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岁娃命令爷爷系鞋带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fangzhi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学校门口,一老人拽住小孙孙告诉他:“鞋带开了,系上再玩。”可男孩不但没有弯腰去系鞋带,竟然连看都不看老人一眼,把脚往外一伸,说了句:“给我系上”。老人先是一愣,迟疑地看了看男孩,男孩没有停下手中的游戏卡片,还有些不耐烦,又催促说:“系上。”老人没再说话,弯下腰,给男孩系鞋带儿。小孙孙就这样坦然地伸着脚让老人系鞋带,他的眼睛一刻也没有从手中的玩具上离开过……
  十岁娃命令爷爷系鞋带并非什么震撼视听的奇闻异事,以笔者之见,这不过是当下儿童生活的一个剪影而已,是一个自理能力阙如的缩影,是一种当代家庭生活的常态。平视当时情景,这或许是孩子玩心重,无意识的一个言行,或许是孩子被宠爱惯了,潜意识的自然流露。
  实际上,类似的包办式“隔代教育”在日常生活中俯拾皆是,理性分析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坏毛病表现在孩子身上,问题却出在爷爷奶奶的身上,从一定程度上讲,是爷爷奶奶剥夺了孩子们自食其力、自我动手的独立自理能力。
  调查显示,全国有近5成孩子接受着这种“隔代教育”,他们的日常生活和教育由爷爷奶奶打理。其益处显而易见:能够传承祖辈为人处世之道,老人们已经走了一段人生长路,相对年轻父母来说,无论阅历还是见识都有着优势,其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在言传身教中不自觉地会教给孩子一些为人处世之道,对孩子的成长不无裨益。同时还经济、放心,年轻的父母此时正是立业的黄金时期,将孩子交给老人既经济又放心,而且还有更多精力和时间去钻研业务、打拼工作,这样一来在事业上就更容易把握机遇,出成绩,为家庭创造更多的财富。
  然而“隔代教育”也带来不少弊端:
  一是“隔代教育”很容易变成“隔代溺爱”。一些老人社会功能逐渐丧失,会进入一次情感再分配期,从工作上转移出来的精力会加注到下一代人身上,充裕的时间,返老孩童的心理,加之亲近的血缘关系,还有的出于对子女管教严格的补偿心理,诸多因素叠加,让他们对孙辈格外疼爱、溺爱,导致孩子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成了家庭的小公主、小皇帝。
  二是“隔代教育” 很容易导致孩子的惰性。爷爷奶奶过度保护也会遏制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增加了孩子的依赖性,容易使孩子变得更加娇气、脆弱。
  三是“隔代教育”有可能异化为纵容、偏袒的溺爱。父母对孩子严格要求和批评时,祖辈常常是看在眼里,急在嘴上,充当孩子的保护伞,导致正常和必要的教育无法进行,并引发家庭矛盾。
  当然不能把“隔代教育”负面效应的巴掌全打在祖辈身上,年轻的父母才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不管工作、生活如何忙碌,一定要抽出时间跟孩子在一起,尽自己教育、抚养的责任。同时要经常与自己父母沟通,统一认识,多给孩子动手、动脑、动嘴的机会,少些包办、偏袒、纵容。
  总之,适当处理好祖辈、父辈和孙辈的关系,三代人多沟通,才能产生融洽的家庭氛围,促成良好的家庭教育。
  (责编 :田茵)
其他文献
英国汉普郡69岁的老妪希瑟·海姆在17年间编出50平方米的世界上最大的挂毯,是著名的巴约挂毯面积的近两倍。这幅挂毯花了希瑟七万多个小时时间,挂毯由23块1.5平方米到6平方米的小版块构成,其内容各不相同,有著名的阿波罗登月、好莱坞明星、奥运会的起源发展及流行音乐的传奇歌手等古往今来的著名人物和国际事件。目前,她正在申请世界最大挂毯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百岁翁勇跑马拉松    爱丁堡马拉松组织者
期刊
慈禧太后是的知名度最高的历史人物之一,但她在入宫前、特别是童年经历却一直是个谜。刘奇——一位离休老人,经过20年的反复考证和潜心研究,证明慈禧并非北京的满族人,她生于山西长治,汉族,在长治度过童年。咸丰二年以养父——满人惠征之女身份应选入宫。这一结论得到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的认可,慈禧养父惠征的后人也予以认同。最近,刘奇老先生撰写的《真实的慈禧》一书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9月1日,中国社会出版社和中
