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风貌区更新中的建筑地区性设计探讨

来源 :建筑遗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_mei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具有西方现代性建筑理论和设计技术的相继引入,与我国的传统建筑理念和具体操作之间产生了相互摩擦、碰撞与交融,且在传统风貌区更新中相对来说较为明显。本文基于此背景,以内秦淮河西沿岸三公里建筑设计为例,对传统风貌区更新中建筑地区性设计进行了深入探索和研究,并进一步阐释了相关设计举措和效果呈现,旨在促使建筑设计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传统风貌区;地区性;地区文化
  我国建筑业的迅猛发展,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7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国外先进建筑设计理论、思想以及技术的流入,促使我国的城市建筑及其技术获得了长足发展。但由于经济、思想、政治等原因,我国传统地区建筑受到了破坏,失去了原有的风貌。由此,符合时代特征要求设计的重要性便可见一斑。
  一、传统风貌区建筑的特征
  传统风貌区的建筑由于年代久远,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因此,传统风貌区的建筑具有多重特征。
  1.历史性
  传统风貌区的建筑不仅是一种建筑群体,还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下来的文化,作为历史遗存,具有显著历史性。其中蕴含着大量可供考察的历史文化资源,是传统风貌区特定文化风貌的体现。如成都宽窄巷子,是成都市现存的相对完整的古文化街之一,体现了老成都人之前的生活场景和文化精髓。
  2.同一性
  所谓同一性,指的是传统风貌区建筑的区域共性,指的是特定范围内的建筑群体特征大体一致,这种一致性正是风貌区同一性的体现。如皖南地区的马头墙,皖南地区的民居多是合院形式,周围以高墙围护,只留出天井做采光用。
  3.地区性
  或者受地理因素影响,或者受气候因素影响,或者受文化因素影响,我国传统建筑包括人文特征以地区为单位,存在着诸多差异,体现出地区性。不同地区之间形成风格迥异的历史风貌,其关注的是特性差别,也是区别不同地区之间人文特征、建筑形态的参考标准之一。如北京胡同,空间特色以“九经九纬、经纬九轨”著称;黄土高原,其土壤造就了独具特色的窑洞民居;广东东北部与福建西南部的客家民居,多建造在崇山峻岭中。
  二、当前传统风貌区更新中面临的问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城市扩张速度也不断提高,使得大量的具有历史性的传统建筑群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毁损,人们对保护传统风貌区建筑的关注力度逐渐加大。但位于开发价值较高地段的传统风貌区建筑,因城市建设的需要,得不到合理保护。
  1.保护与发展二者之间相矛盾
  “保护”,它是以传统风貌区建筑的保留为目的;“发展”则以推陈出新為原则,以符合时代要求为最终目标,因此,二者之间在实际项目的统筹规划与实施操作之间存在着矛盾。一方面,发展受到保护的制约;另一方面,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凌驾于保护之上,如为了与时代要求相吻合,北京市以宣武门、安定门、崇文门、西直门以及内外城城墙为代价,将其建成了现行的车站和地铁。
  2.保护开发多会受到利益驱使
  房地产开发商或城市管理部门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过分重视位于城市中心地段的传统风貌区建筑的开发与改造,此行为将原有建筑功能属性进行了改变,商业经营成分明显,不仅造成了不必要的损毁,还破坏了原有的人文风貌特征。
  3.对传统保留的出发点不同
  建筑的功能属性应该建立在满足人类发展的基础之上,因此,除了文物性质的建筑之外,传统风貌区建筑的保留、开发、保护等,应该将建筑功能属性的持续性纳入到考量范围之内。部分学者片面认为开发便是对传统文化的破坏,阻滞了建筑更新步伐,也使得建筑师的最终建筑设计成果体现不出价值属性。
  3传统风貌区更新中的建筑地区性设计—以内秦淮河西沿岸三公里建筑设计为例
  1.区域概况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我国内秦淮河沿岸三公里范围内的违章建筑较多,部分建筑逼近使用寿命期限,且年久失修,原本的地区风貌已然体现不出,因此,南京市政府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致力于秦淮河地区的整治工作,主要包括秦淮河沿岸、夫子庙地区的建筑及环境,以促使南京城市形象与民居环境的双改善,充分体现出现代文明与古都特色相融的城市风貌,以实现土地资源利用率与旅游效益最大化。
  2.该案例中历史研究、现状研究等相关问题
  2.1历史研究
  随着南京工商业的发展,干鱼巷、生姜巷等此类因货物繁荣而命名的地名多见,且商人们出于维护商业利益目的,在生姜巷设立了会所。其建筑多以民居二进式院落形式存在,沿河正厅较之于次间级别稍高,明间采用五架梁结构,其它多为穿斗结构,逐渐形成了沿河城市建筑风貌。
  2.2现状研究
