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編者按
2019年3月1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下文简称“思政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之后,全国各地、各级政府与学校纷纷开展了对讲话精神的传达与学习活动,深入探索落实讲话精神的方法与路径。本刊特别邀请三位政治特级教师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展示思政课教育教学研究成果、探讨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路径,以期为广大思政课教师与教研员提供有益的参考。
【摘 要】“认同教育”是思想政治课教育的应然选择,其思想和教育模式可总结为“六观”体系。“认同教育”的课堂教学实施策略包含四个“方式”:教的方式上,践行“主体问题链”教学方式;学的方式上,采用“小组合作澄清”学习方式;课堂转型上,着力实施“活动型”学科课堂;学生评价上,尝试“三好”评价指标和“一分钟试卷法”评价方法。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教育 认同教育 教学策略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对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出了八个“统一”的要求。而其中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期望,更是为思想政治课的改革创新提供了基本的原则。
思想政治课走“认同教育”之路,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而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思想政治课特殊的学科性质,更使得“认同教育”成为应然选择。
1.教育外部因素的影响
(1)当前“社会存在”的现状具有双重性影响。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实践在唤醒和激发人们公平、民主、法治、竞争、效率意识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另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也使得人们的思想意识、行为方式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
(2)网络等大众传媒对中学生影响巨大。在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信息源”的时代,网络媒体中夹杂着落后甚至腐朽的文化成分,侵害着“三观”正在形成的中学生的身心。
2.当前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现状
(1)高中政治教材虽经多次修订,在生活化、理论联系实际方面有显著变化,但资源的滞后、受政策变动影响的思想差异、理论与现实的差距、标签式的抽象条规等,仍然令人对其敬而远之。少部分学生甚至出现了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相背离的情形,这对中学政治课教学的“可信度”与“认同性”是极大的挑战。
(2)应试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主要动力源,其导致理论认识与行为脱节、言行不一、认同性不高、实效性难以发挥。
(3)政治课教学三维目标中,强调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但淡化忽视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认同性大打折扣。
3.当前学生在思想政治课的认同取向上还存在着偏差与问题
“认同教育”课题组曾对本区域四星级和三星级高中 900余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80余学生组织了座谈,基本结论如下:第一,学生对思政课出现认同问题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其中家庭因素影响较大,特别是家庭对走读生的影响大于对寄宿生的影响,且消极影响明显;第二,绝大多数高中生能对思想政治课的作用、价值做出正确的判断,但他们的情感体验并不能得到充分满足,在行为上缺乏必要的意志保证,认知与行为不协调;第三,高中生对政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和评价机制不太认同;第四,高中生的价值观在总体上是健康向上的,但倾向于多元化、功利化,过分强调客观因素对自我的影响,却很少反思自己的态度、情感、意志等方面因素。
因而,实施“认同教育”旨在解决如下问题:第一,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挟制,思想政治课成了单纯的学科知识的传授课和技能的应试课,教学与教育脱节;第二,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基本观点和价值观念认识不清或不能认同正确价值观;第三,学生接受学科基本概念、观点和价值观念时言行不一;第四,思想政治课对学生的考评重知识和纸笔测试,轻视或忽视对正确价值观的引领和日常行为的考查;第五,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教育的认同度不高。
