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文课堂教学应处理好的“六对关系”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went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课程改革如沐春风,小学语文教育在这次改革的浪潮中,急流勇进,可喜可贺。但在悉心地洞察和冷静地思考之后,也隐约感到有“不祥之兆”,如教学中过于强调“新”,过于追求“生成”,过于时兴“否定”,而置一些优秀的“文化遗产”于不顾。因此,处在课程改革前沿的教育教学研究者,有必要做些反思,重新审视我们过去和现在正在进行的“教学行为”。笔者认为,当务之急,必须处理好以下六对关系。
  
  一、探究与接受的关系
  
  课堂学习的模式包括接受模式和探究模式,这两种学习模式对人的发展都是必要的。在人的认识活动中,二者往往相辅相成、结伴而行。笔者认为,学生在小学阶段,接受性学习还是主要的。要改变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提倡探究性学习,并不否定接受性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一定意义上说,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理念、原则和学习方式,它应渗透于语文学科之中,但应用探究性学习需要有一定的条件,包括较多的时间,不是每堂课都能采用的。奥苏贝尔认为,发现学习(探究学习)固然可以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课堂教学如果都以发现学习的方式进行,既不经济也不现实,因此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应该成为学校中的主导学习方式。一堂语文课究竟采取何种学习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知识内容、学生特点、教师的教学风格、学科的思维特点以及客观条件来确定,因人、因时、因课制宜,不能一刀切,不能把两种学习形式混同或对立起来,也不能强调一种排斥另一种。
  
  二、生成与预设的关系
  
  新课程提倡语文教学动态生成,这是很有时代意义的,也是真实地反映了课堂教学的实际。因为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进行过程中,教师难以预测和预料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事情,对学生的反应也难以预测。所以,课堂上必须坚持“动态生成”,这不仅是教师教学机智的体现。更是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要求。但是“动态生成”并不否定“预设”的重要性,它们之间也并不是互相排斥和“有我无你”的。相反,生成的质量在某种程度上说,却依赖于“预设”的质量。“预设”是否精彩、是否有创意,可以直接影响到课堂上生成得是否“顺利”。因此,语文教学在强调和追求“生成”的同时,绝对不能忽视“预设”的价值,应该让预设和生成“两相媲美”。
  
  三、语文实践与直接体验的关系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要沟通课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机会。这里的“语文实践”固然不排除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进自然去观察、去寻找一切可以利用的语文学习资源,去开展一切带有“语文性”的实践活动。然而语文实践的主渠道仍在课堂,课堂上一切直接接触语言材料的感知、理解、品味、感悟、积累、表达是更重要、更经常、更核心的语文实践。那种认为语文实践就是让学生直接体验生活,直接参加社会实践获取直接经验的认识是有失偏颇的。新课程标准之所以提出加强语文实践,主要是为了改革课堂上教师接二连三的分析讲解,排挤学生读书实践时间与空间的做法,还读书实践给学生。
  
  四、个别朗读和全员训练的关系
  
  新课程强调凸显个性,强调个别检测,其在语文教学中的表现之一就是强调个别朗读。的确,个别朗读有照顾学生朗读个性,朗读水平、朗读速度等长处。好的个别朗读还利于读中思考,利于读出感情张扬个性。然而,一味地进行个别朗读也是有缺陷的。其表现往往是一个人读。众人听。相当部分的学生感觉自己与朗读关系不大,是个听客,不需集中注意。而有时朗读者读的情况与其是让师生评价,不如说是让大家挑剔。在这种情境中,心里之弦紧绷,读的潜力往往不能正常发挥,读的水平往往不能很好提高。过多的个别朗读造成的事实是:个别朗读的时间越长,多数学生读书的实践越少;被动听读的学生越多,单位时间的朗读效率就越低。由此可见。适当的齐读不仅不会扼杀个性,而且利于全员训练,利于促进优生和学困生各自的水平更上一层楼。
  
