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者:岩波书店

来源 :书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20090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以前,我日语还一窍不通时,偶入图书馆外文书层,便被里面的日文书所吸引。纸张厚实,装帧素雅,坚硬如铠甲的函套紧紧包裹住封皮,将书抽出时,会发出低沉的摩擦声。几本精装书的背部,都刻着相同的椭圆浮雕:在刚犁完的田亩上,一个戴草帽的农夫正在播种,他的身体微微前倾,右手却向后舒展,一粒粒种子从指缝间流出,掉入田垄,身前背着的囊袋鼓鼓的,看上去还有不少工作要做。再翻到书的扉页,便看到一枚“岩波书店寄赠”的方形朱文印章。
  从一九四七年开始,岩波书店定期向北京大学、中央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五校赠书。新中国成立后,应中方要求,又向北京图书馆、东北师范大学追加赠送,一直未中断。但当我后来找到东京神田区靖国大道旁的岩波书店总部时,不禁感叹其质朴无华。书店仅有一层门面,面积不超过两百平方米,与不远处三省堂总部完全不能相提并论。走进门,就看到几本素白封底、镶嵌桃红边纹的“岩波新书”,陈列在最显眼的位置。
  一
  开本小巧、价格低廉、言之有物的文库本,最早起源自德国的《雷克拉姆文库》,在日本被发扬光大,到今天已经是该国销量最大的出版物类型。其中“岩波文库”、“中公新书”、讲谈社“现代新书”三种,更是被称为文库本中的“教养新书御三家”。我从仙台走到广岛,沿途路过的大小书店,基本都能看到几架。坐地铁时,亦常常看到身穿黑白正装的上班族,通勤途中手捧一本,正看得入迷。这种便于携带的书籍形式,虽然是在岩波那里达到极致,但最早将它引进日本的,却是改造社社长山本实彦。
  据山本自述,在大正十二年(1923)惨烈的關东大地震结束后,他看到“东京的很多书籍都被烧毁,收集旧书变得十分困难。好书一般都被有钱人收去了,一般老百姓根本看不到”,所以决定出版一日元书,打破这种书籍垄断,这就是《现代日本文学全集》。没想到丛书问世后,大受读者欢迎,“可以说是天翻地覆之举,整个出版界都为之震惊”。
  于是山本实彦趁热打铁,大正末年接着推出“改造文库”,分社会、经济、政治、哲学、思想、历史、文学、艺术、美术九大类,统一采用四十开灰色布面精装,排版细密,通过这种方式,显著降低印刷成本。在山本成功后,各路书商随之一拥而上,粗制滥造的一元本迅速充斥大街小巷。
  几年之后,这种乱象有人看不下去了。报人宫武外骨刊印名为《一元本流行之危害及其内幕》的小册子,猛批文库本泛滥的出版界。这本五十八页的小书封皮上的介绍语可谓语不惊人死不休,几乎没人能够一口气读下来:“著作界的名家、奇人怪人中的伪恶人、杂学大博士外骨先生著,近年来少有的简洁犀利之力作,情感炽热,议论痛快,讽刺老辣,好谑善骂,愉绝壮绝,读后令人拍案叫好,直叹大快人心,一册定价十钱。”自序则写道:
  本书作者虽然事务繁忙,但对于当下一日元书的流行,绝不能坐视不理。必须就其危害广而告之,以期读书界之进步、出版界之改弦易辙。作者这么做,今后不免受到一日元书出版社的怨恨和憎恶,甚至还可能遭到打击报复。须知凡人为了生存,皆多少有趋利避害之天性,更何况作者尚身负国家事务耶。故此书之评论,多少有不深刻、不彻底之嫌,不得不避开细节描述,更多地采用抽象、暗示之笔法。此举虽不免懦弱,但鉴于那些因刊载一日元书大幅广告而获利的各家报纸,平时卖文为生、遇事则虚与委蛇的小作家们,以及有各种理由的杂志社及评论家中,没有一位志士愿意针砭时弊,那么奋而发声的作者,光凭其勇气,就应受到世人之认可。
