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存目想”之语义考释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nan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语的构成要素是词,探寻词所承载的古义和僻义,有助于准确把握成语的语义.若想精准解读“心存目想”的语义,必先明悉“存”与“想”的词义:当“存”表示存在,“想”表示看见、仿佛看见时,“心存目想”意为心里留存人或事物的形象,眼睛就会看见其浮现的影像,多指书画作者凭借记忆或想象再现熟悉的人和事物;当“存”表示思念,“想”表示看见、仿佛看见时,“心存目想”意为心里思念某人或某事,眼中就会重现其形象,形容对人或事物仰慕或思念.
其他文献
体验式教学是小学音乐课堂中重要的教学方法,教师运用巧妙的语言创设真实的情境,使得学生充分体会到歌曲的意境,并且用歌声表达出相应的情感.在《月亮姐姐快下来》这一课中,通过4个案例阐述小学音乐体验教学的6大特征,即:审美性、实践性、情境性、主体性、差异性、互动性.本文运用体验式教学方法,结合实际案例,分析相应环节出现的课堂现象,解决对应问题.最后,反思部分对体验式教学在本课中的实际运用进行总结,论述体验式教学的6大特征在本课中的实际效果与收获.
自近代以来,随着中国的国门被西方列强打开,中国传统文化主动或被动的开始与西方文明展开了密切的交流,无论是精华亦或是糟粕,逐渐开始为西方社会所知晓.作为传统演艺的重要组成部分——杂技(又或是传统魔术)——拥有着漫长的发展史,并实时把握了时代契机走向世界.本文尝试性研究了一个中文文献中未能详细记载的华侨杂技剧团,并试图推演出其代表性杂技艺人来历并反映出其与中国近现代史中重要事件的脉络关系.
高职院校的音乐课程体系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西洋木管乐器作为自己的主修课程进行学习.但是绝大部分学生基础较为薄弱,且找不到科学的练习方法.本文尝试构建西洋木管专业的日常练习组合;旨在通过科学、阶段性的训练内容,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练习,进而达到增强学生演奏自信、提升学生演奏水平的目的.
基于农旅融合发展乡村旅游品牌是增强乡村生命力的文化根源,也是打造现代乡村旅游品牌产业链的全新方向.但从农村旅游融合发展现状来看,由于农耕文化资源旅游开发面临主体复杂、转化路径单一、市场培育力度不足等因素,乡村旅游品牌化进程受到极大制约.为此,本文以河南新集村乡村品牌为范式,分析乡村旅游品牌化当前所面临的困境.研究认为:为了实现农耕文化资源的有效保护与旅游资源转化的联袂发展,必须增加对农耕文化的保护力度,挖掘本土特色文化,打造优质品牌项目.
近几年来,“翻转课堂”在教育行业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影视艺术专业也对相关的课程进行了微课的开发.现阶段,针对影视艺术专业的“翻转课堂”比较少,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将“翻转课堂”和影视艺术专业进行紧密的结合,推动高校影视艺术专业持续发展.影视艺术专业在逐渐进行普及,针对如何对高校的影视艺术专业进行优化和调整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高校影视艺术专业在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构建理论研究和创新实践的系统性平台,推动高校影视艺术专业更加长远的发
博物馆践行着激发爱国热情、凝聚人民力量、培育民族精神的使命,是培育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阵地,本文主要介绍河北博物院如何整合利用教育资源,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挖掘馆内红色资源的精神内涵,拓深儿童爱国主义教育.
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藏区的经济建设加快,学校的双语教育得到大力发展.本文以云南藏区藏族小学作为研究对象,在符号互动论的视角下对该校教学过程中对民族语言和语言文化的利用、保护、传承现状进行考察,并为多民族地区小学教育的发展提出运用互联网资源和注重本土化教学的建议.
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在革命时代产生的红色文化能够使共产党人受到初心使命、理想信念、性质宗旨的生动教育.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在党内开展学党史、探寻红色记忆、保护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探析弘扬红色文化的意义和路径,为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的中国焕发出更加强大的政治力量,激发革命精神的育人作用,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法语,因其表达的严谨性、明确性,自19世纪以来成为国际组织及国际会议的重要语言.会展法语是语言多用途领域的积极探索.本文从跨文化视域,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研究对象,总结会展法语的内容、会展法语的语体特征、中法文化礼仪的差异性,以及及“云技术”下的新语汇,旨在为多用途外语教学和会展就业人员提供中法交流新时代背景下会展法语中新颖、生动的实例.
翻译和文化密不可分.由于文化差异的缘故,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特有的词汇,很难在英语中找到表达上毫无二致的对应词汇.作者通过研究林语堂先生《浮生六记》的英译本,借助翻译这种跨文化的语言交流活动,探索文化负载词最恰当的翻译策略,达到传播并展示中华特有文化魅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