期刊
2008年6月24日是我终生难忘的日子,我在这天圆了入党梦,59年的企盼终于如愿。这一年,我84岁。  我生于1925年,在娘怀里从军阀混战硝烟中逃出来又陷入亡国奴的苦海,是共产党把我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1947年,县城还没解放,我怀着感恩的心,为我军收粮草、贮军需。很快,在卓东工作队领导下我加入了农会,当上了宣教委员。当年我20岁,经历了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在党的培养教育下茁壮成长,成为一名人
期刊
据调查,目前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1.4亿,其中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口为1300万。中国约有1000万名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需要照顾,而城市老人中,98%依靠自我养老,而4成中产家庭无养老准备。(本刊综合)    北京:护工带着雇主回乡收麦    46岁的北漂王二运和妻子付焕芝在北京几家大医院做了十多年的护工。今年2月,他接手护理52岁的偏瘫病人左大哥。王二运精心护理了三个多月,老左没尿过一次
期刊
过节,总是要与父亲一起吃饭。  今年五一,父亲很早就打来电话,要全家人围在一起吃顿饭。其实,每年的年饭,我都是和父亲一起吃的,而每年,他也是来电话早早催促。这也难怪,父亲八十有七,身体一年不如一年,唯有一群仍在为党工作而又身体健康的儿女是他的骄傲与牵盼。  “老三回来啦?”这是父亲唤我的声音,断断续续,颤颤抖抖,却不乏些许欣喜。  我叫了一声爸,便扶着他的手臂坐到椅子上去,然后到母亲的遗像前点起一
期刊
村里拆迁,何亮喜获二百余万元的拆迁补偿。辛苦劳作了一辈子的他欣喜若狂,这简直是上天的恩赐。但老实本分的他连做梦都没有想到,就是这200万,让他的生活发生了事与愿违的变化——妻离子散、与哥哥姐姐反目成仇。    一    今年51岁的何亮,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在没拆迁以前,何亮和妻子王芳在北京小汤山附近做点小生意,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然而,突如其来的200万打破了这种平静。  2002年,北京大范围
期刊
78年前,当时年仅12岁的库克开始了自己的第一份兼职打工——送报。每天早上他都骑着自行车,风雨无阻地将报纸送到300个家庭。那时的人们,都记得这么一位拥有朝气面容、阳光笑容的小男孩。  他一送就是3年,期间,他结识了自己现在的妻子朱莉,每当到了冬天,库克送报纸到朱莉家之后,朱莉总是会在库克的自行车车把手里灌进热水,保护手指不被冻僵;而到了夏天,朱莉又总是会准备好冰袋,给库克随身降温。  一晃儿,两
期刊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上海,曾经生活着一批被人们称之为“老克拉”的群族。他们大多出身于豪门富室,在新中国诞生前接受过“洋化”教育,他们目睹或亲历过十里洋场上灯红酒绿、光怪陆离的生活方式。解放后,他们并不工作,依靠丰厚的“家底”依然过着富足的生活。但社会的变革和生活的变迁,使他们的日子过得与以往已不可同日而语,昔日风光不再,因而总感到若有所失。  令人难以预料的是,在近半个世纪之后的今天,不仅在我国的
期刊
一     结婚前,曾听很多人说过,城乡联姻如何如何不好。什么农村人把城里人当成“钱袋子”,会经常伸手索取;丈夫家人会经常来打扰你,农村婆婆刁钻古怪,难以相处等等。当初,我以为这些事情都与我无关。  偏偏上帝之手把彬推给了我,彬来自豫南一个偏僻的农村。他在家里是老大,下面有3个务农的弟弟。母亲连小学都没读过,父亲初中毕业,在村里当了一辈子会计。面对如此背景的彬,我却被他的真诚、朴实所打动,毫不犹豫
期刊
常言道,“老猫房上睡,一辈传一辈”,“少时但得父母乐,老来自有儿孙贤”。  据说,当年郑板桥被削职回老家前曾对送行的朋友说:“请你们回家把老人当孩子看。”这是要儿女用对自己孩子的呵护来对待父母。比较而言,无论贫穷、富贵,老人抚养后代都是无怨无悔的,很多老人在物质生活上的要求并不高,他们注重的是儿女对自己的精神关爱。若是对待老人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不论立法的效果如何,保持这种自觉的道德行为就可以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