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路径探索

来源 :商场现代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ShiJiaZ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全球金融危机后,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我国也加快战略部署,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加快培育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本文将从中关村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出发,着重解决“中关村引领什么,怎么引领”的问题。通过对重点产业突破、体制机制创新、联动格局构建三个方面深入剖析,探索出中关村引领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适宜路径,以期更好地发挥中关村的创新资源优势和引领示范作用。最后,从人才、政策、统计体系、产权保护、投融资、国际化等方面提出保障建议。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 中关村 体制机制 创新驱动
  
  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等特征,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美、日、欧等国家和地区将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列为国家战略。我国也将包括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等在内的七大战略新兴产业加以重点部署。中关村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我国技术创新的源头和体制机制先行先试区,肩负着引领我国战略新兴产业跨越发展的重要使命。本文将从中关村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出发,着重分析说明中关村到底引领什么,怎么引领。通过对引领机制和路径的探索,以期更好地发挥中关村的创新资源优势和引领示范作用。
  一、中关村引领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原则
  1.总体思路
  抓住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机遇,依托中关村现有产业基础和智力资源密集优势,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积极探索产业资源集成、产学研创新、产业投融资以及地区产业促进等方面的新机制和新路径,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率先突破重點细分领域的核心和共性技术,实施一批重大示范项目,推动重点领域的技术突破、市场形成和跨越式发展,加强北京市乃至更大范围内的区域产业分工协作,打造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辐射带动国内其他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领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国际产业竞争制高点。
  2.发展原则
  重点突破。引领并不是要强调全方位、全领域、面面俱到,而是既要综合考虑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中关村的要求,又要紧密结合中关村发展实际,充分发挥其自主创新能力强、创新成果输出多、体制机制先行先试等方面的优势和特色,有重点、针对性地引领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式发展。
  创新驱动。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将“创新”的理念融入到引领的全过程中,不仅体现在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更体现在体制机制的创新以及区域联动共赢发展模式的探索等方面,引领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开放合作。充分借鉴国外新兴产业发展经验,积极参与和融入全球创新资源分配和高端产业分工,吸引全球范围内的人才、技术、创业投资、跨国公司研发总部等高端资源聚集,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领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
  二、中关村引领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的路径选择
  1.突破重点产业领域
  相对传统成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处于产业开发初期或成长突破期,面临风险相对更高,发展过程中伴随着技术、市场、政策、商业模式、与原有产业的兼容或替代等一系列风险和不确定性。如何有效规避发展风险和不确定性,引领我国抢占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高点成为中关村亟待解决的问题。
  突破关键和共性技术。顺应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趋势,信息网络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技术等将成为关注重点。中关村应发挥创新资源聚集优势,探索适宜的资源集成路径与模式,着力突破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关键和共性技术,发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攻坚主力军和技术突破引领者的作用,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例如,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重点突破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高端软件、物联网、云计算等领域的核心技术。
  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处于发展初期,仍存在上下游产业链条不对接、不完整,产业运营模式、商业模式、行业监管模式、行业扶持模式不尽完善等诸多问题。中关村聚集了大量新兴产业领域龙头企业,是我国商业模式创新的典型区域,拥有一大批行业技术、标准领先的领军企业,产业上下游资源密集,具备疏通产业链条、探索产业适宜运营、监管模式的良好基础,且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具有产业政策、改革等方面的先行先试优势,未来,可以加强政府采购、产业基金等各项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产业引导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在产业发展模式探索、商业模式创新、疏通产业链条等方面发挥重要的探索和示范作用。
