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酒品饮散记

来源 :休闲读品·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r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名酒,历史上只是一个对好酒的泛称,并无特定含义。但自从一九五二年第一次全国评酒会评出四大名酒,这个词就成了专用名词,无论最初的四大名酒,还是到20世纪末的十七大名酒,评酒会评出的名酒之外,其它酒即便广受赞誉,也不能自称名酒,否则就是僭越。不过,三十年过去,中国白酒市场已经进入真正的战国时代,群雄崛起,百花齐放,中国名酒这个专用名词已经光彩不再,至少在酒瓶子上大大标注“中国名酒”的几乎不见了踪影。但是,那个名酒品评万众瞩目、市井当中津津乐道的年月,至今刻印在很多人的心中。当年每评出一个新的名酒,就会掀起一阵抢购风潮的景象,还深深留在脑海里。回想这些年喝酒品酒的经历,对曾经的四大名酒、八大名酒、新八大名酒、十三大名酒、十七大名酒,那种感情,与现在拿到一瓶品貌绝佳、口感柔润的好酒,还是不可同日而语。常常在与友人品酒论道的时候,感叹不已。
  我想不只是我,大多数酒友,都有名酒情节。在物质匮乏、生活拮据的年代,能得到一瓶“中国名酒”,那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无论是谁,都不可能独享,必然会招来亲朋好友或亲密酒友共享。而每个名酒,都有可能留下一段难忘的故事。
  20世纪70年代初,我在南京读书,当时的说法是“回炉”,因为一九六九年毕业,四年时间其实都是在“抓革命”中度过的,说是毕业生,却没读过几天书,毕业了,还是白丁,于是再去读书,就是回炉。抓革命是在成都,回炉,却到了南京。不一样的是,这时候有工资了,回炉的日子好过得多。第一次喝洋河,就在这个时候。那时候洋河还没有中国名酒的名头,但口碑相当不错。既然腰包里还有几个钱,周末喝点小酒,就成了常例。喝洋河,具体说,是“洋河二两五”,俗称“一小瓶”。一年就喝一种酒,在我喝酒经历中,是一个唯一。当年虽然是带薪上学,可工资不高,囊中羞涩。喝一小瓶,总要有菜,学校食堂是定餐,但可以加菜,七分钱一个小狮子头,就是最好的下酒菜。记忆中,当年的一小瓶,两角七分,一酒一菜,三角四分,还承受得了。青菜垫底狮子头,二两五钱一小瓶,给我几多满足。多少年后回忆起来,还是很温馨。
  洋河隔壁是双沟,我喝双沟,也有故事。在东北,江苏的三沟一河是很有名气的。不仅因为这几种酒好,更因为价格便宜。哈尔滨仿茅台的酱香龙滨卖五元的时候,双沟、汤沟、高沟都不到两块钱。用现在的名词形容:性价比极高。三沟一河的名气,我刚到东北时候,就听说了。逢年过节,无论是沟还是河,能得到一瓶,请亲朋好友喝一顿,都是极有面子的。同事中有个老大哥,外号王大个,北京人,好喝酒,做得一手好菜,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半斤肉能做出四菜一汤,每个菜都能见肉,有滋有味。王大个虽然好酒,但是不吝啬,有了好酒,必然要请人共赏。我第一次喝高沟,就在他家,就是在他那里,第一次听到“三沟一河”这个酒词。再往后,双沟喝得就多了,而且存了一瓶20世纪80年代的老酒“双沟普通大曲”,这瓶酒,不是商店里卖的,是哈尔滨糖果厂用来做酒糖的,哈尔滨酒糖有名,货真价实,做什么酒糖,糖心里就是什么酒。后來酒糖不做了,还剩下些酒底子,厂长看我喜爱,送我几瓶,其中就有这瓶普通大曲。绿瓶子,紫红标贴,我很珍爱,一直放在酒柜里,舍不得喝。评上中国名酒后的双沟,也喝过,但是感觉上与早先几块钱一瓶的老双沟无大差别,也许当年得到一瓶不易,那感觉是包含了感情在内吧。
  我认为中国名酒,是聚堆的,有几个地方,区域面积不大,却汇集了大批中国知名度极高的白酒品牌。这种地方可以称为酒圈。中国最大的酒圈,是赤水河汇入长江的丁字口周边,川渝滇黔四省市聚汇的地方,我给它取名“赤水圈”。赤水之西,有宜宾、泸州、古蔺,知名的好酒,有泸州老窖、宜宾五粮液、古蔺郎酒、尖庄大曲、叙府大曲、红楼梦,还有云南水富的醉明月。赤水之东,有贵州茅台、遵义董酒、习酒、习水大曲、鸭溪窖酒、湄潭大曲、金沙回沙、仁怀怀酒、国台、赖茅、华茅、小糊涂仙、毕节大曲,还有重庆的江津白酒。如果把这个区域的酒一一列举,怕几页纸也写不完,仅仅茅台一镇,就有几百个品牌,其中不少都是精品。这个圈,地域不大,但囊括了中国十七大名酒中的五大:贵州茅台、遵义董酒、泸州老窖、宜宾五粮液、古蔺郎酒。这个圈内的名酒如此密集,说圈都闲松散,简直可以说是中国白酒的“酒核”。离赤水圈不远,有另一个名酒荟萃的圈,我取名川江圈。这个圈以岷江、沱江、嘉陵江为经纬,以川西平原为核心,是一个典型的浓香圈。川酒六朵金花中,三朵在这个圈内:剑南春、全兴大曲、沱牌曲酒。三朵金花之外,国人耳熟能详的好酒,林林总总,怎么也有几十种。舍得、绵竹大曲、水井坊、天号陈、丰谷酒、临邛酒、文君酒、三苏特曲,哪一个都大名鼎鼎。这两个圈都在西南。东边也有一个圈,我称之为淮河圈,这个圈在十七大名酒中独占四席,足以与赤水圈、川江圈比肩。历史上,除入选中国名酒的古井贡酒、洋河大曲、双沟大曲、宋河粮液外,还有几个名气很大的酒:苏北的高沟、汤沟,淮北的口子酒、高炉酒,豫南的张弓酒。如果加上同属淮河流域的宝丰酒,这个圈的名酒就要增加到五席。
