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过程中,大学生肩负接续奋斗的光荣使命。大学生要珍惜历史机遇,坚定理想,增强本领,勇于担当,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立志为新时代贡献青春力量。作者对大学生法法治素养的培养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法治素养 培养 途径
法治是现代文明的制度基石。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建设法治中国,离不开大学生的参与和推动。在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进程中,大学生肩负着重要责任。大学生要担当民族复兴大任,不仅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而且要努力提高法治素养。这就需要进一步学习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和运行机制,整体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治体系和法治道路的精髓,培养法治思维,尊重和维护法律权成,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以实际行动带动全社会崇德向善,努力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一、法治素养的内涵
法治素养是指人们通过学习法律知识、理解法律本质、运用法治思维、依法维护权利与依法履行义务的素质、修养和能力,对于保证人们尊崇法治、遵守法律具有重要的意义。古今中外的法律,必须转化为人们内心自觉才能真正为人们所遵行。良好的法治素养,需要大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升华、内省中自我完善、自律中养成、实践中不断锤炼。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培育大学生法治素养的途径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翁,是法治国家的建设者和捍卫者,具备良好的法治素养是其法定义务和必备素质。对大学生而言,作为公民,要在加强法治素养方面加强砥砺,在学习和生活中积极作为,养成敬畏法律的良好品质,努力成为尊重法律、信仰法律的先锋。在高校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可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大学生的法治素养。
(1)教学中强化问题导向。强调大学生要做学法的模范,关键是要强化问题导向,厘清学什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因此大学生应把以宪法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学习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之以恒、常抓不懈。要从实际所学专业人手逐步扩大学习覆盖。在“其”位谋“其”政,就应该学“其”法。比如,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应该强化行业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法律知识学习。通过不断学习至少在自己工作业务内成为法律方面的行家里手,然后再逐步扩大法律知识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大学生只有把学法的“点”定位准了,才能抓住“学”的关键,掌握“学”的技巧,真正发挥学习成效。
(2)教学中坚持德法结合。道德是法律的原动力,也是法律的润滑剂。法治社会的实现,离不开道德功能的发挥。 “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礼法结合、德刑并举,是中国传统社会治理智慧的集中体现。在依法治国的同时坚持以德治国,发挥好道德的教化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二者缺一不可。我们应当加强道德和人心教化,启迪人性的良善和互利,既要把诚实守信等道德要求法律化,又要把外在的法律责任内化为公民的道德自觉,大力培养既有法治信仰又有高尚道德情操、既接受他律又能够自律的现代公民群体。对于大学生来说,更要矢志不渝地坚守道德和法律底线,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人生品位和人生境界,提高干事创业和服务社会的能力,这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更是每个大学生必须牢记和认真履行的人生准则。
(3)教学中促进学以致用。我们进一步探讨公民应当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树立法治理念,并进而通过培养训练达到较高的法治素养。我们身为公民,职业岗位不同,实际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有所差异;对于不同的社会群体,其道德素质、法治素养也应当有差异化要求。“徒法不足以自行”,学法的目的和归宿在于运用。其对大学生根本要求是,实现由增强法律意识向提高法律素养转变,逐步做到“研究问题先学法,决策问题遵循法,解决问题依据法,言论行动符合法”,在法治实践中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大学生要实践法治,养成依法办事习惯,厉行法治,进而实现全民法治;对法定职责范围内的事情,要尽职尽责,依法积极做好;对法定职责范围以外的事情,要如履薄冰,三思而行,既要反对不作为,更要反对乱作为。
作為大学生,应当具备基本的法律素养。第一,要对社会主义法治有比较全面的科学的认识,有正确的社会主义法治观;第二,要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强化依法办事意识;第三,要树立程序法治观念,遵守法治程序,按程序办事。比如依序排队、买票、乘坐公交车,就是最简单的按程序办事;第四,养成良好的法律习惯。大学生在遇到事情时,首先想到的是法,想到要依法办事,这就具备了基本的法律素养。遇到事情首先想到法律想到规则,知道依法维护权利,依法履行义务;知道哪些是允许做的,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应当做,哪些禁止做;这样,我们就会逐渐养成良好的法治习惯,进而推动整个社会形成良好的法治局面。
大学生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需要坚定理想,增强本领,提升思想道德素养和法律素养,法律要求做的,我们积极去做;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参考文献
[1]杜英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治建设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
[2]韩致宁.亚里士多德法治思想及其对构建我国国家治理理念的启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6).