改变政治课的教育现状,必须对从课堂到课外、从知识到素养、从教学到课程、从学校到家庭社会等各个维度进行全方位的审视与变革。基于此,我们对“认同教育”培养路径及有效性等方面进行了近5年的研究和探索,提出了思想政治课“认同教育”“六观”体系,即合作澄清学习观、主题问题链教学观、学本自主学生观、自育育人教师观、价值引领评价观、目标整合课程观,初步构建了思想政治课“认同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
“认同教育”课堂的“主题”,是指教师基于新课标和教材内容、依据学情、围绕教学目标所拟定的所有资源的统领或核心价值要素。它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表现为某核心价值概念,二是表现为创设某核心背景与情境。“主题问题链”教学以主题为核心要素,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逻辑思路,引导学生跳出教材框节的限制,围绕主题展开合作探究,有效避免了内容多、课时少、教师上课蜻蜓点水、机械化操作的缺陷。在这种教学方式指导下,教学氛围轻松自然、灵活高效,学生在头脑中能够形成完整的知识链条;知识的传授更具现实价值和社会意义,学生能力素养培育和情感熏陶效果更佳,能有效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益。“主题问题链”教学采用“两线四环”的范式 。
1.明暗两条线、围绕主题转
“认同教育”需要教师精心构建主题(或核心背景)问题链,创设“冲突—体验—认同”教学机制,形成优化的问题情境教学观,这是“认同教育”的关键。整个课堂要贯穿两条线:一条是主题情境线,一条是问题探索线。情境线表现在课堂教学的外在形式上,而探索线则是课堂教学的实质。在构建和设计主题问题链时,应该遵循三项原则。
第一,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要以生活为主线,结合应用性常识,围绕学生生活实际和其关注的社会问题组织教学,努力把学科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融入生活题材之中,引导学生用学科知识解决社会问题。 第二,情境创设与问题梯度相协调。把来自学生现实生活中的鲜活事例和具体的学科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每堂课围绕一个主题,让一个个相关联情境有序出现,通过连续性的“情境串”,引出“问题串”,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串”中学会运用思想政治课的思想与方法发现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并在移步换景解决“问题串”的过程中学会合作交流,发展综合能力。
第三,设计情境与问题应遵循深度学习规律。深度学习不是浅层概念、原理、技能的简单记忆与获取,而是学习者能在复杂的情境问题与理论探究之间建立起联系并在探究运用中实现知识的迁移。深度学习一般要通过发挥“先行组织者”作用的情境创设实现灵活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情境问题创设的方式需要优化,如用热点问题、艺术作品、图表数据、图片、案例、名言警句或对话创设情境。在呈现方式上,常采用“观察现象—分析原因—提出对策”的三段递进式探究。
2.师生相互动、呈现四环节
在师生的互动过程中,特别是在关注引导学生心理期待、转变态度和改变行为等方面,需要经历四个环节,即“创境议题—对话辨析—价值澄清—观念形成”①。2017年9月22日,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中学的齐琳老师用“主题问题链”教学模式演绎了一节精彩的互动课(见如下案例),并获得了“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思想政治优质课评选”一等奖。
案例:“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教学设计
教师在出示教学目标、先学检查的基础上,确立主题问题链:中国的O2O(Online to Offline)外卖的精彩传奇。
合作探究一:创业,激情和信仰
2008年的一天,上海交通大学的几位男生打游戏到深夜,饿了却又不想出门,于是打算叫外卖。但要么打不通电话,要么对方不愿送。“干脆我们做网站外卖吧。”张旭豪说:“也许,我们能改变世界!”他们为自己的公司注册名称拉扎斯(梵语),意思是激情和信仰,又为自己的网站注册了域名“ele.me”。(播放“饿了么”广告)
问题1:O2O(Online to Offline)外卖与传统外卖有什么区别?它的出现给消费带来了哪些影响?(小组交流、展示)
问题2: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你还能举出哪些生产发展带来消费变化的事例?(自由发言)
合作探究二:成长,发展和壮大
改变国人就餐习惯的“饿了么”,在几年中呈现了飞速发展的态势。2015年6月,上线“蜂鸟”配送系统,用户可实时追踪订单。2015年7月,白领市场交易额占比35.13%,成功布局中高端市场。2016年10月,为中小企业提供团体订餐服务。2017年1月,与屈臣氏、7-Eleven达成合作。
问题1:外卖行业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其中消费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小组交流、展示)
问题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为生产创造出新劳动力。你还能举出哪些消费引导生产、促进产业发展的事例?(自由发言)
