斤斤计较,也许是早期的自我被剥夺

来源 :幸福家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d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太多爸妈怕孩子吃亏,从小教育孩子“要打回去”“凭什么让着同学”,似乎自己从小被父母教育太多谦和忍让,实在需要矫枉过正一下。
  “吃亏是福”,是我们中国人的古训。我想起三毛在她书中提到的一件往事,她说小时候父母总教育她“退一步海阔天空”,她当时怎么也想不通,退一步怎么反倒会海阔天空呢,但是长大后她发现,这是了不起的人生智慧。
  古训“吃亏是福”也一样,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生活智慧。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肯吃亏的人大度、包容、慷慨、友善,尤其能体谅他人的难处,因此与他交往不仅踏实、舒服,而且会感觉安全,他的人际关系自然会很好。
  而且,绝大多数人心里都有一杆秤,都会在无意识中遵循社会交往的公平原则,因此,会对包容自己的人心存感激,以后有机会也愿意与他分享,甚至是回报他。不仅如此,由于他不计较小事,能够将更多的能量用于成长和发展。于是,吃亏自然就是福了。
  而那些从来都不肯吃亏的人会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呢?对他们而言,最大的代价就是人际关系。他身边的人会对他小心翼翼、敬而远之,会尽可能绕开他行事。时间久了,周围的人就都不带他玩了。
  由此发生的另外一些代价可能是,他因为在计较方面耗费了较多的能量,在成长方面的能量自然就少了。最糟糕的是,斤斤计较累积到一定时候,他还可能由被动的不吃亏变为主动的占便宜,从此而断了自己持续发展的机会。
  从心理学角度看,不肯吃亏的人有可能是从父母那里习得了绝不吃亏的习惯,还有可能就是因为他早年有过被剥夺的经历,例如他幼年不仅物质贫乏、受人欺凌,而且还缺乏父母之爱,由此养成了对得失过度敏感的防御态度。
  对他而言,所有得失,不论其大小,都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意味着他又一次被剥夺。这个剥夺,不仅是物质,还包括了精神。所以,为了捍卫自己,他就有可能会比一般人有更强的占有欲,表现出来就是斤斤计较,锱铢必较。
  不幸的是,别人不会从他的经历中去理解他,别人不知道一个不肯吃亏的人是由多重因素造成的,而只看到他的过度反应和斤斤计较。
  而那些不太在乎得失的人,通常有父母的榜样或者比较优渥的童年,不仅家境好,而且父慈母爱,生活顺风顺水,所以不太在乎一般意义上的得失。他从来没有缺过机会,不会在一时一事上与人计较。
  当然,任何事情都得有度,过度忍让就不是福,而可能是麻烦或祸害了。比如助长或者诱发别人的贪欲,以至于给自己造成身心方面的损失。
  “吃亏是福,但是不吃暗亏”,这个金句是我一位学生的家规之一。我很佩服这位家长,有如此智慧的家规。
  日常生活中的“暗亏”有很多。由于多重原因如怕别人拒绝、怕欠人情、或是对方具有剥削型人格特点,等等。
  有人常以暗示的方式尋求帮助,比如,张三在你面前说:“我这几天太累了,领导布置的事都做不完了,真急人呀。”李四说:“今天天气真好,想出去玩儿,可惜没有人陪我。”
  如果你是个热心人,往往会自告奋勇去帮对方,但结果往往是对方不仅不感谢你,还会说“又不是我要你帮我的,是你自愿的”这样的话。让你感觉非常不舒服,甚至生气。
  类似这样的事情发生多了,你就会有不公平、被利用的感觉。可是,由于人家确实没有直接请你帮他,而你是自觉主动“上钩”,因此事后你就只能是“哑巴吃黄连”,结果常常是既怨对方也怨自己。
  久而久之,在这种人身边你甚至还会产生不安全感。而那个让你吃暗亏的人,很有可能只是缺乏教养和占小便宜成习惯,而并不是有心真要算计你。
  还有一种职场上的暗亏,就是领导分配任务后,埋头苦干的人把事做完了,但功劳却被那个抢着向领导汇报的人给领走了。
  真遇到这种暗亏怎么办?有人主张要能吃暗亏。我的观点不一样,我与那位学生家长的观点一致。我们为什么要容忍别人对我们的利用和算计?为什么要容忍别人对我们的不公平?
  具体的做法是:首先,对那种“下饵”的暗示,我们一方面要控制自己大包大揽的冲动,另一方面要能够及时把窗户纸捅破。我们可以直接问对方:“你的意思是想要我帮你做什么吗?你需要我为你做什么呢?”
