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形势下电视旅游节目发展探索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yang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各大电视台纷纷开办了旅游栏目,使得旅游与电视一样成为人们消遣的一种常规形式,此类节目也为很多旅游爱好者制定出游计划提供了很大帮助,也使得很多景色怡人、文化底蕴深厚的景区为更多的人了解,为提高景区的知名度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总结了当前电视旅游节目的优势与弊端;探究了在新媒体形式下电视旅游节目怎样与市场接轨,旨在推动电视旅游节目快速、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形势;地方台旅游节目;发展之路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9-0086-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与旅游有关的电视栏目备受人们关注,成为电视节目中新的亮点。很多旅游爱好者借助电视旅游节目获取景点信息指导出游。但是,目前电视旅游节目中尚且存在一些弊端,使其与观众的需求不太相符,造成了收视率不高的现状。因此,为提高电视旅游节目的质量,必须借助新媒介全面剖析旅游景点的各种优点,使其更加有深度地被观众所了解。
  一、电视旅游栏目的优点与弊端
  (一)电视旅游节目的优点
  电视旅游节目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可直观生动地展现旅游景区的自然景色。人们出游,有一部分是为了欣赏新奇的自然景观,以获得视觉上的享受,所以越新奇的景区自然对他们的吸引力越大。而电视旅游节目正迎合了旅游爱好者的需求,让观众亲临景点之前就先享受到了一顿丰盛的视觉盛宴。2.能够巧妙诠释景区景点的趣味性和体验性。除了观赏山水之外,人们还需要了解目的地特有的风土人情、历史故事等内容,在当前的电视旅游节目中,除了展示给观众美景外,还将一些民族文化及民俗特征等介绍给了观众,使其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还能体味到旅游景区特有的、富有趣味的乡土风貌。3.详细而实用的旅游配套服务介绍。如今,人们出门旅游更加注重旅游配套服务,旅游中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是完美的链条。很多旅游爱好者在制定出游计划时,都会详细地搜集有关景区的配套服务信息,只有全面了解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好出游准备,高质量地完成出游计划。
  (二)电视旅游栏目的弊端
  当前,电视旅游节目中还存在一些弊端,影响了栏目质量的提高,对栏目的实用性和收视率都有一定的负面影响,笔者将这些因素分析如下:
  第一,表现形式过于单一。当前,电视旅游节目的形式过于单一,主要体现在两方面:1.节奏过慢,使观众在摇移推拉的镜头中,产生距离感与疲倦感。2.拍摄角度单一,展现景观都颇为雷同,观众极易产生视觉疲劳,没有新鲜感。
  第二,服务性较为模糊。当前,电视节目也属于商品的范畴,电视旅游节目要想与市场接轨,就必须有其自身的价值,需要满足旅游产业中各个领域中主体的某些需求。
  第三,观众参与度和互动性不强。虽然很多节目设置有奖问答、嘉宾体验等参与方式,但是因为没有准确把握观众需求和兴趣点,所以,在这一方面的努力收效甚微。肩负多项职能的电视旅游栏目,在服务职能上常常表现出实效性不足、杂而不全、杂而不精等问题。
  二、新媒体形式下电视旅游节目的发展之路
  新媒体移动互联网时代,观众获取资讯的渠道越来越多,撷取众多新媒体的长处与电视栏目的优点相结合,才能使得电视旅游节目在海量的电视节目中脱颖而出,一举获得观众、市场的认可。因此,怎样创新电视旅游栏目,是电视旅游节目制作部门必须思考的问题。笔者对此做了一些浅陋的探究,将详细分析如下,以供各位同仁参考。
  (一)突出“差异化”,亮出特色
  为了让人们能在过剩的媒体信息中关注到电视旅游节目,就需要旅游节目有着自身的一些特色能够吸引观众,在具体操作中可尝试以下几点:
  第一,突出景点独特的地域特色。俗话说“千里不同俗,百里不同风”,各个旅游景点独特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文化形态与历史内涵,应该是电视旅游节目中优先表现与挖掘的重点。
  第二,精选新颖内容。相同景区的旅游节目应常做常新,在制作节目时应注意两点:(1)以新推新。每个旅游景点都在不断的变化中,比如新的景观建成,开发有新的旅游节目与项目,应在这些“新事物”上做文章,不断带给观众新的惊喜。(2)推陈出新。部分老景区,还有很多可挖掘的潜力,只要节目组稍微改变一下思考与观察的角度,在同中求异、常做类比归纳,就很容易发现全新的宣传、报道题材。