  宫武外骨出生于四国岛香川县,原名龟四郎,十七岁时给自己改名“外骨”,取乌龟“外骨内肉”之意,自号“半狂堂主人”,以言论火爆而名扬新闻界。一八八九年,他因在自办的《顿智协会杂志》中讽刺《大日本帝国宪法》而被收监,判三年徒刑。出狱之后,狷狂之性有增无减,继续在《滑稽新闻》上针砭时弊。写这本小册子的时候,他正被东京帝国大学“明治文库”聘为事务主任,负责收集明治时代全国各地的新闻杂志,故文中有“作者尚身负国家事务”之语。
  虽然一元本受到了如此犀利的批判,但作为改造社的主要竞争对手,岩波茂雄(1881-1946)还是不甘示弱,于一九二七年七月推出“岩波文库”与之抗衡。半年下来,已经出版三十多种,包括《万叶集》《古事记》《战争与和平》《科学与方法》《实践理性批判》等。在发刊词《致读书人》里,岩波雄心勃勃地写道,“真理自身愿意被千万人所追求,艺术自身被千万人所爱戴”,但过去总有人为了愚民,将两者禁锢于牢笼中,故这套丛书的期望,就是脱离学究的立场,摆脱古典的限制,将“独具生命的不朽之书从少数人的书斋和研究室中解放出来,与街头大众相伴……以此为社会提供人人皆需的生命提升之资料、生活评判之原理”。
  在岩波看来,学术和古典“与街头大众相伴”的程度,是一个国家文化水平的终极指标。发刊词令人想起黑格尔一百多年前在柏林大学的著名演讲:“人应尊敬他自己,并应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精神的伟大和力量是不可以低估和小视的。那隐藏着的宇宙本质自身,并没有力量足以抗拒求知的勇气。对于勇毅的求知者,它只能揭开它的秘密,将财富与奥妙公开给他,让他享受。”—若考虑到岩波茂雄大学时所读之专业,化用的痕迹就更明显了。正是这种德国式的“教化”理念,让“岩波文库”在当时“春阳堂文库”“新潮社文库”“角川文库”“现代教养文库”等的大混战中脱颖而出。
  日本的这股风潮,也影响到了当时的中国。在一九三五年八月的上海《申报》上,王慈撰文《日本出版界的文库化》介绍“改造文库”和“岩波文库”:“希望国内出版家对于日本出版界的趋向文库化,有所借镜。”当时中国出版界已有上海商务印书馆王云五出版的“万有文库”,也主打便携与廉价,“以人生必要的学识,灌输于一般读书界”,自一九二九年问世起,总共出版了不下四千多种。但浏览“万有文库”目录,便可知它还是以传统四部要籍的排印本居多,新瓶装旧酒,且校勘质量也不如人意。
  “岩波文库”则主打新知,如京都学派田边元的哲学著作、河上肇与宫川实翻译的《资本论》等,大部分撰稿人要么是当时东大、京大的一流学者,要么是各领域的学术新锐。所以岩波茂雄虽然没有发明“文库本”,却重新定义了它:不止是小开本和廉价,其精髓毋宁说在于启蒙,在于打破专业学术界与普罗大众之间的隔阂。直到今天,日本出版界还流行着这么一句话:“大众文化找讲谈社,高级文化找岩波。”   二
  岩波茂雄与鲁迅同年,一八八一年出生于长野县诹访的一户殷实农家。长野县位处本州岛中部,远离海岸线,高山连绵,其中包括著名的日本阿尔卑斯山系。这里农业发达,民风淳朴,但环境却相对闭塞。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导演今村昌平曾以古信州,即岩波的老家为背景,拍摄了电影《楢山节考》。片中的“前村”风光秀美,无奈山多田少,天地不仁,春天蛇吞鼠,冬天鼠吃蛇。粮食实在太匮乏,为控制人口,常有新生儿被溺死在稻田里,一户人家中只有老大有资格娶妻,其他男丁只能終身打光棍。家中老人若过了七十岁还活着,就要在生日那天由长子背着上楢山,将其弃置在山顶遍布骷髅的万人坑中,直至死亡降临……
  电影色调灰暗,几乎令人毛骨悚然,其中虽然不免虚构和夸张,但可以确定的是在岩波出生时,明治维新的风潮还未能触及这一内陆地区。十六岁时,岩波离开家乡,去京都、九州等地旅行,二十多天后回来时,村民见了他全都大吃一惊。“据说,在当时的诹访,几乎没人去过鹿儿岛。如果岩波再去琉球,那就可能不仅仅是吃惊了”,同学安倍能成后来在《岩波茂雄传》中这样写道。
