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成为“舞台”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jun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要内容】“兴趣和爱好是学习的最大动力”, 学生的兴趣被唤醒之后,必在“兴趣”的导向中突破课本约束的课外广阔天地,去涉猎更广博的知识,向那学问的海洋遨游。而将“舞台”搬入课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力途径。
  【关键词】兴趣 舞台
  爱恩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学生的兴趣被唤醒之后,必在“兴趣”的导向中突破课本约束的课外广阔天地,去涉猎更广博的知识,向那学问的海洋遨游。而将“舞台”搬入课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力途径之一,那么如何让课堂成为“舞台”呢?教师的“表演技巧”显得尤为重要。
  一. 舞台中的“和谐”
  有些教师认为给学生“脸”,就控制不了他们,维持不了课堂秩序,教学无法进行,因而上课时往往板着脸,但心理学认为:“课堂上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是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良好智力环境的重要因素,在交流中教师的表情对激发学生的情感有特殊的重要作用”。我在教学中懂得了微笑的意义,即使自己在十分疲惫或身体不适的情况下,在走进教室时也总是面带微笑,我觉得学生会从老师的微笑里感受到关心、爱护、理解和友谊。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学记》)对于学生来说“亲师”和“信道”总是一致的,要使学生信“道”,必先使学生有“亲师”之情。我用微笑去打动每一个学生,告诉他们“我爱你们”“你能行”“老师相信你”……尤其是“差生”,我尤为慎重,上台前微笑着注视他们,让他们知道老师是在关心着他们,从而做到每一个学生都在听课,就像本班学生鲍郁虎,上课不听讲,总是做小动作,爱说话,还和老师作对,给老师出难题,在我上第一堂课时,板书写的有些潦草,我就听到他说“这老师的字丑啊”底下的同学们开始嬉笑,我没有说什么,带着微笑讲完了那堂课,鲍郁虎看我没说他,课堂上没再说话,第二天我将板书写得很认真,下课和微笑着对鲍郁虎说:“你看这节课老师的板书怎么样?多亏了你,要不我还真没注意自己的字潦草,以后我们共同努力”自那节课后鲍郁虎开始努力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尤其是他的字写的很好。我觉得教师的情感会激发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他们也就会爱老师,又会从爱老师进而延伸到爱上老师的课。学生曾这样评价过我的“微笑”:
  “春天,花开了,露出灿烂的笑脸,她总是微笑着给我们上课,每一堂课都是那么春色怏然”
  “她从不吝啬,总给我们一张笑脸,让我们感觉到上课很轻松”
  “老师爱笑,我们爱她的课”
  我用微笑架起师生之间的桥梁,“微笑”使课堂气氛总是很和谐,这决定了课堂的效果。
  二.“舞台”上的精彩“表演”
  课堂上数目双眼睛注视着老师,希望能给他们带来精彩,因而老师的“表演技巧”显得尤为重要了。
  首先:精彩的的语言。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指出:“教师的语言素质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脑力劳动的效率”正确的教学语言是教师从事课堂教学的起码条件,高水平的教学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正如舞台中的精彩“台词”能吸引观众一样。
  实践证明,严肃呆板的语言是激发不了学生兴趣,也不利于学生接受的,而充满情趣的课堂语言,在语言的语文信息上叠加一层审美信息,用以引导学生进入美的意境,沉浸于美的享受中,学生就会对教师讲述的内容就会产生兴趣,并在情感上与之接近,产生情感共鸣,产生情绪动力。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缩小了,而且对教师从心里信赖、尊重、亲近,对老师就像自己喜欢的演员一样,学习兴趣就往往在无意有意中增强,不仅容易接受知识,不感疲劳,而且印象深刻,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比如讲述《背影》这篇课文,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主线是父亲的背影,表达作者对父亲无尽的怀念和作者父亲伟大的父爱。而现在的孩子普遍受到溺爱,不觉得这种爱多伟大,这时教师就要适当的引导,记得当时我说道:“请同学们在老师的叙述中猜出你身边最亲近的一个人,这个人对你的爱很无私,小的时候把你背在他宽厚的背上,当你是最心爱的宝贝,出去玩怕你摔交,上学时怕你饿肚子,在妈妈批评你时会跑出来说情……”当我说到这里时已经有很多同学举手强着回答到:“爸爸!爸爸!”这里我用大家都熟悉的语言来描述父爱的真实存在,让他们心中被一种深情所填满,然后再声情并茂的泛读课文,分析课文,语言上深情打动了他们的心。在讲到“在橘子背影”这段中传达出来父亲对儿子深深地关爱以及儿子看到那苍老背影时对父亲爱的理解,为了能唤起同学们的共同心声,我的教学是这样进行的:
  师(声情并茂,做出相应的动作):橘子终于买回来了,但这对于父亲是多么的不容易,“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可他却“轻松”了。这就是父爱:无怨无悔、心甘情愿、毫无怨言。同学们!这位父亲是普通父亲的缩影,想想我们生活,你是否同样感受到了这样的爱?说说,让我们一起分享!
  (学生沉思)
  生:爸爸为我送雨伞,可他淋湿了——他走的急,忘打开了
  师:他是位伟大的父亲,真让我们感动!
