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中的风景

来源 :阳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o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夏天的夜晚,天气炎热,人员流动少,城市的夏夜增添了几分安谧,沿街树上偶尔有几声夜鸟的叫声传来,也没有人去理会它。喜欢读书的我,打开了北京美术出版社给画家刘德功新出版的《铁荷画派》画集,细细浏览,一下子就喜欢上了画集中的作品。
  倒一杯清茶,倚窗夜读画集,这个世界顿时安静下来。闲闲地一幅幅作品观赏,恰似品读一首首田园荷塘诗,清新雅逸直抵心间。刘德功画的《绿荷》系列作品风雅摇曳,满纸弥香,那含苞欲放的新荷,叫人不由想到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美人,青葱出浴,含羞送波,脉脉温情谁与之?《残荷》系列作品清骨铮铮,落落大气。看到了刘德功强烈的反差构图、沉笔重墨、浓色艳彩,以及画面中各种块面交错、重叠后形成的扩张力和升腾感。如壮丽诗词,奔腾如交响乐曲,从画中延伸到画外,都充满着历史、文化、艺术的深度。
  大自然盈满了浓浓诗意,刘德功心无旁骛沉浸画里,诗书画印和谐优雅,生动的笔墨语言在说话,清雅的色彩符号在漫舞,多元的文化内涵在缓缓流淌,自然之美、生命之美、艺术之美相交相融,陶渊明、王维的情思意境隐逸其间,画家执着的艺术追求及平和恬淡的心致,亦波澜不惊地沉潜于画中。顿感,这要有多少青灯黄卷、跋山涉水、日积月累的文化和生活功底铺垫着,才能有这般高度和炉火纯青的艺术效果?
  各个朝代的文化名人笔下的荷花,文化情韵与亭亭玉立交相辉映,曼妙无限。荷花的种种美态,极应宁静之心,极富清雅之味,令人流连,“满池碧叶铺水面,白红粉莲次第开”。宋代诗人杨万里曾陶醉于杭州西湖莲花一隅,吟出千古妙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此句色调虽尽情泼洒,对仗却优雅似梦,一向被人誉为“诗海珍品”,百读不厌,久诵成仙。清代书法家铁宝书,游济南大明湖,见满湖绿影、万点荷红,书写了“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这副楹联,置大明湖北岸“小沧浪亭”园门左右。银勾铁画的书法艺术,由高及低的数字对偶,为赏荷胜地平添了无穷魅力。国人言语中咏荷,笔墨下更画荷,荷花是古往今来无数画家笔下的物象。
  边喝茶边静静地翻动着刘德功的画集,刘德功创造出的是一个既体现物象生成变化法则又能使主体精神逍遥其间的艺术世界。这种融于笔墨结构的心理结构,是一种有准绳又可随机发挥的自由精神,也是一种“以一治万,以万治一”的辩证精神,更是一种体现万物生生不息且抒发个体随感的写意精神。画集页页情志漫漶、意趣可掬,满纸清雅盈荡。这种清雅穿过有形的画面,悠闲地走向一个无形的想象空间,一个个更大的图像世界飘然而至:雨后的空山幽塘“小荷才露尖尖角”,暖阳下的“香风十里移春过”,浸着山岚的东篱栖息着朵朵闲花,竹喧莲动枝闹携手浣女渔舟鸣鸟……恍惚间,荷花的气息、泥土的芬芳丝丝拂面,鸟语鸡鸣、丝竹古筝盈盈于耳。
  夜静品读,这种清雅便无端渗透到风声夜色里,时空静得出奇,谧而清幽,诗词里的味道于画面一点点渗出来,空灵渺远,耐人咀嚼。荷花之美,究竟美在哪里呢?我想,它满藏在我们心里!荷花不事张扬,它走进人心的方法绵长而细润,因宁静而悠远的心灵内质,给人自成境界的美妙。荷花美的极致,非图画所能表、乍见所能识,它是优雅德行的历历呈现,它是知音遍地的岁岁彰显……
  英国视觉艺术批评家克莱夫·贝儿说:“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读画集,和读其它的书籍一样,读一份喜欢,读一份感觉。读刘德功的《铁荷画派》画集,画如诗,诗逸于画,诗情画意糅合出高远的意境,叫人遐思感怀。
  忽而感悟,生活着是美丽的,美好的感觉让人的生活有了品质和滋味。时光轻悠滑过,人和日子都需清净脱俗。“大自然充满诗意的感染,往往靠作家给我们。”福楼拜的这句话,也让我觉得画家同样能将大自然诗意的感染传递给读者,且更加直观形象。所以身心需时时浸润着美,因为那份美中流动着人生静水流深的底蕴和素朴温暖的情怀。这样,风景才有心性,生活才有魅惑……
其他文献
