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古诗词教学现状及策略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51053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诗词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品之作。学习古诗词对于提高初中生的文学素养、熟悉古典文学、了解中国历史等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古诗词的作用的发挥,导致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不高。本文主要探讨目前初中古诗词的教学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古诗词;策略
  古诗词的学习,不仅要学习古诗词的内容,也要学习古诗词所含有的情感。古诗词是诗人智慧和情感的结合,具有一定的音乐美感。教师在進行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古诗词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精神品质。但是在实际古诗词教学中,“死记硬背”“答案式灌输”“教师作为教学主体”等方式是常见的,这样的教学方式不能达到古诗词教学目标。本文就初中古诗词教学中一些存在的问题和有效策略进行分析。
  一、初中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重死记硬背。大部分初中老师都是要求课前预习,课上简单的讲解,课下要求背诵,默写的时候保证不会写错字,这样的方式都是为了考试做准备,属于“功利性教学”,一味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忽视了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只注重结果而不注重过程,不利于学生的成长。简单机械式的背诵和默写,并不能够真正地体会到古诗词中所描绘的美好意境和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在实际的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以得分为教学目的,没有重视诗人想要抒发的情感,处于初中阶段学生的生活阅历是有限的,情感经验也不是很丰富,通过古诗词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不同的生活方式,从诗人的身上获得不一样的情感体验。
  第二,重内容,轻感悟体验。所谓的感悟体验,就是通过对事物的整体进行分析,然后直观地体会古诗词中想要表达的情感。现在的老师在教学古诗词时总是一字一句的来解析,把诗人要表达的意境和情感拆得支离破碎。这样的教学方式只注重古诗词的字面意思,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例如,《观沧海》一诗中,如果只是了解字句的解释,不进行情感的体验,看不到诗中的情景交融,怎样能了解曹操内心的壮志凌云,心怀宽广?
  第三,将单一的正确答案灌输给学生。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不同,所经历的事情也不同,所以当他们去阅读同一篇古诗词的时候,也会有不同的感悟,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教师在讲授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一诗时,会向学生提问:这首诗想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情感?如果学生在课前进行了预习,就会对这首诗有一定的了解,有自己的感悟。有的学生可能会说,诗词主要是写诗人看到泰山时的所见所感;也可能会说是在抒发自己的雄心壮志。古诗词具有多样性的美,需要多方面的品读,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标准的答题方式,但是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可只是一味的灌输答案式的知识。
  二、教学策略
  第一,有感情地学习古诗词。诵读是一种直觉体悟诗词且能够调动眼、手、耳、脑等共同活动的一种方式,在诵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诗词中的文字美和语言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有感情的诵读诗歌来帮助学生体会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例如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登飞来峰》这一首诗,教师在诵读的时候可以用高昂、有气势的音调,将诗人的那种政治思想抱负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神情状态表现得得淋漓尽致,给学生带来乐观、自信。此外,在诵读古诗词时还需要有一定的节奏韵律。例如,在诵读《蒹葭》这首诗时要把握住诗词的节奏韵律,将主人公追求爱情过程中的欣喜、迷茫、失落的情感表现出来。
  第二,要领悟诗词的美感。诗词作为一种生活和情感表达的文学载体之一,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能够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产生一种向往和追求美好生活的情感。古诗文讲究咬文嚼字,往往一个字就能够提到升华情感的作用,引起读者的共鸣。如:“乱花渐欲迷人眼”中的“乱”,“造化钟神秀”中的“钟”,“海日生残夜”中的“残”。所以,在赏析时,诗词中的“诗眼”“词眼”的分析和理解非常重要,但切忌咬文嚼字不是逐字逐句地进行翻译。逐字逐句的翻译只会让完整的诗词变得支零破碎,也会破坏读者的审美体验,感受不到诗词的美,领悟不到诗词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和人生哲理。
  第三,通过了解诗人来加深理解。在理解诗词的时候,需要结合诗人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经历的一些事情,才能够真正了解到诗人想在诗词中表达的情感。因此,教师在正式教学之前,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即利用课外辅导书、电脑提前了解所学诗词的诗人所处的社会背景和经历的事情。例如,唐代诗人杜甫所写的《春望》这一首诗,当了解了诗人当时的国破家亡的背景之后,通过诗中短短的两句话就能够体会到诗人那种国家破灭后的那种伤感之情,引发情感上的共鸣。
  第四,培养学生古诗词鉴赏的能力。如果学生想要了解诗词真正表达的东西,还需要深入了解,这就需要教师来培养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当学生学会古诗词鉴赏之后,就能够体会到古诗词中的绝妙支出,进而产生学习的兴趣,这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一个有效途径。鉴赏古诗词主要包含三个步骤:第一个是察象,也就是说要把握诗句中所描写的景象和人物,首先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第二个是审言,就是通过细细品味诗句,体会诗句语言和结构上的精妙之处;第三个是品意,就是体会诗人真正想要表达的思想内涵。例如,元曲作家马致远所写的《天净沙·秋思》,里面描绘了很多不同的景物,这些景物之间并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但是诗人通过景物的逐次渐进,将内心的愁思表达得淋漓尽致,让人体会到了在旅途过程中的那种孤独寂寞的情感。
  三、引导学生感悟
  教学是教师进行引导,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古诗词中既有表达爱意、幸福美满等的喜悦之情,也有郁郁不得志等的悲伤之情,这些都是古诗词的真善美。教师应做到对古诗词中各种美的对象进行深挖,让学生尽量多的接触到各种美,并引导学生感悟美,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同的诗词都是不同的审美对象,当学生学会品鉴诗词之后,就能够在自主阅读中也能够体会到诗词的美。因此,教师要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美、体会美的能力。
  古诗词的学习能够丰富学生的阅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感悟美的能力。总而言之,教师在进行初中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诗词中的情感和人生哲理。想要达成这个目标,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一起发现、体会古诗词中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胡宜海.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古诗词教学现状及其策略[D].华东师范大学,2010.