  生:爸爸陪我写作业到半夜,虽然他不识字。
  师:他是位很有责任心的父亲,看来你的成绩与他的良苦用心分不开。
  ……
  这段教学中我用以形象为手段,以美育为突破口,以情感为纽带,激生情,启其疑,引其思,使学生心理处在兴奋状态,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采用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新课标中提到:“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方法多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感受“舞台”的表演,也可以让学生在“舞台”中演出,在浓郁的学习氛围中感受每堂课的精彩。例如我讲到《核舟记》时,文言的枯燥无味给课堂带来了难度,好多学生对文章是赞美雕刻人高超技艺这一主旨并没能用心去领会,因而我在课堂上让他们画出核舟,尽量画出文中所提到的“为人五;为窗八;为篛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结果好多学生只画出了轮廓,好多细节没法画,然后我拿出了准备的一个小桃核,问道:“我们在一张大纸上都难画出这些,可这位雕刻者却能在如此小的桃核上雕出那么多事物,你们有何感想?”同学们都不由得赞叹这人太厉害了,技艺太精湛了,从心底打动了学生,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还有这一段“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同学们背诵的时候,总分不清人物的动作,为了能让他们记住这段意思,也为了缓解枯燥的翻译气氛,我让班上四个同学表演这四个人物,并在讲的过程中让他们做出相应的动作,这样在轻松,欢快的气氛中理解并记住了这段的意思。
  最后:要善于用各种情态和姿势的变化帮助讲话。姿势包括手势,体态,这些真诚、自然、真实可信的身势语能传递出轻松愉悦的教学语言,课使学生如坐春风,身心愉悦,教与学如水乳般交融,师与生“心有灵犀一点通”完全沉浸在如痴如醉、如诗如画的情景之中,整个教学过程其乐融融,只可意会,难以言传。这如同舞台中的舞姿,能表达情感,烘托气氛。例如我讲到徐志摩《再别康桥》时,一边读着“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一边自己配合面部表情,神情黯然地低头走着。一边读“我挥一挥衣袖|作别西天的云彩”,一边依依不舍的慢慢挥手向亲朋好友,向康桥作告别状的动作。这些表示情态、表达情感、烘托气氛的“舞姿”,增强气势,传达出了诗歌的深远意境,收到了与语言配合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直观性,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达到只能会意难以言传之妙的效果。
  因此,较好的应用身势教学,对树立教师形象,提高威信,稳定课堂情绪,坚定学生学习信心,取得最佳教学效果,都具有特殊的意义。
  教学是一门艺术,让课堂成为“舞台”
  杨振宁博士说“成功真正秘诀是兴趣”,托尔斯泰也曾指出“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课堂成为“舞台”是激发兴趣的有力途径,只要我们精心设计,巧妙“演艺”来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欲望,我想,我们的教育教学就一定能成功!
  【参考文献】:
  ①《语文教学与研究》华中师范大学主办
  ②《初中语文新课标》南方出版社
  ③《教育心理学》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④中学语文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
其他文献
在改善有用矿物地下开采方面,最现实的任务之一是提高掘进速度和掘进工人劳动生产率。其方法是借鉴国内外先进矿山企业中自行设备的使用经验,改进掘进工作的组织、技术和工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去。本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尝试,对增强语文教学活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 学生兴趣 激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这个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这在学习上则体现为学生积极
【摘要】小学教师要重视语文课堂的人文性,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能力,让他们真正掌握知识,自主地进行学习。  【关键词】课堂教学 创设条件 效益优化  新课程强调了课程的功能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教师必须要改革课堂教学策略,把教的过程变成“导”的过程,变沉闷为活跃,重视语文课堂的人文性,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灵活性,及独特性。只要教师能把握教材,找准语言文字的训练点,精心设计问题和练习,在听说读写中,给学生留有广阔的思维空间,就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培养 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此话不无道理,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
期刊
中学现代文课堂教学如何从新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扩展性思维,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运用以情激情,情感沟通的方法,效果较好。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感受主动探究、领会课文,使课文的情感因素与学生的生活感受相沟通,撞击出思维的火花。中学语文课多是文学篇章,而文学是生活的反映,注入了作者的感情;而中学生也处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体会,当作品中的某种生活和学生的某种生活相似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是为学生的阅读和写作作准备的,没有较高的阅读能力,就不可能有较高的写作能力,可见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讨:  一、多鼓励,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阅读兴趣直接影响着阅读能力的提高。如果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产生阅读的主动性。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诱发、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是训练小学生阅
期刊
阅读教学应在教师的引领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线,以发展语文综合阅读能力为主旨,在整体感悟、理清思路、体验情境、把握意蕴、品味语言、鉴赏评价等具有显性标志的实践环节上,借助各种常用的阅读技能来展开。  阅读伴随着人的终身,在阅读中能美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素养,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因此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有这样的阐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
期刊
一位地方党委机关报的编辑利用回乡过春节之便,邀请几位老同学小聚。席间,他诚恳感谢各位前几年为帮他完成报纸征订任务劳神,有的还自己掏腰包订报。一位老同学提议为他今天
一、作文教学的几个案例:  案例一:在余杭宝塔山上,看到一队学生个个拿着照相机,围着安乐塔一边叽叽噪喳喳议论,一边忙着拍照。细问之下,原来是写《一次游览活动》的作文,老师请他们把游览过程中按顺序把觉得最美的地方拍下来,然后再带到课堂上进行写作。  案例二:一堂《一项体育活动或游戏》的作文教学公开课,陆老师设计了一个“比巧力”的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习作,学生参与兴致高,习作效果也很好。很多学生都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