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伴随着国际贸易往来的常态化,物流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特别是具备双语技能人才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近年来,高等院校大力开展物流管理专业,培育了一大批物流方面的专业人才。然而,从国际贸易往来及国际间物流业务的需求层面而言,具备双语特长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缺口依然较大,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无法满足物流产业的发展需求。因此,提升物流管理专业双语人才素质,突破传统教学中的难题,完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等问题迫在眉梢。本文根据笔者物流管理专业双语教学实践成果,针对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通过具体案例提出解决方法,为提高物流管理专业双语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物流产业 物流管理专业 双语教学 双语人才
中图分类号:F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7(c)-189-02
1 物流管理专业双语人才培养现状
双语专业人才指以母语之外的语言进行专业授课,并使得学生达到一定专业水平,掌握一定专业技能的培养模式。该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在获得语言优势的基础之上可进一步获得专业优势、思维优势和本土优势,毕业后可直接对接外资企业或对外业务,近年来成为我国全球化发展的中坚力量。
双语人才培养往往依托于合作办学模式,截至2015年,获教育部审批的合作办学高等院校达176所,项目总数达到737个,而其中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项目仅有22个,从国际贸易往来及国际间物流业务的需求层面而言,该方向人才缺口依然较大,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无法满足物流产业的发展需求。
2 物流管理专业双语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
2.1 双语授课成为专业课学习的瓶颈
课题研究对象为中日合作办学项目下物流管理专业,供应链管理为专业核心课程。该专业学生入学时皆为日语零基础,在学习过程中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与摩擦,问题主要集中在:“日语学习困难”“听、说能力难以提高”“专业课教材太难看不懂”等,上述问题造成了日语学习的“二次困难”,并进一步加剧了更大的心理不安和学习兴趣低落,影响了学生对专业课的理解程度和钻研热情。
在现有双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中,焦点似乎更关注外语水平,因此讨论的重点也往往集中在语言教学问题,而非专业课教学的课题。从教学实践的角度来看,一味强调外语水平在双语教学中的提高,会导致学科与专业知识的损害,导致外语教育与外语学习的损失,同时还会导致教学效果的降低。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的双语教学模式在中国大学专业课双语教学中并不完全适用,应当有新的创新拓展。
2.2 专业授课重理论轻实践
本文主要以供应链管理课程为切入点对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实践课题进行阐述。供应链管理是一门对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综合知识性强,对学生而言抽象难懂。课堂中使用的案例多侧重于世界500强等大型跨国企业的成功案例,而结合我国中小物流企业以及物流现场改善案例样本较少。物流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大多停留在课堂教学仿若纸上谈兵,却忽略了生活中只要善于发现其实处处都有物流。因此,如何令供应链管理课程更贴近于学生触手可及的生活,如何带动学生亲身融入到物流改善课题之中,成为专业课教学改革的首要课题。
2.3 教材的局限性
双语教材是否适当对供应链管理双语教学目的的实践和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教材选择不仅要考虑内容是否恰当,而且还需要考虑外语内容是否适合教学。本校《供应链管理》课程选用的教材是《実務家のためのサプライチェーン最適化入門》,作者为久保干雄。该书将生产管理与物流现场改善的思想与供应链管理的实际运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将概念和實例介绍相结合,在众多日语教材中更易于学生学习和理解。
然而日文原版教材虽侧重实践性,但多偏重于生产环节,与我国供应链管理课题现状有所偏离。此外,授课过程中运用的专业词汇与日语学习中涉及的词汇脱节且较为生僻,不易于学生阅读理解,也成为双语授课的最大障碍。
3 物流管理专业双语人才培养对策
高等院校中的物流管理专业双语人才培养目标应着重于培养学生掌握物流管理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持续改善、可循环物流、企业社会责任为视角,帮助学生构建决策思路。在此基础上,以日语为媒介开拓学生全球化思维及视角,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效地引导学生分析流程管理及作业改善中的相关问题点。
笔者所在院校在物流管理专业双语人才培养过程中,以课程设计为主线,双语教学为途径,应用教学为目的,实现了案例教学模式及日语教学方式的突破。
3.1 以提升学生技能为目的的课程设计
以往供应链课程主要包含供应链管理技巧、管理战略、战略采购、相关技术分析,如仿真技术、运筹技术、人资管理、统计学等。但往往理论知识的讲解较多,实践及运用环节薄弱,而运筹统计学等应用练习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实践,很多学生背了公式参照例题求解,其过程并未使得学生真正理解运筹统计等工具在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无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尤其在双语教学环境下,上述课题及困难被进一步扩大,无形中加重了教学负担。因此,以学生为中心设计供应链管理课程的核心思想应为如何有效地调动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通过有效的沟通与互动帮助学生锁定知识点并进行深入系统的学习。