  五、“满堂灌”与“满堂问”的关系
  
  教师“满堂灌”不好,“满堂问”也不好。提问不等于启发性教学。不具有思考性和启发性的提问并不能达到启发学生,调动思维积极性的目的。语文课堂教学要求让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开动脑筋,积极去思考问题、钻研问题。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不是追求表面、形式的话题,例如教师每一问都出现“手臂的森林”。诸如:是不是啊?对不对啊?等贯穿课堂始终。这种满堂问的教学,表面看学生似乎是在主动学习,但其实质自然是教师为中心,教师预设结论,然后千方百计引导学生猜测,并以预先设定的答案为最终目标,以此锁定学生的思维。这种“满堂问”的教学方式与新课程中阅读对话的理念相悖。
  
  六、媒体与实效的关系
  
  强调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也不能取代教师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师生交往中情感的交流以及它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电脑无能为力的。其实,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机地应用多媒体教学,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确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滥用了多媒体,则并不是一堂好课。大量教学实践表明,多媒体教学手段作用于语文课堂,如果控制不当就会成为干扰因素。如语文教学有关名山大川、花木鸟兽的课文,有的教师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制作、放映相关的多媒体课件,这些课件虽然让学生耳目一新,一时带给学生强烈的视听冲击,引起多种感官的兴奋刺激,但是占用的课堂时间,远远超过学生对文本解读或运思动笔时间。许多“观摩课”教学,看的“有声有色”、热热闹闹,却往往成了中看不中用的“作秀课”,这就是佐证。
  总之,语文课程改革不能为了“立新”而破除一切,不能为了除旧而事事求新求异。我们要大力提倡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研究,在研究中共同成长,走好语文课程改革之路。
  
  (责任编辑:张华伟)
其他文献
综述了我国作物科学研究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指出了目前我国作物科学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我国“十一五”期间作物科学研究的发展方向。
进行了章氏硼镁石和三方硼镁石在纯水以及某些盐溶液中的溶解平衡及相转化 研究。首镒发现三方硼镁石在水中的转化是分两个阶段进行,从而证明尼克拉耶夫等对25℃时MgO-B2O3-H2O体系的研究,三
沈阳铁路实验小学坐落于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的南部,始建于1946年,时称沈阳扶轮小学。1948年沈阳解放后改为沈阳铁路职工子弟第一小学。1978年经省政府批准确定为省首批重点小学
在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九册第13页上,有这样一道应用题:生物小组同学饲养兔子和鸽子,饲养一只兔子一天需0.5元,饲养一只鸽子一天需0.2元,该小组每月有30元活动经费,他
50年来,雷锋这位平凡而伟大的战士,始终成为我们爱戴和敬仰的人物;雷锋精神犹如一座巍然耸立的灯塔,始终绽放着璀璨的光芒。在新形势下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必须坚持与时俱进,
摘 要: 通过以新制的氯水成分与性质的实验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心路历程,激发兴趣,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使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 探究性课堂;化学实验;科学探究;案例教学     化学新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以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使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实验为载体的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我注意运用多种教学模式,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让英语课堂快乐飞扬。    一、运用直观教具进行教学    教学中笔者不断尝试着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实物、图片、简笔画等多种教学手段,配以自然的教态、直观的动作来创设情境,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1.直观、动态教学  笔者尝试着用直观教具进行单词教学,如:pen , b
语言是教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重要工具,语言交流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途径。体育与健康课程虽然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一种技能性课程,但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语言运用得当与否,对课堂教学能否成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能否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有着重要的影响。那么体育教师应如何运用语言这一交流工具来组织课堂教学呢?    一、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    体育课教学与其他课程相比有其特殊性
贵州省大龙经济开发区通过扎实有效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让党员干部不断改善工作作风,增强宗旨意识,真正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切实将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促进开发区各项事
岁末年初,省领导分赴贵州各地,慰问看望老同志、老党员和各族群众。在大棚中,专心查看种植状况;在火炉边,深情握着老党员的手;在沙发上,亲切地将孩子抱在膝头;在厨房里,关切地询问衣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