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毕业实习改革与实践

来源 :地理空间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wenjun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出聚焦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毕业实习改革措施,从与用人单位联合开展毕业实习、以问题为导向设计毕业实习内容、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教学方法和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4个方面探索毕业实习教学模式。实践表明该教学模式能改善毕业实习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问题求解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对测绘类专业毕业实习具有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提出一种新的结合面向对象分类方法进行同态滤波的薄云去除方法,该方法采用Ecognition软件,将无人机影像划分为有云区域和无云区域,并对无人机影像进行同态滤波,用滤波后影像的有云区域代替原影像的有云区域,无云区域保持不变。并对处理后的影像进行监督分类,再对整幅影像进行Wallis滤波匀光匀色处理,使得有云区域的色调、对比度和亮度与无云区域趋于相同。实验结果表明方法效果较好,能有效地消除或减弱薄云
摘 要:教学中采用情境支撑下的问题任务驱动,让问题式教学成为课堂常态,是地理教学的新方位、新坐标。为更好实现知识本位向学生本位的转化,教学中可采用问题任务“建群”策略,授课中相机“抖包袱”并提供支架,通过问题链活动组合,建构问题层级,促进学生能动性学习。  关键词:问题“建群”;任务驱动;能动学习;思维发展  地理任务群学习,即依托一定的教与学情境任务指标,对相关任务范围内的基本知识、达标考核要求
采用欧洲空间局环境监测卫星IW模式下Sentinel-1A VH极化影像数据,利用StaMPS技术,以惠东县为研究区域,选取区域内某个水准点(A)作为形变参考点,持续观测惠东县及城区重点区域2015-12~2018-02地表沉降形变,并对2019年解除的8个地质灾害点进行观测。实验表明惠东县东部山体部分有较明显沉降,最大形变速率达到-10 mm/y,城区部分及沿海部分有少量抬升,速率最大达到4 m
对LHAZ测站的24 h多星座观测数据进行不同系统观测数据质量分析,并基于RTX-PP分析北斗单星座定位精度。结果表明LHAZ站平均接收北斗系统卫星个数达到13颗、GPS系统卫星9颗,但绝对定位精度GPS系统≤5 mm,优于北斗系统。随着北斗系统服务和产品不断完善,绝对定位精度定能达到GPS系统。
摘要:道路工程施工测量是道路施工过程中的重要工作之一,施工测量的结果直接影响到道路工程的开工和工程质量。因此,本文对道路工程施工测量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道路工程施工测量  中图分类号:U41文献标识码: A    一、道路施工测量的重要性  道路工程测量技术在道路施工及基础施工阶段对工程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在道路工程施工前,首先要在施工场地进行控制测量,然后根据基础控制点把施工图纸上的图样
期刊
对多旋翼单镜头无人机不同航线规划下倾斜摄影模型重建方法进行了研究,对同一建筑使用网带式航线和全方位航线建立倾斜摄影模型,并从模型的完整性及不确定性误差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需要大面积采集数据,可使用网带式航线;对单个建筑物等进行高细节建模,则应该采用全方位的倾斜摄影建模方法。若结合两者进行模型建立,效果更佳,计算成本相应提高。
介绍了任务型课程的设计流程,并以《土地整治预算编制》任务型课程设计与实施为例,结合"湖北省荆门市官庄湖农场林湖等3个分场2014年度土地整治项目"为本课程的贯穿综合训练项目,从该课程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中的作用与价值、课程目标、提炼课程"典型背景工作工程"、梳理"工作任务内容"、选择包含工作过程(工作任务)的项目载体、按照项目(任务)分解总体目标,形成单元,完成课程整体设计,以及确定单元目标,细化"
2021年8月16—20日,由国际地理联合会(IGU)、土耳其地理学会、伊斯坦布尔大学联合主办的第34届国际地理大会(IGC)线上召开,这是国际地理大会创办150年来第一次以线上会议的形式举办。来自78个国家与地区的近千名学者参会,其中中国的参会人数为68人。会议围绕"地理:让世界相通"这一主题,下设全球化与地方化、气候变化、移民和冲突、地球与灾害、亚欧与中东地区研究与人类世6个关键议题,设立17
期刊
通过对《基础地理信息1∶10 000地形要素数据规范》及《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图式第2部分:1∶5 0001∶10 000地形图图式》中地名注记的必要性,地名注记的分层、属性值的填写内容、地名与要素实体的几何关系及地名特性的研究,实现对地名要素的准确表达。
提出了利用粒子系统技术建立三维气象符号系统的方法,首先对气象特征进行语义逻辑分解,设计气象的符号可视化元素,然后通过粒子系统技术对气象的符号元素进行可视化表达。实验验证了建立三维气象符号系统的技术可行性和应用适应性,为气象现象的可视化表达提供了有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