  在看过外面的大千世界后,岩波再也不愿在家乡待下去了。一八九八年,初生牛犊的他莽撞地提笔给当时担任日本中学校长的杉浦重刚写信,希望校长能收下他作为“学仆”。杉浦是著名的国粹主义者,曾与三宅雪岭、志贺重昂等人创办《日本人》杂志,主张保存和式传统,反对一味崇洋媚外,是当时文化界的名人。出人意料的是,这封信居然得到了杉浦的回复,少年岩波就这样踏上了进京之路。
  从日本中学毕业后,岩波参加了两次第一高等学校的入学考试,一九○一年九月终于得以入学。一高校址在今天的东京驹场附近,即现在东京大学教养学部的所在地,它当年是东京帝国大学的预备校,考进这所“重点高中”,就等于半只脚踏进了帝大。由于地位特殊,一高在当时网罗了日本各地最优秀的学生,还有不少中国留学生。
  一高校规严格,所有学生无论贵贱,都必须住在学校宿舍里,实行俗称“笼城主义”的全寮制。与世隔绝的青年学子们相互激励,形成了一种国家主义、精英主义至上但也有几分排他自大的校风,其“寮歌”唱道:“浮华小巷,看起来多么渺小……在浑浊的海洋中漂泊的国民啊,由我们来拯救。”另外,据曾就读于一高预科的浙江籍学生罗宗洛回忆:“一高学生的作风,以朴素豪迈著名。学生都是衣冠不整,在大街昂首阔步,高声唱歌,旁若无人。晚间半夜三更,假装酒醉,以所穿木屐殴打警察。”
  岩波高中期间最重要的事件,就是一九○三年五月二十二日,一高同学藤村操跳日光华严瀑布自杀。此事件当时在日本引发热议,不但媒体大量报道,还有不少苦闷的年轻人来到事发现场,有人凭吊,有人则效仿—四年内在此地试图自杀的青年人,达一百八十五人之多。藤村操出身高贵,是北海道屯田银行总裁之子、东洋史学家那珂通世的外甥,故其轻生动机尤其耐人寻味。跳崖前,他削平瀑布旁边的一棵大楢树,在上面写下了著名的“岩头之感”:
  悠悠哉天壤,辽辽哉古今,欲以五尺微躯谋求偌大之物,赫雷修(按,即哈姆雷特的友人)的哲学竟值何权威?万物之真相,唯一言以蔽之,曰“不可解”。我怀此恨,烦闷终至决死。立于此岩头,心中并无些许不安,始知大悲与大乐一致矣。
  这位十八岁弱冠少年形而上的“不可解”之死,后来被称为“哲学之自杀”。据同学回忆,当时的岩波“受到藤村自杀的刺激,在东片町的寓所读《岩头之感》,与林、渡边一起恸哭”。后来他还与同伴一起去藤村自杀之地,“一会儿从瀑布底向上看,一会儿又从瀑口向下看,不肯离去。他还对宫坂说,死在瀑布也在所不惜……只是想到家乡的母亲,便无法赴死”。
  受藤村自杀的影响,岩波变成了明治末年一个典型的“烦闷青年”。这类人大多受过良好教育,自我期许甚高,但眼睁睁看着国家右转、社会腐坏却无能为力,最后只能诉诸个人叛逆。他们每天以怀疑甚至冷漠的眼光审视自己以及周遭的一切。在一高的最后时光里,岩波已经无法继续学业,他一天到晚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反复阅读《圣经》,上课次数则越来越少。
  岩波离开一高,更确切地说,是两次考试不通过被除名后,考入东京大学哲学系专科(当时学制把专科生称为“选修生”,与正式录取的“正科生”有所不同)。一九○九年三月毕业后,岩波赴神田高等女校任教,在女校任教的四年里兢兢业业,以至于他去世多年后,每逢忌日做法事时,还有当年教过、已经白发苍苍的女学生出席。辞职的原因,据他自己所说,除了不满意学校的办学方针外,还有“我这个连信仰也没有的人,应离开除误人子弟之外别无他能的教育界”。
  这种说法或许是谦辞,因为在女校为他举办的惜别仪式结束后,岩波立即拉着板车,干劲十足地去旧书市场进货了。三十二岁那年,在困兽般地与“藤村操之问”搏斗多年后,他终于想明白了自己以后究竟要干什么。教师经历虽然时间不长,但却从根本上影响了岩波的出版理念,其精髓一言以蔽之,曰“教养至上”。员工小林勇回忆,当时书店店员一般都管店主叫“主人”,唯独他们管岩波茂雄叫“先生”,要知道在日本,通常只有教师、律师和议员这三类人才可以被这么尊称:“这是因为岩波在经营旧书店前在女子学校当过老师,大家自然而然地就那么叫了。”