本文中所提及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核心内容是案例教学。课程设计,如图1所示。
第一步,通过精益管理经典案例导入供应链管理核心理念。该理念源自于日本丰田公司的精益生产,相关日文资料及学习素材丰富多样。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影音资料以及动态PPT进行说明,日文讲解比率可达80%以上,最终可令学生对供应链管理理念获得较为宽泛的理解。
第二步,通过应用案例进行基本理论概述。主要围绕如何在校园开便利店的主题,针对供应链条上的不同角色针对交货期、库存、安全库存、物流规划设计等内容进行讲解。对于学生而言案例生动贴合生活易于理解。 第三步,通过独立物流改善案例实现理论输出。物流改善是物流管理活动的终极目标,学生需从案例库中抽取日文案例,针对安全库存、分拣、盘点等具体问题,结合课堂中掌握的供应链管理相关知识,独自思考改善对策并运用日语进行发表。由此引导学生对供应链管理课程进行全面系统精准的学习,以及日语语言能力的综合运用。
3.2 构建网络平台辅助教学
为了使供应链管理双语教学达到最好的效果,本专业构建了物流管理网络教学资源和学习平台,并在网络平台上设立了课程介绍、章节要点、课程讨论区、作业处理、课件下载、教师答疑等栏目,使课程复习、讨论、答疑、提交和批改作业等功能集成于一体,极大地拓展了《供应链管理》课程双语教学的师生互动时空,提高了双语教学的效果。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网络教学为课堂教学的辅助与延伸,因此教师应有效地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辅助学习,切忌积压式地布置学习任务防止学生产生倦怠心理。应注意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可采用阶段测试,课后作业,布置学习任务等方式进行规范及约束。
3.3 自编双语教材的重要性
在任何专业教学活动中教材都是核心内容。将上述培养精神以及操作方法切实有效地推行下去,教材设计是重中之重。如何有效地借助中外合作办学平台,在积极吸收国外教育资源的同时,与合作办学方进行有效的合作与交流,在此基础之上共同探讨符合我国双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方法,并将其转化为成果化是一个极其复杂而细致的工程。而中外合作办学平台为此提供了最大的便利条件,在收集素材、汇总教学成果等方面提供了重要帮助,并在最大限度上保证了教材的质量。
总而言之,物流管理专业双语人才培养是一项复杂而艰辛的工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开拓思维进而优化教学方法,切实准确地提高物流管理专业双语人才培养质量。在实践中可充分利用合作办学背景下提供的优良资源,结合我国物流产业发展需求,源源不断地向社会输出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人才,促进我国物流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官网[EB/OL].http://www.crs.jsj.edu.cn/index. php/default/approval/orglists/2.
①基金项目:天津理工大学教学基金项目(YB15-10)《以实践教学为中心的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作者简介:潘蓉(1982-),女,吉林人,講师;曹昱亮(1974-),男,天津人,副教授。
关键词:物流产业 物流管理专业 双语教学 双语人才
中图分类号:F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7(c)-189-02
1 物流管理专业双语人才培养现状
双语专业人才指以母语之外的语言进行专业授课,并使得学生达到一定专业水平,掌握一定专业技能的培养模式。该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在获得语言优势的基础之上可进一步获得专业优势、思维优势和本土优势,毕业后可直接对接外资企业或对外业务,近年来成为我国全球化发展的中坚力量。
双语人才培养往往依托于合作办学模式,截至2015年,获教育部审批的合作办学高等院校达176所,项目总数达到737个,而其中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项目仅有22个,从国际贸易往来及国际间物流业务的需求层面而言,该方向人才缺口依然较大,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无法满足物流产业的发展需求。
2 物流管理专业双语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
2.1 双语授课成为专业课学习的瓶颈
课题研究对象为中日合作办学项目下物流管理专业,供应链管理为专业核心课程。该专业学生入学时皆为日语零基础,在学习过程中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与摩擦,问题主要集中在:“日语学习困难”“听、说能力难以提高”“专业课教材太难看不懂”等,上述问题造成了日语学习的“二次困难”,并进一步加剧了更大的心理不安和学习兴趣低落,影响了学生对专业课的理解程度和钻研热情。
在现有双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中,焦点似乎更关注外语水平,因此讨论的重点也往往集中在语言教学问题,而非专业课教学的课题。从教学实践的角度来看,一味强调外语水平在双语教学中的提高,会导致学科与专业知识的损害,导致外语教育与外语学习的损失,同时还会导致教学效果的降低。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的双语教学模式在中国大学专业课双语教学中并不完全适用,应当有新的创新拓展。
2.2 专业授课重理论轻实践