  淮河圈的名酒,除了洋河和双沟,喝得多的,是宋河粮液。宋河粮液喝得多,是因为与河南的朋友来往多。我曾在北京担任一个协会的职务,经常与各省同僚聚会,河南大厦是常去的,去了,难免吃顿饭,吃饭就要喝酒,到了河南大厦,喝的不是宋河粮液,就是宝丰酒。但是在河南喝宋河,只有一次。有一年,河南洛阳挖出了“天子驾六”,我正好有事到宁夏,返回北京时,特意绕道而行,南下洛阳,为的是看看“天子驾六”。洛阳朋友接待我,拿出宋河粮液,有点贪杯,喝高了,看天子驾六,不是驾六,是驾十二、驾三十六了。宋河粮液实在好,第二天醒来,虽然口中仍有余香,但头脑清亮,毫无醉意。开车到少林寺,参观完,中午又喝了一顿从洛阳带来的宋河,意犹未尽。
  宋河粮液是一九八九年第五次评酒会上登榜的中国名酒,和宋河粮液一起登榜的,还有一个宝丰酒,这是河南酒第一次荣膺名酒宝座,而且一次杀进两席。宝丰酒登榜尤其难能可贵,十七大名酒,浓香独占九席,酱香在董酒另立董香后,靠武陵酒入榜,也只保住三席。此时西凤已经自立门户,退出清香,如果没有宝丰登榜,清香就只剩下汾酒和汉汾黄鹤楼,此时宝丰一举登榜,好不容易保住与酱香平起平坐的地位,我因此对宝丰敬佩有加。宝丰酒是清香典范,与汾酒一样,地缸发酵,采用清蒸二次清工艺,清香甘爽。我虽然不止一次喝过宝丰酒,但手头没有存酒,十七大评出来不久,河南省驻京办朱良祥约我喝小酒,问我喝什么酒,我没有犹豫,就说,宝丰。他拿了两瓶,喝了一瓶,另一瓶舍不得喝,我拿回家,放到酒柜里,一直到现在还存着。   淮河圈的酒,论名气,古井贡酒为大。因为古井贡酒是一九六三年第二次评酒会评出的八大之一,是安徽乃至华东地区唯一登榜的名酒。实际上,淮北好酒多多,古井贡只是其一,涡阳高炉酒,阜阳种子酒,我都很喜爱,特别是高炉双轮池,第一次喝,就让我拍案叫绝,认为不输古井。不过喝得最多的,还是古井贡。古井贡喝得多,是因为这款酒是安徽的门面,到安徽办事,朋友们招待,不拿古井贡,没面子。即便在北京,到安徽大厦吃饭,十回有十回喝的是古井贡。
  喝古井贡,最大的感受是清雅。古井贡是浓香型酒,但我一直认为浓香是分为好几个亚型的。泸州老窖和五粮液都是浓香,但是喝泸州老窖,和喝五粮液,无论从嗅觉还是从味觉上,都大不相同,一个浓烈,一个淡雅。泸州老窖开瓶香气四溢,入口口鼻生香,咽下香气回返;五粮液入杯幽香袅袅,薄抿充盈口腔,咽下回香甘甜。宋河粮液和洋河大曲地处东南,相距不远,但韵味相异。我的最大感觉是,宋河粮液近泸州老窖,香气浓烈,洋河大曲近五粮液,清雅悠扬。而古井贡正处于二者之间,给人那种浓而不烈、回味悠远的感觉,太让人心醉。
  中国名酒,从第二届评酒会开始,浓香就独占鳌头。四大名酒,汾酒、西凤、茅台、泸州老窖,尚是两清一酱一浓,到八大名酒,浓香就占了半壁江山:五粮液、古井贡酒、沪州老窖特曲、全兴大曲。酱香仅有茅台,董香仅有董酒,清香只有汾酒,凤香只有西凤。此后浓香风头不减,到十七大名酒的时候,竟然独占九席。这与中国白酒以香取胜的传统大概分不开,酒香不怕巷子深,闻香下马,这就是中国人的情结所在。
  我年轻的时候,对浓香是最为推崇,因为身在东北,受东北人影响多些。东北人多数的入门酒都是清香小烧,所以接受浓香容易,接受酱香较难。宴席上,摆着茅台和五粮液,多数人会选择五粮液。很长时间里,我也将五粮液作为我心目中排行第一的中国名酒,直到年龄稍大些时,才回归老白汾。
  喜爱五粮液,一直想到宜宾看看。二零零九年,趁到宜宾看李庄、看蜀南竹海,在宜宾呆了几天,终于圆了梦,到五粮液酒厂走了一遭。这一遭,还有一个意外的惊喜——在酿酒车间喝了一杯刚接流出来的原浆酒。到厂区,以为步行即可,没想到五粮液厂区之大,步量是极其辛苦的,从厂门口走到酿酒车间区域,一路走一路看,足足走了一个多小时,等登上小山包,累得不轻。五粮液酒厂酿酒的二十几个车间,分成两列,每个车间的出酒口都有一名师傅把守,手持小杯,摘酒品尝,监视度数。我就是在车间的出酒口,向师傅讨要了一小杯,一口下去,浑身舒畅,劳累顿消。这个经历,和很多酒友提起,大家都羡慕不已。
  说起五粮液,还有一个故事。二十多年前,记不住哪一年了,四川航空引进空客320,这是中国购买的第一架这种机型。川航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招待会,我得到一张请柬。对引进这架飞机有何意义,完全不懂,出席招待会,只是去捧场。仪式很简单,就是川航和空客各自致辞,其后便是自助餐。大会堂的自助餐檔次很高,有洋酒,有香槟,白酒是五粮液。出席招待会的客人都很文雅,所以,酒杯是三钱杯,在酒台上码成金字塔形,客人自取。这样的杯,一次取两杯,两口就喝完了,再去取,走很长的路,不耐烦。于是跑到香槟酒的酒台,拿一杯香槟,干杯,然后到白酒酒台,将五粮液一杯一杯往香槟杯里倒,倒满,拿到桌上,慢慢品饮,酒台的服务员睁大眼睛看,大概没有见过这么粗俗的客人。
