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分工和异化理论

来源 :南京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mafool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马克思恩格斯从分工出发,唯物主义地说明了异化或私有制的起源问题,因而,分工理论在历史唯物主义学说中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但分工理论中隐含着两条使人的生存状况异化的理论线索,一是社会关系层面上的,另一则是生产的技术方式层面上的.这两个方面在中还未被清楚地分开,但却是以后马克思这方面思想进一步发展的一个基础,因而值得给予更多的注意.
其他文献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发展观的形成过程中,马克思时黑格尔市民社会概念的理解及其超越既是基点又是中心线索,政治国家和政治解放都是建立在市民社会的基础上,其基本的功能就是维
现代信息技术给学校教学改革中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为学生自主地有个性地学习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数学教学更是受益者。然而,信息技术毕竟只是一种手段,需要先进教育理念的引领
汪精卫不仅是一位政治家,还是一位诗人;《双照楼诗词稿》收录汪精卫诗词四百余首,基本囊括了他从投身革命到去世前所作的全部诗句,内容丰富、气势恢宏,表现了汪优秀的诗人天赋。从
实践范畴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逻辑起点,也是其理论硬核.离开了实践就无法说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既是解放思想的体现,又是改革开放实践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马克思所批判的“经济人”的现象还大量存在着。文章通过对马克思关于“经济人”的批判思想的论述,探讨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新举措,以期
关于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理论设想,即马克思的跨越理论,问世以来,围绕这一问题的争论就从未停止过。在我国,特别是从1990年代以来,对这一问题的研
在主客体关系问题上,旧唯物主义把认识看成是客体被动地给予主体的单向活动;德国古典唯心主义把认识看成是主体意识去创设客体的过程,都不能正确全面地理解主客体的辩证统一
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揭示了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逻辑,指出消费逻辑是"生产和驾驭社会符号的逻辑",消费系统是"建立在某种符号和区分的编码之上"的系统.无论是媒体非真实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危险是教条主义,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所犯右倾错误和左倾错误,其思想根源主要是教条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核心命题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
勒内·笛卡尔的"怀疑论"哲学中的发展观、扬弃观、价值观可以作为培养研究生创新意识的基本理念.发展观是研究生创新意识的前提条件;扬弃观是研究生创新思维运用的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