  第三,灵活的表现形式。对电视旅游专题节目来说,常规的表现形式是:谈话型、主持人+演播室讲评+短片、体验报道式、介绍+访谈式、走访发现式、纪实式、介绍式等多种多样的类型,不管采用哪种形式,都必须足够灵活与丰富,形成和谐统一又灵活变化的完整风格。
  如:央视推出的《远方的家》栏目,就采用了旅行体验者讲述、民间达人预报、旅游资讯的权威发布、学者嘉宾的文化解读、旅游话题的实时互动等多种形式;此外,栏目还推出如“百山百川行”“边疆行”等大型主题系列片,有针对性地满足了游客及观众需求。这种编排形式,将以往过于单一的电视旅游栏目美化得生动而立体,观众规模不断扩大,收视率也一度飙升。
  (二)取各种新媒体之长,优化电视旅游栏目
  众所周知,网络与杂志是“大杂烩”,但是从整体看他们有条有理、杂而不乱。旅游杂志信息量大、视觉美观、有表有里、有点有面,每一期杂志总有一些内容可得到读者的认可。旅游网站与浏览者的互动能力很强,每一个内容具有大概是几个字的标题统领,或者直接用图片说明,使得浏览者对帖子主体一目了然。为优化电视旅游节目的质量,节目制作部门应取百家之长为我所用:1.借鉴旅游杂志对视觉的冲击力及其短平快、张弛有度的信息量,借助大量的图片与字幕做多维、立体报道。2.解决配套网络的互动功能,主次分明、一目了然。3.借助其他新媒体不做重复劳动,将电视旅游栏目策划得更新鲜、更权威、更全面。4.充分发挥电视的主流喉舌作用,与各个旅游局等行政机构保持信息通联,对近期各个景点的各类活动、优惠等进行简洁、权威、及时的报道。另一方面,将旅行知识、出游贴士、天气预报等更多服务内容纳入节目,有序地、分版块地播出,弥补电视旅游栏目在内容上的缺陷。还可采用“拿来主义”,搜索大量优秀的电视旅游节目的图片、文字与片段等,为电视旅游栏目所用,不断丰富栏目的模式与内容,进而优化电视旅游节目的质量。   (三)突出精细化制作,使栏目更专业
  数字电视的全面普及,电视频道更加专业化,处于“被选择”的不安全位置上,怎样在最短时间内吸引观众的眼球,是电视旅游节目制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很显然,只有旅游节目的每个节点都具有魅力与独特之处,才能吸引在任何节点接入该节目的观众。所以,旅游节目内容应该足够精炼与简洁,只有这样不管哪个节点接入栏目的观众,都能不用经过过多思考就可明白节目的大致内容,才能使得随意性很强的观众快速决定“我需不需要看这个频道”。可见,电视旅游节目对专业性的要求很高,因为只有专业才可彰显权威,才会有更多看点,既然是专业的旅游节目,就应该始终坚持以“旅游”为中心,将电视旅游栏目做到精致。我们在这里说的“精”,有两层含义,笔者将对其详细阐述。
  第一,使得节目有独特的切入点。“旅游”的概念很广泛,牵涉的内容有历史、哲学、商业、宗教、民俗、文化等很多方面,每个大标题下都能延伸出很多小标题,不同的切入形式就会牵涉不同的专业,就能策划出味道完全不同的内容来。例如,中央电视台的《人物》栏目,最初是介绍全国各个大城市的美食为主,制作出的美食类旅游栏目,名叫《关键食客》,就非常受观众欢迎。借助不同人的不同饮食喜好,讲述不同地区人物的美食特点,使得观众在各个人物的引导下,走进一系列各具特色的美食世界,在好玩与好吃中,感受特点地区的民俗与风情,感悟该地区美食哲学中体现出来的人生哲理。
  第二,彰显地方特色,体现地域美。虽然在很多人看来,电视工作者都是知识丰富的“百科全书”,其实,什么都懂、什么都精的人,只是对很多事物都有大致的、表层的了解,没有从本质上完全把握事物的真实面目。在制作电视旅游节目时,尤其是制作地方台的电视旅游栏目,通常情况下都十分依赖当地的旅游政策与旅游资源。由于旅游资源自身的区域性就很明显,当地的电视台往往对自家的好水好山好景,都能较为容易地挖掘到一些民俗风情、神话故事,还可利用地道的方言与土著老乡谈景区的历史故事,可大大提高旅游栏目的历史感与乡情味。比如某电视台制作的《旅游时空》栏目,讲解的是省级景区的宁德古瀛州,该栏目借鉴了纪录片的同期声形式,请主持人体验古瀛州的民俗风情,借助主持人与老船家的聊天,用老船家之口说出了当地的三个特色景点,显得亲切、真实,而又别有风味。
  总之,在新媒体形式及“消费者为上帝”的物质时代,电视旅游节目要想从海量的信息中脱颖而出,必须全面分析自身的优点与弊端,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克服自身的弊端,尽可能地满足旅游行业中各个主体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使电视旅游节目枯木逢春、焕发出新的生机,并得到广大观众的认可。
  参考文献:
  [1] 陈欢.电视旅游节目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东南传播,2013(10).
  [2] 杨阳.电视旅游节目的发展趋势研究[J].才智,2012(34).
