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推进农村城市化的措施及其启示

来源 :中国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gwyldgw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日本推进农村城市化的措施
  
  自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时期,至70年代初,实现工业现代化。日本在实行工业化的过程中,采取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同步推进的策略,在亚洲率先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市化。日本在农村城市化的过程中采取了以下一些重要举措:
  1.增大投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的完善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农村城市化的进程。20世纪70年代以后,日本政府针对农村出现的“过疏化”现象,加大资金的投入,加速农村的发展。其特点有:(1)投资增速快,规模大。(2)投资重点突出,结构合理。(3)突出政府的主导作用,又注重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2.实行产业振兴,发展农村工业。农村城市化需要工业的支撑,没有工业的发展,农村的城市化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基础。日本十分重视农村工业的发展,基本实现了农村工业化。农村工业的发展,具体可分为两种模式:一是发展、壮大农村副业、农产品加工、农具制造等传统产业;二是通过招商引资的办法创办新的农村工业。
  3.加强总体规划,健全法规体系。是否有一个科学、合理而又具有权威性的总体规划常常是决定町村建设的关键。日本十分重视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町村建设规划。在市町村这样一些基层行政部门都设立规划部门,制定中长期国土利用与开发规划。规划的制定程序一般是:先由町规划策划干事会拟定规划框架,在征求町有关部门及居民意见的基础上,确定初步方案,并与县有关部门协商后,由町议会审定并付诸实施。从这可以看出,整个规划的制定规程严密,既集中了各方面的智慧,又体现了政府及议会的权威性。
  4.推行广域行政,实行町村合并。在日本,市町村是最基层的行政区,市是城市化地区,町和村都是农村的基层行政区,町和村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别,但町含有“城下町”的意思,它的规模一般要大于村,在形态上更接近于集镇。战后,为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日本政府在指导思想上倾向于广域行政,即行政区范围要大。为此,日本于1953年出台了《町村合并法》,町周围的村进町。进一步以一个城镇为中心,周围3-4个村,十几个自然村,在合并后成立市,并在城市化过程中成为真正的市。随着町村合并的进程加快,市的数量迅速上升,而町村数量急剧减少。1953年,市町村总数为9868个,其中市286个,町村9582个;至1978年,市町村总数急剧下降到3255个,其中市646个,町村2609个。合并的结果,使市町村的人口数量和财政规模大为增加,町村能集中财力从事地方建设,并使建成的公共设施有更大的利用效率。
  