合作探究三:未来,危机和出路
快速的发展带来了问题的爆发。2016年中央电视台3·15晚会上,“饿了么”被曝光默认无证“黑商户”入驻,引发全社会的声讨。
问题:外卖行业还存在哪些突出问题?你认为该如何解决?(小组交流、小组展示问题与解决方案。)
师:从生产和消费的关系看,企业生产需要不断创新,需要高度关注消费市场的变化。(幻灯片展示)
1.2016年3月,“饿了么”推出“明厨亮灶”工程,将后厨通过网络全程直播。
2.2017年1月,“饿了么”启用人工智能机器人帮骑手规划最短配送路径。
3.2017年8月24日,“饿了么”宣布合并百度外卖。
师:企业依靠科技创新、提高劳动者素质展现了生产发展的光明前景,这必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同样,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感悟行动:
1.请用图示的方式,表示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关系。
2.结合本课所学知识,谈谈“饿了么”的成长发展历程对自己将来创业的启示。
结束语:
就像牛顿看到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一样,张旭豪的创业也是从大多数人都会遇到的小问题开始的。起于微末,成于坚持。每个人从小事出发,可以成就个人事业,可以助力中国的生产力的解放与发展,甚至助力世界经济的发展,满足更多人的需求。
中学生正处在“三观”形成的时期,实现价值观转变一般要经历并遵循三个阶段性原则,即初始阶段的价值尊重原则、过程的价值澄清原则和结果的价值引导原则。有效的合作学习策略能为三原则的实施提供机制和平台,是“认同教育”实施的重要学习方式和活动载体。
1.“认同教育”需要合作澄清学习
“认同教育”的有效性包括教學要素的有效性、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和教学结果的有效性。合作学习策略有利于高中生形成价值认同,也为上述三个要素有效性的发挥提供活动的环境与载体。一方面,合作学习特别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通过小组内部组织系统优化及合作讨论问题策略的优化,能有效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学习小组在探寻、交流、质疑和批判中,从积极倾听开始,逐步达成澄清混沌、甄别选择、有效吸纳,直至导向认同。
2.精心设计适恰问题是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
教师围绕核心问题设计出具有层次性、活动性、针对性,因而具有思维张力的问题串,以突破教学重难点,实现教学目标。适宜小组合作的问题一般可分为三类:一是整合梳理类,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将知识体系进行整合、梳理,予以完善;二是交流交锋类,学生通过研讨、争辩厘清思路,提升认知;三是释疑解难类,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重难点,教师设计具有思维张力、需要一定的思维时间和空间才能解决的问题。 3.遵循小组合作的流程
小组合作学习的流程按由小到大的原则分别为个人自主学习—同伴互助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小组代表展示—组间质疑评价—教师总结提升。
活动设计及其过程中的主体体验,是成就核心素养的必要要素。把活动过程的体验作为目标来规定,让课堂在活动设计的轨道上运行,这是成就学科核心素养的必由之路。教学设计应以适合活动型学科课堂实施为着力点,力求让学生主动体验探究过程、获得社会实践经历。展开课堂活动设计有两个策略。
1.内容:议题式具象化策略
2017年新课标中设置的“教学提示”栏目是新教材内容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其用意在于将课堂教学的基础和主干知识,转化为恰切的活动议题,并将议题具象化,形成环环相扣的几个“题项”,使“内容标准”的知识性提示与相关活动建议提示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便学生在活动中求得破解。
2.主体:活动性生活化策略
活动型学科课程,是对“以生活为基础”的学习方式的质性变革与深化。对活动的理解要依赖学生的已有经验,在活动中对经验进行应用、反思、验证与提升,要经历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学生通过亲身经历这个过程,使得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变得生动起来。围绕议题的课内活动可以采取小品表演、微电影观看、法庭模拟、政协模拟、人大模拟、辩论赛等多种形式;课外活动可以组织社会调查、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访谈、法庭见习、义工活动、职业体验、志愿者活动等。
五、学生评价上:尝试“三好”评价指标和“一分钟试卷法”评价方法