  时来天地皆同力。一九一三即岩波书店筹备开业那年,发生了神田大火。被烧毁的古书店尚文堂,重建时多盖了一家店用来出租,地址在神保町十六番地,靠近十字路口,位置极佳。依靠同乡关系,岩波幸运地拿下了这家店面。八月五日,书店正式开张,在亲自执笔的致辞中,岩波写道:“生活要朴素,情操要高尚。头顶浩瀚星空,道德律在我心中。”
  秉持着这种康德式的理念,岩波书店开业后,率先实行旧书定价制,谢绝任何讨价还价,这一行动在当时不仅是对整个东京,也是对整个日本古书界传统的彻底颠覆。但在岩波看来,这仅仅是践行康德哲学,诚实经商的第一步:“旧书按标价出售基于一种信念,即对于人来说,无伪的生活或许是不可能的,可对无伪、真实生活的欲求,是潜存于我们意识里的真实,是盘桓在我们心中至深至高的诉求。”   由于信用度高,岩波书店在开业第二年,就获得了大量的图书采购权,后来又为日比谷图书馆提供新刊书籍,生意顺风顺水。同一年,岩波茂雄出版了夏目漱石的小说《心》,在出版界一战成名。两年后夏目去世,他又承担了《漱石全集》的出版工作,由于编辑质量高,最后全集前两版的预订数,就已经达到一万多部。
  三
  一九二○年,农家子弟小林勇去岩波书店应聘时,对老板的初印象着实一般。那年岩波已经是一个微胖的四十岁中年人,急性子,事业有成,刚风尘仆仆地从外地出差回来,但一坐下,问题就连珠炮似的一个接着一个。在夸完小林成绩不错后,他忽然说,如果想赚钱的话,来这里算是错了,应该去附近的三省堂或者东京堂碰碰运气。只有十七岁,同是信州人的小林听了这番话后,有些生气地顶了回去:
  “谁说我想赚钱的?”
  老板的回答也很痛快:“不好意思,失礼了!明天你就来上班吧!”
  在创业初期,岩波喜欢从小学毕业生中直接录用员工,只有个别文字要求高的校对工作,才雇用成年人。这些稚气未脱的员工和老板同吃同住,犹如一个大家庭。小林回忆:“刚进店的时候,我的月薪是二点五日元,第二年涨到了三点五日元。除此之外,衣食住的费用、夜校的学费、洗浴费、理发费等都由店里承担……工作很是繁忙,我们从早干到晚,有时甚至还要加夜班,即使如此,大家也毫无怨言。”
  但随着店员人数的逐渐增多、平均年龄的增长,这种田园牧歌似的平等氛围悄然改变。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由于国际大环境的影响,日本经济很不景气,左派工人运动日趋活跃。成年员工对薪资、待遇的不满开始积淀,岩波书店的雇佣关系就像不断增加电流的保险丝,渐趋熔断的边缘。
  一九二八年三月初,神保町旧书街爆发集体罢工。十二日,八十名岩波书店在职员工召开从业员大会,经过讨论后通过《吾人的要求》这一文件,提出涨薪三成以上、支付加班费、干部公选在内的十项要求。此事件乃日本全国左翼运动的一部分,并最终引发了日本政府的强硬干涉,连番铁腕打击之下,岩波书店的罢工也不得不草草收场。
  罢工结束后,岩波茂雄向店员让步,彻底废除了学徒工制度、实物报酬制度,改善宿舍,并增加员工薪水。但受运动影响,书店当年的书籍严重滞销,首次出现了五万多日元的赤字。另外,在风波中受到同事排挤的小林勇也心灰意冷,不愿再在店里待下去,提出了辞呈。
  虽然不愿看到得力助手的离开,岩波茂雄还是给了他两千五百日元的丰厚退职金,小林则决定“用五百元来维持生计,剩下来的两千元用来开办事业”。一九二九年,铁塔书院正式成立,其名称得来于天竺人龙树菩萨从铁塔中取出《法华经》的典故,与岩波书店的播种者,可谓遥相呼应。
  与岩波书店相比,铁塔书院的政治主张明显“左倾”得多。但日本的出版物审查制度也在日益收紧,不论任何书籍或刊物,出版前两天,都必须将样书给内务省警保局的图书课备案、审查。小林勇沮丧地发现,在铁塔书院每年三十多种出版物中,被当局盯上的逐渐增多。他左思右想,悟出唯有启蒙性读物能在兼顾市场的同时,通过官方审查。就这样,在出版《铁塔科学丛书》的过程中,小林发现自己在负气出走,绕了一个大圈后,又回到岩波书店“文库本”的套路中去了。
