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头壶二件

来源 :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intianshen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次,在美国,住友人家,家处半山腰,左邻右舍,相隔数步,花木相接,鸡犬相闻。一日清晨,睡梦间,被鸡犬声吵醒,一时朦胧,似乎置身于老家农村景象。
  赴美四次,不谙英语,处处不便。有时友人外出,只留我一人。电话铃响,我不敢接,语言不通,接了也是白接。门铃响,也不敢开门,开了也是白开。如遇坏人闯入,更是说不清了。外出,总是友人带着。购物,由友人论价。看电视、看演出,如看哑剧,人家笑,跟着笑,似瞎子看戏。见老外举手对我:‘嗨……’,我也举手:‘嗨……’就学会这一句。还有一事,每天必得洗澡(在国内,夏天当然每天必洗。春秋两季,三天一回。冬天每星期一回)。友人家洗澡间很大,浴缸边格子里,摆满各式瓶子,有绿色、黄色、红色、蓝色、奶油色的,五彩缤纷,琳琅满目。可我不敢用,有英文,我不识。不知是洗身的,还是洗头的。心想,如果是一瓶‘脱毛水’,一洗毛发全脱,成何体统 因此,去美四次,每次洗澡,只敢用肥皂,比较保险。
  这次朦胧间,被鸡鸣犬吠吵醒,突发奇想,鸡鸣狗叫,为何有‘置身于老家农村’之感?原因是这叫声,完全和我在农村听到的一模一样。并没有它们是在美国,叫出美国腔来。因此联想,这鸡狗比我优越多了,比我方便,比我自由。又不要领护照,更不要学英语。像我这样不谙英语的人,真还不如这些鸡狗。
  鸡狗是什么时候才生存的 据说在原始时即有。原始人把野鸡野狗,捉来饲养,变成家鸡家狗。依此类推,也就有了猪、牛、羊、马、狗、鸡、鸭、鹅等家畜家禽。古墓出土的陶牛、马、狗、猪、羊、鸭、鸡型的很多,还有配套的猪圈、鸡窝等。
  古人以家禽家畜造型的陶瓷品甚多。有羊头壶、鸡头壶、鸡冠壶、鸡腿瓶、鸡心碗、鸡缸杯、鸡形碟、鸡心罐、鸡心扁壶等,对鸡尤其青睐。
  我藏有鸡头壶几件。鸡头壶又名鸡首壶。晋时称“罂”。以鸡头作出水口为名。有张口闭口两种。开口者可实用,闭口者纯为装饰,用于陪葬。但陪葬的也有开口的。三国末年两晋时早期有越窑、瓯窑产品,后各地瓷窑均有烧制。有青釉、黑釉、白釉。早期多数在盘口壶肩部贴鸡头,相对处贴鸡尾,鸡头引颈高冠,有圆股形手把,上贴壶口,下贴壶腹。东晋中晚期至南朝,隋代壶形瘦长,把手高出壶口,贴瑞兽等纹样,不及晋时古朴矣。
其他文献
作家的作品,每每为时代留下影子;时代的影子,又往往替作家的作品圈定了一定的范围。文坛上经历越久的作家,他的作品反映的这一规律也越鲜明。综览曾被冰心老人归入“功力很深的散文作家”之列的徐开垒,他的新作《家在文缘村——徐开垒散文自选集》(文汇出版社1999年11月出版),更使人觉得:作家作品与时代的关系,确实是形影不离。  尽管在这本书里,徐开垒的第一篇散文《阴天》和最后一篇散文《迟写的后记》,都发表
期刊
我一直认为,二十世纪中国人对历史的最大负债,就是严重破坏了自己的生态环境。  在沙漠化与城市化同时推进的今天,中国的城市人口大都已对大自然的美相当隔膜。近二十多年的加速现代化,一方面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却使我们失去了无数的江河湖泊,失去了不少森林。城市的天空上,已很少看到有鸟儿飞翔。  我们曾经拥有过美好的栖息之地,它是在什么时候消失的?  我最大的爱好就是旅游。近二十年来,已游过
期刊
