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生态文明 实现科学发展

来源 :鄱阳湖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ingxhss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各位来宾,各位专家学者,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今天,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在这里举办以“生态文明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主题的论坛,目的就是要通过深入研讨,进一步阐发生态文明的深刻内涵,探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大创新和示范意义。在此,我谨代表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对出席论坛的各位专家学者、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
  人类社会正在跨入崭新的生态文明时代。党的十七大首次把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标志着党的执政理念进一步升华。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又提出,要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这次鄱阳湖国际生态文化节,是一次生态文明主题下的文化创意产业盛会,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江西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具有重要作用。
  下面,围绕本次论坛主题,我谈几点看法。
  
  一、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一种崭新的文明形态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重要成果,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的革命性转折。
  1.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明。生态文明的本质是人与自然的和谐。马克思曾经深刻地指出:“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人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灿烂的文明。生态文明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新型文明形态。工业文明时代所创造的社会生产力远远超过了以往时代的总和,但它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远远超过了以往时代的总和,人类由此深刻反思工业革命以来牺牲环境的高成本代价,努力建立一种确保生态系统平衡、和谐与持久存在的文明。生态文明主要内涵有三:一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是“自然之子”,而不是“自然之主”。二是揭示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人类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敬畏自然,善待自然,否则,人类对自然的贪婪掠夺必然导致自然对人类的无情惩罚。三是考虑人类未来的前途命运。当代人必须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确保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生态文明是体现科学生产生活方式的文明。生态文明绝不是拒绝发展,而是为了更好地发展;不是拒绝先进的生活方式,而是为了更好地生活。集中到一点,就是要实现资源生产率的提高、生产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其关键是实行“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绿色生产”是一种“清洁生产”或“无公害生产”,这种以防范和消除污染为主的生产方式是对西方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补偿”方式的变革,对于合理利用资源、避免破坏环境具有重要作用。“绿色消费”是一种以适度节制消费、崇尚自然和保护生态为特征的新型消费行为,它摒弃过度消费、浪费性消费和破坏性消费,要求节能、环保、健康、安全。
  3.生态文明是推动人和社会全面发展的文明。人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马克思说,共产主义“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建设生态文明,离不开人类社会的全面转型,包括哲学世界观转型以及经济、政治、文化、科技转型等。建设生态文明,不仅激发了人类的生态自觉和生态责任,而且引领人类超越自我,跨入一个崭新阶段。社会主义中国首先提出并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加快社会全面转型进程,这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新的伟大贡献。
  4.生态文明是反映先进文化和价值观的文明。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思想传播的载体和成果,生态文明建设要靠生态文化的引领和支撑。著名生态思想史家唐纳德?沃斯特指出:“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全球性生态危机,起因不在生态系统本身,而在于我们的文化系统。”建设生态文化的实质,就是从人统治自然的文化转变到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就是从人类中心主义转变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取向,具有明显的文化先进性。从思想文化的角度看,生态文明只有从世界观、方法论、价值观、道德观的层面来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孕育生态社会的来临。
  
  二、生态文明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目标取向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突出了科学发展的主题,是顺应时代要求的重大举措,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伟大实践。
  第一,生态文明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内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以江西鄱阳湖为核心,以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为主旨的生态经济示范区。这一功能定位,与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完全一致。从湿地保护、污染防治到绿色屏障建设,从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到循环经济,从建设绿色乡村、生态城镇到统筹城乡发展,等等,可以说,生态文明是贯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主线条和主基调。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第二,生态文明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鲜明特色。生态与经济的紧密结合,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这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别于其他区域发展最显著的特征。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关键在于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一起抓,在整个区域内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实现科学发展与加快发展的有机统一,实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与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也必将为探索出一条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发展之路作出应有贡献,提供宝贵经验。
  第三,生态文明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最高目标。我们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着力构建协调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永续利用的自然资源保障体系、自然和谐的城乡人居环境体系、丰富多彩的生态文化体系、繁荣稳定的生态社会体系,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建设生态文明,这是一个十分美好的蓝图,也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最高追求和最高目标。可以相信,在赣鄱大地进行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伟大实践必将结出丰硕果实。若干年后,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优美的新江西一定会展现在人们面前。
  