思想政治课要体现鲜明的国家意志,活动的最终目标是为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服务,因此评价可以“知行统一”为评价标准。“认同教育”提出了“三好”测评指标,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知识学习和活动的基础上能够初步形成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好思想(思路)、好策略(策划)、好行动(活动)”。评价可采用“求同”取向与“求异”取向相结合的“差别式表现评价”,即“有统一标准、无标准答案”的评价,既评价组员对议题认识的独到之处,更评价小组对议题认识的共同点以及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认识提高的经验和依据。同时,评价应包括教师、活动小组、活动场所负责人的评价,也应包括学生本人及同伴的评价。教师可以采用过程性的档案记录方式,即注重“表现性”评价方式,重点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团队协作、信息素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等。
活动型学科课程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其教学目标在于引导学生走入社会、走进生活、亲身体验和感受议题的真正价值,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为此,可以采用“一分钟试卷”法的评价方式。“一分钟试卷法”最早由美国学者帕曲卡·克罗斯(Patrica Cross)提出,具有即时性、灵活性、实效性和互动性等优点,可以作为活动型学科课堂快速诊断的辅助性方法。具体的实施方法是在活动型学科课堂结束前,教师预留一分钟时间,让学生写一篇概括性的简短教学反馈,内容包括四个维度:回答问题,今天学到的最重要的一点;辨别信息,某特定概念的最关键信息;澄清疑惑,指明活动过程中最感疑惑的地方;转变观念,原来的哪些想法有了变化、更正或提升。
教育是科学,需要在求真中把握规律、获得智慧;教育是艺术,需要在臻美中形成风格、发展個性;教育是伦理,需要在尚善中提升境界、完善品行。我们期待思想政治课“认同教育”的研究能够进一步超越学科教学的范畴,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更强劲的作用。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家工程”专项课题“以认同为焦点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研究”(编号:R—c/2013/08)研究成果。
(作者系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中学副校长,正高二级,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人民教育家工程培养对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责任编辑:孙昕
heartedu_sx@163.com
2019年3月1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下文简称“思政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之后,全国各地、各级政府与学校纷纷开展了对讲话精神的传达与学习活动,深入探索落实讲话精神的方法与路径。本刊特别邀请三位政治特级教师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展示思政课教育教学研究成果、探讨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路径,以期为广大思政课教师与教研员提供有益的参考。
【摘 要】“认同教育”是思想政治课教育的应然选择,其思想和教育模式可总结为“六观”体系。“认同教育”的课堂教学实施策略包含四个“方式”:教的方式上,践行“主体问题链”教学方式;学的方式上,采用“小组合作澄清”学习方式;课堂转型上,着力实施“活动型”学科课堂;学生评价上,尝试“三好”评价指标和“一分钟试卷法”评价方法。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教育 认同教育 教学策略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对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出了八个“统一”的要求。而其中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期望,更是为思想政治课的改革创新提供了基本的原则。
一、“认同教育”是思想政治课教育的应然选择
思想政治课走“认同教育”之路,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而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思想政治课特殊的学科性质,更使得“认同教育”成为应然选择。
1.教育外部因素的影响
(1)当前“社会存在”的现状具有双重性影响。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实践在唤醒和激发人们公平、民主、法治、竞争、效率意识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另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也使得人们的思想意识、行为方式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
(2)网络等大众传媒对中学生影响巨大。在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信息源”的时代,网络媒体中夹杂着落后甚至腐朽的文化成分,侵害着“三观”正在形成的中学生的身心。