  “卖不完被退货的部分逐渐增多,家里摆满了退回的书籍,到月底有时连支付成本的钱都交不出”,单打独斗多年后,小林勇终于体会到:“对于出版社来说,完善的经营是何等重要”,很多问题不是光凭一腔热血就能解决的。一九三四年,“放荡的儿子回家了”,在阔别六年后,他以迎娶岩波茂雄次女小百合为契机,回歸了岩波书店,后来一直待到六十九岁退休。
  明治维新的文明开化,此时已经完全走到了其反面,日本全国卷入战争机器中。一九四○年,岩波茂雄自己差点遭到牢狱之灾:由于东京大学法学部讲师津田左右吉的《〈古事记〉及〈日本书纪〉的研究》《中国思想与日本》《神代史的研究》《日本上代史研究》四本书籍遭人举报宣传“虚无主义”,挑战了日本天皇的合法性,著作者津田与出版者岩波三月八日一同遭到东京地方检视局“思想部长”平野的起诉。
  “津田事件”挑动的,是日本知识界对于言论自由的敏感神经,他们毅然发起联署,声援津田,以及遭到“连坐”的岩波。迫于纷纷扰扰的舆论压力,经过公审后,东京地方刑事裁判所决定只判津田监禁三个月,岩波监禁两个月。不服判决的两人继续上诉,津田还就判决书的措辞问题、行文态度不正、冒犯皇室尊严、多次重印这四项“主要罪名”逐一反驳,引经据典、洋洋洒洒地写了近十万字的控诉状,最后两人又获得缓刑。
  岩波虽然幸免于圜扉之厄,但小林勇就没那么幸运了。其实还在铁塔书院时期,他就出版了大量左派书刊,以及杂志《在新科学的旗帜下》等。为此当年介绍他进岩波书店的长兄,甚至与之断然绝交。一九四五年五月九日,小林忽然遭到秋后算账,他被警署逮捕入狱后,“从第二天开始,每天都用刑,刑警有两人,他们好像在互相比试着,看谁来得更狠”。严刑拷打一直持续了三个多月,直到日本战败,盟军登陆后,遍体鳞伤的他才重获自由。
  小林还是幸运的,因为很多人没能熬过战争最后一年。先是岩波茂雄长子、毕业于东大物理系的雄一郎死于肺结核,接着三木清亦瘐死狱中。岩波茂雄自己,也因为丧子之痛和过度劳累而脑溢血发作,在惜栎庄静养了大半年后,终于在一九四六年四月撒手西去,葬在北镰仓东庆寺哲学家西田几多郎的旁边。次子岩波雄二郎接任店长后,为了避免日后因男丁不继而出现继承危机,一九四九年毅然决定将书店由家族企业改为株式会社。
  四
  神保町一带聚集了明治大学、中央大学、法政大学等高校,自创业以来,岩波书店就有不少中国留学生光顾,虽然他们带来了销售业绩,但甲午战争后日本人对中国始终带有贬抑色彩。但岩波茂雄却始终认为:“日本从中国那里,得到不少恩惠。离开了中国文化,日本文化根本就无从谈起。我们从中国学来的地方实在太多了,举例来说,正仓院里一半的宝物,大部分都不是我们日本的。”
  虽然最初岩波茂雄明确反对日本侵华,但随着战事的顺利进行,他也发表过支持天皇的声明,而且还意外发了战争财。一九三八年一月,中日战争爆发半年多后,岩波书店经过小林勇、三木清等人的策划,推出了新的文库本系列“岩波新书”,发刊词仍然由岩波亲自撰写,他在文中痛批日本当下“严重缺乏批判精神与良心行动,谄媚权势、阿谀奉承之风盛行。以褊狭之思想,排挤进步忠诚之士;以国策之名义,钳制言论自由,使民意不得畅达。此番情景,让我等愿对文化昂扬尽微力之人,感到忧心忡忡”。
  郭沫若一九三七年七月二十五日“把心肠硬下了”,未告知妻儿便回国参加抗战,岩波茂雄得到田中庆太郎转告的消息,立即赶到郭沫若的市川家里,许诺负责郭妻安娜和五个孩子的起居,后来郭和夫、郭博等郭家孩子大学毕业前的全部费用,全部由他一人承担。一九五五年,郭沫若以中国科学院院长的身份回到日本时,茂雄已经去世,郭氏赠其子岩波雄二郎诗一首:
  生前未遂识荆愿,逝后空余挂剑情。
  为祈和平三脱帽,望将冥福裕后昆。
  郭沫若在日本期间,虽然曾光顾神田的岩波书店,但由诗句可推知,他与一代店主应该并无私交,那如何解释岩波茂雄的慷慨解囊呢?