  [2] 赵向丽.新课程下初中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及其对策[J].考试周刊,2012(17):37-38.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教育界越来越重视对学生情感教育的培养。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良好的班级管理模式有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班主任要充分尊重学生在班级的主体地位,了解学生在该时期的个性及情感特征,积极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道路。班主任要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渗透情感教育,不断完善教育策略,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本文重在分析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现状和重要性,
现代诗歌特点有:1.形式自由;2.内涵开放;3.意象经营重于修辞;4.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音乐性,形式上分行排列。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乡愁》是一篇饱含深情,一咏三叹的诗歌,也是一篇有写作借鉴意义的诗歌。  在学生进行诗歌仿写之前,先要理解《乡愁》所表达的情感和写作技巧。那么在教学目标上就要通过《乡愁》这首诗歌的学习,掌握诗歌中的时间顺序、意象、数量词、叠词的运用
一、地理事象的空间分布(变化)  (一)点状、面状地理事物分布  1.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描述图示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状况。(2分)  (2)说明图中城市分布特点,并阐述其原因(8分)  2.读德国和日本城市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看图描述德国和日本的地理位置特征。(4分)  (2)比较德国和日本城市的规模差异和分布特点。(8分)  (3)描述日本南部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6分)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基础性素养,它以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综合能力目标。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
“思想品德意识”是指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思维方式、解题策略等有关思想品德知识的潜在能力。“思想品德行为”是指探索新知识的时候把思想品德转化为思想品德活动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是指新旧知识不断进行同化、顺应、调整、扩充,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活动过程。这种思想品德意识与行为的培养,必须以实践活动为基础,通过广泛迁移而实现。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合理操作引导,发展学生的思想品德意识
朗读是学习语言的基础,是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的主要形式,是学生获得语文能力和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也是语文教学中最直接和有效的方法。说明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兴趣的任务。但由于说明文没有具体的故事情节,内容叙述简洁,其语言较之记叙文和诗歌要枯燥得多。那么如何在说明文教学中开展有效的朗读训练呢?笔者认为,作为教者,要深入研读文本内容,从文本的
本报综合消息 8月31日至9月2日,由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主办的第二届全国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在山东理工大学举行,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122所学校的123名选手同台竞技,各展风采。广东省派出4名教师参赛,他们都是广东省首届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各学科的冠军。经过激烈角逐,广东省三名教师获得一等奖,一名教师获得二等奖!  获奖的4名老师是江门市紫茶小学的陈国柱老师、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摘要】小学阶段是每一个个体接受知识的初始阶段,是后期初、高中学习的重要基础。小学生因阅历不足而对周遭的事物有浓烈的好奇心和敏感意识,这一阶段学习到的知识往往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旨在提升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形成对音乐的主观感受。本文的研究从笔者的音乐教学经验出发,分析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为小学音乐教师提供一些创新思路。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
为了加强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育,使其养成勤于动脑、勤于动手的好习惯,并将课本所学知识运用于现实问题的解决,达到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地理思维和能力、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特举办“地理实践力培养系列活动”。  地理实践力培养系列活动包括手绘地图、地理小制作和地理实践活动三大类。地理实践活动又包括自然觀测、模拟实验、野外考察、社会调查、汇报答辩以及才艺展示等研学活动。希望通过系列活动,能够有效调动师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由此触发了我的教学灵感,我承担着新高考改革的第一届的政治教学任务,新的时代、新的政策让我们的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知识和觉悟融合在一起,达到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