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三“入手”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bysj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把散文阅读教学和提高学生习作能力有效地结合起来,做到润物细无声呢?我觉得,充分进行文本体验,把握散文基本特点,激发学生内在情感,读写结合,适时的小练笔是非常有效的做法之一。
  
  一、从情感表达入手
  
  散文作为一种文质兼美的文体,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因此在阅读时,更要善于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在与文本共鸣、与作者共鸣之时设计小练笔。
  首先,在学生与作者情感共鸣之时设计小练笔。富有情感是所有散文的共同特征,散文表达了作者对生活至深的感受。如《怀念母亲》《别饿坏了那匹马》《唯一的听众》等等,文章朴实无华,娓娓道来,平淡之中却见作者真情流露。细读文本之后,会发现有的文章渐进高潮时却戛然而止,有的文章在叙述过程中留下一段空白,给读者遐想的空间,因此,可抓住文中“我”的情感发展设计小练笔。如《唯一的听众》可设计练笔:“妹妹的话道出了老妇人的真实身份,‘我’知道后又会有怎样的表现呢?文中并没有写,只是用了一个省略号,请你把省略号中包含的内容进行补充。”
  其次,在学生与文本情感共鸣之时设计小练笔。散文清新隽永、意境优美,或向我们展示如诗如画的世界,或向我们描绘充满情趣的画面,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例如《草原》《草虫的村落》等。学生在体验文本,体会文本意境后,我们可以充分运用情感的迁移来设计小练笔。如《草原》一课,倾心阅读,我们仿佛看到了老舍先生笔下高远素雅的美丽草原图,可设计练笔:“老舍先生描绘了一幅草原美景图。同学们一定也见到过不少美景,心中也会有独特的感受,向老舍先生学习,也来写一个美景片段吧。”
  
  二、从语言表达入手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是一首诗、一幅画。而这些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达。作为语文老师当然要陪伴学生一起聆听语言文字里的音乐,欣赏语言文字里的画面,品味语言文字里的情感……
  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是散文语言表达的常见方式。例如《山中访友》中作者与山中一切景物尽情交流的一段:“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好,陡峭的悬崖!……你好,悠悠的白云!……”
  以上这组句子是写“我”在和山中“朋友”打招呼,内容一致、结构一致,是一组排比句,同时运用拟人手法把我和山中朋友的深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有学生可能会有疑问:山中的“朋友”肯定不止这些。在这可以设计这样的小练笔:“山中朋友”还有很多,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到山中访友,请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方式,展开想象写一写。可能这只是简单的模仿,在遣词方面也会略显稚嫩。如果我们把眼光放长远一些,当学生的生活体验更丰富的时候,当他们身处一定环境之下,思绪联翩的时候,也许这种积累,这样的表达方式就会信手拈来。
  
