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素传情,书简震音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huizuiz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利用书信这一交流沟通和文化传递的微小载体,挖掘书信在文化传承、情感沟通和文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开发了富有特色的“书信+”语文校本课程。在教学实施中,发挥书信在实用和审美两方面的作用,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鉴赏品析能力、审美发现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等,进而丰富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关键词:“书信+”语文校本课程核心素养
  以纸为载体的传统书信曾经是人类社会交往史上重要的交流工具,如今,已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但是,当《见字如面》《朗读者》《信中国》等书信类节目在各类媒体播出后,其清新的风格、温暖的情怀在收获无数好评的同时,也让传统书信重回我们的视野。本着展示文学魅力、弘扬传统文化的目的,我校语文组的同仁借着书信类节目的热度,抓住书信这一交流沟通和文化传递的微小载体,挖掘其在文化传承、情感沟通和文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开发了以“尺素传情,书简震音”为主题的“书信+”语文校本课程。
  一、小中见大——挖掘书信功能
  书信,从广义上看,是一种应用文体,是社会生活的交往工具;从狭义上看,是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私人文书。人们用书信交流信息,传报平安,倾诉情感,畅谈人生。打开一封封书信,就是打开了欣赏语言文字和传统文化之美的窗口。在历史上,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书信有着悠久的历史,包含着丰富的礼仪内容,具有浓厚的中华民族文化色彩。乐毅的《报燕惠王书》、李斯的《谏逐客书》、司马迁的《报任安书》、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等,都是传诵千古的经典书信。一封封书信、一段段心语,铭刻着生动的历史与文化,展现着美好的心灵与情感,也见证着文明的发展与走向。
  作为人类情感交流的重要媒介,书信在人类交流与沟通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电话、手机与电脑这些简单快捷的交流工具和各种通讯App普及的今天,传统书信虽然不再被频繁使用,但仍在人际交流和事务沟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种独特的文体,很多书信具有极强的文学性。如南朝梁吴均的“三书”(《与施从事书》《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早已成为经典的写景抒情名篇;林觉民的《与妻书》则是为国舍爱的千古绝唱。
  我们充分挖掘书信在文化传承、情感沟通和文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巨大影响,从小处着眼,从大处落脚,开发出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我们将书信知识、书信写作和书信鉴赏等方面的内容结合起来,推陈出新,既发挥书信在高中语文听、说、读、写能力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开展书信在审美欣赏、文化传承和现代实用意义与价值等方面的研究,又最大限度地挖掘书信中蕴含的文化价值、道德价值、社会价值,让原本对书信这种通讯方式逐渐疏远和淡漠的学生更好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体察书信传情的价值。
  二、以读带写——分段推进实施
  “书信+”语文校本课程主要从“文化传承”“文学欣赏”“文字交流”三个维度建构书信朗读、书信赏析、书信研究、书信写作、书信传递这五大课程内容(学习任务群),形成课程体系(具体的课程安排详见表1)。借助书信让学生了解书信发展的历史和文化,发掘书信在当代的意义和价值,在学习书信的活动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提高语文听、说、读、写的能力,培育语文核心素养。
  (一)书信朗读,用声音打动你我
  首先,古今中外的名家书信虽旨趣不同、风格各异,但字字珠玑、篇篇佳构,值得反复咀嚼、体味。每位学生要推荐自己喜欢的名家书信,并附上推荐理由。汇总后,由项目实施组进行甄选,最终确定50篇左右的经典书信,分主题并结合推荐理由一起编印成“书信+”语文校本教材,推荐给每位学生。
  在此基础上,组织校内书信朗读活动、写作比赛活动,评选“朗读者”,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情感和思想,并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同时,指导学生通过对古今中外书信名篇的朗读,提高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增强合作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意识。
  (二)书信赏析,用语言沟通彼此
  我们开设了“名信明心”书信赏析课程,引导学生自主欣赏古今中外书信名篇。学生既能在书信陈迹中窥见书写者的真情挚性,又能体察名家在书信中展现的美好人格,从而促进自身人格的健全,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鉴赏品析能力和审美发现能力。
  同时,开辟“经典家书展览室”。家书是家庭文化、家风传承的一个重要载体。我们在图书馆专门开辟“经典家书展览室”,分“红色家书”“名人家书”“学生家书”三部分,分别展出林觉民、赵一曼的家书,邓散木的家书、傅雷的家书以及习近平主席的家书,高三学生十八岁成人仪式上的优秀家书等。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墙上的背景资料,了解这些书信背后的故事。我们还将收集到的一些旧家书、老信封、展板与书法手札等实物有序陈列,让学生真切感受书信在历史文化中彰显的真情魅力。
  (三)书信研究,用资料丰富认识
