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眼肌麻痹33例分析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beibei1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的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对33例糖尿病性眼肌麻痹采用“正容汤”加减(胆南星、僵蚕、钩藤、白附子、花粉、茯神、羌活、秦艽、防风、木瓜、石斛、当归、甘草、生姜等水煎服)治疗单纯动眼神经麻痹20例、动眼神经麻痹合并外展神经麻痹2例、动眼神经合并滑车神经麻痹2例。外展神经麻痹5例,滑车神经麻痹4例。结果以20天为一疗程计算,治愈24例72.72%,好转6例18.18%,总有效率为90.91%,无效3例9.09%。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眼肌麻痹有效,并对其机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糖尿病性眼肌麻痹
  Integrative Medicine treated 33 cases of diabetic ophthalmoplegia Analysis
  Wang HongfengWang Enrong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use of the method of combining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of diabetic ophthalmoplegia and efficacy of treatment. Methods 33 cases of diabetic ophthalmoplegia use of “positive tolerance soup” addition and subtraction (bile Southern Star, silkworm, Uncaria, white tuber, pollen, Fu Shen, Rhizoma, Gentiana, wind, papaya, Dendrobium, angelica, licorice, ginger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oculomotor nerve palsy alone, 20 cases of oculomotor nerve palsy combined abducens nerve palsy in 2 cases, combined oculomotor trochlear nerve palsy in 2 cases. Abducens nerve paralysis in 5 cases, the trochlear nerve palsy in 4 cases. The results of 20 days for a course calculated to cure 24 cases 72.72%, 18.18% improvement in 6 cases,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0.91%, 9.09% 3 cases. Conclusion Integrative Medicine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of diabetic ophthalmoplegia, and its mechanism was discussed
  【Key words】Combining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Diabetic eye flesh is paralytic:
  【中图分类号】R4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0363-01
  
  
  自1998年始,2008年底止,我科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眼肌麻痹33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33例中男14例,女19例,年龄最大者76岁,最小21岁,平均年龄56.1岁,既往均有糖尿病史,病程2-18年。采用服降糖药物和控制饮食者18例,注射胰岛素者15例。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25例,其中Ⅰ期12例,Ⅱ期8例,Ⅲ期5例。体检有高血压者27例,高血脂者29例。4例有末梢神经炎病史。
  1.2 临床表现:33例均因突然出现复视就诊,伴有头痛、眼眶痛者21例,恶心10例,呕吐4例,上睑下垂24例,瞳孔散大12例。均为单眼发病,右眼16例,左眼17例。受累的颅神经为:单纯动眼神经麻痹20例,动眼神经麻痹合并外展神经麻痹2例、动眼神经合并滑车神经麻痹2例。外展神经麻痹5例,滑车神经麻痹4例。就诊时间最短2天,最长2个月,平均20.8天。
  1.3 辅助检查:33例发病后有29例做了头部CT或核磁共振检查,19例正常,7例有不同程度的多发性腔隙性脑梗阻,3例有不同程度脑萎缩。查33例空腹血糖为6.20mm0l/L-24.76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为8.20mmol/L-25.76mmol/L.
