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是如何对待不公正待遇的

来源 :领导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on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毛泽东探索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过程中,充满了他与党内错误思想进行的各种斗争,他本人也遭遇过多次打击。不公正待遇既能让人绝望沉沦,也能砥砺人的意志、信念,激发更大的动力和智慧,从而把坏事变成好事。对待不公正待遇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对策,是判断一个人心智境界的重要指标。毛泽东是如何对待自己受到的不公平待遇的呢?
  直至遵义会议召开前,毛泽东在党的核心领导层中一直处于相对边缘的位置,因而他与占有统治地位的党内“左”倾教条主义进行斗争就需要冒较大的风险,更需要非凡的胆识和冷静的智慧。
  1927年秋收起义失利后,毛泽东从敌强我弱的客观形势出发,果断决定停止攻打长沙的计划,带着队伍转入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然而,这一符合实际的决策却遭到了来自中央的批评、指责,有人认为毛泽东“行动太右,烧杀太少”,是“右倾逃跑”“枪杆子主义”。随后,毛泽东被撤销了政治局候补委员和湖南省委委员的职务。当时还误传毛泽东“被开除党籍”,使他一度成为“党外人士”。对于这些不公平待遇,毛泽东首先考虑的不是个人得失,而是着眼于革命事业的大局,宁可委屈个人,也要遵守组织纪律。抗战时期,毛泽东在同英国记者斯坦因谈话时也说:“我自己曾经有过处于少数地位的情况。在这种时候,我所能做的只有等待。”
  1932年10月,中共苏区中央局在江西省宁都县召开会议,会议不顾王稼祥、朱德的反对,对毛泽东正确的军事方针进行了批判,最后撤销了他的红一方面军总政委的职务,由周恩来兼任。会后,“左”倾领导者调毛泽东专做政府工作,在此后长达两年多的时间里,毛泽东在中央和红军的重要决策上都失去了发言权。这对毛泽东来说,是一个沉重打击。但在会后,他作出了两点表示:一是少数服从多数;二是仍然愿意积极对待党的工作,尽力作出自己的贡献。他对在宁都会议上支持自己的王稼祥说:“算了吧,我们是少数,还是服从多数吧。”又对为他送别的周恩来表示:“前方军事急需,何时电召便何时来。”
  曾与毛泽东一道工作过的李维汉,对于毛泽东对待不公正待遇的态度作出过概括性的总结:“他坚持三条:一是少数服从多数;二是不消极;三是争取在党许可的条件下做些工作。”
  在被整、靠边儿站的岁月里,毛泽东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正确主张,依然保持泰然自若的心态和顽强坚韧的品格。他坚信自己的观点、路线是正确的,终将得到绝多数人的拥护和支持。尽管这一过程可能是漫长和痛苦的,但毛泽东依然抓住一切機会和可能条件充实自我,为中国革命的顺利发展而孜孜不倦地努力。
  宁都会议后,毛泽东被剥夺了军事指挥权,基本上成为一个闲人。其间,他没有懈怠消沉,而是认真学习马列著作——《资本论》《两种策略》《论“左派”幼稚病》《反杜林论》和一些经济类书。后来,他回忆当时的读书生活时说,1932年秋开始,我没有工作,就从漳州以及其他地方收集来的书籍中,把有关马克斯、思格斯的书通通找了出来,不全不够的就向一些同志借。我就埋头苦读马列著作,差不多整天看,读了这本,又看了那本,有时还交替着看,扎扎实实下功夫,硬是读了两年书,后来写成的《矛盾论》《实践论》,就是在这两年里读马列著作中形成的。
  据贺子珍回忆,宁都会议后,许多会议毛泽东不能出席。毛泽东当时的态度是,只要让他参加会议,他都不放弃。在会上,他尽力阐述自己的观点,而不管王明路线的执行者赞成还是反对。消极颓废不是毛泽东的性格。当他的正确意见不被大家理解时,就无条件地服从组织的决定,但并不因此而放弃自己的正确主张。他创造一切条件宣传自己的主张,并坚信党与同志们终将接受他的正确意见。
  毛泽东一向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在他受处分、被剥夺军事指挥权期间,他深入各县,对于农村情况进行了系统扎实的调查研究。从1933年8月至1934年l月,他撰写了《长岗乡调查》《才溪乡调查》《必须注意经济工作》《怎样分析农村阶级》《我们的经济政策》《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等文章,成为指导中央苏区经济建设、土地改革等项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身处逆境之中,毛泽东不管干什么工作,都竭尽全力作出成就,使自己的智慧和才干得到进一步的增长。
  这一段不平常的艰难经历留给毛泽东的印象很深。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八大预备会议上回顾那段逆境时说:“对于那些冤枉和委屈,对于那些不适当的处罚和错误的处置,……可以有两种态度:一种态度是从此消极,很气愤,不满意;另一种态度是把它看作一种有益的教育,当作一种锻炼。”在1962年1月举行的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又讲道:“一个人为什么只能上升不能下降呢?为什么只能做这个地方的工作而不能调到别个地方去呢?我认为这种下降和调动,不论正确与否,都是有益处的,可以锻炼革命意志,可以调查和研究许多新情况,增加有益的知识。我自己就有这一方面的经验,得到很大的益处。”这当然不是说毛泽东喜欢或让别人也遭受不公正的待遇。他说:“你说开除党籍对于一个人是高兴呀,我就不相信,我就不高兴。”“这个世界就是这么个世界,要那么完全公道是不可能的,现在不可能,永远也不可能。”可见,毛泽东主张把受冤屈看成是一种锻炼和教育,这是从把坏事转变成好事的意义上说的,是被环境逼出来的。1938年,毛泽东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作报告时,曾给学员题词:“碰了钉子时,就向钉子学习,问题就解决了。”这也是他自己对待逆境和挫折的态度写照。人有时无法改变环境,但可以掌握对待环境的态度,而不同的态度对于人生和事业的影响可以有天壤之别。
