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触摸数学的双手

来源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hg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为基础,通过向学生提供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三大领域的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方法的机会,引导学生经历过程,发展学生数学思考和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不是单列的教学活动,而是渗透于每一个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中。一年级小学生数学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课上的动手操作,课外的实践运用,以及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综合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1)12-0052-03
  一年级是小学学习的起始阶段,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说,从幼儿园的游戏和玩耍一下子进入小学规范的学科学习,就如同“断奶”一般,很多孩子会觉得不适应。因此,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好幼小衔接,成了一年级教学的重要任务。“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有趣的学习活动,它既能满足学生动手和游戏的欲望,又能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几轮一年级教学实践,我体会到学生数学综合实践能力可通过三个渠道加以培养:一是课堂上动手操作,经历知识发生、发展过程,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二是课外实践活动,把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起来,感受数学的有趣和有用;三是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一、动手操作——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可见,动手操作非常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的学习,它很好地帮助学生实现“动作思维一形象思维一抽象思维”的过渡。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并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
  如在学习《20以内退位减法》时,针对12-9=?学生提出了以下几种不同的算法:
  ①因为9 3=12,所以12-9=3(想加算减)。
  ②10-9=1,1 2=3(破十法)。
  ③12-2-7=3(连减法)。
  ④个位上2减9不够减,就用9减2等于7,再用10减7等于3。
  在相互的交流中,前面3种方法大部分学生都说得清,看得懂,而第④种方法减来减去,有些学生就听糊涂了,就连说的人自已也搞不明白为什么可以这样做。教学中,我意识到如果不把第④种方法的算理说清楚,势必会对以后的“两位数加减”产生误区,比如:42-29,个位上2减9不够减,如果也用9去减2就乱套了。
  接下来,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张阿姨有12支铅笔,卖了9支还剩几支?摆完后问学生:你是怎样从12支里面拿走9支的?
  生l:我是从一捆10支里面拿出9支,再把剩下的l和2合起来,就是剩下3支。
  师:请大家对照一下,这位同学说的是哪一种方法?(第②种)
  生2;我是先拿走旁边的2支,再从一捆当中抽出7支,最后剩下3支。(第③种)
  师追问:为什么拿走旁边的2支后,还要再从一捆当中减去7支?
  生3:因为9-2=7,还差7支没拿。
  借助操作,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看第④种方法:个位上2减9不够减,就用9减2等于7,代表9和2相差7,所以2减9还不够,还要从lO里面再减7。第④和第②其实归属于同一种方法,哪一种方法更容易让人看明白?(优化)
  在《20以内退位减法》中,前三种都是很好的方法,对于一些中下学生来说,有的时候难以想出9 ( ):12,就得用“破十法”或者“连减”的方法。动手操作很好地突破了本课的难点,学生借助手中的小棒,经历了《20以内退位减法》的演算过程,直观理解算理,以动促思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有时,教师还可以采用一些“游戏”的形式。比如,在教学《几和几》一课时,通过“摆一摆”“猜一猜”等活动,让学生体会数的分与合,更快掌握数的组成。再如《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学生通过“摸一摸”、“搭一搭”、“描一描”等活动,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更好地掌握各种图形的特征。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儿童学习知识的过程是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生活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因此,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必须重视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通过亲身经历与体验增加学生的感性经验,积累知识,为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供理解和帮助。
  二、实践运用——感受数学的有趣有用
  一年级小学生数学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光体现在课堂上的操作活动,还体现在课后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综合与实践”作为数学课程四大领域之一,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学生综合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独立思考或与他人合作,经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感悟数学各部分内容之间、数学与生活实际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加深对所学数学内容的理解。为此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材资源设计一些数学实践活动。
  如,学完《分类》一课,老师布置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分类?”学生找到:①洗碗时,妈妈把大碗和大碗放在一起,小碗和小碗放在一起,碟子和碟子放在一起,用到“分类”。②衣橱里,冬天的衣服和夏天的衣服分开放,用到了“分类”。③小区里,两个轮子摩托车、自行车和四个轮子的小汽车分开放,很整齐,用到了“分类”。④卖猪肉的,把猪内脏,猪骨头、猪肉分开放,也用到了“分类”……教师的一句话,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在相互的交流中,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再比如,学《图形的拼组》一课时,教师让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拼一幅画,并说一说你拼的是什么?结果学生拼出了许多有创意的作品。
  
  图①:我拼的火车本领大!
