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自然地表达对书法的解读

来源 :阳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althbor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个人风格的生发须依托对传统经典的承接,两者的内在逻辑是必然的,如何找到风格的出口,一定是您所关注的。对于您个人风格的确立,您有哪些经验之谈?
  答:其实我没有刻意寻找自己书法风格的出口,目前也没有形成自己所谓的风格,我只是在不断吸纳、积累。大家看到我的每一次供给大家的作品,都是我当下对于书法、文化的理解、把握和实践。我在努力学习如何更加真实自然地表达自己对于这门中国传统艺术的解读。所以经验不敢说有,有一些认识说来探讨。
  拿古人来说,从王羲之和苏东坡之于书法“大变”也即风格确立的踪迹看,首先,“归隐”都是他们在艺术天地中扬帆启航的重要起锚之举。禅宗对人生无欲无求的淡漠,也正含了真正的艺术之超功利性的特性。他们在无比的欣悦通泰和一种大自在的觉悟中,悠然进入人类最高的精神境界——艺术化的人生境界,心灵便由此得以安顿。其次,“突破”又是他们成为丰碑的强大基座。王羲之的积大成一变和苏东坡的对于传统的“法”的突破,都是书法发展中的基本规律:成于变。而这种变、这种创造性的突破,在本质上是“无法之法”,除其作为基本规律的通性以外,无法可学,不可效仿。东坡 “信手烦推求”的精神境界和王羲之一样,独标高领,高扬个性,自我作古,藐视一切。在他们看来,没有一种成为偶像的成法能禁锢人的创造性,只要是成功的创造就各有千秋;不能以时序的前后来决定孰优孰劣,更不能以某种风格来笼罩覆盖另一种个性。这种审美的多元性和个性化的提倡,在后世乃至今日也对书法的发展和在审美领域的拓疆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书法的发展与其他任何事物的发展一样,有它自身的规律。所谓创新也只能是“不逾矩”的创造,正是因为有了规矩,所以才会有创造的存在。我以为真正的风格必须是建立在传统基础之上,并融入作者个人的才学、功力、思想、境界和智慧,以及发现美、创造美的于史海钩沉后静观之而出新意的“高致”。学书就像爬山。古代经典是我眼前、心中的高山,能爬多高走多远不是目的,重要的是无论周遭多么喧嚣热闹或者冷清寂寥,我都在走我自己的路,看自己路上脚下的风景。登山的路途就是我的目标,边走边看,边看边走。遇到成功和失败的人,同他们聊聊,然后,继续走自己的路……也许今生会这么“玩”下去,一切随缘。
  问:在多元文化的干预下,许多主流文化正在边缘化,而书法却能日益进入大众生活的核心和中心。您怎么看待这种生态背景下的书法文化?
  答:前面说过,书法的复兴运动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的必然现象。原因就是书法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包容和在任何时期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以及书法长久以来对于文人心灵的慰藉和颐养。所有优秀的文化,都有强大的生命力,会穿透任何意识形态的束缚而光耀千古。书法在被我们自己蹂躏践踏时,它依然在我们的意识形态之外被人们顶礼膜拜,为世界文明的进程发生着积极的影响。当我们像得了一场癔症康复后再回首时,书法艺术精神依然在我们的血脉里流淌,我们依旧对书法表现出炎黄子孙应有的热爱和亲情,面对如此优秀的精神文化遗产潸然泪下,对已然断裂的书法艺术进行虔诚而努力的修复补救。这是当下书法复兴的一个重要因素。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当下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使得古今书法队伍的构成不同。以前读书人的范围狭窄,历史上的书法家几乎全是名士达官,且书法一般只是他们借以抒情的途径,是情感的需要,与物质生活无关。而今天的文化群体显然较古代庞大,书法的审美受众较古代大大增加,且书法精英多出自普通大众,书法养活着一大批文化人,对传统的理想钟情和当前生活的窘迫是当代大部分书法人的生存状态。当然,当代书法与古代书法的状况不同,人数虽多,却因大部分书法人对综合文化的关注缺乏,而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不如从前,这是历史造成的差异,也是书法复兴过程中的必然现象。
  


  书法的经典无疑在古代,我们目前如果能够如实继承传统,就是对书法史最好的继续谱写。有了广泛的书法大众基础,这种热爱和热情才会对书法艺术的发展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
  问:您觉得自己书法的长处和短处各是什么?将来会向着怎样的方向行进呢?
