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艺术从容回归自然

来源 :上海工艺美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zj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Artistic creation is not pure clone of nature by taking photos, but adding artistic components to nature presentation. How to present nature properly with art, and promote the appeal and affinity of works have been a top much worthy of discussion.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是生活的升华和提炼。历来,在“万般皆下等,唯有读书高”的社会背景下,中国古典艺术家和艺术评论家特别强调艺术与生活的距离与差异,而且常会把艺术神化,此举为提升当时的艺术工作者、特别是民间艺术工作者们的地位,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中国古代艺术批评家也常常以艺术如何不同于生活、如何超越凡世来品评其高低优劣。经过十余载创作磨练的今日,我清楚认识到艺术欣赏者们的欣赏水平不断提升,并逐渐缩小了和艺术创作者之间艺术审美观的差距,人们的艺术欣赏对象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单一形式的艺术品,从大城市中的人们迁徙居住美丽农村可以看到,和平社会环境中的人们更多地表现出了一种远离喧嚣、亲近自然的从容豁达心境,于是一些表现自然魅力的艺术品成了艺术创作者和欣赏者的追求目标——亲和自然、感触自然。
  然而艺术创造并不同等于拍照般的纯克隆自然,表现自然的同时加入艺术的度,如何恰到好处地用艺术表现自然、提升作品感染力、亲和力,一直是个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抱着一种艺术工作者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和探索,作品《破土》悄然问世:
  作品中一硕大春笋,力张须根、破土而出,竹枝托叶迎风欢舞,万物复苏、老朽的枯竹筒间嬉戏着一对小蟋蟀,仿佛在歌唱着雨后自然的清新和美好,更为作品凭添几分乐趣,引人遐想……
  竹叶、竹枝、老朽竹筒、泥土、白嫩笋根、土表苔痕、嫩弱新芽、嬉戏蟋蟀等的对比,体现出一种刚柔并济的艺术表现手法,恰好地表现了自然界中新旧交替的生长规律和自然法则,淳朴而鲜明,给人一种积极向上、和谐健康的艺术感受。作品得到业内人士一致好评,为收藏家青睐和收藏。这证明了我为突破传统而注入现代审美观的创作思路的正确性,给了我极大的肯定和鼓舞。
  之后再度创作的作品《众志成城》,以物寓志,刻画了一幅豆芽众志一心破土而出的美好自然景象,暗喻困境中的人们不畏艰险,万众一心挑战逆境的大无畏精神。该作面世后,成为市面的流行产品。
  2007年年底很荣幸承接中国金币总公司面向全球限量发行的29件“2008年北京奥运会纪念金盘”底座的设计制作订单。如何使底座在充分体现中华民族特色的基础上,更好地衬托纪念金盘,在选材和制作工艺上进行了慎重再三地考证和筛选,最后确定以昌化鸡血石为载体、以中国传统造型设计理念——对称美为基础、借鉴中国古代青铜、玉器纹饰,完美融入华夏民族文化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中国古代四神神兽原型融合而成,蕴藏着一种浓厚的民族精神和极具特色的东方情趣,寓意奥运大家庭的和谐与团结,受到普遍关注与好评。
  作品《自有乐地》利用天然石纹的色彩和层次感,巧妙地刻画出一幕宁静的浅滩上,一群海狮栖息海边的场景,以表达人们向往自然、回归自然的优雅心态。
  作品《大地的哭泣》以默默大山为形,意为大地母亲。母亲眉头紧锁成“川”,悲汶川之地震。地震瞬间,母亲的身体在颤抖,在撕裂,在流血。泥石滚滚,泥石之下是道路、村庄、耕地、一切一切……
  残垣断壁、废墟碎瓦、断树残枝,提醒人们:这里曾是书声琅琅的校园,繁华喧闹的城市,或是淳朴美丽的村庄。废墟上那零乱的家什告诉人们:无数的家庭已经骨肉离散,家破人亡……鼓鼓的书包,也在静静地等待着再也等不到主人……一场噩梦吞啮了多少鲜活的生命。天为之动容,地为之哭泣。“母亲”两行悲伤的清泪,化成滔滔长江、黄河之水,淌湿了九州大地,震撼了13亿颗跳动的心,故名《大地的哭泣》。
  作品《再现辉煌》以昌化鸡血石为载体,在处理时充分保留天然石皮,把大块面鸡血雕成半露出土的上古器物,在器物上面飘落一二落叶,配以松散泥土、植物新芽,暗示古代神器的天然非人为问世,以简练的工艺表达出古物问世的瞬间场景,向人们传递一种继承、赞美和倡导人文保护的理念。
  说到这里,大家或许会发现,以上作品从《破土》到《众志成城》,《自有乐地》到《大地的哭泣》,以及《再现辉煌》等作品中都出现了刻画对象与泥土或沙石的有机融合。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的儿子,芬芳的泥土养育了我,伴我成长至今,在创作作品的同时,我在潜意识中会不自觉地表达我对泥土的眷恋与赞美,或许这就是“艺术源于生活”的最好证明吧。
  
  生活是一切艺术的来源,是艺术的灵魂,艺术并不是生活的无意识克隆,而是生活的提炼,并向人们传达一种人生观、理性思维和时下心态的一种生活再创造。从此泥土(《破土》)到彼泥土(《大地的哭泣》),有着其内在质的变化,是一种感受自然的艺术内在精神升华。因而需要艺术创作者扎根生活、体验生活,没有生活的艺术是不可想象的。
