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推行“以孝治天下” 治国策略的原因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hl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汉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实行孝治的朝代。由于汉初吸取秦王朝的暴政、酷刑的教训,汉初高祖大封同姓王使诸侯王势力权倾中央,加上汉代社会原来具有的浓厚的孝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原因,统治者逐步推行了“以孝治天下”的治国策略。他们通过自己身体力行引导民众行孝,在地方上设三老、授王杖以教化民众,对孝悌者进行赏赐和惩罚不孝者、建立学校主张学习《孝经》等措施来宣扬孝,从而使“孝”一步步上升为国家意志。通过这一治国策略的推行,汉代出现了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的盛世局面。本文通过对汉代“以孝治天下”治国策略原因的分析,希望对现实有警示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汉代;孝治;治国策略;原因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9-0101
  一、历史原因:吸取亡秦的教训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强大,成为统一六国的核心力量。秦统一以后,秦始皇接受丞相李斯的建议,对法家以外的思想进行严重的迫害(焚书坑儒),主张以法家思想来维护当时的统治,把法律作为治理国家最重要的工具,故采取了“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措施来统治人民。秦始皇实行严酷的刑律,人民徭役繁重,致使秦朝社会矛盾尖锐,二世而亡。汉初在经济凋敝、社会秩序混乱的情况下,统治者的重中之重是选择治国之道。他们花大量的精力去总结秦亡的原因,以此从中汲取教训来巩固自己的统治。他们认为运用酷刑峻法的暴力手段来维护统治是秦灭亡的主要原因,并从中认识到法家的残暴手段不是治国的良策。于是为适应当时社会和人民安定的需要,汉统治者改变秦的政策,提出了“以礼为教”,崇尚儒家着重强调家庭内部的血亲观念的孝道思想,并把它引申到政治的范畴,逐步推行“以孝治天下”的治国策略。司马迁说:“秦政不改,反酷刑法,岂不谬乎?故汉兴,承敝易变,使人不倦,得天下统矣。”而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变成为统治者对民实行德教的理论依据。
  二、经济原因:小农经济
  汉代“以孝治天下”治国策略产生的根本因素,也就是当时的农耕经济。汉代社会主要的经济形式是小农经济,而汉王朝正是建立在此种农耕经济之上,小农经济的兴衰与汉王朝的存亡息息相关。汉代封建的大一统王朝是由许多分散的大家庭、家族组成的,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其稳定性和繁衍性对小农生产的顺利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农户养家、养国的重要性被统治者清楚地认识到,于是他们把儒家的孝道思想作为治国理念,用家庭中的道德观念管理民众。当时的儒家孝道思想在各家中别具一帜,不仅具有稳固社会秩序的作用,而且还能够维系家庭,使家庭更加和睦。因此,汉统治者以儒家的孝道思想为基础,推行了“以孝治天下”的治国策略。
  三、政治原因:汉初大封同姓王
  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在总结秦亡的原因时,认为秦朝没有封同姓子弟为王是其短命的关键所在。“高祖已定天下,与大臣约,曰:‘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因此,他在剪除异姓王的同时,大封同姓王,“高祖曰将军刘贾数有功,以为荆王,王淮东。弟交为楚王,王淮西。子肥为齐王,王七十余城。”后韩信、彭越谋反失败,高祖“立子恢为梁王,子友为淮阳王。”后又“拜沛侯刘濞为吴王。”建立了一个同姓王分封制的政治体制。虽然同姓王分封使汉政权得到巩固,但由于朝廷对诸侯王采取放纵的政策,致使他们的势力恶性膨胀,对王朝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封国势力过大,使得各封国都有能力与中央抗衡。文帝时的淮南厉王之乱和景帝时的“七国之乱”都是很好的证明。面对这种尾大不掉的局面,汉武帝巧妙地利用儒家孝道思想来解决,颁布了“推恩令”这项软性政策,使王国越分越小,削弱诸侯的实力,加强了汉王朝的统治。
  四、思想渊源:孝文化
  汉王朝统一以前,我国古代社会就早已出现了孝观念。西周等级森严的宗法制度,就与“孝”有密切的关系。天子、诸侯、卿、士大夫这层层的等级制度,正是统治者利用“孝”观念才得以形成的。可见,“孝”在当时就超出了家庭的范围。春秋战国被称为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轴心时代”,当时形成了一种“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对于孝道思想各家都有不同的解释,而儒家的孝道理论在各家中显得更为成熟。儒家经典之一的《孝经》就明确地反映了其孝道思想。《孝经》中明确规定了天子、诸侯、卿、士大夫、庶人各个阶级应尽的孝道,认为:“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主张在社会上人人都要行孝,并且把孝看成君王治理国家的至德要道。儒家的孝道思想提倡家国并举,《孝经·广扬名章》载:“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以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宫。”
  很显然,这就要求把“孝”从家庭的范围扩大到朝廷、社会之上。而汉代的统治者也看到了孝对维护统治的重要性,把《孝经》作为必读之经,以此为基础,采取各种措施来巩固其统治。
  除了以上四方面的原因外,汉初的思想状况也是重要的一方面。汉初为了休养生息,统治者就以黄老思想治国,但不搞思想专制,这使得百家复兴和并存。不仅使用道家,也兼用儒家思想,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儒者们不断向朝廷建议用儒家的孝道思想来治理国家。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汉初统治者的治国思想。
  两汉时推行“以孝治天下”的治国策略,影响范围颇大。在当时,孝道观念是一种占社会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它的影响波及汉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正因为此政策的推行,所以使汉代出现了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的盛世局面。
  参考文献:
  [1] 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M].北京:中华书局,1982.