  到宜宾看五粮液那次,也去泸州看了泸州老窖。泸州老窖,在浓香酒里,是酒香最浓烈的,我喝过的浓香型酒中,无有出其上者。泸州老窖作为中国浓香型白酒的代表,可以说是盖世之作,绝无仅有。在北京,有时候馋了,跑到贡院头条川办餐厅吃川菜,总要先到小卖部买一瓶老窖,特曲太贵,喝头曲,实惠。和老伴两人,一碟川北凉粉,一碟盐水大白豆,一盘盐煎肉,一盘火爆莲花白,不亦乐乎。
  川办的这个餐厅,说来很有些来头。一九七九年,各省市驻京办恢复,四川省驻京办恢复后的第一任主任姓孟,是个老太太,建国初期,西南行政委员会驻重庆的时候,曾是机关党支部书记,邓小平、刘伯承都是她这个支部的党员。办事处恢复,是喜事,孟老太太从四川请来川菜大师,火车拉来家乡食材,大宴宾客,待客的酒,正是泸州老窖特曲。刚刚解放出不久的四川籍老领导,邓小平、聂荣臻、杨尚昆、罗瑞卿、张爱萍,都是座上客。吃饭的地方,正是这个餐厅。川菜飘香,老窖情浓,那是怎样一个欢乐的场面。就在此后,我第一次在川办这个餐厅吃饭,孟老太太请客,孟老太太在桌上兴致勃勃地讲述那次宴客的经过,讲小平同志吃川菜,喝老窖的喜悦。那次喝的酒,正是从四川调来宴客的那批酒,我们也跟着沾光了。
  喝了很多年泸州老窖,终于有机会到泸州看看。到泸州,己近傍晚,下车伊始,就被城市上空弥漫的酒香所包围,原来想到酒城会有酒气香,但如此浓烈的酒气飘洒,无孔不入,还是大为惊奇,一个城市,一千多个窖池遍布各个角落,整个城市浸没在酒醅糟味弥漫之中,数遍中国城市,泸州是唯一,大约在世界上也是唯一。窖池不易看到,就到国窖广场。说是广场,其实是一个泸州老窖历史沿革和产品介绍的展示区,但核心却是一个还在生产的酿酒车间,出的酒,正是国窖1573。游客不能进车间,但隔着玻璃墙,可以清晰地看到窖池、蒸酒的酒甑,也可以看到工人挥汗如雨,堆糟、起糟、蒸酒、接酒。这个车间生产的酒,游人可以品尝。看完老窖喝老窖,那种感觉,自然更不一样。当天晚上,又跑到沱江边,吃干锅鳝鱼,喝泸州老窖,这回不喝头曲了,拿一瓶国窖1573,好好享受一番。沱江边,夜景美丽,干锅鳝鱼配国窖1573,真是情景交融,有点酒不醉人人自醉的感觉。
  到绵竹喝剑南春,比到泸州晚了六七年。但此后连去三次,因为实在太喜爱剑南春和绵竹大曲那种中和的风格。剑南春是多粮酒,与五粮液相似。川酒多浓香,但同为浓香型,泸州老窖的情感是热烈,五粮液的身段是柔雅,剑南春正介于两者之间,既有泸州老窖的醇厚,又有五粮液的绵柔。我认为可以用两个字形容:中和。我在绵竹年画村看年画,有一个题材很突出,仕女,但是和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仕女画绝对不同,不带一点脂粉气,倒很像旧时节的闺秀,而且兼有大家闺秀和小家碧玉的风韵,绵竹年画,与剑南春的风格多少有些契合。因为喜爱,存了几瓶剑南春,都是剑南春牌,标有中国名酒名号的老酒。老剑南春,连瓶型都很平和,贵为中国名酒,瓶型和贴标都极其朴素,带有当年平实不奢的气息,藏的不只是酒,还是那段岁月,不喝,看一看,都能将自己带到那个让人永远怀念的年代。   第一次到绵竹,是自己前往,住下吃饭,到酒乡,不能不喝酒,也不能喝别的酒,自然是剑南春和绵竹大曲。因为要看天益老号遗址,下榻在棋盘街旁边一个宾馆,楼下不远就有经营剑南春酒的营业部,买一瓶52度金剑南,在旁边一个小饭店,一个人,一盘辣椒肚片,一盘卤肉,一碗肥肠面,权作酒菜,慢品慢饮,自得其乐。舍不得喝家藏的中国名酒剑南春,喝一瓶金剑南还是可以的。
  说来,川酒六朵金花,离得最近的,还是全兴大曲。说离得近,是我在成都读书时的学校在华西坝,离全兴大曲发源地的水井坊也就几里地。成都的白酒历史,如果从白酒南传的过程看,应该是链条上重要的一个环节。2015年,我再回成都,特意到水井坊遗址一看,这个小小博物馆,太有看头,不但有成都白酒发展历史的文字说明,就连“天号陈”、“锦江春”这些留有历史印记的瓷片都被挖出展览。从元末到明清,再到民国,成都白酒历史沿革脉络清晰,史料详实,细细看来,如读一本历史书。特别是建国后,从一九五零年国家收购“福升全”酒坊,建立成都酒厂,全兴由小到大,屡创辉煌,不但登上中国名酒高台,而且开辟了中国白酒高端化的道路,作为自认的半个成都人,我很有自豪感。就因为这份情感,在水井坊遗址博物馆,我整整看了一个上午,久久不愿离去。
  全兴大曲是老“八大”,中国第一个八大名酒,是一九六三年第二次全国评酒会评出的,就在这次评酒会上,全兴大曲和五粮液一起上榜。遗憾的是,十六年后,第三次全国评酒会,全兴落榜。这次落榜,大约很刺激全兴,连带着,成都市也有点受不了,因为这次评酒会上,泸州老窖、宜宾五粮液稳坐高台,连绵竹剑南春都一跃上榜,堂堂省会,脸上是有点挂不住,直到五年后的一九八四年,第四次全国评酒会,全兴再次登榜,这股气才多少释放出来。我一直信奉一个信条,到哪里,喝哪里的酒,到绵竹,喝剑南春,到成都,当然要喝全兴,但是现在全兴不兴,倒是水井坊、天号陈占先,有时候想起来,很有些难过,不过想想都是全兴一家子,也就释然了。
  六朵金花,上榜最晚的,是沱牌曲酒,唯一一个我没有去探访过的,也是沱牌曲酒。喝了多少瓶沱牌、舍得,却没能到射洪亲眼看看,对我总是个遗憾。不过想来补上不难。
