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Si/Ti比TiO2-SiO2纳米复合粉体的制备及性能

来源 :山西化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gp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钛酸丁酯为前驱体,乙醇为溶剂制备不同高Si/Ti比及不同煅烧温度的TiO2-SiO2纳米复合粉体.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对所得复合粉体进行结构表征.实验以亚甲基蓝溶液为模拟废水,考察TiO2-SiO2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Ti/Si摩尔比为10:5时,光催化活性最好.并随着紫外光照射时间的增加,TiO2-SiO2光催化活性逐渐提高.
其他文献
人类从何而来?向何方去?    人类从何而来?向何方去?这是当代科学界普遍关心而又不易解答的问题。  自从达尔文学说问世,进化论思想已深入人心。人们普遍相信,我们的祖先是由猿类逐渐进化而来的。  根据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和当代考古成果,我们可以大致地列出一份人类起源和发展的时间表,即:古猿,生活于1400万至800万年前;南猿,生活于400万至190万年前;猿人,生活于170万至20万年前。  不
期刊
稀土分离过程中,盐酸反萃后的负载有机变成了带有少部分盐酸的空白有机,通过研究生产中采用洗水串级洗涤空白有机中的盐酸后的洗水利用的不同方式,分析不同工艺的优缺点,为生产过程中降低酸碱消耗和减少废水排放,降低生产成本提供一定的价值.
晶体硅电池生产过程中,需要各种传送结构传输硅片,如滚轮、皮带、吸盘等,这些传送结构直接接触硅片,不可避免的对硅片产生影响,这些影响通常会造成电池片外观或电性能异常而降级降档,因此,对这些降级电池片进行EL(电致发光),显微镜等测试,分析其造成降级的可能原因,对有缺陷的传送结构进行优化改造等,不仅可以解决生产线出现的各类电学和外观异常问题,同时还能保持电池生产效率稳定,提高生产良率,降低生产成本等.
目前乙二醇生产工艺按照所使用原料的不同,主要可以分为煤化工路线、石油化工路线和生物质路线三种工艺技术方法.对这三种生产工艺技术进行了分析和论述,并探讨了今后乙二醇工业生产的发展前景与方向.
风水在香港最初的民间肇始要上溯到20世纪70年代,那时候相面师林真,在香港商业电台主持一档心理节目,为接通电话的人听音相面,这个节目当时是全港电台收听率之冠。据传,九龙城一带的电话机楼,曾因打进电台的热线繁忙而时常瘫痪。  20世纪70年代经济的起飞,使香港的股票市场进入大起大落的年代,一大批白手起家的富豪相继出世,怎么让自己将来活得更好,成了港人的第二大疑惑。  在这个全港期盼“藏风得水”的年代
期刊
基于武汉某道路工程项目,利用PLAXIS 2D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分析了不同隔离桩长度情况下,隔离桩对邻近既有隧道的变形控制作用.结果表明:邻近既有隧道的基坑开挖,若不采取相应加固措施,隧道及地下连续墙均会出现很大变形,威胁结构安全;隔离桩可对隧道起到良好变形控制作用,相较于无隔离桩情况,在L/H=1.5的情况下,水平和竖向变形分别降低66.9%和72.5%;通过参数分析,考虑安全性及经济性,隔离桩桩长建议取值范围为(1.4~1.8)H.
基坑开挖不可避免地会使下卧既有隧道产生附加内力和变形,严重时甚至影响地铁运营安全.基于某城市地下道路明挖施工过程中下卧地铁隧道变形实测数据,探究了开挖卸载致下卧隧道上浮规律,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竖井跳挖+抗浮框架”措施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下卧隧道的变形呈现三阶段形式,分别是上浮段、稳定段及回落段;坑底最后一层土开挖后,隧道上浮速率与上浮量均发生显著增加;底板和上部结构施工、坑底土方回填及“竖井跳挖+抗浮框架”措施对抑制隧道上浮有明显效果.
稀有金属已经成为我国各行业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而大多数稀有金属元素来自岩矿中.经过一定的化学检测方法,可以协助分析者掌握岩石矿物中稀有金属元素的组成与含量,方便人们对岩矿中稀有金属的勘察.由于化学分析方式相对较为方便简单,所以已经成为勘察岩矿中稀有金属元素的主要方式.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保护剂,用水热还原法合成了PVP功能化的还原氧化石墨烯纳米材料(PVP-Gr),用循环伏安法(CV)对PVP-Gr进行了表征.并用PVP-Gr构建电化学传感平台,实现了对异槲皮苷的电化学检测.在优化实验条件的基础上,差分脉冲伏安(DPV)峰电流与浓度为1.0×10-10 mol·L-1~5.0×10-7 mol·L-1的异槲皮苷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为8.0×10-11 mol·L-1.将该分析方法应用于药物制剂中异槲皮苷的含量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和做广告的道理一样,恶心的广告也是话题,经典的广告则历久弥新。    “树上挂满了情人”——这么秀逗的一句话,出自我大学时一个教比较文学的老师之口。  很清楚地记得那是一门选修课,在选修之前,大家都可以先试听一节课才做定夺。那位老师很年轻,那天他给我们上的试听课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这课大家听了很多遍了。不过,很让我们惊诧的是,这位老师先是声情并茂地朗读了一遍课文,然后忽地一声:我先从最后一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