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棋乐无穷”的童真世界

来源 :广西教育·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j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衡小学是一所具有千人以上规模的学校,三分之一的学生来自铁路各站段职工家庭,三分之一的学生是乡镇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学生学习自觉性欠缺,自由度较大。
  调查表明:棋类活动可以使学校的德育、智育、体育、教育更加艺术化、形象化和多样化,有利于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有利于培养未成年人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能深入开发未成年人的智力潜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推动素质教育在学校的开展。鉴于此,华衡小学于2005年4月正式参加全国中小学棋类教学实验总课题组——子课题《国际象棋对培养心智健全儿童的影响》研究实验,同年学校被认定为“全国中小学棋类教学课题实验基地”,成为广西唯一“国象棋教学研究”实验学校。
  
  一、分享“棋类学校”特色德育教育的过程
  
  (一)以棋类文化——营造校园环境,共创育人氛围
  走近南宁市华衡小学,你将会看到具有国际象棋特色的校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非常形象逼真的几个国际象棋模型,其次耀眼的国际象棋冠军谢军的题词“传承棋文化刨特色名校”,让你马上进入国际象棋的世界。
  进入学校,穿过绿茵茵的足球场,来到一面会说话的墙“国际象棋文化长廊”前,您会感受到:在这长廊里,同学们可以从中了解多少国际象棋的有关知识;在这长廊里,留下了多少同学们对弈时专注的神情……教学楼的每个走廊、每间教室外的墙上都有名人棋语。同学们课间可以读读、念念,从中得到文化熏陶,潜移默化,深人心中。就连教室里也有棋盘的布置,公示栏设计成为棋盘,学生每天都像在棋盘中行走,走出胜利、成功的一步。
  
  (二)以棋类活动——丰富学生校园生活,培养高尚品德
  学校一年开展一次“小棋5E'’比赛,邀请国际棋友和专家到校指导小棋手,大家共同研究棋艺,棋乐融融。
  学校自编校本集体舞《棋志飞扬》,吸纳国际象棋元素而创编,舞蹈的基本动作引用学生喜爱的兔子舞,并与国际象棋中的象步、马步等有机融合。学生蹦蹦跳跳、一进一退的舞步,仿佛棋子在棋盘中行走,配上欢快的节奏,有趣、易学、有益。该集体舞在西乡塘区校园集体舞比赛中表现突出,一度夺得特等奖。
  各班还成立有小棋社,每个棋社都有自己别致的社名,每个棋社都有自己的活动时间安排。
  以上无不透出孩子对棋文化内涵的理解,对棋文化的尊重。
  
  二、收获“棋类学校”特色德育教育的成效
  
  (一)以棋育人——提高学生素养,规范日常行为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刻,弈棋,正好能规范学生的行为,影响学生的言行举止。一可修身养性,使学生烦躁、好动、易怒的性格通过下棋有很好的改善。弈棋的男生慢慢有了儒雅风范,女生则有了淑女的涵养。二可使学生学到规矩,不再莽撞。弈棋要三思而行,每走一步都需谨慎,不能随意落子。
  弈棋对学生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有良好的教育效果。课余时间,走廊内吵闹、喧哗少了,校园内随手乱扔果皮纸屑的现象消失了,使用文明礼貌用语的学生多了,爱护公物、帮助小同学的现象出现了,一种爱校如家的主人翁思想慢慢树立起来。
  
  (二)以棋会友——增进师生问、家长和孩子间的感情
  学生对国际象棋有着深厚特殊的感情,国际象棋成了他们课内外的好伙伴。学校鼓励学生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与家长、同学、教师对弈,学习知识,提高棋艺,培养兴趣。在学校里,“我向你挑战”是学生们在找同学下棋的时候说得最多的话。学生们通过下棋这个“共同语言”走到了一起,打成了一片;通过参加各种比赛和切磋,从班级间的小棋手赛到年级间的挑战赛,再到校园棋王赛,充分体验棋世界的无穷精妙。在家里,孩子们与家长对弈,教会了原本不会下棋的父母,既培养了自己的耐心、锻炼了逻辑思维能力,又加深了家庭的亲密感。
  