  二、日本的农村城市化给我们的启示
  
  通观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的轨迹,寻求城市化的共同性的规律,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吸取他们的教训,是我国实现农村城市化的合理选择。中日两国国情不同,推进农村城市化的方式各异,但中日两国同属东亚国家,农业与农村有许多相似之处,因而,较之欧美国家,日本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1.改革投资体制,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小城镇的发展水平。日本的农村城市化水平较高是和日本政府十分重视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分不开的。而从目前我国小城镇建设情况看,大多数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固然有多方面,但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资金的投入上。具体来讲,一是建设资金筹集渠道单一,规模过小。目前我国小城镇建设资金主要依靠当地镇级财政投入,而镇级财政又不是一级完全财政,预算内的收入都要上解,支出由县(市)财政下拨,这样,乡镇一级的财力十分有限,无力承担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支出。二是政府投资方向不明确,政府不是把本来十分有限的资金投资在一些最基本的公用设施,而是去建设楼堂馆所以及各种专业批发或零售市场;三是缺乏真正的融资主体。虽然镇政府承担了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但它并非法人或实体,没有资格向银行借款,也无还贷的保证。因而,尽快构建国家、集体和个人共同投资的多元投资体制,加大资金投入是我国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政府在其财力允许的前提下对小城镇予以一定的支持是责无旁贷的,可考虑国家从目前的基础建设投资中划拨一部分资金专门用于小城镇的公用设施建设,发挥国家对小城镇发展的拉动作用。政府在城镇基础设施进行一定投资的同时,还应着力完善市场,健全市场机制,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或参与建设小城镇的公用设施。坚持政府管规范、企业来投资的原则,真正做到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失误、谁负责。
  2.发展小城镇工业,实行工业托镇。工业是集镇发展的依托,没有工业的集镇是不能长久发展的。我国目前农村城市化水平滞后,城镇化进程缓慢,这和我国目前城镇工业普遍落后有很大的关系。参照日本农村工业的发展模式,我国在发展城镇工业时,当前应重点搞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快乡镇企业向小城镇的集中。构成我国大多数集镇经济支点的乡镇工业,是我国农村的一大亮点,但由于“离土不离乡”及“三就地”思想的影响,导致目前乡镇企业布局分散,规模偏小,效益不佳,它的集聚效益没有发挥出来。近年来,虽然国家采取了一些措施,鼓励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一是小城镇“门坎”过高,企业难以承受。二是企业产权不清,难以突破社区壁垒。大多数乡镇企业的建立最初是依托农村社区,具有浓厚的社区色彩和行政干预,企业产权主体相当模糊。为了加快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我们应做到:第一,小城镇在严格建设规划、保持农业用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前提下,允许小城镇的集体土地使用权采取作价入股、出租、转让等方式参与小城镇的开发,降低企业进入小城镇的用地成本。第二,对于已分散在小城镇区以外的乡镇企业,要根据其占用土地面积和质量的高低,采取适当方式,提高其用地成本。第三,继续推进乡镇企业的股份合作制改造,明晰企业产权,明确企业权责利关系,促进企业生产要素的流动,追求要素报酬率的最大化。第四,严禁地方政府和各部门向乡镇企业乱摊派,降低企业在小城镇的经营成本。
  二是积极引导大城市市区工业向小城镇迁移。随着大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交通、环境、人口、住房等问题日益突出,居于大城市的企业向外迁移是一种趋势。对于小城镇而言,应抓住这一机遇,以适当优惠的政策(包括土地、税收、户籍管理等方面)吸引大城市市区的工厂迁往郊区集镇,鼓励城市工业企业到集镇办分厂,与集镇企业联合办厂,或来料加工或来件装配。这可以把城市企业的资金、技术、信息及管理优势与集镇的土地、劳动力及某些基础条件方面的优势结合起来,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三是创办新的工业。我们应注意以下方面:(1)根据城镇的历史传统和现时特点,以市场为导向,结合自身优势,确立有自己特色又结构合理的产业政策,鼓励发展适宜的产业,抑制不适宜产业的发展。(2)城镇工业的发展应加强对农村资源的利用和农村市场的开发。
  3.加强总体规划,实现科学建镇。与日本相比,我国小城镇建设规划滞后,存在有许多问题:一是规划缺乏权威性,随意性色彩较浓,许多地方都存在有“头头换,规划换”的现象。二是规划缺乏地方特色,没有突出产业优势。许多城镇在规划、布局及产业上大致相同。三是规划的执行情况差。一方面各届政府在追求在任时的功绩而不顾实际情况大上、快上项目,导致不该超前的超前,不该浪费的浪费了;另一方面,规划本身的不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差而影响了它的实施。由于规划及执行中的问题,导致目前我国存在有城镇数量偏多、规模偏小、中心城镇数量过少、城镇功能定位不准、布局不合理、过度竞争和资源的极大浪费等问题。参照日本经验,在搞好小城镇的规划时,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1)真正建立一个高效、专业、权威的规划部门;(2)本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基本原则,解决好改造与新建、合理用地与节约用地、城镇集群与个体优势、节约与开发能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短期规划与长远发展等问题。(3)科学、合理的规划一经制定,不能随意变更,保证它的严肃性、权威性和相对稳定性。
  4.健全法规体系,实现依法建镇。和日本相比,我国农业立法十分落后,尚处在初始阶段。为了加速小城镇建设步伐,当前除放宽诸如户籍管理与土地管理等制度限制以外,还应参考日本在国土利用、农村自然环境保护及振兴农村经济等方面的立法经验,尽快草拟《农村小城镇建设法》、《农村小城镇自然环境保护法》、《农村小城镇土地利用与规划法》、《农村小城镇振兴法》等法律,真正做到“以法促建、以法兴农”,这样才能尽快避免和克服我国小城镇建设中的混乱、无序状况,真正作到有法可依,依法行事。
  5.推进行政改革,实行科学建镇。日本是一个中央与地方分权制的国家,和日本相比较,我国小城镇在管理体制上存在有两方面的不足:一是乡镇行政区划偏小偏多,导致各个小城镇之间争土地、争粮食、争资源和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现象极其严重。因而,在农村城镇化的过程中,我们应结合国家政府机构改革的统一部署,积极进行乡镇区划调整,撤乡并镇,撤镇并镇,减少小城镇数量,扩大管辖范围。二是乡镇管理的权力分散。我国绝大多数农村人口归属县或县级市政府管理,而作为最基层政权单位的乡(镇)政府则是直接管理者,乡(镇)政府虽然设置了与县政府相对应的行政职能部门,但大多数处于“一无权,二无钱”的境地,进行有效管理十分困难。新体制的建立应该是结合小城镇区划调整,逐步走向自治,使其真正成为基层政权单位。
  