2.当前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现状
(1)高中政治教材虽经多次修订,在生活化、理论联系实际方面有显著变化,但资源的滞后、受政策变动影响的思想差异、理论与现实的差距、标签式的抽象条规等,仍然令人对其敬而远之。少部分学生甚至出现了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相背离的情形,这对中学政治课教学的“可信度”与“认同性”是极大的挑战。
(2)应试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主要动力源,其导致理论认识与行为脱节、言行不一、认同性不高、实效性难以发挥。
(3)政治课教学三维目标中,强调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但淡化忽视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认同性大打折扣。
3.当前学生在思想政治课的认同取向上还存在着偏差与问题
“认同教育”课题组曾对本区域四星级和三星级高中 900余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80余学生组织了座谈,基本结论如下:第一,学生对思政课出现认同问题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其中家庭因素影响较大,特别是家庭对走读生的影响大于对寄宿生的影响,且消极影响明显;第二,绝大多数高中生能对思想政治课的作用、价值做出正确的判断,但他们的情感体验并不能得到充分满足,在行为上缺乏必要的意志保证,认知与行为不协调;第三,高中生对政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和评价机制不太认同;第四,高中生的价值观在总体上是健康向上的,但倾向于多元化、功利化,过分强调客观因素对自我的影响,却很少反思自己的态度、情感、意志等方面因素。
因而,实施“认同教育”旨在解决如下问题:第一,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挟制,思想政治课成了单纯的学科知识的传授课和技能的应试课,教学与教育脱节;第二,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基本观点和价值观念认识不清或不能认同正确价值观;第三,学生接受学科基本概念、观点和价值观念时言行不一;第四,思想政治课对学生的考评重知识和纸笔测试,轻视或忽视对正确价值观的引领和日常行为的考查;第五,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教育的认同度不高。
改变政治课的教育现状,必须对从课堂到课外、从知识到素养、从教学到课程、从学校到家庭社会等各个维度进行全方位的审视与变革。基于此,我们对“认同教育”培养路径及有效性等方面进行了近5年的研究和探索,提出了思想政治课“认同教育”“六观”体系,即合作澄清学习观、主题问题链教学观、学本自主学生观、自育育人教师观、价值引领评价观、目标整合课程观,初步构建了思想政治课“认同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
二、教的方式上:践行“主题问题链”教学方式
“认同教育”课堂的“主题”,是指教师基于新课标和教材内容、依据学情、围绕教学目标所拟定的所有资源的统领或核心价值要素。它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表现为某核心价值概念,二是表现为创设某核心背景与情境。“主题问题链”教学以主题为核心要素,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逻辑思路,引导学生跳出教材框节的限制,围绕主题展开合作探究,有效避免了内容多、课时少、教师上课蜻蜓点水、机械化操作的缺陷。在这种教学方式指导下,教学氛围轻松自然、灵活高效,学生在头脑中能够形成完整的知识链条;知识的传授更具现实价值和社会意义,学生能力素养培育和情感熏陶效果更佳,能有效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益。“主题问题链”教学采用“两线四环”的范式 。
1.明暗两条线、围绕主题转
“认同教育”需要教师精心构建主题(或核心背景)问题链,创设“冲突—体验—认同”教学机制,形成优化的问题情境教学观,这是“认同教育”的关键。整个课堂要贯穿两条线:一条是主题情境线,一条是问题探索线。情境线表现在课堂教学的外在形式上,而探索线则是课堂教学的实质。在构建和设计主题问题链时,应该遵循三项原则。
第一,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要以生活为主线,结合应用性常识,围绕学生生活实际和其关注的社会问题组织教学,努力把学科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融入生活题材之中,引导学生用学科知识解决社会问题。 第二,情境创设与问题梯度相协调。把来自学生现实生活中的鲜活事例和具体的学科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每堂课围绕一个主题,让一个个相关联情境有序出现,通过连续性的“情境串”,引出“问题串”,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串”中学会运用思想政治课的思想与方法发现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并在移步换景解决“问题串”的过程中学会合作交流,发展综合能力。