  推进创新成果应用示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要高度重视需求市场的培育,需求拉动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中关村将在先进成果应用示范、产业新兴市场形成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围绕战略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部署建设数字娱乐、导航产业、云计算、物联网等一大批应用示范工程和示范基地,实施“关键技术示范工程”和“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工程”,加快新兴市场培育。同时,通过设立分公司、共建产业化基地等方式,加强中关村科研院所、企业与国内其它区域的合作,加速中关村战略新兴产业先进技术的产业化进程,拓展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范围。
  加强标准的制定与推广。“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技术、三流企业做产品”成为国际经验,我国要抢占国际制高点,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技术标准、服务标准的研制和推广至关重要。中关村作为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高地,已取得了TD-SCDMA、闪联、McWiLL、无线物联网芯片等大批国际标准。未来要紧抓“中关村标准创新试点”建设契机,鼓励企业、机构、联盟等通过产学研合作、共同申报项目、国际合作等方式,承担国际、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的制定,在新一代信息产业、节能环保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重大标准突破,并发挥中关村各类联盟优势,集成相关产业上下游各类创新资源,推进标准的研制和推广。
  2.探索体制机制创新
  产业资源集成机制。新兴产业兴起和快速发展离不开创新资源的支撑,中关村应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加速战略新兴产业高端创新资源聚集。⑴通过建设中关村科学城、未来科技城等一批重大“央地合作平台”,推动央企研发中心、总部机构、高端制造基地及重大成果转化项目落地,形成“央地”资源协调长效对接和服务机制。⑵利用首都国际大都市优势,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吸引以跨国公司、侨资为代表的国际产业组织、行业协会在京设立研发中心和总部机构,探索国际研发机构参与国家、北京市科技项目新模式。⑶大力发展民营总部经济,吸引民企集团在京设立研发中心、总部机构,支持民企参与国家或市级重大科技项目、重点示范工程,快速融入首都战略性新兴产业大战略。⑷推动市属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及科研机构改革,积极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的技术研发、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与服务等发展环节。
  产学研合作机制。产学研合作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前沿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标准制定、行业规范发展及市场规模扩大具有重大促进作用。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可以通过:⑴借鉴台湾工研院、斯坦福技术许可办公室经验模式,推动园区与在京高校院所全面合作。⑵鼓励企业单独或联合建立国家和市级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等科研平台,探索研发准备金制度,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⑶通过专项资金、项目委托、活动联合等形式,鼓励合作主体共建产业联盟和行业协会,尝试将行业规范制定、业内资质认定、行业技术标准制定等部分职能移交、委托或授权给行业协会。⑷鼓励科技咨询、技术转移、评级担保等科技中介组织发展,健全“科技孵化器—科技加速器—产业基地”一体化产业创新服务体系。
  产业投融资机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资金需求量大,中关村需加快建立科技、产业、金融以及政府相关主体对接机制。⑴建立政府创业投资资金引导机制,加强北京市参股设立创投基金运营管理,发挥政府创投基金母基金作用,参股各类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金投资新兴产业。⑵建立多层次资本融资市场,鼓励符合条件的高科技企业利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海外市场等资本市场融资,探索发行科技型中小企业集合债券;扩大中关村非上市公司代办股份转让试点范围,组建全国统一的场外交易市场,建立资本市场转板制度,为私募股权基金投资和退出搭建平台。⑶试点放宽创投企业结汇限制,支持社保基金、保险资金、高校、大型企业及其他投资机构设立和发展股权投资基金,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等面向科技企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鼓励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加大信贷、保险外汇等支持力度。
  地区产业促进机制。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政府为促进新兴产业发展而出台的技术研发、应用示范、政府补贴等一系列政策,为中关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⑴支持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联合承接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积极对接中科院、重点高校和科研机构产出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支持重大项目落地转化。⑵实施产业基础配套和高端制造支撑工程,在下一代互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等领域,谋划一批战略性基础设施,在集成电路、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落地一批高端制造项目。⑶围绕城市建设管理和绿色经济发展需求,在三网融合、云计算、物联网、新能源等领域开展一批关键技术和产品应用示范工程,通过政府购买、资助、补贴等方式引导消费模式转变,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优先纳入政府采购目录,加大政府采购力度。
  3.构建联动发展格局
  整合市域内空间资源。结合北京城市规划实施评估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空间规划调整,统筹各类功能区空间资源,系统谋划战略性新兴产业科学布局和集聚发展。按照“集中布局、集群发展”的理念,重点依托海淀和昌平南部地区打造北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带,依托大兴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南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加快建设中关村科学城科技创新中心和未来科技城人才创新基地两大战略支点,整合各区县产业发展空间,打造一批规模特色产业基地,构筑“两城两带、一核多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格局,加强与京津冀及全国其他地区产业创新协作,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联动发展局面。