  作者单位:广东商学院经贸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天然气作为一种主要的能源进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天然气的营销工作也在随着其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深而不断的拓展。缺乏理论的指导,对于传统营销方法的生搬硬套的营销模式已经不再适合于天然气的营销过程。根据笔者对天然气营销工作的理解以及对现代市场营销理论的学习。认为把绿色营销的理念全面的引入到天然气的营销过程当中,指导天然气的营销工作科学、可持续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字:绿色营销 天然
期刊
内容摘要:本文以典型资源型城市-----鸡西为例,深入分析了鸡西拉长煤炭产业链,实现煤钢、煤电一体化,发展非煤产业等实现产业转型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途径  按照与原来资源产业有无直接产业关联,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有两条基本途径:一是发展接续产业,延伸产业链,实行“小转型”,二是发展替代产业,实行“大转型”,彻底摆脱对原来资源的依赖。下面以煤城鸡西为例探讨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
期刊
摘要: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ETF)投资目标是跟踪复制标的指数收益与风险,但交易费用导致跟踪误差仍不可避免存在。本文根据上证50ETF抽样数据,定量分析其跟踪误差大小。实证结果表明虽然上证50ETF基本能达到投资目标,但样本后期存在跟踪误差变大风险。  关键词:ETF ;跟踪误差;交易费用    一、前言    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exchange-traded funds,以下
期刊
摘要: 在监管方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中国建行成功推出我国第一单MBS试点方案,但我国目前尚不具备全面推广该产品的法律与市场环境。完善相关法律制度、规范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和建立统一的资产证券化流通市场,是解决我国MBS从试点到推广的具体方式与手段。  关键字: MBS(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试点、推广    一、我国MBS试点方案简介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简称MBS,是指金融机构将所持有的流动性较
期刊
摘要:本文就PPP模式的基本涵义、具体运用及应注意问题等进行了总结介绍,旨在为实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的创新,进一步加快民营资本进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进程提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民营资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PPP模式   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由于其一般具有资金来源结构复杂、投资规模大和回收期限长的特点。许多国家在开发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过程中开始研究民营资本参与项目开发的可能途径, 进而
期刊
摘要:物理和经济虽然属于不同的科学领域,但它们之间却存在着固有的必然联系。物理学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带动了科学技术的腾飞和社会经济的变革。本文分别从社会经济变革的根源和知识经济的内涵等方面阐述了物理学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关键词:物理学;知识经济;经典力学;工业革命;量子力学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物理学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带动了科学技术的腾飞和社会经济的变革。以科学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知识”改变着
期刊
技术创新模式主要有自主创新、模仿创新与合作创新几种。本文主要从适合我国中小企业特征及发展现状的的技术创新实现主体模式----合作创新的角度来展开论述。    一、合作创新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实现的主体模式    合作创新,主要通过企业与企业间的合作,企业与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来实现企业技术创新。合作创新的经济学基础是“分工提高效率”。合作创新可以充分发挥合作各方优势,共同进行新产品开发,从而弥补
期刊
摘要:王安忆的独特性,更在于她的叙事语言。王安忆小说叙事语言经历“具体化”向“抽象化”尝试、探索并发生嬗变走向“抽象化”的过程,其叙事语言的“抽象化”有多种方式与手段。  关键词:王安忆、叙事语言、具体化、抽象化  作为中国讲故事的能手之一——王安忆,她是当代文坛上一道独特的“风景”。自1976年开始发表第一篇散文起,20多年来她在自己的故事园地里辛勤地耕耘着。她创作了500万文字,在文坛上产生了
期刊
摘要:本文以舞阳县的有关资料为样本,对中西部县域经济的金融需求状况进行了基本分析,用近十几年来的数据建立了舞阳县商业贷款需求和经济增长的计量模型,得出中西部县域贷款需求和经济增长依赖关系,并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对中西部县域的金融需求作了预测性说明。  关键词:县域经济、修正贷款余额、广义金融需求    一、中西部县域金融需求的基本分析    从广义的金融需求来说,中西部县域的金融需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
期刊
摘要:教学是个教与学的双边过程,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每个教学步骤规范有序的有机合成。因此,强化高校教学管理,特别是强化高校教学过程管理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过程管理;教学质量    一、完善教学各环节规章制度,建立质量监控标准     科学、可操作的规章制度体系的建立是实现教学管理规范化的基础,而制度的落实必须有一系列的检查监控标准。学院制度监控标准应在学院定位基础上根据学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