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1-000-01
摘 要 本文从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对表演与比赛相结合考核法进行理论分析。
关键词 广场舞考核法 高职 理论分析
广场舞因其广泛的群众基础、丰富的舞蹈内容、简单易学的舞蹈动作、身体的锻炼价值等优势,近年来逐步被引入高职院校的体育课堂。依据多元智能理论,笔者对广场舞提出了比赛与表演相结合的考核法,所谓比赛考核法,主要是指学生在指定的场地范围内,以争夺优胜为目的,裁判员对学生表现出来的技术、技能水平做出客观评价的方法;所谓表演考核法,主要是指学生依据统一的动作标准当众展示动作,教师对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做出客观评价的方法。下面来谈谈这一考核方法提出的理论基础。
一、哲学基础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马克思的一个重大学术贡献,概而言之,是指人的智力、体力、能力、志趣、道德、和审美情趣等多方面的发展。对于教育工作而言,“人的全面发展”则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现实性。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比赛与表演相结合考核方法”的开展、研究提供了坚强的理论支持。
“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意味着学生发展全过程中的学习和教育是立体的、多为变的,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的发展、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以及创新能力和精神的培养。在比赛与表演相结合的考核中,学生学习一切关于知识、技能、审美、情感、意志等领域的内容,从中的启示是对学生的教育不能拘泥于片面的知识、技能的传授,教育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要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生存,还需要运用到体育活动甚至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所以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就要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着力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而比赛与表演相结合考核法的研究出发点就在于此。
二、社会学基础
比赛与表演相结合考核法的社会学基础是揭示学生在比赛、表演及其受教育过程中相关的社会关系及变化规律的理论依据。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关系及现象、探讨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学科。“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作为社会大环境中的学校教育,能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会化产生某种决定性的作用和影响。在广场舞比赛及学练过程中,把学生个体的心理和行为融入到群体之中,然后再融入社会。从而使人、竞技、社会三者协同共进地发展,这就是社会的“整合”。
当前,我们应当教育学生协调好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特别是参加各种正规的、非正规的体育竞赛方面的人际关系,促使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竞技,让他们在实践中正确认识自己、正确了解社会关系,更加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使学生社会化的进程有效、有序的发展。因此,比赛与表演相结合考核法研究社会学有关的社会化问题,对于扩展竞赛及其教育的动能,培养身、心、群素质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是很有意义的。
三、心理学基础
比赛与表演相结合考核法的心理学基础是揭示当代大学生在比赛、表演及受教育过程中心理变化规律的科学心理。心理学的研究重点是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规律。在这一方面,心理学可以为广场舞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课堂教学的组织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高职院校广场舞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发展状态来选择和组织相应的课程内容。依据高等教育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在选择广场舞课程内容时,应侧重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重视高校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要选择超越了学生现有发展水平同时又必须经过教师指导的广场舞,即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再经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掌握的动作作为课程内容,把培养学生寻找、应用、创新知识的能力和素质的内容置于课程体系的重要位置。
哲学认为:“意识的主观世界其职能在于接纳外界信息以及形成知识去把握外界事物,并在实践的促动下形成主观意向及活动观念,进一步调节和控制人的外部实践活动。可见,人若没有意一识就不能进行实践。”因此树立从心理、社会、哲学培养教育高职学生整体人的比赛观念,研究比赛与表演相结合考核法过程中有关心理学及其运动心理教育的问题,對于积极开发学生的心力是很有意义的。
四、教育学基础
比赛与表演相结合考核法的教育学基础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反映大学生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表演与比赛相结合考核法既提倡广场舞运动技能的培养,又重视广场舞竞技战能的培养,将二者有机的结合。教育研究的基本问题是“社会—教育—人”的问题,即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的问题。这表明,处在社会与人中间环节的教育,是按照一定社会需要,把生物人变成社会人的教化过程,是人把自己从个体纳入到群体,再融入到社会中的整合过程。这实质也是寻求人、教育及社会三者的和谐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表演与比赛相结合考核也脱离不了“社会—教育—人”的链条。
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首先要帮助学生明确职业态度的重要性,树立良好的职业态度。职业态度是指用什么样的态度进行工作。职业态度会影响到个人的发展、团队的合作及项目的成败,甚至公司的兴衰和行业社会价值的实现。因此,将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融入广场舞比赛和课外实践活动中,让他们在比赛中学会竞争和拼搏,在竞争中不断提高、完善自己,增强他们的危机感和责任心。
笔者认为比赛与表演相结合的考核法既为学生提供了表现、交流小组创作成果和参加决逐的平台,又体现了考核的科学性、合理性、公正性。
参考文献:
[1] 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2]杨奕.探析广场舞导入高职院校体育选项课的可行性研究[J].教育管理.2014.12.
