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创设课堂情境促成有效师生互动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sycha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澜教授说:“课堂教学的本质应当被视为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有效的师生互动尤其是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不仅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更有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新型的课堂教学必须强调课堂互动,体现师生在沟通和交往中有效互动,体现各自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课堂才会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又该如何实施有效的师生互动,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呢?
  一、营造人性化的课堂氛围,促成有效师生互动
  1、教师要多一点尊重和信任
  在教学活动中,只有对小学生热爱、尊重、豆角和信任,才能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教师要关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距离,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尤其是潜能学习,对他们更要少批评多鼓励。从而建立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产生主动互动的学习欲望。
  2、教师要多一点包容和欣赏。
  学生的发展巨大的,其优势发展潜能又是各有所长、不尽相同的。老师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暂时的不足,包容学生一时的缺点,用鼓励性语言,善意地评估学生的天性和行为表现。正如冰心所说“调皮的男孩是好的,淘气的女孩是巧的。”教师要用积极的态度对待每个学生,用微笑、抚摸,与他们进行精神对话,在他们心目中播洒自信的种子,让他们感受被欣赏的幸福,感受学习的快乐。
  3、教师要多一点真诚的赞美、恰当的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真诚地鼓励每一个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树立其自信心,增强其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精神状态积极饱满,才能在课堂中,充分参与思考、质疑、认识、练习等独立活动,让学习活动成为“多向”的信息交流,让教学过程成为“立体的结构”,让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同对方的交往而不断地自我建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二、创设竞争性情境,促成有效师生互动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教师在课堂上创设竞争机制,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成有效师生互动。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在练习设计中设计了快速抢答题,全班同学分男女两队进行比赛。在此情境中,老师还没有宣布比赛规则和要求时,全体同学已进入竞赛状态,暗中为自己的队“加油”,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引发出来,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也从中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三、创设游戏情境,促成有效师生互动
  根据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以及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特点,设置游戏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如教学“小数的性质”时,在练习设计环节,设计了“真情碰碰碰”游戏,让一位同学手持0.23的牌子站在台前,下面手持与0.23相等牌子的同学就与其站为一队(如0.230、0.2300……)。又如教学“6的乘法口诀练习”时,设计了“水果大聚会游戏”,学生手中持有颜色、品种不同的水果,每个水果上写有算式或口诀。游戏规则是:把手中持有算式的水果放入相应口诀的篮子中,持有口诀的水果放入相应算式的篮子中。放正确的学生,老师及时鼓励并奖励一颗红星。学生在游戏中,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精神高度集中,学生在不知不觉互动环节中学到了有用知识,尝到了学习的乐趣,发展了能力,提高兴趣,感悟了数学思想方法。
  四、创设动手操作的情境,促成有效师生互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了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而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是强调外显活动与内隐活动的结合。教学中我根据小学生认知特点和数学知识本身特点,有意识地设置学生动手操作情境,使课堂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的活跃状态。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时,解决“45—8等于几?”这个问题,我发给每位学生一捆小棒,让学生自由结合进行探索。于是,有的独立研究,有的同桌讨论,有的几个人组合,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形成了。我及时启发学生:今天我们来当一回数学家,看谁找到的算法最多?全体学生焕发出极大的参与热情,通过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发现和解决了问题,经历了获取知识的过程,尝到了探求知识的乐趣。
  五、创设合作学习的情境,促成有效师生互动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合作情境,建立合作机制,有利于师生间、生生间的情感和信息交流,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能够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能够弥补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通过学生间的互动,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如教学“十几减九”时,新课将要结束,一们学生问:“老师,12—9中,2—9不够减,我是倒着减的,先用9—2=7,再用10—7=3这样可以吗?”问题一出,许多学生都面面相觑,一时无法理解,这时,老师及时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合作讨论,先弄清9—2可以怎样想,并举几个例子试一试。通过讨论,最后达成一致意见,认为这样独特的解法,不但合情合理,更具有独创性,此时,学生处于高度亢奋状态。不宜讲清的问题在你一言我一语中得到解决,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学生思维的敏捷度也得到了提高。
  总之,有效的师生互动能引导学生获取知识,积极思维,提高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创设特定的情境,促进有效师生互动。并在互动过程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使学生对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入,层层推进,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生成的过程,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近感,从而引导学生在探究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作者单位:洪泽县实验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我一直认为,孩子毕竟是孩子,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更多的应该是宽容、理解和引导。面对形形色色的学生,我们必须履行老师的职责,用爱心、耐心、诚心、细心来培养他们,多给孩子们创造成长的机会,让他们善良、真诚、细心的天性激发出来,更加健康地成长。  一、给孩子创造“付出爱心”的机会  一大早,我刚来到教室,小莹就蹦蹦跳跳地向我走来,边走边激动地叫着:“陈老师,你看,你看,我
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就是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通过对课堂教学诸环节的精心设计,充分调动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它是我们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主要包括教学情境的优化、教学目标的优化、教学内容的优化和教学方法的优化。  一、教学情境的优化  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努力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使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始终洋溢着浓厚的学习气氛
数学实践活动,是以教师引导,学生主体参与为主要形式的。它体现的是情趣性,探索性和体悟性。又是以学生主体自身活动经验为特征,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让学生经历感性认识和发现知识建构的过程,获得认知自我体验,积累探究数学问题的知识经验,逐渐形成具有个性特征的数学学习方式。  一、走进有趣的活动情景  数学教学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应以人为本。那么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的同时,应
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需要学生间组成相互合作的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活动相互合作、思维相互碰撞从而更好地完成探究问题的任务,但是如何让学生更好地融人到小组中学习呢?1
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人体运动需要氧气,在肺部进行气体交换,将氧气吸收进血液,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2)人体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也就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以吸进更多的氧
苏霍姆林斯基说:周围世界的鲜明形象对教师来说只是一种源泉,在这个源泉的各种形状、色彩和声音里隐藏着成千上万个问题。这成千上万个问题包含了许多数学问题,当然,有些并不是直
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传递信息,进行沟通的重要工具,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效率。”俄罗斯也有句民谚:“语言不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幼儿的环保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的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幼儿时期的儿童有独特的认知特点和学习方式,要把这样一个属于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展示给他们,就需要教师在复杂抽象的环境科学与轻松、形象的幼儿活动之间建立一座桥梁,让幼儿对环境活动产生兴趣,在兴趣活动中加深对环保教育的理解。  一、在大自然中通过切身体验感受环保的重要性  陶行
小班幼儿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对较短,且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只有将抽象的数学知识渗透于游戏中,才能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快乐的学习,激发孩子对数学的兴趣。我认为,
2011版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在阅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但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可事实上,很多教师无知地肢解文本,将文本整体之美剖解得支离破碎;很多老师过深挖掘课文,不考量学生的实际情况,一味以深度为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很多老师并不注重文本的核心价值,无度地补充材料,学生的思维天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