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袭的咖啡渣

来源 :风流一代·经典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h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每年约产咖啡豆800万吨,制成的咖啡超过6000亿杯。然而,咖啡渣的碳排量并不低,且作为垃圾处理,花费不小。英国创新企业“生物豆”动上了咖啡渣的脑筋,索性将其回收加工成生物燃料,这样不仅可以为家庭供暖,甚至还能部分替代汽油,成为驱动机动车辆的新型清洁能源。
  “油腻”废渣,浑身是宝
  曾就读于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亚瑟·凯恩,在校期间就想设计一种咖啡烘焙工坊,利用工坊自身产生的垃圾作为能量来源。在研究过程中,他偶然发现,咖啡渣的含油量高达20%,足以与油菜籽等生物燃料的原料相媲美。尽管英国人以喝茶闻名,但其消费的咖啡总量也不容小觑,英国每年产生约50万吨咖啡渣,它们被填埋后会排放出温室气体甲烷。所以,他设想将咖啡渣回收利用,一举两得。
  其实,将咖啡渣制成燃料颗粒,再供锅炉和煤炉使用并不乏先例。2008年,美国内华达大学雷诺分校曾做过用咖啡油制备生物柴油的实验。在这些绿色科技研发的基础上,凯恩经过反复试验,终于找到了从咖啡渣里提取油料的方法。
  2012年,凯恩的“咖啡燃料”概念获得伦敦市长办公室颁发的环保奖章。看到咖啡渣里潜藏的巨大商机,凯恩果断放弃攻读自己的建筑学学位,与同学本杰明·哈里曼于2013年一道创立了生物豆公司。该公司拥有员工20余人,持有专利28项,成立不久就吸引了石油巨头壳牌公司、伦敦大学学院以及校友的数百万美元投资,各种环保大奖更是拿到手软,其中包括规模最大的国际性环保企业赛事“绿色挑战(Green Challenge)”,他获得50万英镑的奖金,还获得“欧洲环保奖”的53万美元奖金等。
  无需改装发动机“咖啡大巴”满街跑
  生物豆公司2000平方米的加工车间位于英格兰东盎格利亚地区剑桥郡,这个位置非常便于从周边的咖啡馆、咖啡烘焙工坊和速溶咖啡生产厂家等处收集咖啡渣。他们的咖啡渣年处理能力为5万吨,相当于英国咖啡渣年产量的10%。
  咖啡渣处理过程仅需几个小时。首先,将咖啡渣进行干燥处理,然后用一种环保有机溶剂进行蒸馏,分离出油质。咖啡油质经过酯交换化学反应处理后,按照一定比例添加矿物汽油,就得到了全球首款咖啡混合燃油“B20”。“B20”成品被送到伦敦的中央储油槽,用来给公交车加油。每吨咖啡渣可以加工出200升“B20”,足够一辆伦敦公交车开上一整天。普通汽车无需改装发动机即可使用。
  很多人打趣地问,用咖啡油当动力的公交车在大街上跑来跑去,会不会让伦敦满城飘着咖啡香呢?生物豆公司介绍,咖啡油质本身确实有一股浓烈的咖啡味,不过“一旦加工、蒸馏并与矿物汽油混合,那股味道就没有了”。所以,别指望能在伦敦街头偶遇散发出摩卡或拿铁香味的公交车。
  去除了油质的咖啡渣,还被加工成碳中和的咖啡燃料棒,可替代木柴和石化燃料以供取暖之用。加工出一块售价7.99英镑(约合人民币70元)的咖啡燃料棒,大约需要25杯咖啡的咖啡渣。与等量的普通木柴相比,咖啡燃料棒的燃烧时长高出20%,燃烧热量高出50%。与B20咖啡油不同,咖啡燃料棒燃烧时能释放出类似咖啡熏肉的香味,在壁炉里点着后,整个房间都氤氲着芬芳,得到不少用户的点赞。
  回收咖啡渣,全靠“朋友圈”
  根据2018年底的统计,每个伦敦人平均每天喝2.3杯咖啡,伦敦人每年喝剩下的咖啡渣高达20万吨,对于生物豆公司而言,仅需255万杯咖啡就足以生产出供一辆伦敦公交车行驶一年的混合咖啡油,所以原料供应不是问题。
  不仅如此,咖啡渣还具有性能稳定的独特优点。英国巴斯大学生物化学家克里斯·查克称,“各种咖啡豆产生的咖啡渣性能都相当稳定,而其他生物燃料的性能有时会存在比较大的波动。”
  在生物豆公司问世之初,人们曾经提出这样的质疑:咖啡渣产生的新能源,是否足以覆盖咖啡渣回收流程所耗费的燃料?从实际操作来看,这样的担心有点杞人忧天了。与普通学术性研究的不同之处在于,生物豆充分利用现有的城市能源与垃圾管理基础设施,从咖啡馆、交通枢纽、办公楼、速溶咖啡生产工厂等地方源源不断运回咖啡渣,通过合理设计运输路径,优先采用“搭便车”方式,大大缩短物流里程,所以咖啡渣回收过程并没有新增过多的能耗负担。相反,由于众多合作伙伴的积极参与,取得了“增收、降耗、减排”的多赢效果。