  基于充分调研和考察得知,内秦淮河建筑群西段的风貌整体看来较差,风貌较差部分占比达到了64%,而一般部分与较好部分的占比分别为27%、9%,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a建筑一层居多,二层、三层、四层部分较少,其中,一层、二层、三层、四层部分占比分别为77%、14%、9%、0。
  b结构形式以砖混为主,且占比达到了58%;年代较久的房子结构为砖木结构,占比为11%;三层建筑与四层建筑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占比约为4%。
  c建筑质量水平失衡,部分房屋质量极差,且年久失修,质量好的为20世纪80年代后建造,占比仅为20%。
  d建筑功能属性以住宅为主,占比为90%;其中,建国以来建筑占比为11%;具有现代性的建筑为20世纪80年代后建造,占比约为69%。
  2.3地区性研究
  自然环境: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四季分明,冬凉夏暖,雨量充沛;地势平坦,内秦淮河穿行而过。经济环境:建国初期主体结构和门窗建筑材料以木材为主,围护结构以砖石、小青瓦为主,后期以砖石为主;暗红色门窗、粉墙黛瓦。建筑体量小,面宽2-4m,进深6-8m;两层居多,檐高5m左右。传统功能为住宅;传统外部空间为院落或街巷。
  2.4设计内容、问题的提出
  以市场经济为主导,开发商追求经济效益与风貌延续之间的平衡;处理方式采用建筑更新;地块复杂的建筑,采取地区性定位设计;注重地区文化的展示;实现传统建筑与现代功能二者的统一。
  3.设计效果的呈现
  本着经济实用原则,选用了钢结构与钢筋混凝土结构,摒弃了木构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突出传统特征为目的,延续了相同坡度的屋面建筑;屋顶采用斜梁架构,增加室内空间的同时,又经济实用;细部设计上采用现代化模式,摒弃了仿古模式;建筑构造上,设计为外包形式,摆脱了结构尺寸限制;立体处理上,采用穿插设计,达到了传统框架下的建筑形体与现代立面的协调。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传统风貌区更新中的建筑地区性设计,要综合考虑各方因素,在保留原有风貌或人文特征的基础上,引入现代建筑理论和技术,并融入现代的建筑思想,处理好现代与传统二者之间的关系。以促使传统风貌区建筑在满足需要的基础上,符合时代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李永宝.传统风貌区更新中的建筑地区性设计研究—从历史发展进程的角度[J].建筑设计及理论,2010(12)
  [2]吴远航.注重地方建筑史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建筑史教学内容改革初探[J].建筑教育,2011(12)
  [3]曾碧青.我国城市更新中的建筑改造设计研究[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2)
  [4]郑广强,齐慧敏,王志涛.城市空间功能的提升与拓展─南京东路步行街改造背景研究[J].城市规划汇刊,2012(07)
  [5]许涛,吴郭泉.桂林市旧城保护与更新的地域性景观特色研究[J].山西建筑,2010(02)
  [6]吕海洋,桑雪云.浅析传统风貌区更新中的建筑地区性设计[J].建筑学报,2010(07)
其他文献
摘要:少数民族地区的村寨民族文化和自然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保护和发展村寨民族文化和自然生态环境意义重大。本文主要是探讨如何保持和发扬民族特色生态村寨的本土文化特征,继承其优秀的文化精粹,在不断提高当地村民居住生活质量的同时,实现民族特色村寨的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村寨;民族文化;自然生态;保护与发展  特色鲜明、历史文化积淀丰厚的少数民族村寨是一种历史文化资源,代表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以我国目前建筑中的中庭设计为参考,将中庭的设计角度分为采光、通风与环境绿化三个大的方面。基于生态平衡与人性化的建筑技巧来诠释中庭的建设方案。  关键词:中庭;室内;采光;通风;绿化;生态  在建筑学中,“中庭”这一概念由来已久,早在2000年以前就已经在世界上出现并被使用,中庭的建筑技术发展到今天,又正好赶上了源自西方的生态建筑学浪潮,中庭建设的生态价值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到本
期刊
摘要:结构计算是结构设计中非常重要的部分,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硬件技术和建筑结构分析理论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在建筑工程设计领域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PKPM系列软件已成为结构设计人员必须正确掌握和熟练应用的基本技能。笔者结合工作实际,简要介绍在使用该结构软件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设计时应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PKPM软件;建筑结构;结构设计;应用  1、PKPM软件应用于结构
