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媒体向学生传播知识,教学媒体作为储存和传递教学信息的载体,起到了中介作用。国外研究表明,人们通过语言形式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25%,利用声光同步,把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能够记忆的内容可达65%。可见,以声光结合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对于知识的获取巩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多媒体计算机在多种现代化教学媒体中脱颖而出,它通过设计课件,达到声光同步,视听结合的效果,使学生耳目一新,更利于掌握知识而受到教师的青睐。本文就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谈一些浅显的看法。
1 激活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心理场
我们应当认识到:教室中教师和学生是一个整体的信息场,教与学是心灵、语言、信息交换的一个过程。学生掌握知识表现为自身内在的学习需,“教学应当贯穿在学生的兴趣之中,使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第一阶段都能连贯地表现为注意、等待、研究和行动。”(赫尔巴特语)因此,兴趣的激活、保持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兴趣作为支配人们行动的动机,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反映的结果。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供大量的表征,刺激学生多种感官,激活学生的兴奋点,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多媒体以其强大的表现力,使客观事物的形、光、声、色等直接作用于学生感官,对学生有极强的吸引力,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心理场。
1.1 形象感知,使学生受到“情”的诱导。文学作品以塑造形象为手段,达到教育、启智的目的。多媒体以其极强的表现力,将形象放大、缩小、连续、定格等,展示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兴趣。如第十册《丰碑》,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揭题后,教师提问:丰碑什么意思?课文中的丰碑指什么?(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接着多媒体演示:大雪纷飞,在一棵大树下,军需处长被大雪覆盖着,如一座晶莹的丰碑。教师启发学生:军需处长怎么会冻死的?在冻死前是怎样的情形呢?导人重点段第三段的学习。多媒体演示:画面渐渐清晰,出现了老战士的形象,他冻僵了……导人第七节的学习,教师着重引导学生观察军需处长的表情、动作、穿着等,使学生了解军需处长是被严寒冻死的。接着。教师通过富有感情的范读,引导学生思考:军需处长为什么会冻死的?学生通过朗读分析理解军需处长的一心为公,毫不利已的高贵品质。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的感受他的这种精神,可用多媒体把两个画面结合起来:老战士冻僵了……大雪越下越大,覆盖住他的身躯,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运用多媒体,通过两个场景的对比,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学生视觉的差别,使学生从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产生“情”的冲动。
1.2 模拟过程,使学生获得“真”的感受。模拟,即写真。通过程序设计,模拟过程,达到真的目的,使学生获得真的感受。多媒体的模拟功能,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微观和宏观的限制,把客观世界、文学艺术展现在学生面前,既缩短课堂教学时间,又增加课堂信息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模拟过程,视听结合,使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使词语理解更为深刻透彻。模拟过程,还能使课文重点理解更为方便。例如:《飞夺泸定桥》一重点段“抢时间”的教学中,教师即可运用多媒体模拟敌我双方抢时间的经过,使学生很快就能了解重点,进入课文的情境中。
1.3 创设情境,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文心雕龙》语)说明“境”与“情”的关系。通过多媒体,创设与课文有关的情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情趣,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
2 点化难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紧扣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抓住重点和难点,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给我们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通过设计课件,突出重点、分化难点。化难为易,逐步解决问题,
语言文字作为描绘客观世界的符号,具有抽象性、概括悟性。由于多媒体可以提供声画并茂、视听结合的客观世界的表象,将抽象、概括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具体的可感的东西,使文字与客观事物之间建立了联系,化难为易。
以多媒体为载体,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主观感受,化虚为实,化静为动。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以兴趣激发为先导,以视听为手段,以提高课堂参与率为目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我们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目的。
1 激活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心理场
我们应当认识到:教室中教师和学生是一个整体的信息场,教与学是心灵、语言、信息交换的一个过程。学生掌握知识表现为自身内在的学习需,“教学应当贯穿在学生的兴趣之中,使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第一阶段都能连贯地表现为注意、等待、研究和行动。”(赫尔巴特语)因此,兴趣的激活、保持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兴趣作为支配人们行动的动机,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反映的结果。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供大量的表征,刺激学生多种感官,激活学生的兴奋点,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多媒体以其强大的表现力,使客观事物的形、光、声、色等直接作用于学生感官,对学生有极强的吸引力,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心理场。
1.1 形象感知,使学生受到“情”的诱导。文学作品以塑造形象为手段,达到教育、启智的目的。多媒体以其极强的表现力,将形象放大、缩小、连续、定格等,展示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兴趣。如第十册《丰碑》,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揭题后,教师提问:丰碑什么意思?课文中的丰碑指什么?(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接着多媒体演示:大雪纷飞,在一棵大树下,军需处长被大雪覆盖着,如一座晶莹的丰碑。教师启发学生:军需处长怎么会冻死的?在冻死前是怎样的情形呢?导人重点段第三段的学习。多媒体演示:画面渐渐清晰,出现了老战士的形象,他冻僵了……导人第七节的学习,教师着重引导学生观察军需处长的表情、动作、穿着等,使学生了解军需处长是被严寒冻死的。接着。教师通过富有感情的范读,引导学生思考:军需处长为什么会冻死的?学生通过朗读分析理解军需处长的一心为公,毫不利已的高贵品质。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的感受他的这种精神,可用多媒体把两个画面结合起来:老战士冻僵了……大雪越下越大,覆盖住他的身躯,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运用多媒体,通过两个场景的对比,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学生视觉的差别,使学生从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产生“情”的冲动。
1.2 模拟过程,使学生获得“真”的感受。模拟,即写真。通过程序设计,模拟过程,达到真的目的,使学生获得真的感受。多媒体的模拟功能,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微观和宏观的限制,把客观世界、文学艺术展现在学生面前,既缩短课堂教学时间,又增加课堂信息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模拟过程,视听结合,使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使词语理解更为深刻透彻。模拟过程,还能使课文重点理解更为方便。例如:《飞夺泸定桥》一重点段“抢时间”的教学中,教师即可运用多媒体模拟敌我双方抢时间的经过,使学生很快就能了解重点,进入课文的情境中。
1.3 创设情境,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文心雕龙》语)说明“境”与“情”的关系。通过多媒体,创设与课文有关的情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情趣,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
2 点化难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紧扣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抓住重点和难点,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给我们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通过设计课件,突出重点、分化难点。化难为易,逐步解决问题,
语言文字作为描绘客观世界的符号,具有抽象性、概括悟性。由于多媒体可以提供声画并茂、视听结合的客观世界的表象,将抽象、概括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具体的可感的东西,使文字与客观事物之间建立了联系,化难为易。
以多媒体为载体,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主观感受,化虚为实,化静为动。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以兴趣激发为先导,以视听为手段,以提高课堂参与率为目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我们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