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通有权叫停美国高通的字号吗?

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he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期,上海高通诉美国高通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一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部分讨论。表面上看,尤其是从相关商标的权利状态来看,原告手中握有以汉字“高通”为核心的注册商标专用权,被告似乎显得比较被动。然而,笔者赫然发现,原告所主张的与企业字号相关的诉讼请求显得比较突兀,不无疑虑。为此,本文拟从原告的相关诉讼请求出发,就被告的企业字号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提供另一评判视角。
  一、原告的相关诉讼请求
  本案原告是上海高通半导体有限公司,第一被告是QUALCOMM Incorporated,第二被告是高通无线通信技术(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据报道,原告起诉状中的第一项诉讼请求如下:“一、判令第一被告立即停止侵犯原告第‘662482’、‘776695’、‘4305049’和‘4305050’号中国注册商标专有权的全部行为,包括但不限于:1.……;2. 立即停止将‘高通’用作其和其关联公司翻译的企业名称的字号(包括但不限于‘高通公司’、‘美国高通公司’、‘美国高通公司(中国)’、‘高通中国’、‘高通技术公司’、‘美国高通技术公司’、‘高通创新中心’、‘高通互联网服务集团’、‘高通CDMA集团’、‘高通风险投资’、‘高通生命公司’、‘高通无线医疗部门’、‘高通MEMS技术公司’等)。原告起诉状中的第二项诉讼请求是:“判令第二被告立即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变更其注册的企业名称,停止在企业名称中使用‘高通’”。可见,第一项是要求停止对“高通”相关字号的使用,第二项是要求变更“高通”字号。
  二、上海高通叫停美国“高通”字号中的关键问题
  (一)将他人注册商标用作字号的法律定性问题
  根据原告的逻辑和法律依据,将自身商标“高通”用作被告企业名称中的字号,这一行为应定性为商标侵权。但是,需引起高度重视的是,单纯从我国现行法律规定来看,原告起诉状中的此种定性和理解也许是有偏差的。实际上,在我国2013年新修订的《商标法》中,相关规定发生了重要变化。
  1. 新《商标法》施行前
  我国原《商标法》(2001年)并未明确规定将他人注册商标用作企业字号的相关行为的性质问题,但是在原《商标法》第52条第(五)项中规定了“造成其他损害的行为”这一兜底性条款。而且,为更好地理解或解释这一条款中的“造成其他损害的行为”,我国于2002年10月12日通过、同年10月16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2]32号)进行了明确解释。该司法解释第1条第(一)项的规定为:“下列行为属于商标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规定的给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行为:(一)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文字作为企业的字号在相同或者类似商品上突出使用,容易使相关公众产生误认的”。
  显然,原《商标法》和上述司法解释将把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文字用作企业字号的行为明确定性为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中的“造成其他损害的行为”;当然,在构成要件上,还需满足“在相同或者类似商品上突出使用”和“容易使相关公众产生误认的”等必要条件。
  2. 新《商标法》施行后
  我国2014年5月1日起施行的《商标法》对上述行为的定性问题作出了新的规定。该法第58条规定:“将他人注册商标、未注册的驰名商标作为企业名称中的字号使用,误导公众,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处理。”
  这就表明,将他人注册商标作为企业名称中的字号进行使用,其性质被新《商标法》明确定性为涉嫌“不正当竞争”行为而非“商标侵权”行为了,在法律适用上也应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来进行认定和处理。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在判定该行为的不正当性时,还须具备“误导公众,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等关键因素。
  据报道,上海高通正式向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起诉是在2014年4月底左右,而这一时间恰好处于新旧商标法的交接与衔接之时,因此,该案在实际审理时是否适用新《商标法》,将对该案中上述行为的定性问题产生直接影响。若适用旧法,则涉嫌商标侵权行为;若适用新法,则涉嫌不正当竞争行为。
  需强调的是,新《商标法》第58条并不意味着对将他人注册商标作为企业字号使用的普遍性禁止,其主要目的在于制止“搭便车”行为。
  (二)被告既有的合法形式的企业名称权
  作为一个已依法获得核准的企业名称(商号),即使包含“高通”二字,被告已然享有合法形式意义上的商号权。若被告并无不规范使用自身企业名称的行为,应被视为正当、合法的行使权利的行为。
  因此,原告是否有权凭借对“高通”文字商标所享有的商标权来要求被告变更其企业名称中的字号,即对抗对方的企业名称权,关键在于能否举证证明被告使用该企业名称时存在主观上的恶意心态及其不正当(竞争)性,比如,“搭便车”的意图等。
  三、被告的“高通”字号何去何从?
