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走一条箭头向上的路”

来源 :新湘评论·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g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男看王心刚,女看王晓棠。”
  上世纪60年代,电影《野火春风斗古城》上映后,社会上流传开了这句话。在这部戏中,王晓棠一人分饰金环、银环两个性格迥异的角色,她拿捏有度,游刃有余,由此“征服”了大量观众。这部戏后来被认为是王晓棠演员生涯的巅峰之作。
  83岁的王晓棠,白衣绿裙,神采奕奕,每天依旧繁忙。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她参与策划并组织了一场军事影片播映暨座谈会,推动90部军事题材故事片与30部军事题材纪录片的播映,为观众全景式呈现我军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
  王晓棠的艺术人生,从她18岁参军时算起。那时候,一个偶然机会,她认识了著名表演艺术家赵丹。赵丹惊讶于王晓棠身上独特的艺术才华,便向为部队招收“名角”的黄宗江推荐。黄宗江见王晓棠年纪轻轻,便对赵丹说:“我只招名角!”赵丹回答道:“她今天虽不是名角,将来会超过很多名角!”黄宗江愣了一愣,沉吟半晌,转身对王晓棠说:“那参军你敢不敢?”“敢!”王晓棠回答得斩钉截铁。就这样,王晓棠进入了总政文工团京剧团。
  在京剧团,王晓棠发奋刻苦,仅半年时间,就立下了三等功。之后,她又作为报幕员随京剧团走遍祖国的大西北。因为表现突出,19岁那年,王晓棠被调入总政文工团话剧团。
  1955年元旦的清晨,正在院子里练功的王晓棠听到好消息——长春电影制片厂的一部电影让她去试演女主角。到了长影,王晓棠才知道,竞争该角色的女演员已经叠起了厚厚一沓照片,但她没有害怕,她有一个特点,做笔记特别快,她准备了一个小笔记本,详细记下每一场戏的每一个细节,谦虚地向每个人请教,然后从中学习、领悟。别人都睡觉了,她还在路灯下看剧本、背台词。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最终从一大堆演员中脱颖而出,出演了人生中第一部电影《神秘的旅伴》。在这部影片中,王晓棠饰演的彝族姑娘小黎英受到了人们普遍的喜爱,电影插曲《缅桂花开十里香》也很快传遍大江南北。媒体的采访、观众的来信纷至沓来,王晓棠作为电影新星开始崭露头角,但她在日记中写道:“这仅仅是开始。”
  王晓棠没有得意忘形,她很快又回归到剧团的日常工作中,管化妆、洗纱布、搬道具,勤勤恳恳。有人很惊讶:以前“爱折腾”的王晓棠,怎么红起来了,反倒变得这么平静?其实这是因为不了解王晓棠。在剖析自己的性格时,她说:“我有一个特点:在顺境中,慎思实干;在逆境中,挺胸前行;在绝境中会说:‘我就是最棒的。’永不言败,直到胜利。”
  《神秘的旅伴》之后,王晓棠出演了长影的第一部彩色故事片《边寨烽火》,成功饰演了玛诺一角。1958年,她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出演了《英雄虎胆》里的女特务阿兰——这是她在银幕上唯一的反派形象,却同样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不要千人一面,而要一人千面。”王晓棠把这句话当作对自己表演的要求。她不斷尝试新的角色,演绎不同风格的故事。从《神秘的旅伴》中的小黎英,《边寨烽火》中的玛诺,到《英雄虎胆》中的阿兰,《海鹰》中英姿飒爽的女民兵连长玉芬,再到《野火春风斗古城》中的金环、银环……每一个角色,都倾注了她的智慧与汗水。
  1962年,在周恩来总理的倡议下,新中国“22大明星”的照片挂进了全国的影院,王晓棠位列其中。广大观众赞誉她,她却警醒自己:“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我要始终谦虚谨慎。”
  可惜命运弄人,就在事业上如日中天的时候,大劫难却悄悄来临。在突如其来的文化大革命运动中,王晓棠被关进牛棚,天天做苦力,一时远离了心爱的舞台。但观众并没有忘记她,一天深夜,一封信塞进了她的门缝。信是一对青年夫妇写给她的,“我们每天看你推着煤车,活很累,我们两口子每个月分一个人的工资和粮票给大姐,希望你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将来好再给我们演电影。”说起这段往事,王晓棠的眼里涌起了泪水,“我最后没有接受他们的工资与粮票,但是观众对我的这份恩情,我却一辈子都忘不了!”