  [2] 司马迁.史记·吕太后本纪[M].北京:中华书局,1982.
  [3] 李學勤.孝经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作者单位:山西省临汾市蒲县高级中学 041200)
其他文献
摘要:多年的教书生涯,笔者总结出教学的两个要点:亲和勤,始终做到以“亲”为主,以“勤”为辅,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非常有用的方法。在本文中,笔者就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针对“亲”“勤”二字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进行探究。  关键词:“亲”;“勤”;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9-0087  我从教二十多年,一直在思考一些问题:如何做一名合格
摘要:初中语文学习过程中由于过重的课业负担导致学生逐渐对学习产生厌倦,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及语文素养的培养。由于初中语文作业涉及内容较多、表现形式众多等,初中语文作业负担重,但获得的效率一直较低。为了减少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笔者针对轻负高效式初中语文作业进行了有效设计。  关键词:轻负高效式;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和实施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
摘要:本文从高中英语作业的现状出发,主要阐述了基于尝试教育理念下的校本化作业设计的实践:从优化作业形式、丰富作业内容、变化作业难度层次,创新作业评价四方面展开阐述,对校本作业的设计提出了要符合课程标准、学生实际并对校本作业的编制提出了完整的“三个篇”体系:基础篇——培养尝试意识、拓展篇——引领尝试方法、综合篇——搭建尝试平台。教师努力领会尝试的教学理念的精髓,运用于校本作业设计中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
摘要:根据新居民子女家庭教育的特点,对新居民子女的学习过程进行呈现和评价,来弥补家庭教育的空缺。通过评“小老师”等活动来评价小朋友学习过程,及时引导和肯定小朋友的学习过程和取得的成绩。  关键词:新居民子女;学习兴趣;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9-0092  笔者所在学校地处工业发达的瑞安市郊,新居民的孩子居多,由于这部分家长整
摘要:众所周知,实验课之于科学教学是重中之重,一堂有效的实验课并不仅仅是巩固眼前的课堂教学内容,更应该激发起学生潜藏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本文以《测定小灯泡的功率》学生实验为例,通过制造重重“意外”,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究,从而得到知识的扩展和延伸。提高课堂实验教学的实效性,就必须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作为教师,以学生为本,精心设计实验,方能更好地发挥实验教学应有的效果。 
科学课程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思维的重要性课程之一,实验教学是无法替代的一种教学方式,其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科学概念,而教材、教具便是决定教学效果的关键.但是,在当
摘要:和谐发展是教育的理想境界,是新课改极力倡导和追求的价值取向。信息技术课堂必须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构建和谐课堂,才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作为教师,责任和爱是和谐课堂的核心。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热情;关注学生;师生关系;共同改变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9-0096  笔者记得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在自己的信息技术课堂上,
在Lω-空间中,引入ωθ-闭集以及一种新的Hausdorff(简称ωT2)分离公理等概念,系统地研究了ωT2分离性的特征性质,证明了ωT2分离性是可遗传的、在满层条件下任意可乘的以及
通过讨论和分析长距离动态 GPS用于送电线路测量的过程及精度 ,证明长距离动态 GPS用于送电线路测量是完全可行的 ,它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测量的工作效益并节省费用。
摘要: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具体化,也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人生规划是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人生目标的树立、目标执行力的提高则是走好人生规划的第一步。本文从广州市第五中学开展人生规划教育的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目标树立不科学、没有持久目标执行力的问题,探讨提高目标执行力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以期帮助学生学会树立适合自己的目标,掌握把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