二十多年前,学生时代的董克文在一次外出写生时踏进了山西芮城。推开永乐宫“三清殿”的大门,气势恢宏的壁画在微弱光线中震撼了他,让他流连忘返,留宿宫内半月有余。也是二十年前,他只身一人西上敦煌,如醉如痴,看满壁风动,写天衣飞扬,带回大量的临摹素材与资料。还是二十年前,他闭门整理,勾染制作,系统分类出“敦煌”“永乐宫”“法海寺”壁画临摹作品。《董克文画展》就此在中国美术馆展出,轰动京城美术界。菩萨头像(
期刊
中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是从汉字的一点、一撇、一捺、一横、一竖开始。那一点之水,来自长江黄河的源头,一撇一捺,是中国人的自尊威严和站立起来的大写的人。横竖纵横,阡陌交通,形成了中华龙的神脉和精神。中国篆刻,方寸之地,容华夏五千年文化之精髓;方寸空间,呈现中国文人的豪气和傲骨。一把刻刀在甲骨、大篆、小篆、金文、隶变之间行走,每一刀都彰显刀锋在方寸空间的威严。狼毫长锋,行走在960万平方公里偌大的宣纸
期刊
你穿上时髦的服装也会很帅  戴上墨镜也会很酷  你也可以像他们一样  坐在咖啡店喝咖啡,在电影院  看电影。然而你是在  无人能看见的阴暗潮湿处  将身体一再弯曲,佝偻  生活降到低处。沉重的活儿  让你出汗,背后却感觉冰凉  最怕闻到瓦斯的气味,听到  煤层断裂,看到透水  走出巷道的刹那,微笑  从炭黑包裹的脸上钻出来  你做的第一件事是赶快洗把脸  换上干净衣服,回家  一个温暖的拥抱,已在
期刊
问:个人风格的生发须依托对传统经典的承接,两者的内在逻辑是必然的,如何找到风格的出口,一定是您所关注的。对于您个人风格的确立,您有哪些经验之谈?  答:其实我没有刻意寻找自己书法风格的出口,目前也没有形成自己所谓的风格,我只是在不断吸纳、积累。大家看到我的每一次供给大家的作品,都是我当下对于书法、文化的理解、把握和实践。我在努力学习如何更加真实自然地表达自己对于这门中国传统艺术的解读。所以经验不敢
期刊
我刚过十岁就进了中学,正好赶上“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的年代。1973年春天,我懵懂中坐进了县城省立中学初一(2)班的教室。那个年代,大人们都知道,孩子在校是学不到什么的,至少学校和老师要求不那么严,但是书又不得不读。  父亲为了不使我过多地荒废学业,特地从老家背了一块大方砖到县城,是古时候大户人家铺地用的,让我每天用水在这砖上练习毛笔字;又给了我一本字帖,是柳公权的《玄秘塔》。我辈先生对联“隶
期刊
王惠:孙老师,您好!很高兴能有机会采访您。在当代诗歌领域,作为一位著名的煤矿诗人,您一共出版了10部诗集和许多散文作品,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我们对您一直很钦佩,也感到惊奇。您在《学诗札记》中曾写道:“每天,当我完成了任务和同志们走出大井口的时候,满腔激情冲动着我拿起笔来,摊开沾满煤粉和机油的稿纸,尽力的歌唱党,歌唱矿山。”在艰苦的劳动中,您收获的却是澎湃汹涌的诗歌创作灵感,这让我们十分感动。
期刊
录唐·韦应物诗《滁州西涧》
期刊
一个淳朴、虔诚、善良的女子,珍惜生活,迷恋艺术,苦中求乐,舍中有得,用声情并茂的歌声,描绘着企业文化建设的美丽画卷,绽放出企业走向未来再创辉煌的风采。二十多年来,无论井口、工地、车间、社区,还是巡回演出、重大庆祝活动,都留下了她的身影。她就是被人们誉为“煤海之花”的矿山歌者李丽萍。  李丽萍出生于河北省清河县一个普通农村家庭,从小爱好唱歌,是一名集通俗、民族、美声唱法于一身,对演唱的理解和把握都很
期刊
“高书记”  “高书记”姓郑,名叫郑诚德,他是从矿务局党委办公室“空降”到李庄子矿担任党委书记的。郑诚德是个老政工,从参加工作就在矿上和矿务局党群部门转悠,一直没挪过窝。干了一辈子政工,郑诚德笔头子上的功夫自然是没说的,不论是写总结寫经验材料写调查报告还是写新闻搞宣传,都是数一数二的好手。  说郑诚德高,主要理由有三。其一是说他理论水平高口才好。在矿上,除了每年的职代会、“七一”表彰会等正规会议外
期刊
油画当属绘画中的高雅艺术门类,喜欢油画是一种高雅的爱好;从事油画创作,我甚至认为是一门奢侈的爱好。矿工赵列墨就不仅是油画爱好者,而且是一名名副其实的油画家。  画自乡村青野始  赵列墨是个憨厚的人。接触过他的人,第一印象无论如何也不会把他与画家联系在一起。他个子不高,有点微胖,岁月在他的额头上已刻出了一圈圈沧桑的年轮,凭主观臆断,他或许已是退休之人了。其实是北方的风吹出了生命的苍茫,北方的雨洗浴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