  如果我们坚持用成人的方式与对方对话,让对方把暗含的请求公开化,不仅有助于自己避开暗亏,而且也有助于帮助对方以成人的方式与自己相处。
  而那些只知道埋头苦干的人,也要向懂得汇报工作的同事学习并养成习惯。汇报时用清单或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客观、简洁地告知领导自己的工作过程、进度,遇到了什么问题,怎么处理的问题,以及从这项工作中学习到了什么。这样不仅可以避免暗亏,而且也会从中学习到更多的东西。
  其实换位思考,你如果是个领导,也一定需要从这些汇报的内容中了解你部下的工作进展和能力,以便日后对工作进行统筹安排。
  当然,有关“暗亏”的判断是见仁见智的,这往往与每个人的经历紧密联系。有的人可能过分夸大他所遇到的暗亏,也有的人则可能连连吃暗亏却浑然不觉。这两种人都走了极端,而真正的中道是:既知道“吃亏是福”,又能够“不吃暗亏”。
  而如何把握这之中的平衡,就只有生活可以教给我们每一个人了。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体温计种类越来越多。作为一种家庭必备品,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体温计,人们往往不知如何选择。下面,笔者就如何选购和使用体温计作一下简单介绍。体温计的种类及优缺点   1.玻璃体温计 玻璃体温计是目前检测结果最准确的体温计。它具有示值准确、稳定性高、价格低廉等优点。但易破碎,存在水银污染的可能,测量时间比较长而且读数不便,对急重病患者、老人、婴幼儿等使用不方便。   2.电子式
母亲常说:“这地不种怎么得吃食呢?”  老家是一个名叫黄莲塘的小山村,位于云南省芒市江东乡群山深处,交通、信息闭塞。乡亲们守着贫瘠的土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却还是如黄连一般苦不堪言。  1988年,母亲25岁,亭亭玉立。我一岁有余,牙牙学语。家里四世同堂,十几口人。  祖母像一台精密的仪器,每天用“升筒”从瓦缸里舀出大米,对上成倍的玉米面在甄子里蒸熟。粒粒白米饭像颗颗珍珠点缀在金黄色的玉米饭
阑尾炎是外科疾病的一种,是由多种因素导致阑尾的炎性改变所形成的。有人把阑尾炎称为盲肠炎,但阑尾炎和盲肠炎其实不是一回事儿。阑尾位于盲肠末端,与盲肠相通,盲肠位于大肠起始段,两者是邻居。阑尾炎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以急性阑尾炎最为多见。  对于人们来说,阑尾基本上没有什么功能,但阑尾炎发作往往会令人十分痛苦,尤其是急性阑尾炎。阑尾炎在青少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阑尾炎形成的原因非常多,最主要的原因是阑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人大多經历过艰苦岁月,养成了节俭的习惯。不过,有些“节俭”却给健康带来了隐患。  剩饭剩菜,6小时内吃完。有些老人,把剩菜剩饭放在冰箱好几天,热了好几遍也舍不得扔,认为只要不变质发馊就没事,其实这是错误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胡桃红解释,剩菜不仅丢失了许多维生素,而且会产生大量致病的亚硝酸盐。老人胃肠功能弱,吃了剩菜剩饭会导致胃肠疾病发作,轻则头
瑜伽(梵文YOGA音译)起源于古印度,原本是古印度僧人的一种修行方法,近些年已风靡全球。在中国,瑜伽也迅速成为都市女性最为推崇的一种时尚运动方式,其卖点正中现代女性的心窝:美体、减肥、减压甚至治愈,或者减轻关节炎等常见疾病的症状。  也许,瑜伽对我们的健康确有一些好处,每种运动也都有利有弊。但是,近日有骨科专家提醒,瑜伽的动作看似柔和,却是毁伤脊柱的运动,它比踢足球、打篮球之类的激烈运动受伤概率要
说到养生,不少人脑海里浮现的,是老年人在公园打太极、中年人拿着保温杯泡枸杞。殊不知,如今,许多“年纪轻轻”的90后也踏上了养生之路,甚至逐渐成为消费主力。他们自我调侃:一边暴饮暴食,一边吃健胃消食片;凌晨3点上床睡觉,还非得泡个脚;孜孜不倦护肤,勤勤恳恳熬夜等等。   在日前发起的一项关于养生的民调中,有近七成参与者都是90后。面对“养生”这道“大题”,他们用亲身经历,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  
6岁的童童上小学一年级了,但平时总爱磨磨蹭蹭。削个铅笔要很长时间,写字时速度很慢,作文写好了,让他抄写到作文本上,从晚上7点一直催到7点半,把作文本拿过来一看,就写了个开头。写作业时,不是拿着橡皮玩就是一直换笔……  许多孩子似乎被“拖延症”缠身,无法摆脱,父母们为此也是操碎了心。面对孩子磨蹭、做事拖拉的习惯,不能寄希望于让他们自己改,更多需要父母的帮助。否则长此以往,孩子不仅做事拖拉,还会导致缺
谢谢我的孩子,他重新定义我身为妈妈的年龄,并接纳我的不够好和不完美。当你用孩子般的眼光,重新定义年龄,重新接纳自己,更美好更成熟的你也就不远了。一  我和儿子的战争,是从他上小学开始爆发的。  我自幼字就写得工整有力,更相信书写是一个人的门面,所以每每看见儿子卷着毛边、胡写乱画的作业本上,那一个个像柴火棍堆成的歪歪扭扭、让人不忍直视的字时,无名火就噌一下从我胸口熊熊燃烧到头顶。  我从事文字工作多
越来越多的市民热衷于手工制作的食品,比如蛋糕、阿胶等,然后通过微信等网络平台销售,吸引大家消费。  虽然不知道食材的质量究竟如何,但仅凭宣传图片上多样的花色,以及顾客们口口相传的味道,很快就会为商家吸引上百粉丝。  这些“私家制作”食品真的更安全吗?手工食品风靡微信朋友圈  “亲人们,鸭腿、鸭脖、鸭头马上出锅,想吃的朋友欲购从速。”昨日上午,在一个微信美食团购群里,群主将刚制作熟的鸭肉拍照上传。透
幼儿的破坏性行为会扰乱良好的幼儿园教学秩序,增加教师管理负担;同时也会给幼儿自身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不利于幼儿的集体生活。幼儿期是培养幼儿各种行为能力的关键时期。教师要合理引导幼儿,规范他们的行为,引导他们自觉遵守活动规则,逐渐认识和理解破坏性行为的危害,改正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刚刚搭建了一半的作品被淘气的幼儿一推又倒了;喜欢抢同伴好吃的、好玩的东西,抢不过也要争个面红耳赤,或者直接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