  图②:老师,我拼的帅哥机器人,你喜欢吗?
  图③:金鱼妈妈带着两条金鱼宝宝出去玩。
  老师问:金鱼妈妈带着金鱼宝宝出去玩,金鱼宝宝怎么不是跟在后面呢?
  学生答:因为金鱼宝宝太高兴了,所以跑在妈妈的前面!
  图④:猫头鹰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我也有一双和猫头鹰一样的眼睛!(您瞧,猫头鹰的脚下还踩着一只小老鼠呢。)
  学生个性化的作品和天真的表达,让我领略了儿童世界的纯真!所以给学生触摸数学的双手吧,她将还您一份意外的精彩……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架起知识与生活的桥梁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新教材增设的一个内容,它通常出现在一个单元或几个单元结束之后,把它单列出来可能是它介于课上操作与课外实践活动之问。一般课上的动手操作,可能只是教学中的某一个环节,是为突破某个知识点而设计的操作活动;而“综合实践活动课”则是为了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更高,常会让操作活动贯穿于一堂课的始末。同时,“综合实践活动课”又是课外实践活动的一个缩影,便于教师的当堂监控和评价,保证学生人人参与。
  比如,一年级下册的《小小商店》,这是在学生学完《人 民币的认识》一课后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旨在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计算方法。这样的实践活动,教师也可以放在课后进行,但是效果如何呢,落实的情况如何,是不是每一个学生都会去参与这项活动。既然是书本上的内容,我认为有必要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进来,为此开展了全年段的“小小商品交易会”。
  过程是这样的:①每生准备3件物品,标好价格标签(最好是*元*角,且不超过5元)。②每生准备10元真钱(5元用来购物,5元用来找零)。③全年段集中到操场,先是1班、2班、3班当“老板”卖东西,4班、5班、6班当“顾客”买东西,活动进行一段时间后再交换角色。④为了解决老师人手不够的问题,可以邀请一些家长或者高年级的学生来当监督员,考查学生在买卖过程中是否算对找对钱,给出正确的评价。
  可以想象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有多么兴奋!他们在活动现场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他们实实在在地过了一把老板瘾。因为带来的都是真钱,每个学生都算得特别认真。有很多学生都表示是第一次自己一个人带着真钱买自己选择的东西,可见生活中真正让学生独立动手实践的机会不多。当然也有一些孩子,在做练习的时候能很快算出“5元-2元3角=2元7角”,可是在找钱的过程中却想了很久很久,这说明确实需要有这样的实践活动课为学生架起知识与生活的桥梁!这次的“小小商品交易会”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一致好评,是因为学校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一个运用知识的舞台。这样的实践活动课也可以在班级各自开展,但是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有人监督学生在买卖过程中付钱找钱是否正确,否则活动就失去了数学的意义。总之,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是落实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一个有效的途径。
  四、存在的问题
  1.组织教学难。不管是自己上课还是听别的老师的课都发现,学生课堂上的操作活动不好组织,这也是很多老师不愿意让学生动手活动的原因。特别是一年级小学生,本来就好动,再有个学具就开始玩起来,有的学生根本没有按照老师的操作要求进行探究,组织不好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操作过程便是流于形式。
  2.“度”的把握难。课堂上花多少时间开展动手操作才会恰好达到火候?时间不够,走过场;放太开,时间用多了,教学任务完成不了。所以需要教师有过硬的课堂调控能力。
  3.评价难。在现有的评价体系中,学生的数学综合实践能力很难体现。有的老师就不愿意把时间花在玩中学,而选择更直接的练习,讲讲练练,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学生会不会动手没关系,会考试就好了。所以只有改革评价制度,才能为学生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保驾护航。
  总之,一年级小学生数学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有赖于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相信不断尝试与总结,会让您感受到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在发展学生的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不让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成为学生普遍缺失的一种能力,请给学生触摸数学的双手吧!