   加强京津冀创新协作。确立“大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理念,谋划在更大范围、更高层面上的区域间协作,深化产业链合作、设施共建、资源共享、平台开放等层面的合作。引导龙头企业通过总部经济模式,促进不同区域在研发、中试、生产等不同环节优势互补,打造京津冀整体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链条,实现企业创新发展与区域合作共赢。以重大项目为纽带,推进在京国家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联盟等资源开放共享,形成与天津、河北等地区在重大项目共建、协同创新、服务配套等方面的协作,提升区域整体产业竞争力。加快推进京津塘产业带规划建设,与天津、河北共建特色产业基地或园区,加速产业要素的配置、产业链环节的衔接,打造京津冀地区完整的优势产业链条。加强京津冀在资源、环境领域的全方位科技合作,加强技术联合攻关与节能减排技术和产品的应用。
  强化中关村在全国范围内辐射效应。依托中国技术交易所等技术交易平台,探索建立完善技术产权交易制度、机制和规范,创新交易产品和服务内容,聚集要素资源,完善技术产权融资等配套功能,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技术交易平台,辐射带动全国技术市场和国内其他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强中关村管委会、中关村发展集团等平台与国内其他区域部门的沟通、协调,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发展需求,通过共建基地、设立中关村各功能区子园区等模式,将中关村品牌辐射到国内其他区域,为所在区域吸引、集聚人才、科技等要素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链条分工合作联动发展格局。
  三、中关村引领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1.加强高端人才培养和引进
  制定鼓励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政策,建立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促进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发挥研究型大学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学科建设,增加急需的专业学位类别。落实国家和北京市高级人才引进政策,聚集拔尖领军人才与科技创新要素,包括引进高层次人才与高端智力以及引入国际科技与创新要素两方面。加快完善期权、技术入股、股权、分红权等多种激励机制,鼓励科研机构和高校科技人员积极从事职务发明创造。建立科研机构、高校创新人才向企业流动的机制,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保障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专业人才给予落实户口、配偶工作安置、子女入学教育等方面的政策优惠。
  2.完善财税金融等扶持政策
  落实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财税政策,通过股权投资、奖励、补助、贴息、资本金注入、财政返还、税收减免等多种方式加大扶持力度。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项目联席会制度,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的资金支持。充分发挥股票、债券等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功能,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引导风投机构、民间资本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拓宽融资渠道。研究并制定促进政府公共服务部门和国有企业采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及服务的专项政策,逐步完善政府采购有关机制,发挥政府采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首购、订购、首台(套)、推广应用等方式,积极培育市场。
  3.加快统计指标体系构建
  在现有统计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指标体系,进一步梳理新兴产业细分领域分类,推进统计管理体制改革,统一产业业态划分口径,科学设置新兴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加强统计分析,掌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规模、技术水平及产业结构,将新兴产业发展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列为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定期通报新兴产业发展情况,形成发展新兴产业的工作氛围。对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科学评价,定期发布监测报告。
  4.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深化与新兴产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经贸交流,构建全方位开放合作格局,整合国际资源,鼓励外资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团队;鼓励企业走出去,投资建立海外生产基地、资源供应基地和研发中心,开展海外资源、专利技术、著名品牌、商业网络和制造基地收购;研究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进出口扶持措施,支持企业进口关键设备和引进先进技术。
  
  参考文献:
  [1] 看今朝:中关村如何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J]国际融资,2010,(05),15-16
  [2] 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下一组支柱产业[R]. 中国经济热点分析报告 , 2010,(08),1-112
  [3] 2010世界新兴产業发展报告[R]. 中国发展门户网,2010,(11),1-43
  [4] 李石柱:把中关村打造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策源地[J]. 中国高新区,2010,(08 ),23
  [5] 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J]. 中国科技产业,2010,(09),15
  [6] 张伟: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 中关村打造“先锋部队”[N].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0-03-22-A02版,1-3
  [7] 杨文利:加强产学研合作 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N].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0-12-27-001版,1