  沱牌和舍得都是六粮液,杂粮酿造,特色是浓头酱尾,正好和贵州匀酒掉了个个儿。浓头酱尾者,还是浓香,酱头浓尾者,还是酱香,中国白酒的神奇,大致就在这头尾之间。近年来,沱牌推出舍得,作为沱牌的高档酒,不过觉得与原先喝过的老沱牌没有大差别,共同特点,是这两款酒打的都是低价高质战略。第一次见到舍得,是在大庆。2005年,几个台湾企业家到大庆考察,大庆开发区给他们接风,恰好我住在同一宾馆,开发区领导请我也出席作陪。当天喝的酒就是沱牌舍得,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舍得酒。记得当时几位台湾朋友大为赞扬,他们也是第一次见识舍得,说,大陆真是了不得,出一款酒,就能打出一片天地。一同陪酒的大庆老友赵大伟告诉我,现在喝舍得,在大庆已经成了风气,风头超过五粮液和国窖1573。吃完这顿饭后,我才注意到,在大庆的迎宾大道上,宣传舍得的广告牌相隔不远就有一个,这个现象,当时在哈尔滨是没有的,因此印象深刻。舍得酒打黑龙江市场,首选最富裕的城市大庆,很有些眼光。第二次喝舍得,是一年以后,这时候大庆的这股风已经吹进了哈尔滨。一位老友在江北渔村请客吃饭,特意拿出舍得酒。对舍得酒,更是赞赏有加,说,价格不高,品质上乘,过去对沱牌的印像就是高质低价,现在有了舍得,仍然如此。此后很久没有喝过舍得,2016年到张家口,游坝上四县,一位张家口的老友派车跟随,特意带了一箱泸州老窖特曲,一路上不换样。下了坝,到宣化休整,接风的亲属在宣化城外的一个农家园安排吃农家菜,炖羊肉、羊杂碎、粉铬馇、莜面傀儡,都是张家口风味,但是拿出来的酒,却是川酒,沱牌舍得。几个亲属都是晚辈,我问,怎么张家口也时兴喝舍得了?他们说,喝了好几年了。看样子,这个舍得很有人缘,我真应该存一瓶。
  川酒六朵金花,郎酒是唯一一个酱香。对郎酒,有点特殊感情,因为我的花甲生日,喝的就是红花郎。在昆明過生日,儿子从北京赶来,带来祝寿的酒,是两瓶十五年红花郎。大红瓶,金字郎,喜庆。
  到郎酒参观,接待我的人是郎酒集团负责保卫工作的杨科长。杨科长虽然是做行政工作的,但他的家族却是酿酒世家,他的大哥杨大金曾经长时间担任郎酒总工程师,是郎酒创业的英雄人物之一。郎酒能从一个作坊式工厂蜕变为一个真正意义上工业化生产的白酒企业,而且能在第四次全国评酒会上,夺得中国名酒称号,杨大金是首功。谈到大哥的事迹,杨科长眼神里充满崇敬。为了让我能够看到郎酒生产全过程,杨科长安排我跟随贵州经销商参观团一起参观,算是加塞吧。这一看,真是全过程,看到了酿酒车间正在卸货,堆得像小山一样的高粱堆,看到了郎酒的大酒甑,看到了包装车间里忙碌女工们熟练的包装技术,还得到准许,进入天宝洞,接受了满洞窖香的洗礼。更意外的是,在天宝洞外,品饮了窖藏四十五年的老酱郎。喝完第一杯,接待小姐说,壶里还有哈,想再尝尝的,可以自己斟。不客气,四十五年老酱郎,再来两杯。
  郎酒不但有酱酒,还有浓香酒、兼香酒。在中国白酒中,能“一树三花”的,大约只有郎酒。郎酒起家,是回沙郎酒,酱香。其后的发展中,郎酒实现三级跳,不但有了领头羊酱香红花郎、青花郎,还有了浓香双喜郎、如意郎、天宝洞藏,更有兼香型的新郎酒,实在不易。郎酒掌门人汪俊林的大手笔和逆势操作,让酒界很多人瞠目。历史上,郎酒和茅台是赤水两枝花,但建国后,郎酒曾经中断,一九五七年,在周总理的提议下,才恢复生产。这个小小酒厂,起步维艰。杨大金们秉承传统工艺,历经艰难,终于将郎酒这个品牌保持下来,而且一举登上中国名酒榜。郎酒工艺,参观过程中,听到介绍:“高温制曲,反复发酵,头年重阳节投入高粱至次年端午节丢糟,历经九次蒸煮,八次加曲堆积发酵,八次入池发酵,七次取酒,每轮次酒香味各异,再用盘勾工艺,将各轮次酒勾兑而成。”杨大金们留下的这份遗产,真是够后人享用一辈子。可惜的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的过程中,由于体制限制,郎酒一度落在后面。再好的酒,其实也怕巷子深,在市场经济天地里,不能高调宣传自己,就可能被市场淹没。郎酒的一度沉沦,正是因此。好在泸州市能及时发觉,及时纠正。郎酒转为民营企业之后,迅速崛起,“神采飞扬中国郎”,真正让郎酒神采飞扬,而后的进程,一树三花,繁花似锦,更让酒友们拍手叫绝。这次到郎酒探访,让我实地看到了郎酒人的那种精神头,真是高兴,希望红花郎、青花郎、双喜郎、如意郎们更神采飞扬,英姿飒爽,在酒界掀起新风。   郎酒地处赤水河边,与茅台距离不过几十公里,离董酒所在的董公寺也不远,隔着二郎滩,对面就是习酒。我认为,这个小流域,是中国真正的酒核。为访酒,我多次到遵义,茅台镇、董公寺、黄金坪、鸭溪镇、十字坡,都去过,有时候是结伴同行,有时候独来独往,说收获,可以说感受多多,特别是董酒一访,让我感动。
  董酒之香别具一格,有酱香之韵,有浓香之柔,有清香之爽。无论喜爱酱香、清香、浓香的酒客,都能接受董酒之香。这是我的切身体会。我喝董酒不多,可也不算少,对于这个中国唯一列入国家机密的酿酒工艺,一直想亲眼看看。为看董酒,前年特意跑了一趟遵义。