期刊
摘要:在建筑工程设计工作中,由于结构设计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及责任心不强等原因,往往在屋面梁与配筋设计、楼层平面刚度设计和砌体结构设计方面发生较大的失误,导致建筑工程质量出现问题,甚至酿成重大安全事故。本文在分析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原则的基础上,对建筑结构设计的常见问题及其应对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常见问题  1 建筑结构设计概述  1.1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  首先
期刊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城镇化程度也在不断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向城市涌入,推动了城市建筑的高速发展。在对城市的建设进行规划时,不仅要考虑到城市的原有地理特征和街道布局,还要从建筑的设计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使单体建筑与城市整体规划相融合,本文简要分析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相互关系,希望能为城市建设做出贡献。  关键词: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关系  在现代城市的建设中,建筑设
期刊
摘要:自然保护区对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特别是拯救和保护某些濒于灭绝的生物物种,监测人为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扩大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而设立的永久性基地和自然资源体,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促进科研、生产、文教、卫生、旅游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保护区发展需要协调多方面发展因素,怎样才能保证保护区发展的同时不破坏自然生境,是当前保护区规划设计中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本文就铁岗-石岩自然保护区规划设计
期刊
摘要:随着城市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地铁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的交通工具。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时段,客流量很大。因此,地铁车站结构设计经济、结构安全可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笔者多年从事结构设计经验,对地铁车站的结构设计进行分析,保障地铁车站的安全稳定性。  关键词:地铁车站;结构设计分析;有限元计算  一、工程概述  某地铁工程全線共设车站22座,本车站位于城市主干道,为地下两层岛式站台车站,车站
期刊
摘要:居住区内出现大量的汽车,改变了居民对传统住区的心理感受,这就涉及到道路与汽车、人的关系,道路规划既要满足汽车行人的通行要求,同时又不能破坏居民的安全、交往需求,不能影响景观环境。笔者结合某住宅小区的改造规划,分析了目前小区交通组织形式的多样性,探讨了人车分流设计手法在住宅小区中的应用问题。  关键词:住宅小区;人车分流;设计  1、住宅小区实例  该住宅小区位于城市主城区的中西部,距市中心直
期刊
摘要:幼儿园作为幼儿教育实施和运作的基本平台,在现代幼儿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之相对应,如何将现代幼儿教育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贯彻到幼儿园建筑设计中,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课题。从实践中看,由于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全面发展对相关的建筑环境存在着特殊要求,因此如何进行幼儿园建筑相关环境的处理在幼儿园建筑设计中占据了一个特殊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幼儿园;建筑设计;现代幼儿教育理论  幼儿园建筑设计中的
期刊
摘要:科学分析城市建筑管理规划工作对城市建筑建设的重要意义,探讨了如何顺利进行城市建筑规划管理工作的途径,不仅符合城市规划的长期发展要求,还暗暗迎合着城市形态环境改善的客观需要,更是在一定程度上推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进程。要真正达到以上要求,在城市建筑规划管理的过程中,应该从突出城市个性和特色、保护城市发展传统和自然环境相结合等方面出发,做好建筑工程的规划和管理工作。本文通过客观的分析城市建筑规划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