  答:长颈鹿够得着很高树枝上的树叶吃,喝水却不便。米芾成于“刷”字,得于此也失于此。长处也许就是短处,短处也许是长处。一切都源于自然。自然,永远都是我做人和学书的方向。
  艺术简历
  张红春:女。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陕西省书协常务副主席,陕西省青年书协主席,陕西省文史馆研究员,西北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陕西师范大学书法文化研究院兼职研究员。
  书法作品曾多次在中国书协主办的中青展、全国展、妇女展、扇面展、兰亭奖、中国书协优秀会员作品展、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全国书画展等展览中获奖、入展。两次入选中国书协“当代书坛名家系统工程”之“当代中青年书法家创作档案”,参加第二届书法批评家书法提名展。1995年、2005年分别在北京中国美术馆、陕西省美术博物馆举办个人书法作品展。出版多种作品、理论书籍,并有28讲书法讲座《生命的留言——历代手札精品赏析》在央视“书画”频道播出。
其他文献
原国家能源委副主任牛一萍,走完他93岁的坎坷人生路路,悄然辞世,没能送他一程,深感遗憾!  牛一萍同志作为一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作为煤炭工业战线一位精明强干的指挥员,艰苦奋斗七十多年,为党为人民的革命事业和建设事业作出重大贡献。他给我们留下“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光辉形象和三十多万字的煤炭工业管理方面的文章,这是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让我怀念,让我敬佩!一  認识牛一萍同志,是上世纪50年代,他时
期刊
记得我第一次下井时  妈妈扶正了我的安全帽  反复叮嘱着  一定要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那关切的目光  追随我进入地层深处  踏上梦想的开端  在漆黑的巷道里  我没有看到壮丽的画卷  却感受到了恐慌  人们都说,我们是光明的使者  可对于我们来说  阳光却是多么奢侈  迷茫开始布满我的心田  这一切都没逃出  那双慈祥的眼睛  “孩子啊,你父辈们用忠诚和责任,  挺起了中国工业的脊梁,  你承
期刊
黎明,在朦胧的  夜色里  将要启亮一个新的早晨  天空的弯月  照着一位夜不能寐的矿长  在北京醒来  此时,他神色凝重  一支一支地抽着香烟  仿佛一位煤炭老部长的讲话  像一块扔在湖里的石头  激起了他心的涟漪  这钟声一样洪亮的声音  像当年父亲  打在自己脸上的一记耳光  那个羞耻和疼痛啊  不是泪水能表达的忏悔  那次刻骨铭心的“矿难”  他失去了两位亲爱的工友  作为一名带班班长  
期刊
一  吃过午饭,丈夫拾掇拾掇东西下井去了,家里剩了张腊梅自己,她要去母亲家看看。今天是腊八节,去母亲家做几个菜,陪老人吃顿饭,哄老人高兴高兴,也算增加点儿节日的气氛。在农村老家时,一到腊八家家都喝腊八粥,搬到矿上以后,每年的腊八节,母亲仍然会做上一锅,用保温桶盛着,顶风冒雪地送到女儿张腊梅家。有时候家里有人,有时候家里没人。没人也不要紧,母亲有张腊梅家的钥匙:捅开门,把保温桶放到饭桌上,再东拾掇拾
期刊
张光旭:1967年1月出生,安徽宿州人。毕业于皖西学院美术系,现任皖北煤电集团政治工作部部长、企业文化部部长、文联副主席,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煤矿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煤矿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淮北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宿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书画作品曾获中国书协举办的“皖北煤电杯”全国书法大奖赛三等奖,入展全国职工书法展、全国青年书法展、安徽省晋京展等。先后获得全国煤炭行业首届“德艺双馨文
期刊
近日,全国安全生产优秀文艺作品创作征集活动结束,主办单位国家安监总局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公布了活动组织开展情况和作品评审结果。本刊陆续选登这次征集活动评选出的优秀摄影作品。上期刊发了纪实类优秀摄影作品,本期刊登的是艺术类优秀摄影作品,以飨读者。挑灯夜战 李卫(淮南矿业) 摄飞天 徐金陵(淮南矿业顾桥矿) 摄井架印象 轩传海(淮南矿业安装分公司) 摄幸福之花 王猛(华能呼伦贝尔公司) 摄一丝不苟 吴雨田
期刊
一  左光荣为脱掉“贫困户主”的帽子,赖上了我。  那天我刚回到办公室,就被人堵了门。抬头看看,见那人四十多岁,中等个儿,长着一张面团脸,一双小眯眼迷迷糊糊地半睁半闭,上穿着半新的鸽灰色鸭绒袄,下穿磨得发白的浅蓝色牛仔裤,脚上是一双溅满了泥巴的黑皮鞋。打量半天,觉得很眼熟,却一时想不起究竟在哪里见过。  问他找谁?  那人把小眯眼一瞪,两撮眉毛撩了上去,眼神贼亮,口气很生硬地说,找谁?找你秦乡长呀
期刊
二十多年前,学生时代的董克文在一次外出写生时踏进了山西芮城。推开永乐宫“三清殿”的大门,气势恢宏的壁画在微弱光线中震撼了他,让他流连忘返,留宿宫内半月有余。也是二十年前,他只身一人西上敦煌,如醉如痴,看满壁风动,写天衣飞扬,带回大量的临摹素材与资料。还是二十年前,他闭门整理,勾染制作,系统分类出“敦煌”“永乐宫”“法海寺”壁画临摹作品。《董克文画展》就此在中国美术馆展出,轰动京城美术界。菩萨头像(
期刊
中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是从汉字的一点、一撇、一捺、一横、一竖开始。那一点之水,来自长江黄河的源头,一撇一捺,是中国人的自尊威严和站立起来的大写的人。横竖纵横,阡陌交通,形成了中华龙的神脉和精神。中国篆刻,方寸之地,容华夏五千年文化之精髓;方寸空间,呈现中国文人的豪气和傲骨。一把刻刀在甲骨、大篆、小篆、金文、隶变之间行走,每一刀都彰显刀锋在方寸空间的威严。狼毫长锋,行走在960万平方公里偌大的宣纸
期刊
你穿上时髦的服装也会很帅  戴上墨镜也会很酷  你也可以像他们一样  坐在咖啡店喝咖啡,在电影院  看电影。然而你是在  无人能看见的阴暗潮湿处  将身体一再弯曲,佝偻  生活降到低处。沉重的活儿  让你出汗,背后却感觉冰凉  最怕闻到瓦斯的气味,听到  煤层断裂,看到透水  走出巷道的刹那,微笑  从炭黑包裹的脸上钻出来  你做的第一件事是赶快洗把脸  换上干净衣服,回家  一个温暖的拥抱,已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