  董酒神秘,早在一九八三年,董酒的制曲酿酒工艺就被国家保密局列为国家机密,在全国,一种民族品牌生产工艺被列为国家机密的,只有三件:云南白药、福建片仔癀、贵州董酒。贵州是酱香故乡,特别是遵义地区。遵义地区浓酱皆有,两分天下,最特殊的是董酒,不浓不酱,自立门户,董香型。过去,董酒一直被当作酱香一员,我也如此认为。后来知道董酒不甘酱香名号,自立香型,董香。所以一直想近距离看看董酒,听听专家所言。在遵义有一个同学兰炳森,老家就在董公寺,行前联系,告诉我,尽管来,这一带我熟悉得很,董酒老厂长就和我住一个楼,我带你去。到遵义第二天,早上吃过一碗豆花面,就随兰炳森到了董公寺,直奔董酒厂,有幸受到总工程师李其书的热情接待,带我看了窖池、蒸锅、糟房,还进基酒大库,不但饱了眼福,还饱了嗅福。李其书先生是国家级白酒评委,贵州省白酒品评专业组副组长,对董酒了如指掌,如数家珍。
  董酒有两绝,第一是以药制曲,在中国白酒中独领风骚;第二是双醅串蒸,在中国白酒中更是独树一帜。董酒的药曲,用云贵川藏中草药,数量达到一百三十余味,其中不乏虫草、阿胶、藏红花这样的名贵药材,砂仁、山奈、八角、广香、丹皮这些中国人传统调香的药材尽数入曲。而且有两个配方:一个是“百草单”,一个是“产香单”。以这些中草药为曲,不能不说是董酒先辈创造的一个奇迹。因为这些药物能在发酵过程中滋养有益微生物,又能抑制不利的微生物,精确配伍,不经过长期反复增减调配,是不可能的。正是两单药曲,造就了董酒幽雅舒适的天然药香和纯属天然的保健功能。不是药酒,却有药酒之效,是董酒最大的特色。最特别的是,如此多药物入酒,董酒却无药材之苦涩和浑浊,清澈透明,香气悠然。董酒的酿制和蒸酒也独有特点。一般白酒,要么是大曲酒,要么是小曲酒,董酒工艺却是“两小两大”,小曲小窖制取酒醅,大曲大窖制取香醅,酒醅香醅串蒸而成,这就是董酒的“双醅串蒸”。如此繁复的制作过程,最终使董酒既有大曲酒的浓郁芳香,又有小曲酒的绵柔醇和,饮后口感甘甜。李总说,白酒的发酵时间,长短不同,中国白酒界,发酵时间最长的,大约就是董酒,发酵期长达一年半,茅台高温发酵,数月便成。这也是董酒产量受限的最主要原因。当今白酒大家,年产五万吨的不在少数,董酒为保证自己的风格和质量,坚持传统酿造工艺,绝不因追求产量而简化工艺,缩短时间,至今未过万吨,这让我大为佩服。
  临别,李总热情地送我一个礼包,回家后打开一瓶品尝,与过去喝董酒不同,这次是慢慢品,按照李总嘱咐,嗅、抿、咂、咽,努力寻找董酒的每一丝滋味,大有感觉。看完董酒听董酒,听完董酒喝董酒,真是不一样的体验,不一样的享受。
  相对董酒,我对茅台的熟悉程度更深些,因为接触得更频繁。茅台被称为“国酒”,民间都认同这个说法。红军长征,四渡赤水,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与茅台结缘,让茅台酒和中国革命联系在一起。也许正是这段情缘,20世纪50年代后,茅台几乎是国宴唯一用酒,招待外宾,也不例外。关于茅台的很多故事,广泛流传,在一定程度上,茅台有些被神话的意思。很多人没有喝过茅台,对茅台这两个字却熟悉得很,其中有广告的作用,但是更主要的,是口口相传的故事。我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对茅台的认知,是很多人说起的,八块钱一瓶,那时候,八块钱,是一个学徒工半个月的工资,何等昂贵。也如此,仅闻其名,却从未有幸亲口尝尝,直到调京工作,负责接待,迎来送往,才与这个“国”字号的高大上白酒有了亲密接触。
  在北京工作的三十多年里,对重要客人的接待,都少不了茅台。特别是有的国际友人,将“国酒”作为衡量自身受重視程度的标志,因此和茅台打交道的时候不少。印象最深的是一九九三年,黑龙江省举办第三届哈尔滨经济贸易洽谈会,原来任苏联外贸部副部长的卡恰诺夫转道北京,赴哈尔滨参会。此时苏联已经解体,卡恰诺夫从部长的位置上下来,几近失业,最后谋到一个位置,驻华商务代表。但是中国人是很念旧的,为了表示对他的欢迎,在北京还是举行了小型宴会,而且没有用黑龙江地产酒,上了茅台。卡恰诺夫身高一米九,典型的彪形大汉,看到茅台,很高兴,叽里咕噜说了一大堆赞美的话,不用主人劝酒,一声“达那”,端起酒杯,一口干下。桌上一个扒肘子,几乎被他一个人包圆。客人豪爽,主人殷勤,桌上预备的两瓶酒,还没等菜上齐,就快见底了,赶紧告诉服务员再上。后来使馆的翻译告诉我,卡恰诺夫酒量大,这点酒,对他是毛毛雨。一般俄国人喜欢低度的伏特加,但是卡恰诺夫恰恰喜欢高度酒,尤其喜欢茅台。这让我想起了头年见到的一幕。一九九二年,我出访俄罗斯,按照省外事办公室的提议,特意给对方接待单位新西伯利亚俄中友协副会长科里亚诺夫带了一瓶茅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科里亚诺夫长期担任苏联驻哈尔滨总领馆总领事,对茅台情有独钟,接到我给他的茅台,兴奋得像个小孩子,当时苏联刚刚解体,市场一片萧条,有酒就是好家伙,何况是茅台。从科里亚诺夫眼神里,让我看到,他们真是把茅台当作中国“国酒”。
  自然,我喝茅台,也带着对茅台的敬畏。但是真正对茅台有一个比较清晰的理解,是到仁怀,看过茅台镇,看过茅台的酒文化博物馆之后。
