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我们中国人身上,有其他任何民族都没有的、难以言喻的东西,那就是温良。温良不是温顺,更不是懦弱,温良是一种力量。 道德是用来律己的,不是用來责人的;道德是用来躬行实践的,不是在嘴里空喊的。 当代中国的新青年,我以为应该有六个标准: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礼貌的本质,是体谅、照顾他人的情绪。 我们中华民族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们中国人身上,有其他任何民族都没有的、难以言喻的东西,那就是温良。温良不是温顺,更不是懦弱,温良是一种力量。
道德是用来律己的,不是用來责人的;道德是用来躬行实践的,不是在嘴里空喊的。
当代中国的新青年,我以为应该有六个标准: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礼貌的本质,是体谅、照顾他人的情绪。
我们中华民族原有最伟大的能力,就是压迫越深,反抗就越大。蓄之即久,其发必速。我敢说一句,中华民族的改革将会比任何民族都彻底,中华民族的社会将比任何民族都光明。我们要努力拼命地向前,我们黄金的世界,我们光华灿烂的世界,就在眼前。
何为自觉?自觉就是改进国家精神,自强不息地创立一个新国家。我们不能因为这个国家不可爱了,就不爱国了,更不能因为我们没有享受到这个国家的爱,就去厌恶甚至抛弃这个国家。
苦中作乐,才是士的本质。生逢乱世,即使命运如蝼蚁,但仍有人心向光明。
一手托着国格,一手托着公理,失掉了哪一个都是对这个国家的犯罪。
我们自己的国家,我们自己不爱,谁爱?
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
其他文献
古代的旅游与探险同义,今天的旅游,仅仅是去“看景”。古代的旅游可能要以身家性命为代价,今天的旅游只要掏钱就行。古代的旅游,目的地固然重要,其历久而离奇的过程更有意义;今天的旅游,没有过程可言,几小时的旅程,就是歪在车上打瞌睡、听歌曲、闲嚼舌,或时不时懒懒地看看窗外的树。没有过程的事件,就像没有情节的小说,只有一个简单的结局。 古今之事相比,情形大抵如此。这倒不是人心不古的缘故,谁让我们的交通已如
1952年,时年26岁的伊丽莎白公主继承王位,成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据说她当时最担心的是,如果自己过早去世,尚未成年的儿子查尔斯能否顺利继承王位。她显然多虑了——67岁的查尔斯至今还是王子。 王子还是那个王子,女王身边的政治人物却换了一拨又一拨:首相官邸先后迎来了12位主人;与她一起出现在镜头里的人物从戴高乐、肯尼迪,变成了奥朗德、奥巴马。在英国的王位上,伊丽莎白二世淡然注视着世事变迁,履行
《见字如面》第二季第一期,朗诵者在台上读患白血病的大学生李真写给妈妈的一封信,李真和他的妈妈坐在听众席哭泣,许多听众也忍不住流泪,朗诵者几度哽咽。泪点很低的我,这一次却没有哭。 这封信的结尾写道:“我不会遗憾和抱怨,您也不必自责,生活各有际遇,命运也自有其轨迹。若有一天,真的事不可为,希望您能理解,那也只是一种自然法则而已。愿您能收住泪水,笑看过往,因为我只是换个方式守在您身旁,谢谢您的不离不弃
报馆里来了个新编辑,因为常受总编辑责备,生了一肚子闷气。有一天他买了一个西瓜,左手捧着西瓜,右手拿着切西瓜的刀。他说他请总编辑吃西瓜,“咚”的一声把西瓜放在人家的办公桌上,手起刀落把西瓜劈开,然后“咔嚓咔嚓”一连几刀,刀尖对着人家伸出来又收回去,收回去又伸出来。他这是干什么?这就是“戏剧化”。 戏剧化——看不见的起心动念转变成看得见的言行动作,就像演戏。 为什么说文学作品是表现人生,不是记录人
2011年,伦敦Punchdrunk剧团在曼哈顿租下了三个废弃仓库,并将其改头换面,打造成一座6层的酒店,剧团的沉浸式戏剧《不眠之夜》(Sleep No More)就发生在这9000平方米的100多个房间里。 该剧被引入中国。上海版将故事重设于20世纪30年代的麦金侬酒店,无数细节藏匿于5层戏剧空间、90多个房间、3000多个抽屉中,电影级别的舞美设计吸引很多观众反复购买门票来体验。 该剧改编
竹篓中只有一只螃蟹时,一定要将竹篓口紧紧盖住,否则螃蟹会沿着竹篓壁,爬出竹篓。 但是,如果竹篓中有两只以上的螃蟹时,即便不盖竹篓盖,螃蟹也逃不出去。因为只要其中一只螃蟹想爬到竹篓口,另一只螃蟹为了让自己顺利逃生,就会死命地将前一只往下拖,因此没有任何一只螃蟹可以逃得出去。 《红楼梦》里形容螃蟹为“铁甲长戈死未忘”。因为螃蟹没有“群我”精神,只有唯我独大、同归于尽的行为。 (林冬冬摘自《快读》
这是发生在风马藏地的一段艽野尘梦,关于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羌塘和凤凰。1 男人是一员武将,名唤陈渠珍,湘西凤凰人,清末民国初时,持戈驻藏大臣赵尔丰帐下。 陈渠珍武备学堂出身,胆气过人,文采武功亦为人中翘楚,初从戎,便千里戍疆迤逦康藏。雪压枪头马蹄轻,彼时的陈渠珍正处在少年得意、扬鞭策马的人生节点。 奈何身处那个动荡的大时代,他遭遇的是近代中国百年浮沉的当头炮。 辛亥革命爆发后藏地亦风波四起
一 1982年10月1日上午11点,父亲在老家茅湖岭大队简陋的大队办公室里,右手握拳,面对鲜艳的党旗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回到家,他便对家人宣布:“以后国庆节就是我的生日。” 他花甲那年,家里为他准备了简单而热闹的庆祝仪式。宴罢,我举着万年历,毫不留情地“揭露”他:“1944年的农历八月二十三,您出生的那一天,公历是10月9日;1982年,您入党的那一年,农历八月二十三,公历也是1
女儿小美说:“爸爸,我从来没听你说过什么东西不好吃,你的胃真宽容。” 她有这个印象可能因为她从小看我吃什么都香。无论她和她妈妈觉得多么不好吃的东西,只要我接过来,一阵稀里哗啦,便什么也不剩了。 其实我没告诉她,我也有觉得难吃的东西,而且是一想起来就生无可恋的那种,那就是锅巴稀饭—什邡发电厂厂区小食堂大锅里煮出来的。 我1987年进入什邡发电厂工作,1994年离开,那7年是我人生的低谷。而其中
一 今年是我来深圳的第16个年头。 刚来深圳的时候,我带着一个行李箱,在福田区的某个城中村租了一个单间。对于来自新疆的我来说,这里实在太新鲜了:只在书里看到过的“握手楼”近在眼前;细窄的小巷子,巷子里乱跑的小孩和随意坐着聊天的大人;好多家没有招牌的收卖旧家具、家电的铺子,还有一些货品摆放杂乱的小卖铺。我仿佛一瞬间就穿越到了20世纪80年代。 城中村的主街街道稍宽一些,像集市一般热闹,各种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