  由上可知,在高通案中,有一点比较清楚,即原告的“高通”商标与被告的企业名称权客观上存在着潜在冲突,因为均包含“高通”二字。但从两者的商号来看,上海高通半导体有限公司与高通无线通信技术(中国)有限公司既有区别、也有类似之处。因此,必须结合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立法的目的以及经营者的具体商业活动、权利行使方式、客观效果(商业标识的使用方式等)等方面进行综合判断。
  无论是适用(我国商标法的)旧法或者新法,主要区别在于法律定性问题,但原告都面临着类似的困难:依据旧法,须证明被告“在相同或者类似商品上突出使用”且“容易使相关公众产生误认的”;依据新法,则须证明被告“误导公众,构成不正当竞争”。
  因此,在高通案中,关于企业字号问题,胜败的关键取决于以下几点:其一,被告具体是如何使用“高通”二字的,以何种方式,是否构成不规范、不正当使用商号?其二,上海“高通”是否存在着让美国高通搭便车的可能、必要和价值?其三,被告的行为是否在客观上导致了相关公众的“误认”或“误导”,在何种程度上构成了此种“误认”或“误导”?   先看第一个问题。高通案中存在着商标权与商号权的冲突,不同于那些明显构成虚假宣传的不正当竞争案。在我国,现实中的一个特殊困难在于,商标权与企业名称权的冲突客观存在且不在少数。虽然商标权和企业名称权均能发挥商业标识的识别性功能,但因申请及核准机关不同、效力范围不同等种种原因,且企业名称的登记实行分级管理等原因,相同汉字完全有可能由分属不同经营范围或领域的经营者作为商标或企业字号进行注册或登记,两者之间的冲突普遍存在。纠葛长达若干年的“张小泉”商标与“张小泉刀剪总店”商号之间的恩怨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实际上,据报道,企业字号中含有“高通”二字的,也并非只有本案原告和第二被告这两家。企业名称的管理机构、登记与核准机制本就与商标不同,企业名称的效力范围十分有限,也不如商标权在全国范围内的效力如此广泛。因此,在判定商标侵权或不正当竞争时理应更加慎重。在“张小泉”商标纠纷中,张小泉刀剪总店(商号权人)的行为之所以被法院认定为对企业名称的不规范使用、构成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主要原因在于以与商标权人的商标使用方式几近相同的方式突出使用了“张小泉”三个字,且在这三个字的排列方式、字体特征上也与商标权人极其相似;其并非将企业名称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整体性呈现或使用。因此,法院推断其有“搭便车”意图,客观上也易误导公众、造成误认或混淆。
  在高通案中,若被告在自己的商品或服务上仅仅突出地单独地使用了“高通”二字,而非对企业名称进行整体性使用,那么在客观上有造成误认或混淆的可能性;相反,若在使用“高通”文字时,同时也突出标注了自己的QUALCOMM、高通骁龙、企业名称等其他商业标识,则应认定不易导致误认或混淆。在现今商业环境下,商业活动形式多样,且多种标识共同发挥识别和区分作用,不能单纯强调或过分夸大商标的识别功能,而忽略其他商业标识。
  第二个问题涉及到“搭便车”或谓“傍名牌”问题。“傍名牌”、“搭便车”现象历来是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制重点。但在高通案中,被告并无明显的“搭便车”嫌疑,至少不算典型例子。具体说来,原被告双方的经营范围和从业时间,特别是两者的主要盈利方式有所不同(美国高通在中国的盈利主要来源于高通芯片及相关专利的许可费等),提供的主要商品的市场范围、知名度和影响力作用范围均有区别,尽管双方的经营范围存在着交集。
  至于第三个问题,客观、现实中的误认或误导问题,则须留待法院审判和认定,依赖于当事人双方的举证情况和法院调查取证等工作。有一点比较明确的是,欲认定美国高通有意借“高通”字号达到“误导”公众的目的、进而构成不正当竞争,笔者认为实难成立。因为,误导公众并构成不正当竞争的前提和目的,往往是虚假宣传或其他借力于他人竞争优势的形式。而从美国高通向全球发放CDMA专利许可的主要盈利模式、原被告双方在该行业的影响力与知名度以及相关市场中的地位来看,“搭便车”似乎无从谈起。
  也许,就“高通”商标本身而言,上海高通最在乎的可能是反向混淆问题,担忧自己的“高通”商标可能会被对方的商业使用和宣传所淹没,丧失其识别出自身的功能或显著性。
  关于反向混淆问题,我国曾有浙江蓝野酒业有限公司以“蓝色风暴”商标对抗“百事可乐”等零星案例可资参考,表明部分法院在司法实践中有条件地承认反向混淆这一混淆形式。但在我国,反向混淆的具体构成和适用规则轮廓尚不十分清晰。从谨慎适用角度来看,反向混淆的构成需同时具备多项条件,如被告的商业强度足以覆盖原告、高度精确的事实依据、对具体使用方式和效果的综合考量等。在高通案中,被告本身即享有企业名称权,具有高知名度,且在某种程度上“高通”作为外文商标“QUALCOMM”的中译名,已被不少公众作为事实予以认可,在此前提下欲证明被告行为的不正当性(或构成反向混淆),恐怕并不轻松。退一步说,即使构成反向混淆,更有可能令其规范性使用商号,而不见得是必须“改名换姓”。
  一言以蔽之,上海高通欲撼动美国“高通”的字号,难度不小,前景不容乐观。
其他文献
“微信案”一审判决已作出一个月,知识产权圈对此判决的认识至今仍存在较大分歧。一审判决建立在法官如下解释的基础之上:将“消费者不受混淆的利益”解释为“公共利益”从而将其纳入《商标法》第10条第1款第8项,认为“广大消费者的混淆误认”以及“已经形成的稳定的市场秩序”是一种“不良影响”。这种解释违背了第8项的立法目的,就现有程序而言,应当核准申请人注册“微信”商标,同时施加一种限制,允许两商标共存于市场
