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入冬以来,京津冀地区陆续出现重度污染天气,华北中南部、黄淮及陕西北部等地出现轻雾或大雾天气。此次雾霾天气多发频发,持续时间长,分布地域广。同时,进入冬季取暖期,北方地区城中村及广大农村大量的劣质煤散烧问题严重,也成为当前大气污染的重要原因。
我国能源结构长期以来以煤为主,能源开发利用方式比较粗放,全社会能源效率与能源经济增加值不高,呈现高碳、低效、不清洁、不安全的特点。以雾霾为例,造成雾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尾气排放、工业排放、工地扬尘等,而煤炭燃烧所产生的硫化物对大气的影响很大,是产生PM2.5的重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国家在绿色发展上下大决心、大力气,但发展过程中仍凸显出生态环境和生态资源问题。尤其是最近两年,京津冀地区饱受雾霾困扰,成为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十三五”期间,中央将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加快燃煤治理和清洁能源替代,全面节约和高效循环利用资源。
解决冬季燃煤污染
近几年来,每到冬季,雾霾天气多发,并且有持续加重趋势,严重污染了大气环境质量,损害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找准大气污染成因,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实现科学有效治理,是面前的一项紧要任务。
在我国北方尤其是京津冀地区,居民使用的燃煤有80%都是质量差、污染重的劣质煤,因为优质煤价格较高,让很多想使用的市民望而却步。从国际上看,不少发达国家也大量使用煤炭,2012年,美国、德国的人均煤炭消费量就与我国相近。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德国煤炭年消费量曾超过5亿吨,每平方公里煤炭消费强度接近今天的京津冀地区,环境却治理得很好。
推广洁净型煤是有效解决空气污染的好方式。但洁净型煤市场售价是散煤价格的近2倍,即使算上补贴,仍然比散煤贵几十到上百元不等,而且在使用中还会出现起火慢、不耐烧、不易储存等问题。实施煤改气、煤改电、推广生物质技术等等,以降低农村煤炭使用量。但以上技术利用成本相对较高,农民承受困难。以煤改气为例,每台天然气壁挂炉实际成本是燃煤成本的3~5倍,一般农户根本用不起。煤改电与煤改气类似,成本也相对较高。秸秆压块等生物质能量密度低,收集、存储以及运输成本较高,农户同样很难承受。
目前,农村冬季取暖以燃煤炉具为主。近几年推广的炉具主要有三种:即农业部门推广的以生物质为燃料的新型环保炉具、工信部门结合推广洁净型煤相配套的型煤专用炉具、农工委系统推广的节能环保炉具。相比较而言,前两种炉具由于燃料选择范围窄、使用成本高,推广进度相对较慢,数量也不太多,效果不够理想。第三种节能环保炉具,由于财政补贴力度大、节能环保效果好、燃料适应性广、售后服务有保障等原因,得到广大群众的普遍认可。
实行农户集中供暖是目前减轻农村燃煤污染最理想的方法,但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县城周边及经济条件相对较好已建成新民居的少数村庄。受客观条件限制,多数村庄在短期内还很难实现。
当前,各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传统习惯不尽相同,有的适合推广洁净型煤,有的适合实行集中供暖,有的适合清洁能源替代,有的适合推广节能环保炉具。因此,要认真调研,摸清底数,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地方经济实力,因县制宜、因镇制宜、因村制宜、因户制宜,选择适合推广的方式方法,满足各类农户需求。治理农村燃煤污染涉及多种行业、多个部门。途径方法多本是好事,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造成财力相对分散,目标难以集中,效果不够理想。
治理农村冬季燃煤污染刻不容缓,当务之急是选择确定几种治理效果好、群众认可程度高、易于推广的途径和方法,在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的基础上,实施重点推广,力求速见成效。笔者认为应在京津冀加快实施“用优质煤替代劣质烟煤”行动,大力提倡居民使用优质煤。为了鼓励市民积极使用优质煤,可以把优质煤配送到农村的村口,方便居民使用。同时,对使用优质煤加大补贴力度,使优质煤和劣质煤的价格基本上持平甚至还便宜,自然就断了劣质煤的销路。另外,应通过政府补贴,积极引导城中村和城市周边村庄居民冬季采暖改用清洁能源。如:天然气资源较便利的区域,优先采用天然气;暂时没有天然气资源的县(市、区),鼓励使用电能、地热资源等方式取暖;秸秆资源丰富的地区,可由相关部门牵头,调研各地秸秆压块燃料使用的经验,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居民采用生物质燃料。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关键
对于重度污染天气高发,一些专家给出了这样的建议:加大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样式推广力度,着手构建以天然气和电为主的能源基地试点,积累能源整体替代的经验;大力发展新能源研发产业,依托科研创新,促进本地新能源替代和新能源工业发展;进一步调研各地秸秆压块燃料使用的经验,积极推广使用秸秆压块等生物质燃料替代燃煤。
