同,政治军事训练都有相当的程度。”
  湘赣边界地方武装虽然战斗力稍弱,却是主力红军的重要补充。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军与国民党军作战,基本上都离不开他们的配合与支持。
  除了以上三支革命武装外,井冈山时期还有另外两种兵员的重要补充力量。
  一是安源工人。1927年9月湘赣边秋收起义爆发时,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的主体就是安源工人纠察队和矿警队。从浏阳失利到文家市会合后,有一支60余人的安源工人爆破队,跟着秋收起义部队上了井冈山。1928年4月,湖南萍醴游击营在刘型、张汝泉的带领下上了井冈山。刘型回忆:“我们上井冈山时,原有100多人,结果六工陂打了一仗,到山上时只有50人,这里面有些是安源矿工。”另据宋新怀回忆:“在1928年5月间有几百长沙学生与安源煤矿工人克服了许多的困难,上了井冈山。”这些安源工人都成为井冈山上一支重要的生力军。
  二是国民党俘虏兵。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写道:“边界红军的来源:(一)潮汕叶贺旧部;(二)前武昌国民政府警卫团;(三)平浏的农民;(四)湘南的农民和水口山的工人;(五)许克祥、唐生智、白崇禧、朱培德、吴尚、熊式辉等部的俘虏兵;(六)边界各县的农民。但是叶贺旧部、警卫团和平浏农民,经过一年多的战斗,只剩下三分之一。湘南农民,伤亡也大。因此,前四项虽然至今还是红军第四军的骨干,但已远不如后二项多。后二项中又以敌军俘虏为多,设无此项补充,则兵员大成问题。”也就是说,边界红军后期主要的兵员补充是国民党俘虏兵。
  杨开明也说:“成分非常复杂,有原来的老兵(因历次的斗争,死亡甚多,现仍有1/3),平浏岳的农民,湘南的农民,国民革命军中俘虏过来的兵士(这种兵士差不多现在要占半数),当地的农民。”“惟因斗争的激烈,干部损失太多,每一次作战总要损失一些好干部和好士兵,补充的都是一些俘虏兵,明知俘虏兵是带危险性的,但是无法解决士兵的补充问题,有时连俘虏兵都很难得到,有有枪无人的苦楚。”
  粟裕在回忆朱德、陈毅时,将他们率领南昌起义军余部冲破无数艰难险阻,最终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军余部会师,描述为“激流归大海”。这句话恐怕也是对井冈山斗争时期所有革命力量的最好诠释。
  (据《北京日报》)
其他文献
1923年,吴佩孚过五十大寿,许多人都给老吴送了价值不菲的礼物,而唯独冯玉祥却只送了他一坛子清水,并美其名曰“宫廷玉液”,纯天然、无污染的“圣水”。吴佩孚很无语,有人问:“冯将军,您这水是从哪里弄来的?”冯玉祥说:“玉泉山,天下第一大泉。”吴佩孚说:“那么老远的运来,真辛苦你的手下了。”这时,老冯的部下冒失地说:“不辛苦,就从我们营地的大瓮里舀的。”  1928年7月2日,冯玉祥被美国的《时代》周
期刊
2013年3月8日,不断发展的北京轨道交通的日均客运量首次突破1000万大关,超过莫斯科成为全世界客运量最大的城市。其实,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地铁都称得上世界之最的名号。  平壤地铁仿照莫斯科地铁建得很深,且深度超过莫斯科,号称世界上最深的地铁系统,最深处达地下200米,平均埋深达100米,从地面乘电动扶梯到站台需3分钟。这一切都是出于战备防空的考虑。在朝鲜看来,富丽堂皇的平壤地铁是值得向各国游客炫耀
期刊
抗日战争时期,宋美龄为了抗战事业经常奔波于前线,武汉会战之际,有几次险些捐躯沙场。  首次遇险,由于军官们的掩护宋美龄没有受伤  1938年6月,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薛岳,命令第二○○师副师长邱清泉、第二十八军军长桂永清率部前往兰封县阻击日军进攻武汉。当二人赶到兰封后,桂永清不屑一顾地对人说:“这些敌人算得了什么!看我们来打他个落花流水。”果然,他打了一场小胜仗,更是忘乎所以,将其夸大为“兰封大捷”