第三,设计情境与问题应遵循深度学习规律。深度学习不是浅层概念、原理、技能的简单记忆与获取,而是学习者能在复杂的情境问题与理论探究之间建立起联系并在探究运用中实现知识的迁移。深度学习一般要通过发挥“先行组织者”作用的情境创设实现灵活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情境问题创设的方式需要优化,如用热点问题、艺术作品、图表数据、图片、案例、名言警句或对话创设情境。在呈现方式上,常采用“观察现象—分析原因—提出对策”的三段递进式探究。
2.师生相互动、呈现四环节
在师生的互动过程中,特别是在关注引导学生心理期待、转变态度和改变行为等方面,需要经历四个环节,即“创境议题—对话辨析—价值澄清—观念形成”①。2017年9月22日,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中学的齐琳老师用“主题问题链”教学模式演绎了一节精彩的互动课(见如下案例),并获得了“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思想政治优质课评选”一等奖。
案例:“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教学设计
教师在出示教学目标、先学检查的基础上,确立主题问题链:中国的O2O(Online to Offline)外卖的精彩传奇。
合作探究一:创业,激情和信仰
2008年的一天,上海交通大学的几位男生打游戏到深夜,饿了却又不想出门,于是打算叫外卖。但要么打不通电话,要么对方不愿送。“干脆我们做网站外卖吧。”张旭豪说:“也许,我们能改变世界!”他们为自己的公司注册名称拉扎斯(梵语),意思是激情和信仰,又为自己的网站注册了域名“ele.me”。(播放“饿了么”广告)
问题1:O2O(Online to Offline)外卖与传统外卖有什么区别?它的出现给消费带来了哪些影响?(小组交流、展示)
问题2: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你还能举出哪些生产发展带来消费变化的事例?(自由发言)
合作探究二:成长,发展和壮大
改变国人就餐习惯的“饿了么”,在几年中呈现了飞速发展的态势。2015年6月,上线“蜂鸟”配送系统,用户可实时追踪订单。2015年7月,白领市场交易额占比35.13%,成功布局中高端市场。2016年10月,为中小企业提供团体订餐服务。2017年1月,与屈臣氏、7-Eleven达成合作。
问题1:外卖行业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其中消费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小组交流、展示)
问题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为生产创造出新劳动力。你还能举出哪些消费引导生产、促进产业发展的事例?(自由发言)
合作探究三:未来,危机和出路
快速的发展带来了问题的爆发。2016年中央电视台3·15晚会上,“饿了么”被曝光默认无证“黑商户”入驻,引发全社会的声讨。
问题:外卖行业还存在哪些突出问题?你认为该如何解决?(小组交流、小组展示问题与解决方案。)
师:从生产和消费的关系看,企业生产需要不断创新,需要高度关注消费市场的变化。(幻灯片展示)
1.2016年3月,“饿了么”推出“明厨亮灶”工程,将后厨通过网络全程直播。
2.2017年1月,“饿了么”启用人工智能机器人帮骑手规划最短配送路径。
3.2017年8月24日,“饿了么”宣布合并百度外卖。
师:企业依靠科技创新、提高劳动者素质展现了生产发展的光明前景,这必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同样,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感悟行动:
1.请用图示的方式,表示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关系。
2.结合本课所学知识,谈谈“饿了么”的成长发展历程对自己将来创业的启示。
结束语:
就像牛顿看到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一样,张旭豪的创业也是从大多数人都会遇到的小问题开始的。起于微末,成于坚持。每个人从小事出发,可以成就个人事业,可以助力中国的生产力的解放与发展,甚至助力世界经济的发展,满足更多人的需求。
三、学的方式上:采用“小组合作澄清”学习方式
中学生正处在“三观”形成的时期,实现价值观转变一般要经历并遵循三个阶段性原则,即初始阶段的价值尊重原则、过程的价值澄清原则和结果的价值引导原则。有效的合作学习策略能为三原则的实施提供机制和平台,是“认同教育”实施的重要学习方式和活动载体。
1.“认同教育”需要合作澄清学习
“认同教育”的有效性包括教學要素的有效性、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和教学结果的有效性。合作学习策略有利于高中生形成价值认同,也为上述三个要素有效性的发挥提供活动的环境与载体。一方面,合作学习特别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通过小组内部组织系统优化及合作讨论问题策略的优化,能有效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学习小组在探寻、交流、质疑和批判中,从积极倾听开始,逐步达成澄清混沌、甄别选择、有效吸纳,直至导向认同。
2.精心设计适恰问题是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