  喝了很多年茅台,我却没有去过仁怀,几次协会组织到贵州看茅台,都因事务繁忙,遗憾错过,特别是那次到川南,参观了泸州老窖和宜宾五粮液,却没能转道遵义,到仁怀一访,事后很后悔。二零一一年,又回成都,参加学校六十年校庆,这次下决心,返程走贵州,到仁怀,看茅台。遗憾的是,没有事先联系,没能进厂参观,但就是在茅台镇上走一遭,在酒文化博物馆看一圈,也很让我满足。毕竟,是亲自到了茅台镇,实实在在嗅到了茅台浓浓的酒香。看酒文化博物馆,足足看了一上午,细细看来,特别是茅台的历史沿革和工艺路线,茅台人的创业路程,真是深受教育。晚上回仁怀吃饭,打定主意,尝尝茅台散酒。其时茅台酒价格已经过千,即便国台、怀酒,也价格不菲,旅途小酌,不选,就喝散酒。先在茅台镇上看酒,茅台镇散酒到处都是,大多是小坛装,价格不一,贵的七八百元一斤,便宜的七八十元一斤。嗅之,一律茅香飘逸。想尝尝七八十元一斤的如何,在街头选一烫皮羊肉小店,打半斤八元一两的茅台散酒,小店外细雨迷蒙,桌上的烫皮羊肉热气蒸腾,一口散酒,一口烫皮羊肉,感觉比在北京的大宴上还要惬意。   中国名酒酱香谱上,第一次全国评酒会评出的四大名酒,仅有茅台一款,第二次全国评酒会评出八大名酒,和第三次全国评酒会的新八大名酒,也只有茅台和尚未自立门户的董酒。第四次全国评酒会虽然出了十三大名酒,董酒已经自立门户,酱香增加郎酒一款,总数仍然只有两款。到第五次全国评酒会,总数十七大名酒,酱香却也只增加一款武陵酒。但就是这款武陵酒,却是酱香保住三席、与清香平起平坐的宝贝。武陵酒一鸣惊人,更是湖南酒界的特大喜讯,据说当年武陵酒销量大增,供不应求。
  武陵酒出自常德,但在武陵酒评上名酒之前,我没有喝过,甚至不晓其名,倒是对德山大曲情有独钟。老友唐铭植是北京湘菜协会会长。有一年他到兴凯湖避暑,我正在哈尔滨,他电话问我,给你带点酒,要什么牌子?浓酱权衡,我还是没要武陵酒,要了德山大曲。大约与我的浓香情结有关。但第五次全国评酒会武陵酒登榜,我还是第一时间收藏了一瓶。放开喝的一次,却是在深圳。精英博客一位博友,博客名“大厨笔记”,与我的博客“食客笔记”正好对应,两人在博客上文字交流好几年。大厨笔记的主人是湘菜厨师,在深圳开饭店,经营湘菜。到深圳前,电话联系,请我务必到饭店一聚。这次聚会,只有四五人,大厨却做了一大桌菜,让我逐个品尝,喝的酒,正是武陵酒。两人谈食论醉,相见恨晚,两瓶酒喝完,意犹未尽。惊异于五十多度的酒,如此之量,却毫无醉意,武陵酒那种醇厚细腻的风格,深深植入我的记忆。
  洞庭两岸,好酒不少,但是登上名酒榜,却分别在第四次、第五次全国评酒会上实现的,先是湖北黃鹤楼,后是湖南武陵酒。黄鹤楼从哪方面说,都是汾酒翻版,武陵酒无论从哪方面说,都是茅台翻版。所以,黄鹤楼和武陵酒的上榜,是湖北、湖南的骄傲,也是汾酒和茅台的骄傲。
  黄鹤楼酒,清末民初即有大名声,号称“汉汾”,听名字,就知道,黄鹤楼的工艺,源于汾酒,大曲清香型白酒。汉汾的名字一直延续到一九八四年第四届全国评酒会前,才定名黄鹤楼,一炮打响,荣登中国名酒奖台。黄鹤楼酒严格按照汾酒工艺,以豌豆、大麦、小麦制成大曲,高粱做醅,固态地缸发酵,中温蒸酒,慢蒸细馏,清蒸两次清,分段接酒,精心勾兑,极得汾酒神韵。喝黄鹤楼,往往有汾酒回味,特别是一九八四年以前生产的黄鹤楼,62度,入口醇厚,毫无猛烈之感,回味爽洁,长留喉间。可惜的是,第五届全国评酒会后不久,黄鹤楼酒厂最终歇业,经过改制,重新上市的时候,清香型的汉汾已经退出楚天大地,代之而起的,是浓香型的新黄鹤楼。
  最后一次喝老黄鹤楼,是在武汉同学姜诗敏家里。姜诗敏家,就住在黄鹤楼酒厂,因为他太太是酒厂职工。黄鹤楼酒厂改制之前,已经难以为继,发不出工资。发不出工资发什么?发酒,职工自己上市场去卖。卖不出去怎么办?自己喝。据说姜诗敏从此酒量大增。我从北京到钟祥去看明显陵。路过武汉。到武汉,不能不见同学,头一天,杨新政同学在汉口请客,吃河豚,喝陈年黄鹤楼,姜诗敏作陪,其时黄鹤楼已经停产改制,喝酒的几个人都有些伤感。席间我大大赞扬了一番黄鹤楼,姜诗敏说,杨新政就只有一两瓶,喝完就没了,你到我家,我家有两大缸,管够喝。第二天,跟随姜诗敏到家中,迎面两大缸,看缸,一缸怎么也装个五六百斤,一年喝个百把斤,喝个五年六年没问题。伴缸喝酒,平生无有,痛快。姜诗敏不但有大缸酒,还有小瓶酒,一斤瓶布袋包装,看样子黄鹤楼酒厂发给职工的工资酒,种类还是蛮齐全的。姜诗敏顺手给了我两瓶,正是一九八四年全国评酒会上评定的中国名酒,62度矮瓶布袋包装黄鹤楼。这两瓶酒,最终成为我的珍藏。
  和酱香相类,中国名酒品牌数量,清香也始终屈居浓香之下,十七大名酒中,清香也只有三款。但是,我始终认为,中国白酒最初香型是清香,是没有错的。中国白酒始于元代,最早出现在山西,也应该是没有错的。不同香型都是从清香演化而来,白酒酿制工艺的传播由北而南,由西而东的历史脉络是清晰的。在白酒工艺南播的过程中,凤香型是承前启后的重要一环。而在中国白酒酿制工艺传播的过程中,晋商的提带作用功不可没,山西的制曲、酿造师傅功不可没。由此,清香酒在中国白酒历史上至功居伟。从第一届全国评酒会四大名酒茅台和汾酒居前,一直延续到十七大名酒,是非常恰当的。