期刊
从事知识产权工作特别是知识产权咨询工作以来,接触了大量的企业客户,如果不负责任地为知识产权咨询的客户分类,我想大概可以分为两类:(1)已有相当的知识产权积累和经验的大型企业,对这种企业而言,咨询公司可以作为IPR的一种补充,起到节约时间和成本的作用;(2)具有一定的知识产权意识、但还没有更多的积累或在某一方面没有实战经验的企业。  第二种客户绝大多数是带着问题而来的,甚至很多是迫在眉睫的问题,透过
期刊
随着创客时代的到来,每个人身边都有几个创业者热情澎湃地希望用互联网改造每一个传统行业。  然而大部分企业在进行商标申请时都相对盲目,碰到的商标代理人无法把握企业的商业前景,导致最终注册的商标未能起到保护企业商业安全的作用。本文从企业的品牌标识类型入手,一一分析每一类品牌标识申请商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然后针对互联网时代的商标商品选择进行探讨,最后给出一些商标注册的小tips。  任何一家公司,其品牌
期刊
2014年5月31日起生效的新《商标法》首次确立了商标先用权规则,如《商标法》第五十九条第三款规定“商标注册人申请商标注册前,他人已经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先于商标注册人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的,注册商标专用权人无权禁止该使用人在原使用范围内继续使用该商标,但可以要求其附加适当区别标识”。商标在先使用权问题引起业界热议。同时,新《商标法》关于商标侵权赔偿责任的新规定亦尤其
期刊
人生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偶然,偶然的失败,偶然的错过,偶然的相遇,许许多多的偶然也带来了很多机会,也许就会成就不一样的人生。现任中国风电领军企业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知识产权总监的时良艳可能对此深有体会。对她来说,最大的偶然莫过于误打误撞的进入了知识产权圈。在她看来,自己古道热肠的性格本应该学习新闻类专业或者法律类专业,但由于高考发挥不理想,只能遗憾选择工科院校(名牌大学紧俏专业招录理科生数额极少)。尽
期刊
法国政府促进建立并采用了一套保护网上知识产权的公平贸易准则,成功地使互联网平台上的假冒侵权现象持续减少。这里要介绍的方案,无需支付特许权使用费,所有希望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建立更为安全可靠的数据环境、促进商标所有权人与互联网公司间更加公平公正的合作、并最终在互联网上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公司,都可以采纳使用。  解决了对消费者和经营者都至关重要的问题  2008年,法国政府将打击网上假冒侵权行为列为
期刊
商标法第五十条规定:注册商标被撤销、被宣告无效或者期满不再续展的,自撤销、宣告无效或者注销之日起一年内,商标局对与该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注册申请,不予核准。  该条规定由原商标法第四十六条修改而来,相比原来,增加了注册商标“被宣告无效”后一年内同类相同或近似商标的注册申请不予核准的规定,以适应商标法修正案中新增宣告无效这一导致注册商标自始无效的情形。  在对该条进行理解与适用时,最关键的一个问题
期刊
“因乐而动,为乐维权”,今年世界知识产权日主题与音乐相关;去年主题“电影一全球挚爱”与电影有关。现如今,电影与音乐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没有电影和音乐的生活绝对无法想象。以电影和音乐入手,宣传与提倡知识产权保护,更容易深入人心,调动起全民的热情,也可以更全方位的普及知识产权知识,提升人们的知识产权意识。  但最初看到这两年的主题时,不禁觉得知识产权日的主题越来越专注于版权了,颇有忽视专利、商标
期刊
众所周知,欧洲专利局因其检索能力著称,也对其特有的检索系统引以为豪。  但是,最近欧洲专利局决定开始利用其他专利局的检索报告,并将其作为特定发明相关技术领域的现有技术和/或信息的补充资料。  因而,若某个欧洲专利申请要求享有在先申请的优先权,该申请人应同时提交在先申请的受理局所做出的检索报告的副本。此类检索结果应与欧洲专利申请一并提交;若该欧洲申请是基于PCT的申请,则应在其进入欧洲阶段时提交。如
期刊
四月历来是中国知识产权圈的旺季,因为以中国为主要发起人之一设立的世界知识产权日定在每年4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历来在这一天发布重磅报告《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年度白皮书,政府或民间举办的各类大小IP会议通常也在这个黄金时段遍地开花。仅笔者所知,四月份在一二线城市召开的百人以上规模的IP研讨会至少有十数场,众多中国IP界的精英大拿们正忙着穿梭在大江南北,不是在会场里端坐,就是在奔赴会场的飞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