  小林勇认为,岩波茂雄资助郭沫若一家,除了文求堂主人田中庆太郎的居间斡旋以外,还因为岩波之前就读过郭氏发表在日本学术刊物上的文章,非常钦佩其学问。另外一个可能性则是,岩波茂雄早已看出中日两国作为近邻,不可能始终处于战争状态。这位粗中有细的商人是在以自己的方式,为战后两国的和解铺路。
  一九四七年五月,岩波茂雄去世一年后,在从日本开往上海的“飞星号”上,搭载了岩波书店赠给中国各学校的一万多册书籍,这是战争结束后,首批运往中国的日本图书。次年,第二批赠书又寄出,其中国立武汉大学分得的有津田左右吉《儒教的实践道德》、寺田寅彦《地球物理学》、斋藤秀三《英和仲辞典》等近一百种。
其他文献
摘 要:仰阿莎是学者杨光全根据苗族古代爱情叙事长诗《仰阿莎》改编的同名影视剧本中所塑造的具有鲜明女性主义色彩的女性人物,她敢于反叛传统并冲出传统偏见的藩篱,她为争取爱情自由而与月亮私奔。由于她深受父权制的影响,她在自身爱情生活中也有过彷徨和迷惘。本文运用女性主义批评方法探讨仰阿莎前后形象的转变,为该剧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仰阿莎》 女性主义 父权制 女性意识的缺失 女性意识的觉醒
在毛主席关于群众办沼气“这要好好地推广”的光辉指示鼓午下,在华主席的亲切关怀下,特别是在第一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以来,我国农村办沼气的群众运动已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
《农机化研究》系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农机化分会、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学会和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工程科学研究院共同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79年,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标准
教学的目标,就是教书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是根本。就政治课教学而言,就是通过各种教学途径,达到学习文化知识、培养运用能力、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这就要求政治课教师能够
一个人喜上眉梢,表明心里高兴;眉飞色舞,显示内心得意;满脸愁容,体现心里担忧;紧皱眉头,说明内心烦恼。对人物面部细微的表情进行描写,就叫神态描写。今天,刘老师将和两位嘉宾就这个话题聊一聊。  主持人:用QQ与人聊天时,除文字外,我们还常常喜欢发一些面部的表情符号,用来表明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情绪。这是因为,人的内心情感常常会从面部显现出来,所以,要写好人物的神态,就应该仔细观察、捕捉人物面部表情的细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把素质教育贯彻于数学教学中,使数学教学能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服务,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中心议题,是摆在数学教师面前的极为迫切的任务.    一、更新观念,树立数学教学的素质观    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转变人才观念、质量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转变观念的关键在于努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面而各具特长地发展,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健体、学会创造.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
解放前我国的建筑结构设计技术是十分落后的,既无统一的本国设计规范和设计方法,更没有切合我国国情的结构体系。对一些大型工程都委托洋人设计,只有个别的由国外学习归来的
高压输电线路圆柱钢筋混凝土电杆已使用多年,但由于长度、重量和制造限制,电杆通常是分段制造。目前杆段连接方式以采用气焊为主。分段处是由8毫米钢板卷成钢圈进行焊接。其
青贮做饲料、气化生能源、还田成肥料,玉米秸秆变废为宝。2009年秋,莱西市4万hm2玉米秸秆转化利用,变废为宝,其中,50万t玉米秸秆青贮转化成奶牛优质饲 Silage feed, gasif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