  [8] 沙磊:中关村科博会自主创新成果展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J]. 中关村,2010,(07),66-67
其他文献
一、商圈理论简介  在理论上,商圈也称购买圈、商势圈,是指在一定经济区域内,以商场或商业区为中心向周围扩展形成辐射,对顾客形成吸引力的一定范围或区域。20世纪30年代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提出了商圈理论,该理论的要点是,以中心地为圆心,以最大的商品销售和餐饮服务辐射能力为半径,形成商品销售和餐饮服务的中心地。  不同的学者分别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对商圈下过定义。国外学者大多倾向于微观定义,即商圈一般
期刊
[摘 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是优化我国能源和经济结构的现实选择、是保障能源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由之路、是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的战略突破口。本文通过对宝鸡市新能源产业的SWOT分析,总结了宝鸡市新能源产业发展所存在的优势和劣势,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动宝鸡市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宝鸡市 新能源产业 SWOT分析 发展战略    一、引言  历史经验表明,每一次全球经
期刊
[摘要]由于近年来房价飚升、房地产市场供求结构不合理、房地产市场投机愈演愈烈等房地产市场问题的突出,国家针对房地产市场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公共政策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空。但这些政策实施的结果与目标相差甚远、收效甚微。归其原因在于,在地方政府执行公共政策时,房地产商等利益集团从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向政府游说影响政策的执行。而地方政府则为了地方的政绩,替换、抵抗、有选择的传达中央的公共政策,以致于这些
期刊
[摘 要]基于循环经济的运行模式,结合农业循环经济的内涵,以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构建了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和社会发展、资源减量投入、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质量4方面共18项操作化指标。  [关键词]运行模式 农业循环经济 评价指标体系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资源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国际社会逐步认识到,要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三赢”的战略目标,必须
期刊
[摘 要]本文界定了区域科技人才开发的内涵,根据定义建立了区域科技人才开发水平的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基于格栅获取的模糊Borda数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構建了区域科技人才开发水平评价模型。运用所建立的模型对河北省科技人才开发水平进行综合评价,证明了所建立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区域科技人才开发 指标体系 评价模型    科技人才是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是区域科技创新系统
期刊
[摘 要]随着美国金融危机愈演愈烈,欧元区相继出现主权债务危机,以及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币逐步放开,在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中作用也越来越大之际,人民币国际化问题再次成为世界关注之重点,本文结合多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着重从现阶段的角度对人民币国际化问题做出较为深入的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 离岸金融 超主权货币    货币是国家经济主权的体现,因此相当多国家发行本国货币并要求在
期刊
[摘 要]服务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发展推动作用凸现,引起了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关注的是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的路径机制,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的四条路径假说,并以广东省时间序列数据为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和几个机制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而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结果证实生产性服务业能够通过促进几个机制变量的增长来促进整体经济
期刊
[摘要]商品陈列的科学性的研究,借助于数据挖掘的技术从海量的销售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事先未知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本文综述了各种常用的数据挖掘算法和评价标准。  [关键词] 数据挖掘决策树神经网络    数据挖掘是从海量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事先未知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非平凡过程,汇集了来自机器学习、模式识别、数据库、统计学、人工智能以及管理信息系统等多学科的成果。其中在商业
期刊
[摘 要] 随着我国区域旅游合作的不断推进,区域文化在区域旅游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本文则以宁镇扬区域为例,探讨了区域文化对区域旅游市场营销的影响,并简单地提出相关建议,以促使宁镇扬区域旅游发展能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 区域文化 旅游 市场营销 宁镇扬    一、前言  宁镇扬区域合作,从旅游的角度上讲,已经不是一个新的话题。从2002年南京都市圈的打造开始,宁镇扬区域旅游合作己经在民间开始,
期刊
[摘 要] 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极大,酒店业也受到很大的影响,为应对日益频繁的金融危机,制定酒店业应对危机的长效机制十分必要,后金融危机时代成为酒店业调整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本文在分析金融危机对安徽省酒店业的影响以及金融危机期间安徽省酒店业发展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后金融危机时代安徽省酒店业的发展措施,以促进安徽省酒店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后金融危机时代 酒店业 安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