  比如英国最大的连锁咖啡品牌咖世家咖啡,2016年开始与生物豆公司合作,全英国800多家咖世家咖啡连锁店每年回收3000吨咖啡渣,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可减少360吨,相当于再造了95个足球场大小的森林。
  英国剑桥大学丘吉尔学院的穆勒中心是该校的住宅管理培训和会议中心,一向以致力于垃圾无害化处理而闻名。这里的人们每年能喝掉15万杯咖啡,所以,它从2018年就开始参与咖啡渣回收。
  位于伦敦城外的伯明翰大学,每年产生21吨咖啡渣,也是生物豆公司的合作伙伴。每天傍晚,从校园里30多处回收点收集起来的咖啡渣单独打包;次日清晨,给学校送货的货车卸货后就把这些咖啡渣顺道带至一个集中点存放;最后,负责垃圾运营管理的物流公司“第一英里”每周来一次,从集中点将咖啡渣运到生物豆的工厂。
  过去,英国铁路网需要专门付费给垃圾管理公司,将每年数百吨的咖啡渣运走填埋。2015年,生物豆公司与伦敦维多利亚车站、滑铁卢国际车站等6个人流密集的大型交通枢纽附近所有的咖啡店联手,每年能回收利用868吨咖啡渣,而英国铁路网则省下了3.4万英镑的垃圾处理费。
  英国颇具代表性的米其林餐厅“彼得森园艺中心”每年产生的咖啡渣约1.5吨,与生物豆公司合作以后,光临该餐厅的顾客不仅可以享受美味佳肴,还能购买咖啡渣制成的咖啡燃料棒,这成为循环经济的典范。
  城市越大,商機越大
  国际公益环保组织自然资源保护协会2017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在纽约、纳什维尔、丹佛这3个美国城市,咖啡是重量最大的单一食物垃圾。每年全球大城市产生的垃圾超过10亿吨,其中900万吨来自咖啡。针对咖啡渣的废物利用其实并不鲜见,曾经有媒体报道过利用咖啡渣制作服装、铺设路面、从空气中吸收废气,甚至还有人想用它净化下水道,可谓脑洞大开。
  咖啡渣含有很高的热量,燃烧时每千克能释放出5000千卡的热能,远远高于普通木柴(2500千卡/千克),甚至高于褐煤(3500千卡/千克)。全球每天喝掉的咖啡约22.5亿杯,如果全部用于生产“B20”,每年产量可超过72万吨,凯恩的咖啡渣回收利用事业可谓前景广阔。
  “油菜籽等第一代生物柴油原料需要占用大量耕地,这种绿色解决方案实在不靠谱。”凯恩认为,咖啡渣加工就地取材,变废为宝,不与人类和牲畜争抢资源,并且形成了一个从生产到消费的全闭环资源利用系统,在大城市有很广阔的推广空间。毕竟,城市仅占全球总面积的2%,却承载了54%的人口,消耗了75%的自然资源。
  在英国市场取得成功后,生物豆考虑将业务拓展至欧洲大陆,接着前往美国。“我们相信在美国,咖啡油有很大的潜力,因为美国人的咖啡饮用量世界第一,每天平均4亿杯。”
  在凯恩和他的同事们看来,没有无用的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凯恩在接受采访时说:“全球石油的产量远远超过咖啡的产量。我们并不想说它(咖啡油)将一夜之间完全取代石油。”不过,他显然想与垃圾循环利用进行一场更广泛的对话,“我们希望看到这个企业能有更多更酷的金点子来利用别的垃圾,比如啤酒或者茶叶。”
  (泽唯摘自2019年8月3日《文汇报》)
其他文献
提到《新闻联播》,很多人的印象可能是这样的:“咚咚咚咚……”一段激昂的音乐后,两个身穿正装的主持人,字正腔圆地说:“各位观众,晚上好……”这套流程几十年如一日,每晚7点准时出现。  现在,年轻人看到的抖音却是这样的,对香港国泰航空一些工作人员,主持人康辉说:“No zuo no die。”台湾地区政论节目称大陆人民吃不起榨菜,主持人欧阳夏丹笑着回怼:“宵夜的时间到了,要不,上点儿榨菜?”  自19
期刊
我有一个朋友,他是个艺术家,他的有些观点我真是不敢苟同。  他会拿起一朵花,说道:“看,这花多美啊!”  是啊,花很美,我也这么想。  他接着会说:“你看,作为一个艺术家,我会欣赏花的美;而你是个科学家,只会职业性地去层层剖析这朵花,那就无趣了。”我觉得他在胡扯。  首先,我相信,他發现花很美,其他人和我也能看到。不过,我可能没有他那样精妙的审美感受,但是毋庸置疑,我懂得欣赏花的美。  我同时还能
期刊