  1.4 治疗方法:正容汤加减:胆南星10克,僵蚕10克,钩藤10克,白附子10克,花粉15克,茯神10克,羌活10克,秦艽10克,防风10克,木瓜10克,石斛5克,当归15克,甘草10克,生姜6克。水煎服,日服两次,孕妇慎用,忌大豆、绿豆食品。应用胰岛素或降糖药物将空腹血糖控制在7.0mmol/L以下,餐后两小时血糖控制在10.0mmol/L以下。常规给予口服维生素B1、B12、三磷酸腺苷和肌苷片,每日3次口服。
  2 结果
  2.1 疗效判断标准:治愈:眼位恢复正常,眼球运动自如、复视 、上睑下垂等症状消失。好转:眼位及眼球运动基本恢复正常,复视、上睑下垂症状尚未完全消失,但已减轻。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改变或加重。
  2.2 治疗结果:以20天为一疗程计算,治愈24例,占72.72% ;好转6例,占18.18% ,总有效率为91.91% ;无效3例,占9.09% ;
  3 讨论
  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较常见,高达60-90%,但并发眼外肌麻痹较少见,约占糖尿病患者的1%;眼肌麻痹以动眼神经麻痹为多,其次是外展神经麻痹[1]。其原因可能是动眼神经在其走行过程中受大脑后动脉、眼动脉分支及硬脑膜下垂体动脉血液供应,其侧支循环不丰富,当出现血管闭塞时,神经内膜微血管继发性缺血、缺氧易导致动眼神经受损[2]。关于糖尿病性眼肌麻痹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与糖尿病特有的微血管病变导致神经缺血缺氧以致变性有关。尤其是累及了供养颅神经的微血管,引起颅神经的缺血性病变,是发生眼肌麻痹的病理基础。除了血管性病变之外,糖尿病患者的糖、脂肪、蛋白质以及B族维生素代谢异常也不可避免地影响神经肌肉细胞的正常代谢,也是导致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的重要原因[3]。中医学称眼外肌麻痹为“视一为二”、“目偏视”和“睑废”。 《诸病源侯论•目偏视》曰:“目是五脏六腑之精华,人脏腑虚而风邪入目,… 睛不正则偏视。”中医认为此病多因风邪直中肝经,上冲于目或脾气虚弱而使筋脉迟缓所致。《内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治则应扶正祛邪,熄风化痰,化瘀通络,益气健脾,标本同治,促使气血运行复常。我们用“正容汤”加减之方中胆南星,《本草汇言》曰:“天南星,前人以牛胆制之,名曰胆星。牛胆苦寒而润,有益镇惊之功,制星之燥而使不毒。”《纲目》云:胆南星“治惊痫,口眼歪斜, …。”僵蚕,《本草求真》述“僵蚕,怯风散寒,燥湿化痰,温行血脉之品。”《日华子本草》称僵蚕“治中风失音,并一切风疾…”。钩藤,《纲目》上说:“钩藤通心包于肝木,风静火熄,则诸病自除。”《本草述》上讲:“钩藤治中风瘫痪,口歪眼斜…”。胆南星、僵蚕和钩藤三味君药均有熄风化痰之功,可达祛邪通络,血气运行复常之目的。佐以白附子回阳补火,散寒除湿;花粉生津止渴,降火润燥;茯神宁心安神,健脾利湿;羌活祛风散寒,升阳明目;秦艽除风胜湿,和血舒筋;防风发表祛风,行络除湿;木瓜平和肝胃,祛湿荣筋;石斛补肾益肝;当归补血和血;甘草补脾益气,缓和药性,全方合用疏而散之,通畅脉络,痹症解除,上睑下垂,复视去也,而达到治疗糖尿病性眼肌麻痹之目的。
  在我们治疗的有效病例中,提上睑肌麻痹恢复较快,复视逐渐减弱直至消失恢复正常,多在用药3-5天后,病情开始好转,一般20天左右可恢复正常。在服此剂的同时应控制血糖和给予一定的维生素B族等西药治疗。
  参考文献
  [1] 夏群,关航,等糖尿病性眼肌麻痹32例分析(j)中华眼科杂志 ,1997.33(3):235-237
  [2]王巧萍 ,叶真 , 糖尿病性眼肌麻痹临床特点和治疗探讨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00.18(10):639
  [3]郭露萍 ,陆穗 ,等 ,糖尿病性眼肌麻痹临床分析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2004 。2 (4):181
  作者单位:138001 吉林省松原市中心医院
其他文献
【摘要】点阵激光技术(FT)的研发和创新是为了改进其他一些非烧蚀性(nonablative)激光用于表皮重建(Fractional Resurfacing, FR)技术,或称为局灶性光热作用(Fractional Photothermolysis),该技术利用特殊的装置,将一定波长的激光,以一定的脉冲时间(毫秒级或纳秒级)照射皮肤,光束在皮肤表面以点阵的方式扫描排列,激光的能量使一定深度的皮肤组织
期刊
【中图分类号】R1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0355-01    脑出血属中医学的中风病范畴。中医学有“瘀血不祛新血不生”之说和“活血止血”之治疗法则。脑出血还选用活血化瘀之中药,近年来在中医药急诊探索中,以继承和创新的思维方法,并取得临床实践证明:活血化瘀药用于脑出血急性期治疗取得确切的效果。研究证明:这是因为活血化瘀药具有抗脑内血肿、脑水肿、脑组织
期刊
