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物的探究式教学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hxl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107-01
  实践的过程,这需要学校、社会、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合作与共同努力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计划设计好合适的教学方案,不断试验、不断总结,使生物课探究式教学的质量不断提高。
  
  刚调入辅导小学,安排带六(2)班语文的时候,就听说六(2)班有一个烫手的山芋。“谁要是能让他考及格,我真佩服他。”“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同事们议论纷纷,让我一开始就注意上了这位“知名人士”。当真正接触后,我发现情况比预想的还要糟。他不仅不会写字(照样子写字,总是加一笔,减一笔,或是结构不对),上课从不发言,课后从来不做作业,每次布置作业好像与他无关,他也习惯了老师从不过问他的情况,“只要你不问,我就不说。”性格内向到极点的他非常害怕别人问到他的作业,也非常畏惧人家看到他写的字。不过,他还能保持安静,上课从来不打扰别人,你讲你的课,他睡他的觉,互不侵犯,互不干扰。
  我认真地思考了一番,对这位与众不同的学生做了细致的分析。他基础太差,但这能怪他吗?自一年级起他就被扣上了“智障”的帽子,早就被老师排除在“值得培养”之外;他性格内向,总不能敞开自己的心扉和别人正常的交流,但这能怪他吗?他总是被人瞧不起,当老师说:“这道这么简单的题,总没有人错吧?”同学们异口同声的说:“储xx。”老师每次都说:“他除外。”就是这么一次又一次的“除外”,谁还愿意站在别人面前,快乐地与人交流啊!他宁愿躲在角落里,这样至少不会当面看到别人的白眼。他缺乏自信,他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但他同时却渴望能够与人交流,渴望引起别人的注意,所以他才会一次又一次地在双休日约五年级的学生去洗冷水澡,然后让别人来评论他,想起他。
  对于这么一个考试从没超过十分,作业从没认真完成过一次的学生,我想我该做点什么,至少让他不去虚度人生中一段应该最美好的时光。我想当务之急是让他重新找回自信,然后学到一些力所能及的知识,为以后的生活储备一些必须的技能。
  于是,我开始了行动。我首先要求自己必须用同等的目光来看待他——因为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上课的时候,我努力让他参与其中。比如说活动课需要一个记分员,当其他同学纷纷要求上台时,我暗示他勇敢地和其他人争一争,并力捧让他竞争成功。讲授课文时,我总是让他积极参与,并且也问他一些稍微简单的问题(不是太简单的,否则会让他觉得老师瞧不起他)。慢慢地,他的自信心有了一定的增强。那天上语文课的时候,他也高高地举起了手,我心为之一震,随之是感动。这真难得啊。在初步取得他的信任后,我开始对他提要求了。当然要求很低,比方说别的同学每周要写七篇日记,我只要求他写一篇,但是必须工整地写,美丽地呈现。一开始,他还是不习惯,回家怎么还有作业啊。但对于这点,我是毫不马虎。慢慢地,他对学习的态度有了转变,他知道按时完成作业了,虽然有时质量不够好,但我总是对他抱有信心。一天又一天,可喜的变化来了。一篇课文要求背诵,他会来找我,大方地说:“老师,我可以少背一段吗?”这种要求我会毫不犹豫地答应他——既然他可以正确的认识自己,老师为什么不能给他一个机会呢?
  我时常找他谈心,许多同事对此表示不理解,认为我是在浪费时间。我却不以为然。我深信“铁杵成针”,我深信“滴水穿石”。一点一滴的积累一定可以改变一个人,挽救一个人。
  检验教学成果的时间终于到了——这学期马上就期末考试了。说实话,我比学校里任何一个老师都紧张。我不知道这一个学期下来付出的一切能否换来收获,我不知道自己播下的种子能否在储xx的身上开花结果。漫长的等待终于有了结果。参与阅卷的老师捧出了六年级的语文成绩。我甚至不敢寻找属于自己学生的那一栏,只是随意的瞟着,但我还是不自觉的找到了属于储xx的那一栏。俊朗流畅的字迹分明写着:储xx,72分。要知道这可是满分只有100分的试卷啊!我心中忐忑不安,我不知道同事们会以什么样的态度来看待那曾经不可能的学生的那一份成绩。也许,多数同事只会怀疑,猜测,甚至不屑一顾地抛出两个字——抄的。但只有我心里最明白——一个充满自信的,满怀热情的,付出了努力的同学怎么会不及格呢?