听人讲了这么一个故事,话说,有一个人经过了严格的间谍培训,那是千辛万苦,但是最后沒有通过选拔。他很不服气,跑去跟教官理论说:我挺不错的啊,你们为啥不要我?  教官说:这么着吧,再给你一次机会,现在你去某某图书馆里面,找到第几个书架上的第几本书,把夹在第103~104页的一张便条给我拿过来,拿来,就算你通过。这人兴高采烈地就去了。  过了一会儿,他回来了,心甘情愿地说:我懂了,我被淘汰一点都不冤。我
期刊
我有一位朋友,临时被叫到杭州开一个会,需要在次日上午八点抵达杭州。但当时他在江苏的一个小城市,他的秘书联系了所有熟人,也订不到那个时间的火车票。后来,这位朋友对秘书说,你找熟人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买火车票对吧?你买火车票又是为了什么?  秘书听了这段话,恍然大悟,赶紧给领导约了一辆出租车,硬是坐著出租车连夜赶到了杭州。这个朋友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在次日八点到达杭州,而不是找到火车站的熟人。当他们重新回
期刊
我曾经读过一本书,内容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和儿童的对话。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在想,里面的内容一定特别好玩。可是当我真正看了这本书时,我感到极其震惊,因为里面没有一句是在哄孩子,这些诺贝尔奖获得者甚至根本不在乎孩子当下能不能听懂他们说的话,他们每个人说话的语调和措辞都和他们跟同龄人交流时一模一样,严谨而客观。  为此,我曾经和中国人民大学的儿童教育专家桑新民老师探讨过这个问题。他告诉我:“从儿童教育的角
期刊
萨达吉去一所学校学习逻辑。  “首先,我将借助一个例子向你解释逻辑,”教授说,“你有鱼塘吗?”  “有。”萨达吉说。  “这意味着你喜欢鱼。”教授继续说道。  “是的。”  “那就是你爱水。”  “是的。”  “每个人都喝水,所以你爱每个人。”  “是的。”  “如果你爱每个人,你就爱女孩。”  “是的。”  “如果你爱女孩,那你就是个男孩。”  “是的,我是个男孩。”  “如果你是一个男孩,你爱
期刊
对于接受者来说,教养既可以是游戏,也可以是折磨;正因为这个缘故,对于供给者来说,教养问题便显得迷人又艰难。身为一个父亲,那些曾经被孩子问起:“这是什么字?”或者“这个字怎么写?”的岁月,像青春小鸟一样一去不回来。我满心以为能够提供给孩子的许多配备还来不及分发,就退藏而深锁于库房了。老实说:我怀念那转瞬即逝的许多片刻,当孩子们基于对世界的好奇、基于对我的试探,或是基于对亲子关系的倚赖和耽溺,而愿意接
期刊
这是我第二次在日本丢钱包了,上一次应该是10年前,把钱包落在出租车上,最后司机给我送了回来,因为钱包里现金多,我给了他几万日元的谢礼。这一次有点悬,因为钱包里只有2万日元现金,没啥油水。  最后大家建议,要不去附近的警察岗亭问问,是不是有人捡到交给了警察。  于是几个人陪我一起去市谷車站前的警察岗亭。值班的警察告诉我,没有人送钱包过来。这下,我可死了心。  不过,警察问我:“钱包里有没有个人证件?
期刊
20世纪90年代初,我获得了瑞士国家科学基金会的“优秀青年自然科学奖学金”,去瑞典皇家卡罗琳斯卡医学院诺贝尔神经生理研究所继续科研工作。  这个研究所十分讲究开明和平等,每天下午大家坐在一起喝咖啡,从所长到清洁工,不分贵贱,进来以后就坐在桌边。最使我惊讶的是,当所长不在的时候,他的办公室总是敞开的,每个工作人员都可以自由进出,翻阅他书架上的书,只要留下借条,可以随时将此书借回家里。  刚到所里时,
期刊
20世纪20年代初,苏联记录电影导演吉加·维尔托夫提出了“电影眼睛派”理论,认为电影摄影机可以像人的眼睛一样“出其不意地捕捉生活”,奠定了纪实美学的基础,对后来的电影工作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将近一百年后的今天,一群热爱运用视频分享生活的 vlogger通过拍摄vlog,用新的形式实践了这一理论。vlog,正在成为短视频文化中的新力量。  什么是vlog?  vlog是 video log或 v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