本文主要以供应链管理课程为切入点对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实践课题进行阐述。供应链管理是一门对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综合知识性强,对学生而言抽象难懂。课堂中使用的案例多侧重于世界500强等大型跨国企业的成功案例,而结合我国中小物流企业以及物流现场改善案例样本较少。物流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大多停留在课堂教学仿若纸上谈兵,却忽略了生活中只要善于发现其实处处都有物流。因此,如何令供应链管理课程更贴近于学生触手可及的生活,如何带动学生亲身融入到物流改善课题之中,成为专业课教学改革的首要课题。
2.3 教材的局限性
双语教材是否适当对供应链管理双语教学目的的实践和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教材选择不仅要考虑内容是否恰当,而且还需要考虑外语内容是否适合教学。本校《供应链管理》课程选用的教材是《実務家のためのサプライチェーン最適化入門》,作者为久保干雄。该书将生产管理与物流现场改善的思想与供应链管理的实际运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将概念和實例介绍相结合,在众多日语教材中更易于学生学习和理解。
然而日文原版教材虽侧重实践性,但多偏重于生产环节,与我国供应链管理课题现状有所偏离。此外,授课过程中运用的专业词汇与日语学习中涉及的词汇脱节且较为生僻,不易于学生阅读理解,也成为双语授课的最大障碍。
3 物流管理专业双语人才培养对策
高等院校中的物流管理专业双语人才培养目标应着重于培养学生掌握物流管理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持续改善、可循环物流、企业社会责任为视角,帮助学生构建决策思路。在此基础上,以日语为媒介开拓学生全球化思维及视角,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效地引导学生分析流程管理及作业改善中的相关问题点。
笔者所在院校在物流管理专业双语人才培养过程中,以课程设计为主线,双语教学为途径,应用教学为目的,实现了案例教学模式及日语教学方式的突破。
3.1 以提升学生技能为目的的课程设计
以往供应链课程主要包含供应链管理技巧、管理战略、战略采购、相关技术分析,如仿真技术、运筹技术、人资管理、统计学等。但往往理论知识的讲解较多,实践及运用环节薄弱,而运筹统计学等应用练习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实践,很多学生背了公式参照例题求解,其过程并未使得学生真正理解运筹统计等工具在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无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尤其在双语教学环境下,上述课题及困难被进一步扩大,无形中加重了教学负担。因此,以学生为中心设计供应链管理课程的核心思想应为如何有效地调动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通过有效的沟通与互动帮助学生锁定知识点并进行深入系统的学习。
本文中所提及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核心内容是案例教学。课程设计,如图1所示。
第一步,通过精益管理经典案例导入供应链管理核心理念。该理念源自于日本丰田公司的精益生产,相关日文资料及学习素材丰富多样。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影音资料以及动态PPT进行说明,日文讲解比率可达80%以上,最终可令学生对供应链管理理念获得较为宽泛的理解。
第二步,通过应用案例进行基本理论概述。主要围绕如何在校园开便利店的主题,针对供应链条上的不同角色针对交货期、库存、安全库存、物流规划设计等内容进行讲解。对于学生而言案例生动贴合生活易于理解。 第三步,通过独立物流改善案例实现理论输出。物流改善是物流管理活动的终极目标,学生需从案例库中抽取日文案例,针对安全库存、分拣、盘点等具体问题,结合课堂中掌握的供应链管理相关知识,独自思考改善对策并运用日语进行发表。由此引导学生对供应链管理课程进行全面系统精准的学习,以及日语语言能力的综合运用。
3.2 构建网络平台辅助教学
为了使供应链管理双语教学达到最好的效果,本专业构建了物流管理网络教学资源和学习平台,并在网络平台上设立了课程介绍、章节要点、课程讨论区、作业处理、课件下载、教师答疑等栏目,使课程复习、讨论、答疑、提交和批改作业等功能集成于一体,极大地拓展了《供应链管理》课程双语教学的师生互动时空,提高了双语教学的效果。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网络教学为课堂教学的辅助与延伸,因此教师应有效地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辅助学习,切忌积压式地布置学习任务防止学生产生倦怠心理。应注意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可采用阶段测试,课后作业,布置学习任务等方式进行规范及约束。
3.3 自编双语教材的重要性
在任何专业教学活动中教材都是核心内容。将上述培养精神以及操作方法切实有效地推行下去,教材设计是重中之重。如何有效地借助中外合作办学平台,在积极吸收国外教育资源的同时,与合作办学方进行有效的合作与交流,在此基础之上共同探讨符合我国双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方法,并将其转化为成果化是一个极其复杂而细致的工程。而中外合作办学平台为此提供了最大的便利条件,在收集素材、汇总教学成果等方面提供了重要帮助,并在最大限度上保证了教材的质量。
总而言之,物流管理专业双语人才培养是一项复杂而艰辛的工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开拓思维进而优化教学方法,切实准确地提高物流管理专业双语人才培养质量。在实践中可充分利用合作办学背景下提供的优良资源,结合我国物流产业发展需求,源源不断地向社会输出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人才,促进我国物流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官网[EB/OL].http://www.crs.jsj.edu.cn/index. php/default/approval/orglists/2.
①基金项目:天津理工大学教学基金项目(YB15-10)《以实践教学为中心的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作者简介:潘蓉(1982-),女,吉林人,講师;曹昱亮(1974-),男,天津人,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