  有酒界耆老说,喝酒就要喝汾酒,因为汾酒干净。这并不是说其他酒不干净,说的是汾酒的酿造方式。酒的发酵,酱香型酒用石窖,浓香型酒用泥窖,二者酒醅都与窖泥之间有交流。泸州老窖、国窖1573的泥窖,至今沿用,窖中菌群与酒醅的交流,造就了泸窖的特殊芳香。汾酒用地缸,而且忌用破缸、老缸,为的是千方百计杜绝酒醅与外界菌类的接触和交换,要的是酒的绝对纯净。汾酒清冽,汾酒净爽,喜爱清香型酒的酒友,对此喜爱,这是最大的原因。我的入门酒,是从清香型酒开始的,五十多年的饮酒经历,历经清香而浓香、酱香的转变,近十来年,开始回归清香,性之所随,倾心的,正是清香型酒的爽净感觉。不知何故,家里的兄弟姐妹,也随之。以往过年,年夜饭的酒,基本都是茅台或者五粮液,但近五六年春节,年夜饭的酒,都改成青花瓷汾酒。
  关于汾酒故事,大概莫过于开国大典第一宴用的是什么酒最引人注目。这件事曾经众说纷纭,有些混乱。其实史实记载是明晰的。时任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的是民主人士余心清,他的开国第一宴用酒的报告,得到周总理的认同,并经过周总理批示实施,烈性酒用的就是汾酒。报告写道:“酒用国产葡萄酒、绍兴酒、啤酒、烟台张裕公司制的白兰地、北京大喜公司制的香槟酒。如需用烈性酒,则用汾酒。”总理批示:
  “汽水亦需国产,酒不要多。”但是据很多老同志的回忆录说,开国大典第一宴,周总理挨桌敬酒,干杯无数。还是汾酒好啊,多饮不醉。那酒,可是汾阳酒厂的工人,执行徐向前老总的命令,历经四天五夜,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送到北京的。汾酒光荣,此为证。
  与汾酒有千丝万缕联系的,是西凤酒。论地域,同属汾渭平原,论历史,秦晋更有割不断的关系。就中国蒸馏酒出现后的流播途径,如果仔细考察,关中更是重要一环。   关中是中国黄酒的起源地之一,历史上陕西黄酒是很有名气的,陕西的粟米稠酒,甚至可以追溯到夏代仰韶文化时期。但是就白酒而言,方志和史书记载,都认为是由山西传入的,时间是明代中期。最先是由山西人經营,后来逐步转到陕西当地人手上。历史上陕西最有名的酒;一是凤翔的西凤酒和眉县的太白酒,这两个酒,当时都被称为凤酒;一是户县的龙窝酒,因为地处东西两地,被称作“东龙西凤”。白酒工艺进入陕西,有了一项重大的改革,这个改革,对白酒南传有着极大影响,对中国白酒香型的变化和形成更有着极大引导作用。西凤与汾酒都用麦曲,而且关中是中国最主要的小麦产区,是麦曲的重要产地,汾酒用曲,相当数量都是由陕西购入,所以西凤和汾酒的酒曲同一,但酿制工艺却大不同。汾酒工艺,是地缸发酵,严禁酒醅与外界接触,保持酒醅清纯;蒸酒是“清蒸二次清”,二蒸后,酒糟就弃用。西凤工艺是土窖发酵,每年酿酒季结束后,都要给土窖敷新土,称为“泥封窖”,发酵采用连续发酵法,蒸酒采用“六甑续渣混烧”,一年一个周期。头年九月立窖,第二年七月挑窖弃糟,工艺上与汾酒大不同。清香型酒严格控制酒醅与外界的接触,求其清;凤型酒用土窖,但年年酿酒季后,都要用新土敷窖,虽然酒醅与窖泥中的菌群有密切交换作用,但为避免老窖泥菌群繁盛,每年“泥封窖”,给以一定的限制。而泸州老窖等川酒发酵均用泥窖,且不用“泥封窖”,强调陈年老窖中丰富菌群与酒醅的交换影响。西凤的土窖,就既不同于汾酒地缸,又不同于泸州老窖泥窖,介于二者之间,所以西凤酒较汾酒浓,较泸州老窖清,介于清浓之间,独具一格。从白酒自北南传的路径看,西凤实在是一个重要的节点。
  我喝西凤,不多,喝得最集中的一次,是一九八七年,到西安考察。那年我被临时抽调出来,在北京石景山筹建一个宾馆。当时国内宾馆装修队伍水平不高,很多港澳的装修公司在内地承揽生意,有人介绍了一支队伍,正在西安宾馆装修,让我们去实地考察。如此,在西安宾馆住了五天。这五天,宾馆的同行招待,澳门的公司招待,西安的朋友招待,统统都用西凤酒。按朋友的话说,到了西安,不喝西凤喝什么?饺子宴、西凤酒,是老陕招待客人的最高礼遇。这是我唯一一次天天喝西凤的经历。真正开始关注西凤,是在西凤脱离清香,自立凤香门户以后。2015年,我正在写《酒行天下》,和几个酒友在北京聚会,一个酒友拿了两瓶水晶瓶西凤,我提出大家好好品品,感受一下与清香酒的区别。结果大家一致认为,西凤之味,的确自成一格,独立清浓,当之无愧。由清到浓,中间的节点就是凤型。西凤酒在中国白酒酒型发展定型的历程中,承前启后,值得尊敬。
  从一九八九年最后一次全国评酒会到现在,整整过去三十年,这三十年国家的变化,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中国白酒在这三十年也历经变化。但我觉得,更多的变化,是瓶型的变化,包装的变化,价格的变化,就酒本身而言,其变无大。而新工艺酒的出现,使得这个变化甚至有逆向的感觉。所谓好酒、名酒的概念变得雾里看花,恍恍惚惚,很多人端起酒杯,心却惴惴。回想三十年前,每当一届全国评酒会结束,万众传颂、津津乐道的景象,每得名酒一瓶,亲朋聚会,举杯欢欣的情景,恍然如梦。
  名酒故事,的确是已经故去的事。心之所系,难忘而己,心之所盼,是再回那纯净清冽、醇香敦厚的酒世界,那才是中国真正的白酒境界。
其他文献
春节健康饮食浅谈   (一)新鲜蔬菜胜良药   家庭餐桌上越来越丰盛,到了春节更是顿顿离不开鱼肉荤腥。然而,人们却常感觉到疲劳倦怠、胃肠胀气。其实,人们不妨多吃一些蔬菜,便可以解除这些身体危机。   新鲜蔬菜是一种碱性食物,不仅含有丰富的纤维素,而且能够中和体内多余的酸性物质,维持人体新陈代谢的需要。其中,蔬菜中的纤维素可解油腻、维持胃肠正常蠕动、预防便秘。比如:萝卜,芹菜,辣椒等。   当然,蔬