近几年来,一些企业将农业和农村废弃的秸秆、畜禽粪便,餐厨垃圾等,通过成熟的技术和工艺,生成沼气、沼肥。沼气经提纯后成为生物天然气,供应社区居民炊用或通过CNG加气站供汽车使用,可代替煤炭和化石燃料,不仅可大幅度降低燃煤给空气带来的污染,而且可节约不可再生能源;沼渣、沼液经深加工形成固态有机肥和液态冲施肥,用于农田,有利于农作物健康生长,同时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
生物质燃料综合利用,就是利用农村藤条灌木、农作物秸秆、废弃菌袋等生物可燃物,进行能量转换,为生产生活提供可利用能源或能源产品的过程。开展生物质燃料综合利用实践,不仅可以提升百姓的生产生活条件,而且可以为国家节约大量的煤炭和木材资源。
还有一些地区使用气热电联供及型煤加工工程,利用当地丰富的农业废弃物,通过大型生物质气化制气设备、无污染燃气净化设备、生物质成型燃料系统以及直燃锅炉等设备实现气热电联供,满足农村居民的清洁生产与生活。这些都是改善取暖生活习惯,从而减低雾霾的好方法。
沼气高效生产及罐装技术是目前世界少数发达国家掌握的一项可再生能源重点技术,也是农村能源重大项目。引进此项技术和开展项目示范,对于破解农村用能技术难题、加快大型沼气工程建设、推广使用清洁能源、优化农村能源结构、改善农村民生和生态环境、推动农村能源技术升级和产业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而如此多的可替代燃煤技术不能正常运营,为广大农村服务,究其原因就是运营成本问题。由于此类项目运行成本高,以至正在实施的项目大部分陷入亏损,有的甚至停产。从而导致雾霾天气依然多发,环保形势依然严峻,人们的身心健康依然受着严重侵害。
为扭转这样的局面,一些专家对农业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面给出了这样的建议:首先要根据相关项目替代燃煤的数量和质量给予财政补贴。农业、计量、发改、财政等部门要通过调查和鉴定确定其替代的实施效果,在此基础上制订补贴标准和方案并在施行中完善,以确保项目单位的积极性。其次,是解决生物天然气的市场准入问题,如进入社区供应居住户或供应CNG加气站,还要通过市场许可和市场准入的审批手续,希望各级政府开启绿色通道,以保证项目的顺利运营。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指出:面对我国农业资源短缺、开发过度、污染加重,必须尽快从主要追求产量和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科技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而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是当前缓解燃煤污染,驱散挥之不去的雾霾的有效手段。希望政府有关部门大力推进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项目,让清洁能源这一新的能源不断地输送到千家万户,为居民的生活和生产服务,真正实现美丽中国的梦想。
我国能源结构长期以来以煤为主,能源开发利用方式比较粗放,全社会能源效率与能源经济增加值不高,呈现高碳、低效、不清洁、不安全的特点。以雾霾为例,造成雾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尾气排放、工业排放、工地扬尘等,而煤炭燃烧所产生的硫化物对大气的影响很大,是产生PM2.5的重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国家在绿色发展上下大决心、大力气,但发展过程中仍凸显出生态环境和生态资源问题。尤其是最近两年,京津冀地区饱受雾霾困扰,成为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十三五”期间,中央将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加快燃煤治理和清洁能源替代,全面节约和高效循环利用资源。
解决冬季燃煤污染
近几年来,每到冬季,雾霾天气多发,并且有持续加重趋势,严重污染了大气环境质量,损害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找准大气污染成因,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实现科学有效治理,是面前的一项紧要任务。
在我国北方尤其是京津冀地区,居民使用的燃煤有80%都是质量差、污染重的劣质煤,因为优质煤价格较高,让很多想使用的市民望而却步。从国际上看,不少发达国家也大量使用煤炭,2012年,美国、德国的人均煤炭消费量就与我国相近。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德国煤炭年消费量曾超过5亿吨,每平方公里煤炭消费强度接近今天的京津冀地区,环境却治理得很好。
推广洁净型煤是有效解决空气污染的好方式。但洁净型煤市场售价是散煤价格的近2倍,即使算上补贴,仍然比散煤贵几十到上百元不等,而且在使用中还会出现起火慢、不耐烧、不易储存等问题。实施煤改气、煤改电、推广生物质技术等等,以降低农村煤炭使用量。但以上技术利用成本相对较高,农民承受困难。以煤改气为例,每台天然气壁挂炉实际成本是燃煤成本的3~5倍,一般农户根本用不起。煤改电与煤改气类似,成本也相对较高。秸秆压块等生物质能量密度低,收集、存储以及运输成本较高,农户同样很难承受。
目前,农村冬季取暖以燃煤炉具为主。近几年推广的炉具主要有三种:即农业部门推广的以生物质为燃料的新型环保炉具、工信部门结合推广洁净型煤相配套的型煤专用炉具、农工委系统推广的节能环保炉具。相比较而言,前两种炉具由于燃料选择范围窄、使用成本高,推广进度相对较慢,数量也不太多,效果不够理想。第三种节能环保炉具,由于财政补贴力度大、节能环保效果好、燃料适应性广、售后服务有保障等原因,得到广大群众的普遍认可。
