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者从海口市政府办获悉,十一五期间,海口教育经历了历史性的变化,政府在教育领域的各项投入超过90亿元,用于优化整合各类教育资源,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尽可能让每一个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公平教育,率先在全省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
主动破解教育热点难点问题
府城地区是海口的城乡结合部,是外地务工人员聚集的主要区域。如何解决府城地区学位紧缺问题,让每一适龄孩子“有学上,上好学” 一直以来都是老百姓关注的教育焦点、难点问题。由于该区域学位紧缺,个别学校甚至出现了逾90人的超大班额,引起了省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极大关注。从2008年底开始,海口市巧用加减除法,主动破解这一难题。
据教育部门统计,政府在近两年投入近3亿元用于解决府城地区学位紧缺问题。如提前回收海南振发学校,改建成海南白驹学校,作为市直属学校管理,新增义务教育阶段学位3000多个,有效缓解了琼山五小和府城中学的压力。该校今年秋季共解决了20个班近1500名农民工子女的免费就近入学问题,为在海口务工的农民工送上了一份厚礼。琼山一小班额过大的问题一直是困扰学校发展的老大难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海口市政府以非凡的魄力,在学校附近区域用地资源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依然无偿划拨土地用于新建了琼山一小新校区。同时,迁建琼山中学高中部(原校址办初中部),扩建琼山侨中、琼山四小、琼山五小和府城中学,运用“加法”扩大了学校的办学规模,共新增14000多个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学位,从而达到缩小大班额的“减法”效果,受到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一致肯定和市民的好评。
十一五期间,海口市教育布局调整工程已新建、改建和扩建了32所学校,海口一中高中部、市九小滨海校区、海南侨中初中部、市二十五小海甸校区、海口实验中学初中部、海口一职中新校区、海口旅职校白水塘新校区等一大批优质学校陆续投入使用,长流中学、灵山中学、旧州中心小学等一批农村学校也完成了学校硬件设施的更新换代和校园环境改造,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正是这种“敢为先、善为新”的特区精神和智慧,让海口教育在十一五期间迎来了跨越性发展的黄金期:职教“三段式”模式已成为在全国推广的经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获得了教育部领导的充分肯定;历年来高、中考成绩和小学毕业测试总合格率和优秀稳定攀升,在全国、省级各类学科竞赛中的获奖人数稳居全省第一;百强扶百弱的城乡间教学帮扶,使农村学校的小学毕业测试、中考和高考总优秀率和总合格率明显提高。目前,全市已有6所学校通过省级规范化学校评估,69所通过市级规范化学校评估。
每年教育投入增幅超15%
长流中学在未纳入全市教育布局调整之前,“老师们连办公的地方都没有,作业本都要装在包里,下班后带回家批改。”如今,该校不仅建起了新教学大楼和学生公寓楼,还成为全省第一个拥有塑胶跑道运动场的农村学校,老师们不仅拥有自己的办公室,课余时间还能利用多媒体、电脑等现代化设施进行教学交流和备课,对年轻教师的成长帮助很大。随着办学条件的改善,不仅学生辍学现象大幅减少,而且吸引周边地区甚至附近市县越来越多的学生到该校就读。
从2009年开始,市财政每年投入1亿多元,使全市1万多名在职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与公务员平均工资持平,并解决了退休教师的生活补助问题;农村教师95%拥有工作间;城区教师人均住房面积20平方米,超过全市平均水平。
为了提升农村中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市教育局每年拨款500万元,组织他们到北京、上海、江苏、成都、山东等教育强省的全国示范校进行挂职锻炼和跟班学习,更新了他们的教育理念,提升了学校领导干部的业务素质,涌现出一批批省市教坛新秀等骨干教师,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根据教育部门统计数据显示:近五年海口市落实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的资金达4.47亿元,农村学校的投入资金达2.38亿元,职业教育的投入经费达3.52亿元。每年教育投入增幅超过15%。
(来源:南海网)
主动破解教育热点难点问题
府城地区是海口的城乡结合部,是外地务工人员聚集的主要区域。如何解决府城地区学位紧缺问题,让每一适龄孩子“有学上,上好学” 一直以来都是老百姓关注的教育焦点、难点问题。由于该区域学位紧缺,个别学校甚至出现了逾90人的超大班额,引起了省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极大关注。从2008年底开始,海口市巧用加减除法,主动破解这一难题。
据教育部门统计,政府在近两年投入近3亿元用于解决府城地区学位紧缺问题。如提前回收海南振发学校,改建成海南白驹学校,作为市直属学校管理,新增义务教育阶段学位3000多个,有效缓解了琼山五小和府城中学的压力。该校今年秋季共解决了20个班近1500名农民工子女的免费就近入学问题,为在海口务工的农民工送上了一份厚礼。琼山一小班额过大的问题一直是困扰学校发展的老大难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海口市政府以非凡的魄力,在学校附近区域用地资源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依然无偿划拨土地用于新建了琼山一小新校区。同时,迁建琼山中学高中部(原校址办初中部),扩建琼山侨中、琼山四小、琼山五小和府城中学,运用“加法”扩大了学校的办学规模,共新增14000多个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学位,从而达到缩小大班额的“减法”效果,受到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一致肯定和市民的好评。
十一五期间,海口市教育布局调整工程已新建、改建和扩建了32所学校,海口一中高中部、市九小滨海校区、海南侨中初中部、市二十五小海甸校区、海口实验中学初中部、海口一职中新校区、海口旅职校白水塘新校区等一大批优质学校陆续投入使用,长流中学、灵山中学、旧州中心小学等一批农村学校也完成了学校硬件设施的更新换代和校园环境改造,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正是这种“敢为先、善为新”的特区精神和智慧,让海口教育在十一五期间迎来了跨越性发展的黄金期:职教“三段式”模式已成为在全国推广的经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获得了教育部领导的充分肯定;历年来高、中考成绩和小学毕业测试总合格率和优秀稳定攀升,在全国、省级各类学科竞赛中的获奖人数稳居全省第一;百强扶百弱的城乡间教学帮扶,使农村学校的小学毕业测试、中考和高考总优秀率和总合格率明显提高。目前,全市已有6所学校通过省级规范化学校评估,69所通过市级规范化学校评估。
每年教育投入增幅超15%
长流中学在未纳入全市教育布局调整之前,“老师们连办公的地方都没有,作业本都要装在包里,下班后带回家批改。”如今,该校不仅建起了新教学大楼和学生公寓楼,还成为全省第一个拥有塑胶跑道运动场的农村学校,老师们不仅拥有自己的办公室,课余时间还能利用多媒体、电脑等现代化设施进行教学交流和备课,对年轻教师的成长帮助很大。随着办学条件的改善,不仅学生辍学现象大幅减少,而且吸引周边地区甚至附近市县越来越多的学生到该校就读。
从2009年开始,市财政每年投入1亿多元,使全市1万多名在职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与公务员平均工资持平,并解决了退休教师的生活补助问题;农村教师95%拥有工作间;城区教师人均住房面积20平方米,超过全市平均水平。
为了提升农村中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市教育局每年拨款500万元,组织他们到北京、上海、江苏、成都、山东等教育强省的全国示范校进行挂职锻炼和跟班学习,更新了他们的教育理念,提升了学校领导干部的业务素质,涌现出一批批省市教坛新秀等骨干教师,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根据教育部门统计数据显示:近五年海口市落实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的资金达4.47亿元,农村学校的投入资金达2.38亿元,职业教育的投入经费达3.52亿元。每年教育投入增幅超过15%。
(来源:南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