期刊
从白雪覆盖的乞力马扎罗山峰到塞伦盖蒂无边无际的草原;从阳光明媚的桑给巴尔阿奇佩拉勾岛至维多利亚湖温情的沙滩,坦桑尼亚如同一位异域的少女,向我们展开了笑颜。  地处东非的坦桑尼亚是印度洋沿岸一个美丽的热带国家,海岸线长达1000多公里。广阔的沙滩、清澈的海滨浴场、和煦的海风、婆娑的椰林为坦桑尼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住宅与服饰    坦桑尼亚的国语为思瓦希里语,官方语言为英语。那里90%
期刊
哮喘的“病根子”    伦敦皇家学院科研小组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叫做免疫系统蛋白(λ-干扰素)的抗病毒蛋白质,正是这类蛋白质的缺乏导致了大多数严重哮喘病发作。这一发现给予治疗哮喘病重大的希望。   实验显示,哮喘病人体内的λ-干扰素只有正常水平的一半,使病人无力抵御鼻病毒的侵袭。这种鼻病毒导致人们患上普通感冒。   由于鼻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哮喘病发作占到成年人哮喘病发作的3/4,占到学龄儿童哮喘病发
期刊
李伟出国深造,学成归来时带回一个洋妞做了他的“贤内助”。洋妞名叫路易丝,在美国是一名机械设备工程师,嫁给李伟后就进了李伟所在的机械厂任设备科的副科长,负责技改和设备维修。   路易丝小姐还真不赖,上任两个月就带领厂里的技改小组完成了一项重大的技术革新,使产品的质量和数量都有了起色。    为庆祝这次技改成果,厂里专门组织召开了一次庆功会。市里分管工业的副市长和重工业局的有关领导也被请到,还邀请了市
期刊
局长的老婆是一朵花,大家都知道,那是三十年前的事了。局长的秘书也是一朵花,大家也都知道,是今年刚调来的。    近日爆出一件特大新闻,局长的老婆被人偷偷摸了一把。这件事着实让人吃惊。而且据说是在局长的眼皮下摸的,事态就变得严重了。    那晚,王老板请局长一班人喝酒,局长的老婆和秘书都去了。席间大家喝的正尽兴时,忽然停了电。不久就听到局长的老婆大喊流氓,大家就乱做一团。后来又来电了,局长的老婆就哭
期刊
偷自行车的是小小偷儿。大偷儿,才不干这偷轱辘摸瓢的事儿呢。但是,小偷儿他也特烦人。这不,三个月里老杨已经丢了四辆车子,就在楼下的车棚里。  第一辆丢时老杨没太往心里去,只是把第二辆新买的车子加了粗粗的线锁。可第二辆还是被偷儿弄走了,并且把那粗粗的线锁就完好无损地放在老杨的窗台儿上。说好了早上和女儿去春游的,一下子没了兴致。  瞧着那蛇形的锁,他那个气啊!  老杨买了第三辆车(要是汽车可禁不起这么折
期刊
这个学校正规   我上大学时跳过一个巨可怕的集体舞,需要急速摔倒、高抬腿等激烈的动作。大家没练几天就都不行了,浑身都是青的,有的腿部肌肉还拉伤,我伤得比较厉害。下午上课教室在三楼,我的一条腿根本抬不起来,就那么硬往上走,简直就是把那条腿直着往上送。正走着,听见后面一个女孩跟她男朋友说:“还是大城市的学校正规一些,在我们老家,这种小儿麻痹的根本不能上学。”我狂晕……(过客)    监控的作用  一次
期刊
鸭子和螃蟹赛跑后   鸭子和螃蟹赛跑,一起到达终点,难分胜负。裁判说:“你们来个剪刀石头布吧?”鸭子大怒:“算计我?我一出是布,他总是剪刀。”    另有说法   美国警方在确认嫌疑犯是否是罪犯时,常常让目击者进行一种例行的认人手续。警方为了使证人能够辨认出嫌疑犯的口音,规定每个被指认的嫌疑犯,都要说一句同样的话:“把所有的钱交出来,我需要一些零钱。”一天,在美国某警察局,第一个和第二个嫌疑犯在这
期刊
李家民  中国酿酒大师,中国首席品酒师,陈香白酒创始人,原沱牌舍得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副总经理、总工程师,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技术顾问,中国发明协会副理事长。扎根基层从事生态酿造研发30余年,首倡并构建生态酿酒体系,定义生态酿酒国标术语,著有《固态发酵》等学术专著。  认识李家民先生,是在2018年8月,我們读了其专著《固态发酵》,专门联系到他登门采访。之后,一直与他保持着密切的联
期刊
1俄罗斯资源委员会的建议  2007年2月1日在俄罗斯资源委员会中央委员会石油分会会议上俄罗斯资源委员会成员听取了戈戈宁科夫和齐穆尔基耶夫A关于“西西伯利亚中部走滑形变及其在普查、勘探和开发油气田中的作用”的报告。特别是主管部门要求在报告中提出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发展和利用,以便优化油气田的勘探工作,更有效地利用己发现的烃类资源。  根据会议纪要,俄罗斯资源委员会中央委员会在自己的3948号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