  有史以来,艺术品都体现着创作者的生活涵养、文化涵养以及技艺水平,同时也能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历史性、民族性和大众欣赏趋向性。每个年代出现的杰出艺术家所创作的作品,都具有其特定的不同风格与当时社会的审美趋向,而唯一相同的是同为艺术品、都是建立在传统艺术的基础上蜕变生成的新兴艺术产物。
  自然养育了艺术,同时也哺育了我,让艺术贴近生活、回归自然,是时下的一种美好愿望与创作方向,“让艺术回归自然”的创作意图(创作理念),如能为同仁们带去抛砖引玉的效应,吾愿足矣!
其他文献
We’d try to make a fundamental research in Illustration Art from a Vision Expression point of view.Also, we’d work on the value of Illustration Art Aesthetics and the influence of Illustration Art Cre
期刊
Murrhine Glass is a kind of glass technology decorating with “the sense of order” and by the transparent quality of the glass material purposefully. To create Murrhine Glass requires elaborate and hig
期刊
It has been a long history when people use fire to make arts. With the continuous understanding of fire, people have a better control of fire and make new art style come true.  Huo Rong Art has five c
期刊
Exhibition of ancient Chinese bronzes from Hu Yingying and Fan Jirong’s Collection kicked off at Hall 3, floor 4 of Shanghai Museum on October 18, 2008. Over 70 pieces of bronze collections from Mr. F
期刊
关注人类情感和精神层面的东西是景观环境设计的最高境界。本文试从人的情感角度出发 ,探讨环境与情感的相互作用关系,最终提出情感化设计策略。目的在于引导当今设计师关注情感,注重设计内涵,反对轻率和盲从。    Paying close attention to human being emotion and spirit is the soul in landscape design.This art
期刊
Shanghai has brought together a lot of red porcelain artists. They have artistically influenced by artists from Shanghai cultural and art circles, and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ir cultural qualities a
期刊
2008年8月8日,奥运会在北京开幕。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奥林匹克运动与五千多年传承的灿烂中华文化交相辉映,共同谱写人类文明气势恢弘的新篇章。何家村金银器的中国元素以及融汇的异域风采正是走向世界的桥梁。奥运会、上海世博会,这些同为全世界参与、全人类同享的盛事,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大唐文明、何家村文化与中国符号的扩展与延伸。    8th ,August, 2008, the Olympic Game
期刊
Wood carving is the most popular and most outstanding in Nepalese art. Nepal is the mountainous country, with the long history of non-modern industry. Wood is the most natural resource and necessary i
期刊
The themes of boxwood carving master Wang Du-fang are known as varieties, while I prefer his carving works of historic and modern figures, which sharply feature vivid to life, they are too lifelike to
期刊
Beautiful and pure Qingtian rare stones breed a host of stone carving masters before the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Especially, after New China was founded, carvers who bear consummate crafts have obtai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