  三、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需要破解的几个难题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找准突出问题,抓住薄弱环节,努力在破解难题下功夫、见成效。
  一是要破解“观念滞后”的难题。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大探索,如果不树立崭新的理念,就不可能实现这个伟大的构想。目前,在一部分干部群众中,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观念。比如,生态意识比较淡漠,特别是急功近利、竭泽而渔的思维方式仍普遍存在。要使保护自然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真正成为干部群众的自觉行为,依然任重道远。在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过程中,我们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深化对生态经济、生态文明的认识,逐步树立生态世界观和价值观,掌握生态方法和生态思维,不断提高建设生态经济区的能力和水平,争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倡导者、引领者和践行者。与此同时,要面向社会,面向群众,大力普及生态理念和生态意识,让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深入人心。
  二是要破解“项目带动”的难题。大项目带动大发展,大投入促进大跨越。要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逐渐变为现实,最终要落实到项目建设上。可以说,项目建设的成效,关系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的成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全面启动以来,一批重大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但客观来看,仍然存在项目不多、项目不大的问题,特别是缺乏具有较强带动力、辐射力的大项目,缺乏高层次、高水平、处于产业链中高端的产业项目。我们应该看到不足,咬定发展目标不动摇,狠抓项目建设不松劲,充分利用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这一战略平台,继续下大力气提升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的水平,千方百计多抓大项目、快上大项目,特别是要引进一批影响力大、竞争力强的世界知名企业,着力打造在国内外有影响的产业集群,只有这样,才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引一企而百企至,真正做到以大项目带动大投入,以大投入培育大产业,以大产业推动大发展。
  三是要破解“产业转型”的难题。产业转型是工业经济时代向新经济时代转变的必然要求,是提高经济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江西经济总量小,总体实力偏弱,加快发展、做大总量仍然是江西当前最首要、最紧迫的任务。没有一定的总量,江西经济欠发达的地位永远难以改变。但也要看到,目前江西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期,经济粗放发展特征仍比较明显,企业总体规模小、产业层次低、综合竞争能力弱、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问题仍十分突出。如果我们在扩大总量的过程中,不注重结构调整,不注重产业转型,发展代价将越来越大,发展空间将越来越小,发展道路将越走越窄,即使总量上去了,也是大而不强,难以为继。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要始终把扩大总量与提升发展质量有机统一起来,更加坚决地调结构、谋转变、促转型,着力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和发展具有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努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向优、向好、向强转变,加快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四是要破解“内外联动”的难题。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的实施,关系到全省发展大局,绝不仅仅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的发展问题。如果把视野仅仅局限于区内地区,就会使更多地方丧失良机、贻误发展。因此,一方面,我们要抓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发挥好龙头带动作用,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大发展、大跨越。抓好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就抓住了江西崛起的基础,抓住了江西崛起的希望,抓住了江西崛起的关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崛起之日,也是全省经济腾飞之时。另一方面,我们也要下大力气推动江西全省其他地方的发展,推动各地主动融入、积极参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没有全省上下的齐心协力和共同奋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搞不好也搞不了。要把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化作江西跨越发展的强大引擎,做到上下联动,协调行动,形成合力,努力在全省形成龙腾虎跃、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
  五是要破解“环境恶化”的难题。人类文明的发展繁荣总是与青山绿水相伴,一些文明的衰落、消亡也往往与山穷水尽相随。近代以来,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冲突愈发尖锐,其难于解决的程度,不亚于“哥德巴赫猜想”。如何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统一,既“补上工业文明的课”,又“走好生态文明的路”,是我们必须破解的重大课题,也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使命。从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发展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是一对矛盾统一体。在推进工业化特别是在工业化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转变的过程中,环境污染很难避免。目前,鄱阳湖流域等一些重点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改善,但少数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有效遏制。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抓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坚持在发展中搞好保护,以发展促进保护,进一步构筑区域生态安全体系,保护好每一寸土地、每一片山水,使江西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环境更优美,努力探索出一条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创建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江西范本”。
  六是要破解“协调发展”的难题。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既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又要统筹兼顾、全面推进。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无疑要始终坚持发展为大、发展为先,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牛鼻子”。但也要认识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具有丰富的内涵,涵盖了生态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政治建设等方方面面。只有在抓好经济发展的同时,切实抓好社会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才能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真正建设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示范区。
  各位来宾、朋友们,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发展理念的一次重大创新,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一次重大实践。我们将坚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为推进生态文明,实现江西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其他文献
在《认知不正义》一书中,著名的女性主义学者米兰达·弗里克首次系统地讨论了认知领域的不正义现象.其中,“证言不正义”引起她特别的关注,其典型情形可被界定为“因身份偏见
杜威认为义务和内在的自然倾向共同构成自我实现的内外条件,与欲望相联结构成履行义务的内在动力。义务的内容由社会关系所规定,社会关系的情境维度决定了义务的准则不能依赖
康德主义伦理学被怀疑论者看作一种心灵-独立的实在论,并因此遭到它的批评。实在论者则把康德主义伦理学作为一种心灵-独立的实在论加以辩护。科斯嘉承继并推进了罗尔斯所实
采用高能量密度激光重熔NiCrWB喷涂涂层的方式制备熔覆层,用XRD分析熔覆层和喷涂层的物相组成,用扫描电镜和金相显微镜分析涂层和熔覆层组织形貌以及磨损表面形貌.研究了涂层
中国特色集体协商中的协商目标协调、协商行为配合、协商收益均衡,分别基于和合伦理中和合共生、和善诚信、和衷共济的伦理秩序.目前集体协商立法中,协商团体形成权、集体协商权、政府介入请求权、集体合同草案决议权的权利体系,维系了和合伦理秩序,而与西方集体谈判中团结权、集体谈判权、集体行动权的权利体系相区别,彰显了中国特色.在和合伦理基础之上的集体协商,还应进一步完善政府介入请求权,细化协商团体形成权、集体协商权,保障集体合同草案决议权,推动协商双方对伦理规则的内化.
中国共产党人关于民族复兴的理论既继承前人又有独特的创造性贡献,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孜孜不倦地求索民族复兴的真理,与时俱进地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作为观察国家命运
浩然之气是儒家道德哲学的重要伦理命题。朱熹在其理学构架内重新对“浩然之气”进行诠释,在他看来,“知言”是养成浩然之气的关键,亦即要通过道德认知的方式涵养出道德勇气,
儒家思想被称为“为己之学”,旨在引导人自尽其心而涵厚其德,内蕴丰厚的道德自觉思想。在先秦儒家看来,个体道德自觉源自人之本性,生成于与他人、社会、自然等相处的各种关系
如何解决道德分歧问题不仅是当代伦理学中的热点话题,也是麦金太尔在《追寻美德》一书中关注的焦点问题.麦金太尔在《追寻美德》一书中首先描述了当今社会道德分歧普遍流行的
一、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必要性rn当前,全球已进入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新工业革命时代,信息科技、生物科技、“四新技术”加速发展.面对科学技术发展新趋势,我国深入实施创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