【摘要】研究黄芪在儿科临床的应用,通过查阅近十年黄芪在儿科临床应用的相关文献,主要从反复呼吸道感染、病毒性心肌炎、小儿腹泻、肾病综合症四种疾病归纳总结黄芪在儿科临床的应用,可见黄芪至今在儿科临床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治疗范围较前几年有所增大,对许多疾病有治疗、辅助治疗及防治作用,临床论著水平较以往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关键词】黄芪;儿科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352 【文献标识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0343-01    经阴分娩而须会阴侧切助产的产妇,常在产后易受恶露及粪便污染而发生切口感染,严重影响了产妇的休息和饮食,导致少乳或无乳,甚至个别发生产后抑郁症,故会阴切口感染应引起产科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  我院产房自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共做会阴侧切术1335例。其中切口感染37例,包括(血肿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比较电针、中药两种不同疗法对围绝经期抑郁症的临床治疗效应。方法:将确诊为围绝经期抑郁症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0)和对照组(n=40),电针组采用电针治疗的方法,中药组采用中药汤剂口服,治疗1个月后观察其改良Kupperman评分、Hamilton抑郁量表评分及血清雌二醇(E2)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电针组改良Kupperm评分治疗前为28.20±2.42,治疗后为12.5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0358-02    中药在我国医药发展史上一直被广泛应用,尤其是临床工作中,中西医结合治疗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较长时间以来,许多人都片面地认为中药源自天然,药性平和,无毒副作用。近年来关于中药不良反应的文献报道屡见不鲜,引起了人们对中药安全性的担忧,严重影响着中医药的可持续发展 。如何正确地看待中药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使老年女性带状疱疹得到很好的治疗,疗效好,见效快。  【关键词】带状疱疹;老年;女性;水痘  【中图分类号】R4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0357-01    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病,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致,皮肤科常见。儿童时期患水痘极少引起带状疱疹,病毒长期潜伏在机体NC中,当免疫功能低下时,可使病毒复活,引起带状疱疹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HIV/ AIDS 患者肺部机遇性感染CT 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临床及病理检验证实的8例AIDS 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全部病例均行CT 扫描,部分行HRCT扫描。结果 AIDS 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PCP)5例,典型表现为双侧肺门旁到中下肺野弥漫对称性分布的网格状影,部分融合成斑片状、结节状影或呈毛磨玻璃样改变。HIV合并肺结核3 例,其中2例为粟粒型结核,一例与普通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0365-01    泌尿系结石病,包括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结石。是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且可引起直接损伤、梗阻、感染[1]等。中医病机是肾虚、下焦湿热、气滞血瘀等,其中主要是湿热熏蒸下焦久之成砂石而为患。属中医的“石淋”、“砂淋”、“腰痛”等范畴。治疗总以清利湿热通淋排石为主,配合行气利水之法。笔者自200
期刊
【中图分类号】R36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0364-02    糖尿病,中医称为消渴病,是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中医药治疗主要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进行个体化治疗。重在整体调节,临床症状改善比较明显,生活质量提高显著。只要用药准确,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的毒副作用,比较安全。中药降血糖作用缓慢,但可以同时降低血脂。我们应当认识到每种治疗方法都有其局限性,都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