  在经历长期被孤立的痛苦磨炼后,毛泽东逐渐领悟到团结大多数人战胜挫折的重要性。长征路上,他在中央领导层中一个一个地做工作,让正确的意见为大多数人所接受,这才实现了遵义会议的巨大转折。贺子珍曾回忆说,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对我感慨地讲:“办什么事都要有个大多数啊!”她比别人更清楚地察觉到:“毛泽东在遵义会议后,有了很大变化,他更加沉着、练达,思想更加缜密、周到,特别是更善于团结人了。”事实上,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强调得最多的就是增强党内团结问题。他说:“我们要下决心不怕麻烦,下决心和犯错误的人合作。要学会和那些曾经同我闹过纠纷、有过原则分歧的人,打击过我以及开除过我党籍的人合作。我们在要求他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这个原则下同他团结合作。”历史的规律就是如此无情。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但实现真理的力量在多数人手中。欲使真理变成改造世界的强大力量,掌握真理的少数人必须善于做多数人的工作,使他们接受、掌握真理。这是长期遭受不公正待遇的经历给毛泽东的重要启示。经过挫折和痛苦的磨砺,毛泽东的领导艺术和工作方法也日臻纯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以后全党的团结和革命的胜利。
  (责编/彭澜)
其他文献
1984年4月,武汉一位工人给邓小平同志写信。信中不称“军委邓主席”,也不称“中顾委邓主任”,而是恳切地写道:“小平同志:我这样的称呼,似乎不太礼貌,若有不妥之处,请给予责备。”邓小平同志看了这封“称同志”的信,当即写下了一段话——“头一次看到这样的称呼,我很喜欢,酌重处理!”个中显然藏有深意。  称呼,其实不只是叫法问题。人际间的称呼,是思想观念及人际关系的一种外化,是人际关系的表现。称呼的变化
贪官令人憎恨,可悲的是却屡屡有人步其后尘。有道是:“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的确,世上虽然没有后悔药,但贪官的可悲下场,却应当令人警
河北中茂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是河北省发改委审核批准备案的首家创业投资公司,注册资金2亿元人民币。自2008年6月成立以来,一直以支持中小科技企业发展为宗旨,
“拆迁大佐”沈培平  沈培平是今年被调查的第四个省部级官员。沈培平被调查距离他担任云南省副省长仅一年的时间。2013年1月27日,沈培平被选为云南省副省长。在这之前,他一直在普洱市(原思茅市)工作,2004年11月至2013年2月,先后担任思茅市代市长、市长、市委书记,其主政期间,被民间称为“拆迁大佐”。  2010年,沈培平强势推行旧城改造工程。这项改造工程对于政府有着明显的利好。如果旧城改造成
纵观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反腐实践,从基层到中央部委,各地、各级都有为数众多的官员“落马”,尤其是在查处省部级高官(俗称打“老虎”)方面的全面突破,已真正体现习近平总书记2013
2014年1月11日,“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在北京一家五星级酒店召开“2013中国医院管理学术年会暨颁奖典礼”,颁出了诸如“全国十大百姓满意放心医院”“十大百姓用药放心药企”“百姓放心示范药店”“中国医院优秀院长”“医院管理突出贡献奖”等几十个涉及领域专业、名头响亮的奖项。据介绍,在“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的此次评选活动中,只要收到通知的医疗机构缴纳几千甚至几万元不等的费用,就可得到相关的奖项。此事被中
晚节,是指一个人晚年的节操,有时也指在一项事业中的最后表现。现在讨论晚节,是因为有些领导干部晚节不保,这方面的教训与悲剧太多太沉重了。  一、不容忽视的“59岁现象”  有人把领导干部晚节不保的问题称为“59岁现象”,也有人认为,各个年龄段的领导干部都有违纪犯罪的事实,“59岁现象”的命题并不科学。但临近退休前后违纪犯罪的领导干部逐渐增多却是不争的事实。2014年2月2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
人世间,人与人相处,都难免会有冲撞、过节、恩怨。如果领导者因为与下属闹了点儿别扭,就视这样的下属为自己的“仇人”,并寻机打击报仇,给他小鞋穿,或者要好好收拾他,那么这样的领导就不是一位好领导者。如果能够做到豁然大度,敢于大胆重用自己的“仇人”,则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效益,创造出令人称颂的丰功伟绩来。春秋时期齐桓公大胆起用管仲的事例就是最具有代表性的。  春秋时,齐国国君齐襄公不幸被杀。襄公当
几年前,媒体曾报道:黑龙江省鹤岗市交通局原局长白玉库出资30万元,雇凶杀害了时任局长李星光。据白玉库交代,被害人李星光曾是自己的老部下,李星光被提拔为交通局副局长是自己一手操作的。李星光主政交通局后,“不但不感恩,还处处跟我作对。”因而积怨日深,最终发展到雇凶杀人。  透过这起雇凶杀人案,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白玉库的思维轨迹:李星光是我一手提拔的,应该知“恩”图报,但他却忘“恩”负“义”,“恩”将仇
中医特别讲究气的养成、调适与维护,认为人体元气的盛衰关乎人体免疫力和吸收力。若元气充沛,脏腑健旺,则免疫力强;否则元气衰惫,诸病丛生。其实何止我们人体的健康与预期寿命受制于元气,作为社会活动的主体,如何修身养性,最终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同样也需要元气、离不开元气的支撑与“给力”。尤其是党政领导干部,更应该明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的真谛,于施政之初就养成纯然之气,在施政期间注重不断补充“气”之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