  契机只在一瞬间,在这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他总能自觉不自觉的爱上语文。这是我想看到的,也是所有渴望学生进步的老师想看到的。
  光阴如梭。转眼间,第二学期又来了。我开始像对待其他同学一样对他提一些较高的要求了。比如别人一星期写五篇日记,他也要写五篇;别人作文要400字,他也不可以少。当然,对他来说,最大的宽容就是可以商量。只要你说出令人信服的理由,一切都好商量。可喜的是,他从来不提过分的要求。我想大概是由于他长期自我压抑的结果:他害怕别人拒绝,也包括老师的拒绝。
  偶尔,他也会坐在课桌上发呆,问他想什么,他只是浅浅一笑,猛然醒来说:没什么。我想该号召同学们向他伸出双手了。班会课上,我向全班同学发出号召:大家都来帮帮储xx,共享阳光,一起成长。“我来辅导他下棋”,“我可以教他画画”,“我愿意带他打玻璃球”……一句句真心的话语从同学们的口中蹦跳而出。渐渐地,储xx有了些许变化,操场上有了他活动的身影;出黑板报时,他也可以搭手帮忙了。一次次,他仿佛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份自信,那份勇敢。其实,我并不奢望他将来能考上什么大学,获得某种学位,我只是期盼我曾经教过的学生都是大大方方地、充满阳光地走向这个社会,去迎接一个个挑战。
  故事该结束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人的教育是一项宏伟工程。它需要时间,需要耐心,需要理解,需要宽容。只有教师长存感激,常怀爱心,用一颗平等的心去看待周围的一切,用一颗善良的心去对待每一位学生,每一朵花才会美丽绽放,每一棵树苗才会茁壮成长。
  
  在新形势下,教师的角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传道授业。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基督教信仰对信仰者心理健康、幸福感、人格特征以及防御机制等心理状况的影响,为更加客观地了解基督徒的心理状况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以齐齐哈尔市7个区的14个基
湖北省位于长江中游,境内河流、湖泊众多,地形多样,油菜种植条件得天独厚,产量国内居第1位,在油菜生产种植中有着重要地位。但是湖北省油菜种植面临着许多自然风险,例如气候多变、冷暖气团交替十分频繁,且常有低温、洪涝、干旱、龙卷风等灾害性天气出现。而油菜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其秋种春收的特点一方面可以使农民充分利用“冬闲”时间来增加收入,另一方面又不会影响粮食作物的产量,从而保证粮食安全。在油菜种植重
【摘要】本文结合物理学科学习的基本规律和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听、懂、记、练、巧等五方面对如何学好物理做了浅析,力求初步解决物理学习中的障碍。  【关键词】物理学习方法听懂记练巧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97-01  的血细胞数量就会随着血细胞的死亡而减少,但事实上健康人的血细胞数量不会随着血细胞的死亡而减少,而且通过
区域增长极理论最初是由法国经济学家弗郎索瓦·佩鲁(Francois.Perroux)提出。其核心思想就是:在经济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空间(包括“经济空间”和“地理空间”),具有创新功能的
【摘要】理论探究单摆周期、频率公式的由来。  【关键词】单摆周期频率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104-01  识为基础。这就要求练习的设计应根据地理教学的目的、任务,抓住基本的地理概念、原理,抓住教材的重难点提问。2.新颖性和趣味性:在练习题的设计上要精心选择有创新的内容,来源于教材但又不等同于教材,或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
【摘要】自主、合作、探究等新课程的学习方式,都离不开师生之间的交流,因此,对学生进行交流能力培养既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需要,也是建立学生新型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本文初步探讨了在新课程生物教学中,通过相应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有效交流能力培养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新课程 有效教学 交流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96-02  者为什么还要写潮来前,潮过后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物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自然学科,物理学习是指导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转化的一个过程;是培养学生的思维独立性和批判性;对学生进行因果逻辑思维训练并进行一些简单计算的过程。因而学习物理既要有语文知识作为根底,又要有一定的数学知识作为基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106-01  型人才以及人才科学素质的要求逐渐提高。初中生物新课标中列第一位的就是科学探究,这充分显示了探究的作用和地位,要求在生物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体现科学的探究思想,让学生改变以往的学习方式,通过参与手脑共用的探究性活动,体验科学方法与科学过程,从而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进一步加强对科学探究思想的理
1977~1979年,作者在杂交稻高产栽培过程中,研究了高产群体的干物质生产与分配。高产田谷粒产量与干物质产量密切相关。水稻生长前期总光合势的迅速增加,导致干物质生产与积累
住房公积金政策是百姓置业的首要关注问题。6月6日起,成都市住房公积金又有多项新政正式落地,涉及贷款期限、贷款额度、贷款资金与缴存余额挂钩倍数等多项重大调整。成都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