教师围绕核心问题设计出具有层次性、活动性、针对性,因而具有思维张力的问题串,以突破教学重难点,实现教学目标。适宜小组合作的问题一般可分为三类:一是整合梳理类,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将知识体系进行整合、梳理,予以完善;二是交流交锋类,学生通过研讨、争辩厘清思路,提升认知;三是释疑解难类,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重难点,教师设计具有思维张力、需要一定的思维时间和空间才能解决的问题。 3.遵循小组合作的流程
小组合作学习的流程按由小到大的原则分别为个人自主学习—同伴互助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小组代表展示—组间质疑评价—教师总结提升。
四、课堂转型上:着力实施“活动型”学科课堂
活动设计及其过程中的主体体验,是成就核心素养的必要要素。把活动过程的体验作为目标来规定,让课堂在活动设计的轨道上运行,这是成就学科核心素养的必由之路。教学设计应以适合活动型学科课堂实施为着力点,力求让学生主动体验探究过程、获得社会实践经历。展开课堂活动设计有两个策略。
1.内容:议题式具象化策略
2017年新课标中设置的“教学提示”栏目是新教材内容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其用意在于将课堂教学的基础和主干知识,转化为恰切的活动议题,并将议题具象化,形成环环相扣的几个“题项”,使“内容标准”的知识性提示与相关活动建议提示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便学生在活动中求得破解。
2.主体:活动性生活化策略
活动型学科课程,是对“以生活为基础”的学习方式的质性变革与深化。对活动的理解要依赖学生的已有经验,在活动中对经验进行应用、反思、验证与提升,要经历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学生通过亲身经历这个过程,使得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变得生动起来。围绕议题的课内活动可以采取小品表演、微电影观看、法庭模拟、政协模拟、人大模拟、辩论赛等多种形式;课外活动可以组织社会调查、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访谈、法庭见习、义工活动、职业体验、志愿者活动等。
五、学生评价上:尝试“三好”评价指标和“一分钟试卷法”评价方法
思想政治课要体现鲜明的国家意志,活动的最终目标是为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服务,因此评价可以“知行统一”为评价标准。“认同教育”提出了“三好”测评指标,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知识学习和活动的基础上能够初步形成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好思想(思路)、好策略(策划)、好行动(活动)”。评价可采用“求同”取向与“求异”取向相结合的“差别式表现评价”,即“有统一标准、无标准答案”的评价,既评价组员对议题认识的独到之处,更评价小组对议题认识的共同点以及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认识提高的经验和依据。同时,评价应包括教师、活动小组、活动场所负责人的评价,也应包括学生本人及同伴的评价。教师可以采用过程性的档案记录方式,即注重“表现性”评价方式,重点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团队协作、信息素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等。
活动型学科课程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其教学目标在于引导学生走入社会、走进生活、亲身体验和感受议题的真正价值,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为此,可以采用“一分钟试卷”法的评价方式。“一分钟试卷法”最早由美国学者帕曲卡·克罗斯(Patrica Cross)提出,具有即时性、灵活性、实效性和互动性等优点,可以作为活动型学科课堂快速诊断的辅助性方法。具体的实施方法是在活动型学科课堂结束前,教师预留一分钟时间,让学生写一篇概括性的简短教学反馈,内容包括四个维度:回答问题,今天学到的最重要的一点;辨别信息,某特定概念的最关键信息;澄清疑惑,指明活动过程中最感疑惑的地方;转变观念,原来的哪些想法有了变化、更正或提升。
教育是科学,需要在求真中把握规律、获得智慧;教育是艺术,需要在臻美中形成风格、发展個性;教育是伦理,需要在尚善中提升境界、完善品行。我们期待思想政治课“认同教育”的研究能够进一步超越学科教学的范畴,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更强劲的作用。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家工程”专项课题“以认同为焦点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研究”(编号:R—c/2013/08)研究成果。
(作者系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中学副校长,正高二级,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人民教育家工程培养对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责任编辑:孙昕
heartedu_s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