  后来,王晓棠被发配到北京郊外的林场,干了6年。其间,她最心爱的儿子永远离开了她。在那段举步维艰的日子里,她却幸运地遇到了很多关心她、帮助她的普通人。这样的遭遇让王晓棠获得了对于“人民”的深切认识,她暗暗立誓:“如果有一天重回八一厂,我只做一件事,就是回报喜爱我的人民。”
  1975年,王晓棠终于重返八一电影制片厂,她开始践行自己的誓言。1982年,她自编自导自演了电影《翔》,在这部电影中,她借女主人公说出自己的心声:“我受了人民涌泉的恩惠,竭尽心力,也只能是滴水之报!”1984年,她编导了故事片《老乡》,主题是不能忘记人民。1992年,她就任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带领八一厂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组织拍摄了《大转折》《大进军》等一系列足可载入中国电影史册的战争巨片……
  有人问: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自己的一生,您会怎么说?
  王晓棠略一沉思,回答:“不管十八岁还是八十岁,都应该努力,人要永远走一条箭头向上的路!”
其他文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新时代。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  如何绘就经济发展新时代的美好蓝图?2017年12月20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递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向。  1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要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
期刊
原著:王愿坚  改编:千 禾  绘画:张怀江  出版社:河北美術出版社  38.敌人开始在屋子里搜起来。忽然一个家伙发现了那篮子咸菜,一脚踢翻,用刺刀拨着咸菜问黄新:“这么多菜干啥用?送到山上去?”黄新说:“自己吃的,送到山上干啥?”  39.敌人看着咸菜,像是觉察到什么,便又翻起来。黄新看到他们马上就要翻到阁楼,心里便想出个新主意。  40.她把孩子推到一边,跑到门口喊:“程同志,往西跑!快!往
期刊
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  在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科学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历程,深入阐述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意义,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对做好今年经济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和政策导向,作出了改革发展重点任务的战略部署。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通篇贯穿了马克思主义政治
期刊
周恩来一生以智慧超群著称,坚持实事求是是其超群智慧的根源。他认为事情是好是坏都要从客观存在出发,不能从主观想象出发,因此他一生都很注重调查研究。1961年,他在《加强调查研究》的讲话中指出:“我们下去调查要坚守毛泽东同志的三条原则: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智慧是从群众中来的,但对群众的意见领导方面还要加工,然后回到群众中去考验,在这基础上再加工。脱离我们
期刊
读书学习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读书学习既是一种爱好、一种享受,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于新时代而言,更是一种责任和态度。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五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序言中指出,“善于学习,就是善于进步”“我们党依靠学习创造了历史,更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在第25个世界读书日即将来临之际,我们特别策划这期话题,期望与大家一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好好學习,天天向上。
期刊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灵魂,是保障、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我们对新时代湖南乡风文明建设的情况作了深入调研,并结合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有关部署和要求,形成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实践与成效   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十九大以来,湖南省委高度重视乡风文明建设,坚持把推进乡风文明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与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结
期刊
“湘水荡荡不尽流,多少血泪多少仇?雪耻需倾洞庭水,爱国岂能怕挂头!”1916年,一名15岁的少年在街头看到被杀害的革命党人的头颅,咏作此诗。12年后,这名青年为了革命事业也被国民党反动派残害,头颅挂在长沙司门口示众3天3晚。他便是“提着脑袋干革命”的郭亮,被毛泽东同志称赞为“有名的工人运动的组织者”。   郭亮,字靖笳,1901年12月3日出生于望城县铜官镇的一个小知识分子家庭。1920年秋,郭亮
期刊
三立同志:   来信收到,你们已参加革命工作,非常高兴。你们离开三福旅馆的前一日,我曾打电话与你们,都不在家,次日再打电话时,旅馆职员说你们已经搬走了。后接到林亭同志一信,没有提到你们的下落。本想复他并询问你们在何处,却把他的地址同信一起丢了(误烧了),你们若知道他的详细地址望告。   来信中提到舅舅“希望在长沙有厅长方面的位置”一事,我非常替他惭愧。新的时代,这种一步登高的“做官”思想已是极
期刊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的系列重要讲话、文章善于引经据典。问渠哪得清如许,通过博览群书积淀下来的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习近平同志思想智慧的重要源头。长期的读书生活让习近平同志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深深植入内心,进而以自身丰富的阅读经历和深刻的读书思想影响和激励广大人民,并逐步形成了一套富有价值且实用的读书观。  为什么读书:读书的目的与意义   “本领不是天生的,是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来获得的
期刊
叔振同志:   我的绝命书及遗嘱你必能见着,我直寄陕西凤笙及五六诸兄嫂。   你不要伤心,望你无论如何要为中国革命努力,不要脱离革命战线,并要用尽一切的力量教养虎、豹、熊三幼儿成人,继续我的光荣事业。   我葬在大庾梅关附近。   十二时快到了,就要上杀场,不能再写了,致以最后革命的敬礼。   刘伯坚   三月二十日于大庾   在江西省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里,珍藏着这样一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