期刊
1910年4月16日,汪精卫、黄复生因行刺摄政王载沣未遂被捕。载沣最初主张立斩汪黄二人,但经过肃亲王善耆的反复劝说,同意从轻发落汪黄二人。  1910年4月29日,清廷以汪黄二人“误解朝廷政策”为由,免除汪黄二人死罪,判处二人永远监禁。肃亲王亲自到狱中看望汪精卫。汪精卫以前以为清廷的官员都是愚钝无能的昏官污吏,没想到肃亲王肯屈身访问他这个囚犯,而且以礼相待,谈吐文雅,让汪精卫十分吃惊,也很佩服肃亲
期刊
1982年7月6日,我国北方海滨城市D市的海军某部招待所,秘密进驻了一批极其重要的客人,他们是来自“8291”工程指挥部的有关领导、专家及部分工程技术人员。所谓“8291”工程,是指经我国军事科学部门长期开发研制,预定于1982年9月1日由潜艇从水下向南太平洋海域发射的行动代号。这项工程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直接领导、张爱萍将军的直接指挥下,各相关部门、相关单位协同努力,各项准备工作在198
期刊
国民党在大陆执政期间,其军内贪腐问题严重。为刹住这股邪风,蒋介石曾采取过一些措施,也曾在高层会议上痛斥过军队的腐败问题,并设立专门的机构来遏制军队贪腐,但收效甚微,种种举措屡屡受挫。  成立筹监会  1948年8月,随着国民党军中贪腐愈演愈烈,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驻华军事顾问团团长巴大维根据美国政府指示,不断地找外交部部长王世杰交涉,要求蒋政权赶快成立监督机构制止军方日益猖獗的贪腐问题,否则,将
期刊
赫鲁晓夫在从事国际活动时,常常口不择言,鲁莽行事,给世界落下许多笑柄。其中最有名的是两件事情:一是他在一次外交招待会上扬言要“埋葬”西方资本主义,后来到1963年11月6日,他在接见美国资本家时承认:“我做不到这一点,资本主义太大了。”二是赫鲁晓夫出席1960年联合国大会,有一天他在辩论中情绪失控,从脚上脱下皮鞋猛敲桌子,并同西班牙代表吵得几乎动起手来……  “美制皮凉鞋”敲桌  赫鲁晓夫曾在回忆
期刊
从2013年1月15日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集团军番号可以对外公开使用。解放军陆军18个集团军的番号和分布图已经公布,那么究竟这18个集团军是怎样形成的呢?  第38集团军:“万岁军”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所有部队中,惟有一支部队被统帅部称过“万岁”,这就是第38军。1948年11月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军,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军长李天佑,政委梁必业。下属112
期刊
唐朝兴诗成风,大凡写诗作赋稍有名气的人大都混得不错。年届四十的孟浩然,亦按捺不住,便来到京城谋求一官半职。他找到交往甚笃的王维帮忙。当下王维得知来意便满口答应,并择日约孟到官邸饮酒畅聚。  诗坛泰斗与翘楚雅聚的消息不知如何被当朝皇帝唐玄宗知道,竟突然摆驾到了王宅,见了孟浩然便询问诗作之事。孟见皇帝垂问便受宠若惊,一首接一首背诵诗作。这时,朗诵不停、喝酒不断,人已进入醉态,当孟把这次进京新作《岁暮归
期刊
1965年1月13日,蒋介石正式颁布命令,特任蒋经国为“国防部长”。至此,蒋经国方才名符其实地掌握台湾的军权。虽然台湾的“国防组织法”规定,军队的统帅权由“参谋总长”和“国防部长”分享,然而在国民党政权的任何机构,官职的权限大小,均因人而异。如同长期以“副”代“正”一样,蒋经国出任“国防部长”后,“参谋总长”就逐渐成为他的幕僚。  1965年3月8日,蒋经国在主持“国防部”会议时提出其施政理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