  [3] 邓丹丹.电视旅游类节目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阅读与写作,2011(11).
  [4] 赵舟敏.电视旅游节目的发展方向探析[J].东南传播,2010(6).
  [责任编辑:传馨]
其他文献
摘 要:高校电视台作为校园主流媒体之一,承担着重要的宣传工作,对高校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使理工类高校电视得到更好的发展,培养一支具有专业素养的学生团队有着重要意义。理工类高校电视台要以内外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记者,并不断完善制度规范学生记者,同时建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关怀学生记者。本文主要对理工类高校电视台学生记者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关管理与培养对策。  关键词:理工类高校;电视台;
期刊
摘 要:随着新兴媒体的迅速发展和“两个舆论场”的形成,党报的公信力、影响力和权威性的进一步提升就显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紧迫。作为地方党报,延安日报在开展的“传播金融正能量·延安市首届群众最满意银行评选活动”中,从找准切入点、借助新兴媒体力量、挖掘自身资源优势三个方面进行探索实践,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同时证实了党报只要善于抓住发展机遇,遵循传播的规律,不断改进创新,就能形成强有力的主流舆论场,从而
期刊
主持人评述:文化之道,文以载道,以文化人,广于传播,见于领悟。著名文化学者于丹以心得的形式,向大众传播经典,从而备受关注。对此,她以淡定平和的态度泰然处之,乐观且包容。无论是“古典精髓”还是“现代智慧”,她都能信手拈来;不管是世界各地的千余场文化讲座还是校园里的三尺讲台,她无愧于自己,更无愧于听众和学生。天赐禀赋加之勤修不辍,她为我们呈现了中华文化之美,而我们也更愿意积极地继承与弘扬。因为我们发现
期刊
摘 要:湖南卫视推出的大型亲子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节目开创中国电视史同类节目收视率的高峰。如何策划、编排、制作本土版的户外亲子真人秀节目,满足当地观众对此类节目的收看需求?对于地市级电视台来说,在学习、借鉴甚至模仿外台成功的节目样态和形式的同时,结合所在电视台实际有效变通,在突出贴近性、本土化特色的基础上化繁就简、因地制宜,不失为节目创新改版的一个有效途径。  关键词:本土;模仿;突破  中图
期刊
摘 要:全媒体时代以“数字化”和“互联网化”为传播手段,对传统记者群体意味着转型期的到来,但许多人把“全媒体记者”理解成“全能型记者”,其实是一个谬论。本文从全媒体时代特点和要求出发,论述全媒体时代记者的角色及职能的变迁,提出迎接全媒体时代挑战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记者角色;变迁  中图分类号:G2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9-0011-0
期刊
摘 要:以往学者对于近代上海报刊的研究,多热衷于选择大报大刊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而较少关注小报,相关的少量研究也多从宏观面上展开,缺乏对小报的个案分析。本文以上海近代小报《先施乐园日报》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创刊发行、编审与撰稿人员、栏目设置、内容风格,以及史料价值、社会价值、广告价值进行了考证和分析,对民国时期小报的价值再发现进行进一步探索。  关键词:民国小报;先施乐园日报;内容风格;价值;广告 
期刊
摘 要: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给传统新闻带来了挑战,新闻编辑室已经不在局限于单一的文字编辑,其变化不仅仅体现在新增音频、视频等新媒体的编辑,而且新闻产品也相应的发生了变化,重要的是新媒体的运用对新闻编辑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BBC新闻网和SKY新闻网新闻编辑结构的变化与对比,探讨新媒体给新闻传播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多媒体;新媒体;新闻编辑室  中图分类号:G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期刊
摘要:本文以中共兰州市委外宣办、兰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官方微博——“兰州发布”在“4·11自来水苯含量超标”事件中所发微博为研究对象,主要采取数据统计和文本分析的方法,试图从政务微博的内容发布构成、发布频率、发布效果以及是否与舆论态势相符等要素,来评估该政务微博在此突发事件中的舆情应对策略,进行利弊分析,以期能够以实证分析的方式为此类事件的官方发布提供建议。  关键词:突发事件;政务微博;舆情应对 
期刊
摘 要:改革开放后的市场经济制度下,大量农民进城务工;与之相伴,流浪乞讨人员海量涌入城市。笔者以偶遇抽样的方式对济南市三大名片区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市民认知态度的调查,深入挖掘街头乞讨与城市形象建构的内在关联。以期对遏制城市乞讨丛生现象,构建良性城市形象,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有所助益。  关键词:街头乞讨;城市形象;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
期刊
摘 要:自2011年诞生以来,微信用户数量已破5亿大关,而且这一数据还在不断刷新。庞大的用户市场使得微信迅速发展成为继微博之后的又一互联网营销热地,微信营销是网络经济时代企业营销模式的一种创新,商家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市场营销已经形成了一种主流的线上线下微信互动营销方式。  关键词:高校;微信平台;市场营销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9-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