实行农户集中供暖是目前减轻农村燃煤污染最理想的方法,但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县城周边及经济条件相对较好已建成新民居的少数村庄。受客观条件限制,多数村庄在短期内还很难实现。
当前,各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传统习惯不尽相同,有的适合推广洁净型煤,有的适合实行集中供暖,有的适合清洁能源替代,有的适合推广节能环保炉具。因此,要认真调研,摸清底数,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地方经济实力,因县制宜、因镇制宜、因村制宜、因户制宜,选择适合推广的方式方法,满足各类农户需求。治理农村燃煤污染涉及多种行业、多个部门。途径方法多本是好事,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造成财力相对分散,目标难以集中,效果不够理想。
治理农村冬季燃煤污染刻不容缓,当务之急是选择确定几种治理效果好、群众认可程度高、易于推广的途径和方法,在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的基础上,实施重点推广,力求速见成效。笔者认为应在京津冀加快实施“用优质煤替代劣质烟煤”行动,大力提倡居民使用优质煤。为了鼓励市民积极使用优质煤,可以把优质煤配送到农村的村口,方便居民使用。同时,对使用优质煤加大补贴力度,使优质煤和劣质煤的价格基本上持平甚至还便宜,自然就断了劣质煤的销路。另外,应通过政府补贴,积极引导城中村和城市周边村庄居民冬季采暖改用清洁能源。如:天然气资源较便利的区域,优先采用天然气;暂时没有天然气资源的县(市、区),鼓励使用电能、地热资源等方式取暖;秸秆资源丰富的地区,可由相关部门牵头,调研各地秸秆压块燃料使用的经验,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居民采用生物质燃料。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关键
对于重度污染天气高发,一些专家给出了这样的建议:加大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样式推广力度,着手构建以天然气和电为主的能源基地试点,积累能源整体替代的经验;大力发展新能源研发产业,依托科研创新,促进本地新能源替代和新能源工业发展;进一步调研各地秸秆压块燃料使用的经验,积极推广使用秸秆压块等生物质燃料替代燃煤。
近几年来,一些企业将农业和农村废弃的秸秆、畜禽粪便,餐厨垃圾等,通过成熟的技术和工艺,生成沼气、沼肥。沼气经提纯后成为生物天然气,供应社区居民炊用或通过CNG加气站供汽车使用,可代替煤炭和化石燃料,不仅可大幅度降低燃煤给空气带来的污染,而且可节约不可再生能源;沼渣、沼液经深加工形成固态有机肥和液态冲施肥,用于农田,有利于农作物健康生长,同时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
生物质燃料综合利用,就是利用农村藤条灌木、农作物秸秆、废弃菌袋等生物可燃物,进行能量转换,为生产生活提供可利用能源或能源产品的过程。开展生物质燃料综合利用实践,不仅可以提升百姓的生产生活条件,而且可以为国家节约大量的煤炭和木材资源。
还有一些地区使用气热电联供及型煤加工工程,利用当地丰富的农业废弃物,通过大型生物质气化制气设备、无污染燃气净化设备、生物质成型燃料系统以及直燃锅炉等设备实现气热电联供,满足农村居民的清洁生产与生活。这些都是改善取暖生活习惯,从而减低雾霾的好方法。
沼气高效生产及罐装技术是目前世界少数发达国家掌握的一项可再生能源重点技术,也是农村能源重大项目。引进此项技术和开展项目示范,对于破解农村用能技术难题、加快大型沼气工程建设、推广使用清洁能源、优化农村能源结构、改善农村民生和生态环境、推动农村能源技术升级和产业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而如此多的可替代燃煤技术不能正常运营,为广大农村服务,究其原因就是运营成本问题。由于此类项目运行成本高,以至正在实施的项目大部分陷入亏损,有的甚至停产。从而导致雾霾天气依然多发,环保形势依然严峻,人们的身心健康依然受着严重侵害。
为扭转这样的局面,一些专家对农业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面给出了这样的建议:首先要根据相关项目替代燃煤的数量和质量给予财政补贴。农业、计量、发改、财政等部门要通过调查和鉴定确定其替代的实施效果,在此基础上制订补贴标准和方案并在施行中完善,以确保项目单位的积极性。其次,是解决生物天然气的市场准入问题,如进入社区供应居住户或供应CNG加气站,还要通过市场许可和市场准入的审批手续,希望各级政府开启绿色通道,以保证项目的顺利运营。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指出:面对我国农业资源短缺、开发过度、污染加重,必须尽快从主要追求产量和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科技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而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是当前缓解燃煤污染,驱散挥之不去的雾霾的有效手段。希望政府有关部门大力推进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项目,让清洁能源这一新的能源不断地输送到千家万户,为居民的生活和生产服务,真正实现美丽中国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