摘 要 本文从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对表演与比赛相结合考核法进行理论分析。
关键词 广场舞考核法 高职 理论分析
广场舞因其广泛的群众基础、丰富的舞蹈内容、简单易学的舞蹈动作、身体的锻炼价值等优势,近年来逐步被引入高职院校的体育课堂。依据多元智能理论,笔者对广场舞提出了比赛与表演相结合的考核法,所谓比赛考核法,主要是指学生在指定的场地范围内,以争夺优胜为目的,裁判员对学生表现出来的技术、技能水平做出客观评价的方法;所谓表演考核法,主要是指学生依据统一的动作标准当众展示动作,教师对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做出客观评价的方法。下面来谈谈这一考核方法提出的理论基础。
一、哲学基础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马克思的一个重大学术贡献,概而言之,是指人的智力、体力、能力、志趣、道德、和审美情趣等多方面的发展。对于教育工作而言,“人的全面发展”则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现实性。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比赛与表演相结合考核方法”的开展、研究提供了坚强的理论支持。
“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意味着学生发展全过程中的学习和教育是立体的、多为变的,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的发展、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以及创新能力和精神的培养。在比赛与表演相结合的考核中,学生学习一切关于知识、技能、审美、情感、意志等领域的内容,从中的启示是对学生的教育不能拘泥于片面的知识、技能的传授,教育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要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生存,还需要运用到体育活动甚至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所以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就要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着力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而比赛与表演相结合考核法的研究出发点就在于此。
二、社会学基础
比赛与表演相结合考核法的社会学基础是揭示学生在比赛、表演及其受教育过程中相关的社会关系及变化规律的理论依据。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关系及现象、探讨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学科。“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作为社会大环境中的学校教育,能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会化产生某种决定性的作用和影响。在广场舞比赛及学练过程中,把学生个体的心理和行为融入到群体之中,然后再融入社会。从而使人、竞技、社会三者协同共进地发展,这就是社会的“整合”。
当前,我们应当教育学生协调好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特别是参加各种正规的、非正规的体育竞赛方面的人际关系,促使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竞技,让他们在实践中正确认识自己、正确了解社会关系,更加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使学生社会化的进程有效、有序的发展。因此,比赛与表演相结合考核法研究社会学有关的社会化问题,对于扩展竞赛及其教育的动能,培养身、心、群素质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是很有意义的。
三、心理学基础
比赛与表演相结合考核法的心理学基础是揭示当代大学生在比赛、表演及受教育过程中心理变化规律的科学心理。心理学的研究重点是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规律。在这一方面,心理学可以为广场舞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课堂教学的组织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高职院校广场舞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发展状态来选择和组织相应的课程内容。依据高等教育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在选择广场舞课程内容时,应侧重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重视高校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要选择超越了学生现有发展水平同时又必须经过教师指导的广场舞,即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再经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掌握的动作作为课程内容,把培养学生寻找、应用、创新知识的能力和素质的内容置于课程体系的重要位置。
哲学认为:“意识的主观世界其职能在于接纳外界信息以及形成知识去把握外界事物,并在实践的促动下形成主观意向及活动观念,进一步调节和控制人的外部实践活动。可见,人若没有意一识就不能进行实践。”因此树立从心理、社会、哲学培养教育高职学生整体人的比赛观念,研究比赛与表演相结合考核法过程中有关心理学及其运动心理教育的问题,對于积极开发学生的心力是很有意义的。
四、教育学基础
比赛与表演相结合考核法的教育学基础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反映大学生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表演与比赛相结合考核法既提倡广场舞运动技能的培养,又重视广场舞竞技战能的培养,将二者有机的结合。教育研究的基本问题是“社会—教育—人”的问题,即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的问题。这表明,处在社会与人中间环节的教育,是按照一定社会需要,把生物人变成社会人的教化过程,是人把自己从个体纳入到群体,再融入到社会中的整合过程。这实质也是寻求人、教育及社会三者的和谐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表演与比赛相结合考核也脱离不了“社会—教育—人”的链条。
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首先要帮助学生明确职业态度的重要性,树立良好的职业态度。职业态度是指用什么样的态度进行工作。职业态度会影响到个人的发展、团队的合作及项目的成败,甚至公司的兴衰和行业社会价值的实现。因此,将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融入广场舞比赛和课外实践活动中,让他们在比赛中学会竞争和拼搏,在竞争中不断提高、完善自己,增强他们的危机感和责任心。
笔者认为比赛与表演相结合的考核法既为学生提供了表现、交流小组创作成果和参加决逐的平台,又体现了考核的科学性、合理性、公正性。
参考文献:
[1] 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2]杨奕.探析广场舞导入高职院校体育选项课的可行性研究[J].教育管理.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