其他文献
在批改语文作业时,发现又有几个同学把“溪”字写错了,把右下的“大”写成了“小”了。这使我非常头疼,都纠正好几遍了,怎么还出错呢?这时,操场上学生们跳皮筋时伴唱的顺口溜传进力、公室:“小汽车,嘀嘀嘀,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听着孩子们欢决有节奏的旋律,我的心里猛然一震,便和邻桌均郑老师说:“如果能有‘溪’字的顺口溜,那多好呀!改正‘溪’字就不费劲了。”“有呀”郑老师说,‘
摘 要:课程标准要求数学课程要大力推进教育方式的变革,坚持“学中做”与“做中学”共同发展,大力强化“做中学”。师生通过开展自制学具的研制活动,除了能正确认识和处理“做”与“学”的关系外,还能把做出的学具更好地运用于实验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密切师生关系。同时,学生在学具制作过程中,边做边想,就会把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这样的知识,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结晶,是从“要我学”到“
内容提要 部门间财政关系在我国政府主导型的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过去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几乎每一个环节都可以看到部门间财政关系的影子。新一轮财税改革之所以举步维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我国当前各政府职能部门间的财政关系日趋复杂化和无序化。要想顺利地推进新一轮财税改革,除了要做好一系列相关工作之外,还必须理顺部门间的财政关系。  关键词 新一轮财税改革 部门间财政关系  〔中图分类
摘 要:在拼音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儿童身心特点,善于挖掘拼音课程所蕴含的兴趣因素,巧妙运用画、玩、说、做、写、唱、看、比等灵活多样的教育手段和方法,使儿童爱学、学会、会学,为他们创设充满成功体验的学习过程,引导他们走上自主快乐、主动探究的学习之路。趣字当头,让拼音教学成为儿童乐学的起点。  关键词:拼音教学;画一画;玩一玩;说一说;做一做;写一写;唱一唱;看一看;比一比  中图分类号:G623.23
人的一生就像一条路,总有一些“拦路虎”,就像一些令人伤心的事、后悔的事阻挡着你,我曾经就做过一件令我后悔不已的事。   记得那是在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侯,我交了一位知心的朋友,几乎每天形影不离,好得就像上厕所也要一起去。有一天,我从家里带了一本妈妈从广州寄给我的一本杂志,里面有感动的故事、青春寄语之类的文章,如同一本作文书,我拿来与她分享,一起讨论书中的好词佳句。但到了第二天,我发现我的那本书
摘要:科学记录是学生在亲历各种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以各自独特的思维形式保存下来的,既能体现知识获得,又能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科学实践。科学记录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如何让科学记录成为学生科学探究不可或缺的工具,值得我们探索、深思。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科学记录本;实验探究;科学素质  小学科学课程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冲击,“热闹”、“有趣”成了科学课堂的最显著
听力部分(40分)  一、听音,给图片标上正确的序号。(10分)  ■  二、 听音,选择填空。(10分)  ( )11. Li Ming some things at the store yesterday.  A. bought B. thought C. taught  ( )12. We arrive at the gym at .  A. 7:00 B. 6:00 C. 3:00  (
关键词:科学实验课;培养兴趣;创设情境;设计实验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14)26-0080-01  培养小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是我们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小学生都有爱动、爱问、好奇的心理特点,他们对实验室里的任何一种仪器都感到新奇,总爱问这问那。只要教师抓住他们的心理特点,加以点拨、指导,很容易激发他们对实验课的兴趣。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
Steve Inskeep (Host): That tragedy caused many people to think more about who makes their clothes and how they’re made. Many people are pushing for what’s called slow fashion. As NPR’s Elizabeth Blair
摘 要:课程体系建设是学校工作的核心,校本课程的“本色” 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保证。校本课程开发应注意三个方面:追寻价值教育,弘扬学生个性,彰显学校特色。  关键词:校本课程;素质教育;本色;特色;价值教育;学生个性;彰显特色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8-0019-02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有十几个年头了。十几年来,我们在盘点课改成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