  学生通过对书信历史、书信写作技巧的研究,认识到书信在文学、文化学、社会学等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国内的书信研究资料较为丰富,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对名人书信作品的研究,如苏轼书信研究、沈从文书信研究;二是各时期书信作品研究,如三国两晋南北朝书信研究;三是对书信知識和书信写作的研究,如书信格式研究、当代汉语私人书信称谓研究。这些研究有些是立足于个人书信的纵向研究,有些是立足于某一时期书信发展的横向研究,都是对已有书信作品的解读或鉴赏,以及对书信作品中书法的欣赏与研究,属于文学欣赏或审美阅读范畴。这些研究均没有将书信研究和语文教学以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联系起来,即便有少数语文教师将书信欣赏和书信创作引入语文教学,也没有形成系统的书信发展研究体系。
  国外的书信研究方向与国内研究基本一致,区别在于,国外的书信研究不太注重书信的书写艺术,而侧重于书信内容、情感和思想倾向的深度解读和比较研究,如国际移民书信研究等。但国外很少将书信作为教学对象,更不消说形成课程体系,发掘书信在当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基于以上梳理,我们确立了三大研究方向。第一,书信的起源与发展。通过阅读国内外书信名篇,研究书信作为人际沟通的桥梁,在几千年文明史中发挥的传承文化、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第二,书信与诗词。“一纸红笺寄相思”,通过中国古代诗词中有关书信的精妙诗句赏析,研究书信的文学价值和审美意义。第三,书信与书法。书信是灵动的艺术,许多书信不仅内容丰富、情感深厚,其书写艺术更是一绝,堪称书法作品。研究这些精美的书信,能让人获得愉悦的审美享受。
  (四)书信写作,用表达提升心灵
  我们还加强书信写作与表达研究,研究书信写作技巧,总结书信写作知识,拓展现代书信写作平台,引导学生借助书信表达自己的情感与观点。同时,选取生活中的主题事件,开展书信写作等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博客、微信等平台加以展示。
  其一,开设“‘信’福驿站”社团活动。我们邀请南京大学、江苏大学文学院教授开设书信创作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书信创作的基本格式以及特定称谓的文化要素,并与高考写作相联系,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邀请镇江本地书法家和学校学生书法爱好者开展中英文名家书信临帖书法展示活动,让学生在精美的书法作品中感受书信的情感意蕴,获得审美享受和心靈熏陶;开展“寻找家人手书”“书信收藏展示”“书信故事表演”等微主题活动,激活书信中内蕴的情感和美感,让书信走入学生生活,走进学生心灵。
  其二,组织“一中‘信’心”书信创作活动。针对社会或校园的热点事件开展书信式讨论,利用特殊时间节点,如春节、感恩节等,给福利院孤寡老人写慰问信、给父母师长写感谢信。通过书信创作,学生增强了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在向他人传递真善美的同时,也净化了自己的心灵。
  (五)书信传递,用互动增进了解
  借助多校联谊,让每位学生创作一封以写给陌生朋友为主题的信,然后开展校际传递,增进彼此友谊。同时,还开展了以下书信传递活动:
  其一,设置“书信箱”。我校在每个班级确立一名“信使”,并在每个楼层设置一个“书信箱”。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学业挫折、青春困惑、代际烦恼等写成书信投入信箱,定期由“信使”送达指定教师手中。然后,由教师分类传递到“书简震音”书信互动平台,并邀请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代表回信,帮助学生答疑解惑。
  其二,建设“书信文化长廊”。将“书信文化长廊”外观设计为一个硕大的信封,其中展示“书信知识”“书信故事”“名家书信”以及书信社团活动和语文校本课程开展等实践内容,让参观者在感受浓浓的情感氛围的同时,也感受到书信穿透纸背的文化感染和道德教育的力量。
  三、由此及彼——注重横向拓展
  经典书信中有很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生动内容。《曾国藩家书》,先贤家教的精深耐人寻味;林觉民的《与妻书》,为国捐躯的激情与对爱妻的深情两相交融、相互辉映;傅雷的《傅雷家书》和谢宗玉的《与子书》,字里行间都是父子深情。在“书信+”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我们精心挑选古今中外名家书信,让传统书信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引擎。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将书信研究和语文教学紧密结合,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提高。第二,将书信研究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紧密结合,促进学生对传统书信的全面了解,并积极进行创新实践,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研究能力。第三,将书信研究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紧密结合,彰显校本特色。将书信研究系统梳理,形成子课题,并与我校“至诚无息”的校训、“诚勤”的校风等校园文化相联系,构建社会化与个性化相统一、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统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的语文校本课程体系。第四,将书信研究和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紧密结合,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这六大方面的素养。
  此外,“书信+”语文校本课程,还将书信和多种元素叠加。比如“书信+文化”,学生可以通过了解书信发展的历史和文化,欣赏书信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从而主动传承书信传统文化。再如“书信+家庭”,学生能够运用书信改善现实亲情关系,增强家庭责任感,从而强化责任担当,优化自身发展外部环境,从家、校、社会三方共同对高中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产生影响。又如“书信+心理”,结合经典书信所反映的写信人的或平凡或崇高的真实内心世界,从培养民族精神、践履社会公德、勤俭节约意识等多个方面完善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
  四、由点到面——重视能力落地