  三、从文章结构入手
  
  散文的结构形式很多,有纵向结构、并列结构、总分结构、纵横交错结构、层进式结构等。我认为小学阶段对于那些相对复杂的结构,有初步接触、潜移默化的了解就可以了。但是对于一些简单、常见的散文结构,如总分结构、并列结构等还是有必要进行适当的讲解和练笔的。
  1.仿写范段,提高学生构段的能力。一些构段方式典型的段落,是构段仿写的最好范例,也是最能让学生了解段是怎样构成的,句与句之间有着怎样联系的。因此,在教学时,都不应轻易放过。如《索溪峪的“野”》,基本段落都是总分结构,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采用先概括叙述再具体描写。写山,开始的一句话整体概括“山是野的”,再突出索溪峪的山具有纯天然、具有野性美的特点。然后,围绕这一主要特点,描写山的“惊险的美”“磅礴的美”“随心所欲的美”。在充分体验这种结构之后,我们可以设计练笔:请模仿《索溪峪的“野”》中的总分结构,仔细观察大自然中一景或一物,想想它有什么特点,展开联想写一段话,表达独特感受。总分段式的练笔虽然从三年级起学生就有所接触,但是作为散文的结构练习,其在表达上的要求也是相应提高的。遣词造句、语言表达都应基本符合散文的要求,要有仔细的观察,融合多种表达方式。
  2.仿写篇章,增强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篇章仿写犹如书法临摹,是利用好的文章框架,去填充新的内容。篇章仿写包括写作顺序的仿写和布局谋篇的仿写。如前文提到的《索溪峪的“野”》,全文采用总分结构,段与段之间呈并列关系。又如《再见了,亲人》,前三段段式一样,呈并列结构等等。这样的文章结构很适合学生学习。当然,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哪种仿写,都要注重指导学生在仿中求变、仿中创新、表达真情实感。这种以仿带写、以仿促写的方式,有利于顺利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逐渐增强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
其他文献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一首《黄土高坡》将渭北人民特有的纯朴和勤劳唱得淋漓尽致。  渭北旱塬横亘东西,从关中平原眺望,像条巨型腰带,又因这里干旱少雨,十年九旱,靠天吃饭,被人们称为“陕西的旱腰带”。这里地广人稀、植被覆盖度低,长期以来多以生产小麦和杂粮作物为主,兼以养猪牧羊,还有煤炭等矿产资源。20世纪90年代,这里开始大面积种植苹果后,竟然发现这里是中国乃至世界唯一符合七项气象指
《草原》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是一篇老教材,为人教版国标本第十册第12课,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一册第16课。我曾多次执教过。当再次备课时,许多对教材的解读和设计扑面而来,林林总总,一时难以取舍。此时,“洗课”于备课显得尤为重要。    一、“洗”教材:含英咀华,寻找支点    课文既写了景,又写了人,更写了情。解读文本,关键要找到“支点”,也就是文本的“灵魂”,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学设计有所依
人吃五谷杂粮,难免有生病之时。当我们饱受病痛困扰到医院寻求医治,药到病除之后,我们应该感谢谁?  我们应该感谢发现生命规律的生物學家、感谢发现疾病本质的医学家、感谢研发药物的药学家、感谢救死扶伤的医生……这些都没错,但是且慢!我们往往会落下在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不断发展和突破背后一直默默做出支撑贡献、不可或缺的“无名英雄”们。  这些“无名英雄”,便是实验动物与实验动物科技工作者。  实验动物,是科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理念。在这“活动”理念的引领下,各种形式的探究活动应运而生,课堂上教师一讲到底的情况少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时间多了。而现在面临的问题是怎样的学习活动更为有效,更能突出数学思维活动的价值。下面我以“长方形面积计算”的三种设计方案所呈现的教学片段为例,谈谈如何让学生经历更有价值的数学思维活动。  教学片段(一)  1.复习面积单位  师:我们已经学
放眼现在的公开课,几乎每节课都能看到学生在“合作学习”,这似乎成了一种时髦。但仔细推敲,其中形式主义成分较多,客观上影响了教学效率的提高。什么是真正有效的合作学习?观看了于永正老师执教《全神贯注》一课,我颇受启发。  现摘录精彩片段,谈几点体会。  师:现在我们来一次比赛,请小朋友读2、3、4自然段,全班四组各选一人进行比赛,选谁呢?我现在不说,大家先作准备。请中队长到我这儿来。  (学生练习朗读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张继稳课题组联合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肖体乔研究组、国际合作者,定量研究了压片过程中同一药物、不同晶型的晶体形变行为,原位测定了硫酸氢氯吡格雷两种晶型的晶体颗粒压片前后的三维结构变化,研究结果发表于《科学报告》。该研究建立了基于SR-μCT技术的定量、可视化、跨维度的药物晶体结构分析方法,加深了片剂内部微结构的认知,高精度的定量结构参数揭示了压力作用下药物多晶型的形变规律。通过三维
[设计理念]  充分挖掘课文语言中的情感因素,以读促思,以读悟情,引导学生品味文中语言的精妙,走进文本深处,触摸作者心灵,走进人物内心,与人物同呼吸、共命运,共同感受生命的珍贵,激发学生保护动物、珍爱生命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发掘课题资源,初悟生命多变  1.瞧,小鱼儿在大海里自由自在地游着,多么快乐,多么幸福!(出示课件)可是有一天,大海涨潮了,许多小鱼伴随着海水一起涌上了沙滩。第二天
2015年,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的首届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一款遥操作随动机器人与日本大阪大学的情感机器人、韩国科学技术院的类人机器人等作品一起作为先进研究成果在大会的未来展区进行了展出,出席大会的国家领导人先后观摩了遥操作随动机器人的展演。这款机器人就是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左国玉的机器人团队瞄准世界机器人前沿技术历时多年研究的成果。  科研筑梦路  27年前,左国玉从安徽大学毕业后,进入安徽电子科学研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刺激了几何学与拓扑学的发展,通过与天文学、力学、物理等领域及数学其他分支,如分析与代数的交叉应用,代数拓扑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数学领域,几乎应用于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数学基础是拓扑学,2016年的诺贝尔物理与化学奖也与拓扑研究息息相关。  国际著名拓扑学专家、河北师范大学数信学院全职特聘教授吴杰,从一个专科生出发,打开了拓扑数学研究的大门,30多年逐梦前行,最终浇灌出
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苏教版第九册)时一位教师采用了如下的教学片段:  师:你能求出下面几个图形的面积吗?   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4×3=12(平方厘米)。  生:三角形的面积是:4×3÷2=6(平方厘米)。  师:你们能回忆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吗?  生:我们是将一个平行四边形沿着高剪开、再平移,拼成一个长方形来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  生:我们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