  (三)以棋促教—促进教育教学发展,提升学校品位
  “棋类教学”的实施,提升了校园文化品位,拓宽了德育工作视野,它让每一位师生都能与棋为友,与博览同行,为精神打底,为人生奠基,享受学习和生活的快乐;进而带动了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华衡小学“122棋育人”的办学特色已见成效:2008年学校被命名为自治区“爱国卫生先进单位”;2009年6月中旬,自治区政协重点提案组一行十几位领导、专家到学校进行调研,对华衡小学“国际象棋特色教育”给予很高的评价。2009年10月华衡小学参加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棋类教学实验成果交流会,取得了全国国际象棋少年组比赛三等奖和优秀组织奖的好成绩。华衡小学的办学特色、办学成绩得到了中央电视台、广西电视台、南宁电视台及《广西日报》、《广西少年报》、《南宁日报》等多家媒体的专题报道。
  (责编 韦春艳)
其他文献
【班会缘起】    当代教育家魏书生指出:“珍惜课堂时间,就是珍惜学生的生命。”就课堂教学而言,要解决好教学时间限定性与课本知识容量丰富性的矛盾、知识的积累与能力形成之间的矛盾,就必须提高时间的利用率,使每个学生都保持学习的高效率,其方法是较多的。如何让教学时间中的“边角料”利用得更充分,如何让每一分钟对每个学生都是有效的?不久前,我校以“珍惜课堂内的每一分钟”为主题,举行了中高段主题班队活动。 
期刊
1978年,李吉林开始情境教学的实践探索与研究。历经30年,创立了“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情境课程”,构建起独树一帜的理论框架及操作体系。情境教育作为中国素质教育的重要模式之一,20世纪90年代初即被列为国家教委(即后来的教育部)向全国推广的八个科研项目之一,科研成果连获教育部首届、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一、走出封闭的课堂,实现语文学习与儿童生活结合    传统的语文教学远离了多
期刊
教课文,要牢牢抓住培养语文能力这个主心骨。培养语文能力,涉及到培养朗读能力、默读能力、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能力、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领悟表达方法的能力、阅读不同文体的能力、创造性阅读的能力等诸多方面。任何一篇课文,都隐含着培养这些能力的要素,但是教学时不可面面俱到,而要根据年段目标、教材编写意图、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一个重点目标。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目标之一。有些课文的教学,可以围绕
期刊
这是著名特级教师黄亢美在杭州上的一节情趣盎然的识字课,这些二年级的小学生与其说在学习识字,不如说他们在黄老师的带领下,步入了一个神奇的汉字王国。这里,移步异景,妙趣横生,一个个惊喜的发现,令孩子们兴味倍增。此时,一个个汉字,在学生的眼里全然不是枯燥的符号,而是一幅画,一首诗,一个故事,使他们乐此不疲,并在浑然不知中,沐浴着祖国文化的璀璨阳光,感受着汉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一、兴趣,从问题开
期刊
教学内容:一年级下册第19页(苏教版)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在折一折、拼一拼等活动中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第一个例题通过“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用不同的方法对折的过程中,“折”出三角形。第二个例题引导学生按要求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出不同的图形,在拼出的图形中揭示平行四边形。这样安排,突出了图形之间的联系,可以使学生
期刊
文道结合是李肖莉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十年来一直追寻的目标。在反复的“实践一反思一实践”的过程中,李肖莉通过在阅读教学中以读导“情”、于想象中悟“情”的方式,强化学生的情感共鸣,进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形成了文道自然交融的教学风格,收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李肖莉强调朗读。在她的课堂上,朗读的形式多样,有老师范读、学生集体读、小组读和个人读;有高声读、轻声读和默读,还有对话形式的角色读。正是通过多种形
期刊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在这充满收获和希望的季节。我们满怀喜悦地迎来了第二十六个教师节。在此,我谨代表自治区高校工委、教育厅向全区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教育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改革开放以来,我区大力实施“科教兴桂”战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教育发展新机制。全区教育规模不断扩大,
期刊
踏上特岗路两年来,我从一个刚出校门的懵懂大学生到一个崭露头角的特岗教育工作者,这是一个慢慢磨练、慢慢摸索、慢慢成熟的过程。而我正迈着稳健的步伐前行。  记得刚到茂化小学时,由于能力不够、经验不足,无论是班主任工作还是日常教学,我都遇到过一些.棘手的问题。怎样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怎么把学生培养成对社会有用之人?这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教师的爱,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光。班主任既要关心学生学习方面的困难
期刊
本刊讯“西部大开发10年,广西教育得到长足发展。”8月7日下午,在南宁召开的广西教育工作汇报会上,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对我区教育事业给予高度评价。  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区教育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主要表现在:义务教育巩固提高达到新水平;高中阶段教育呈现协调发展新态势;高等教育表现出近年来不多见的发展新局面;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得到进一步重视和加强;民族教育在大
期刊
(此课例由刘颖老师执教,陈丽老师指导、评析,2008年11月参加第十届“联想杯”全区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观摩展示现场课比赛一等奖,录像课参加第十二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例获三等奖,2008年5月参加全国发展与创新教育研究课题贵阳白云区区域性研究活动公开课获特别奖)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联系上下文,理解信中“我”的呼吁。    2 有感情地朗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