  “书信+”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依托的是“书信”这一文学和文化资源点,培育的是“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大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将高中三年作为一个整体,精心设计学习项目,有序推进课程内容,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和情感,让他们在书信的世界里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和人文修养,在生动的语文实践中培养思维品质和发展能力。
  当然,这些能力的落地,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它贯穿在高中三年的课程实施过程中,需要在每个具体实施阶段积极进行同步反思,并加强上一阶段反思记录和下一阶段的措施修正。因此,校本课程研发团队对实施过程中较为棘手的难题进行了梳理,通过互相支持、群策群力、分享经验、求助专家来解决这些难题,使课程实施得以顺利推进。
其他文献
摘要:《鉴赏家》是一篇经典小说。批判性思维视角下的《鉴赏家》教学,聚焦学生提出的三个关键性问题,从质疑到探疑再到悟疑,学生有了更加开阔的视野,出现了许多新颖的观点,做了一回真正的“鉴赏家”。好的语文课主要体现在:会质疑,善引导;重文本,讲逻辑;勤反思,懂包容。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小说教学《鉴赏家》  一、案例背景  《鉴赏家》是汪曾祺先生的名篇,被收录进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短篇小说选读》中。
期刊
摘要:很多时候,学生并没有运用批判性思维的意识。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其主动去质疑、去求证。教学《淮阴侯列传》一课,通过找差异、找矛盾、找答案这三个环节,不仅让学生对《史记》的学习有了一种全新的认知,也提升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高中语文《淮阴侯列传》  批判性思维,是指“为决定相信什么或做什么而进行的合理的、反省的思维”。这是美国批判性思维运动的开拓者
期刊
摘要:节选部分的《雷雨》描写了周朴园与侍萍30年后相遇与相认的过程,依据批判性思维的三要点“会质疑”“重实证”“讲逻辑”,对这两个人物形象的鉴赏,应通过“质疑—共解”来保持心灵的开放,让学生理解戏剧的价值,懂得生活的真正逻辑。具体包括三个环节:从质疑到实证,从批判到立论,从结论到争鸣。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戏剧人物形象雷雨  戏剧教学,主要是要教会学生掌握分析戏剧的基本方法,特别是鉴赏戏剧中的人物
期刊
摘要:课堂上,带着“任务”展开教学活动,可增强教学的目标指向性,降低教学过程中的自由散漫和盲目随意。“任务驱动”下的文言文教学,可基于课程标准、学生认知、核心素养设计任务。  关键词:《淮阴侯列传》任务驱动文言文教学  “任务驱动”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教学法,其要义是以“任务”为依托,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带着真实、具体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课堂上,带着“任务”展开教学活动,可增强教学的目标
期刊
摘要:在“生长数学”理念下,“三角形内角和”的教学目标是促进思维生长,教学活动是主动演绎过程,教学重心是追求思维策略。在这样的价值判断下,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重点引导学生在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过程中,产生“式结构”与“形结构”的联想转化,不断生长新的思维,迸发新的想法,最终获得哲学方法论上的认识。由此获得的教学反思有:厘清知识逻辑是教学设计的前提;把握思维逻辑是教学活动的关键;明晰教学逻辑是教学
期刊
摘要:教研组是学校基层的管理实体,是教学研究的组织形式,是实践新课标教学理念的基本单位,是学科教师提升业务素养的常规场域,在学校教学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发挥着多方面的功能。应结合当前的教学形势,加强教研组的队伍建设,深化教研管理。具体做法有:用“心”开展队伍建设,包括师徒结对要掏心、常规教研要精心、培训学习要上心;以“新”开拓教研管理,包括内容创新和形式出新。  关键词:教研组队伍建设教研管理 
期刊
【编者按】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举国上下陷入危机。疫情场域下的一线教学,无论是在居家学习期间还是返校复学之后,均不乏化疫情危机为教育契机的宝贵实践。本期推介语文学科的几例探索。  摘要:“校长阅读课”是在非常时期开展的一次富有开创意义的教学实践,可以说是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实践样本。“校长阅读课”在教学实践上呈现三个特征:阅读方式上,由纸质阅读向屏幕阅读转变;阅读资源上,聚焦灾疫
期刊
摘要:应然的教育教学过程需要明确教育目的、遵循教育规律、贯彻教学目标,最终的评价是对教育教学的合目的性、合规律性及目标达成度的考量。要实现由实然向应然状态的转变,参照布卢姆认知教育目标分类学,分析课程标准、学业水平测试说明、学业质量水平层级,找到理论与实践的依据,是一条可行的路径。  关键词:布卢姆认知教育目标分类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测试说明学业质量  教育是有目的的。这种目的性和时代发展紧密相关,体
期刊
摘要:插图是中学历史课本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一课教学,利用《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带领学生通过读图,发现历史细节;通过演图,穿越历史场景;通过补图,寻找历史证据;通过辨图,捕捉历史真相。  关键词:历史课本插图史料核心素养  插图是中学历史课本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以统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一课中的
期刊
摘要:数学实验的实践特征可归纳为从直观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经验到方法。这不仅关系到深度学习的表现形式、思维方式和通用技术,更有助于学生数学“三大能力”(抽象力、推理力、模型力)的发展,有助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层级与缓存,能实现数学思考阶段性目标的定性发展。以《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一课的片段为例进行说明。  关键词:数学实验深度学习三视图  文献研究显示,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