关键词:法治素养 培养 途径
法治是现代文明的制度基石。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建设法治中国,离不开大学生的参与和推动。在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进程中,大学生肩负着重要责任。大学生要担当民族复兴大任,不仅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而且要努力提高法治素养。这就需要进一步学习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和运行机制,整体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治体系和法治道路的精髓,培养法治思维,尊重和维护法律权成,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以实际行动带动全社会崇德向善,努力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一、法治素养的内涵
法治素养是指人们通过学习法律知识、理解法律本质、运用法治思维、依法维护权利与依法履行义务的素质、修养和能力,对于保证人们尊崇法治、遵守法律具有重要的意义。古今中外的法律,必须转化为人们内心自觉才能真正为人们所遵行。良好的法治素养,需要大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升华、内省中自我完善、自律中养成、实践中不断锤炼。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培育大学生法治素养的途径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翁,是法治国家的建设者和捍卫者,具备良好的法治素养是其法定义务和必备素质。对大学生而言,作为公民,要在加强法治素养方面加强砥砺,在学习和生活中积极作为,养成敬畏法律的良好品质,努力成为尊重法律、信仰法律的先锋。在高校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可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大学生的法治素养。
(1)教学中强化问题导向。强调大学生要做学法的模范,关键是要强化问题导向,厘清学什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因此大学生应把以宪法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学习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之以恒、常抓不懈。要从实际所学专业人手逐步扩大学习覆盖。在“其”位谋“其”政,就应该学“其”法。比如,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应该强化行业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法律知识学习。通过不断学习至少在自己工作业务内成为法律方面的行家里手,然后再逐步扩大法律知识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大学生只有把学法的“点”定位准了,才能抓住“学”的关键,掌握“学”的技巧,真正发挥学习成效。
(2)教学中坚持德法结合。道德是法律的原动力,也是法律的润滑剂。法治社会的实现,离不开道德功能的发挥。 “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礼法结合、德刑并举,是中国传统社会治理智慧的集中体现。在依法治国的同时坚持以德治国,发挥好道德的教化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二者缺一不可。我们应当加强道德和人心教化,启迪人性的良善和互利,既要把诚实守信等道德要求法律化,又要把外在的法律责任内化为公民的道德自觉,大力培养既有法治信仰又有高尚道德情操、既接受他律又能够自律的现代公民群体。对于大学生来说,更要矢志不渝地坚守道德和法律底线,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人生品位和人生境界,提高干事创业和服务社会的能力,这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更是每个大学生必须牢记和认真履行的人生准则。
(3)教学中促进学以致用。我们进一步探讨公民应当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树立法治理念,并进而通过培养训练达到较高的法治素养。我们身为公民,职业岗位不同,实际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有所差异;对于不同的社会群体,其道德素质、法治素养也应当有差异化要求。“徒法不足以自行”,学法的目的和归宿在于运用。其对大学生根本要求是,实现由增强法律意识向提高法律素养转变,逐步做到“研究问题先学法,决策问题遵循法,解决问题依据法,言论行动符合法”,在法治实践中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大学生要实践法治,养成依法办事习惯,厉行法治,进而实现全民法治;对法定职责范围内的事情,要尽职尽责,依法积极做好;对法定职责范围以外的事情,要如履薄冰,三思而行,既要反对不作为,更要反对乱作为。
作為大学生,应当具备基本的法律素养。第一,要对社会主义法治有比较全面的科学的认识,有正确的社会主义法治观;第二,要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强化依法办事意识;第三,要树立程序法治观念,遵守法治程序,按程序办事。比如依序排队、买票、乘坐公交车,就是最简单的按程序办事;第四,养成良好的法律习惯。大学生在遇到事情时,首先想到的是法,想到要依法办事,这就具备了基本的法律素养。遇到事情首先想到法律想到规则,知道依法维护权利,依法履行义务;知道哪些是允许做的,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应当做,哪些禁止做;这样,我们就会逐渐养成良好的法治习惯,进而推动整个社会形成良好的法治局面。
大学生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需要坚定理想,增强本领,提升思想道德素养和法律素养,法律要求做的,我们积极去做;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参考文献
[1]杜英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治建设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
[2]韩致宁.亚里士多德法治思想及其对构建我国国家治理理念的启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