中国的食文化源远流长,谈吃的著述也就不绝如缕代有佳作。但说来也怪,名家谈吃,却往往意不在吃,远的如袁枚那份素净的《随园食单》不说,即如现代文化史上的两位名人周作人梁实秋,也很少胶柱鼓瑟般谈某款菜的秘方或一味渲染珍馐杂错前的大快朵颐,用知堂的话说,他们寻找的是包含历史的精炼的或颓废的点心。看来,要想从饮食这件俗事上雅起来,你就不能不把目光投到吃之外,去捕捉蕴含于食品中的情趣风味和文化民俗,否则倒不如
期刊
近日,有机会读到岳阳籍革命家、学者许诺(1910—1993)的若干首诗联,被深深地吸引和感动了,他的诗联使我自然地相起了清代著名诗歌美学家叶燮的一段话:“诗之基,其人之胸襟是也。有胸襟,然后能载其性情、智慧、聪明、才辨以出,随遇发生,随生即盛。千古诗人推杜甫。其诗随所遇之人之境之事之物,无处不发其思君王、忧祸乱、悲时日、念友朋、吊古人、怀远道,凡欢愉、幽愁、离合、今昔之感,一一触类而起,因遇得题,
期刊
岁末读《月亮与六便士》,内心处在风暴之中,对我的生活和写作冲击很大。作家毛姆让我产生了无比的亲切感,对他生发出同情与理解;我早已感觉到的东西被他轻易说出,他小说中的那种自言自语就像是我的独白;好像我们共同说着同一个话题。隐隐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种生活样式;他以高更为原型塑造的思德里克兰德这个人物,就是“我们中间的人”。通过他,我精神领域的一些东西在被看清,一些彷徨与迟疑被解除,过往的冲动在加强;先前的
期刊
夜深人静了。灯下随意翻动着新出版的《陶澍集》,一种纷扰的思绪和沉甸甸的感觉充塞心头。是孤独,寂寞?感慨,悲怜?是“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的惆怅?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情怀?抑或是抚今追昔,顿然有悟?也许,这只是一种连自己也描述不清楚的心境。  翻开《陶澍集》上册,一幅“陶澍拈花微笑图”跃入眼帘。图像的上方,有陶澍亲笔题诗:“平生未见先生笑,今日拈花喜若
期刊
做与不做的最大区别是:后者拥有对前者的评论权。      理解的法则:先去理解别人的不理解处。      谈判的最好结果——让双方都感到自己是赢家。
期刊
南怀瑾先生曾说,提起笔来面对稿纸,一想到“我现在要写文章了”,就写不好文章了。写文章没有什么道理诀窍,如南先生说的:想到“我开始放屁了”,有什么放什么,就轻松多了。不仅南先生自己轻松,对读者来讲,这样随心的“屁”比那做“秀”的“文”要受用得多。  其实,写文章能放人屁还算不错的。纪晓岚深有同感。老纪大你我几岁,是清乾隆时学者。盛世出鸿儒,老纪进退百家,钩深摘隐,堪称学文渊博。被委以“四库全书”的总
期刊
对于梁漱溟的学术理论,我知之甚少,没有资格妄评。但有两件事情是大家都知道的。一是一九五三年九月,他在中央人民政府的一次会议上发言,受到毛泽东的批评,他不畏权势,当场起来反驳,招致了一场围攻。二是“文革”期间批儒反孔,他明确表示不赞成,不但写了长文,还在座谈会上多次发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在这两次事情中他所发表的意见是否完全正确可以另当别论。即使错了,也有言论自由嘛。可敬的是在高压之下,他敢于挺起腰杆坚
期刊
《写本》是《鸣凤记》里的一折。《鸣凤记》是我国戏曲史上记载的第一部时事剧。剧中暴露了明王朝的黑暗和腐败,描写了朝野忠臣与奸相的斗争。剧中人物杨继盛,忠诚无私,敢于正义直言,他因劾奏严嵩的走狗仇鸾被奸臣威逼,拶断手指,夹损胫骨,想置他于死地,幸好皇上只把他谪职,发往口外边城。谁知当地不容他,最后下放到广西。一万五千里的路程,奔走了几个月,到了宜山驿站,任了驿站驿丞,幸喜上司知道他是个谪官,不必往来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