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VS男孩

来源 :文学少年(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yong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0岁的男孩和14岁的男孩住在一起,他们经常斗来斗去。当然,家里还有别的人,不过这次我们只说40岁的男孩和14岁的男孩的事。
  14岁的男孩有时叫40岁的男孩“兄弟”,有时叫他“爸爸”,但更多的时候是叫他“老周”。40岁的男孩姓周,可他开始时不喜欢14岁的男孩叫他“老周”。他要14岁的男孩将心比心:“要是以后你的儿子也叫你‘老周’,你能受得了吗?你要是受不了,要是也想让你的儿子叫你‘爸爸’,那你现在——”“不,”14岁的男孩说,“我会让我儿子叫我‘老周’,我就叫他‘小周’。”40岁的男孩没话说了,只好让14岁的男孩叫他老周,叫着叫着也就习惯了。
  40岁的男孩已经不会再长高。14岁的男孩却还在不停地长。但可惜长到14岁还没40岁的男孩高。14岁的男孩有些等不及。最好别的地方能比40岁的男孩高。14岁的男孩就去对40岁的男孩说:“我问你几个物理题目,行吗?”40岁的男孩在14岁的时候没学过物理,不是他不想学,是那时候所有的男孩所有的女孩都没机会学物理和其他该学的东西。尽管这样,40岁的男孩还是想:碰碰运气吧,也许会答对,也许不会全部答错。他就点点头说:“行。”于是他中计了。14岁的男孩开始发问:“剪刀的口为什么做成薄的,不做成厚的?”“因为,因为阻力小。”“不对,应该是——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再问你,打针是应用什么定理?”“……”“帕斯卡定理。打耳光是谁受力大?又不知道吧,两边都一样,这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40岁的男孩就说:“那我来打你耳光,反正你也不吃亏,”但14岁的男孩不让打。他大获全胜了。
  40岁的男孩有点灰溜溜的。他想了想,问14岁的男孩:“白居易的《卖炭翁》你还能背吗?”14岁的男孩试着背,只背出第一句,“卖炭翁”,他说:“这是三年前教的,考过了也就丢掉了。你叫我背今年的吧,古诗,古文,全都滚瓜烂熟。”40岁的男孩说:“太差劲,你只隔了三年,我隔了30年还能背呢。”14岁的男孩不相信,40岁的男孩就连珠炮般地背给他听:“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看到对方灰溜溜了,40岁的男孩总算争回了面子。
  他们就这样经常斗来斗去,互有胜负。但在一件事情上14岁的男孩永远占有优势——家里诸般电器的操纵(甚至加上不太复杂的安装和修理)。40岁的男孩读过工科学校,学过电工,但看来那些学习是浪费时间,至今家里连装个电灯都用不着他。他现在当作家。他的一些作家朋友开始用电脑写作了,劝他也改一改,又快又方便。但他说他不是那块料,还是坚持用手写。直到差不多所有的作家都用电脑了。好像不用电脑就不算作家了,他才买了一台回来。电脑买回家,14岁的男孩先学会摆弄。再传授给40岁的男孩。出了什么问题,40岁的男孩要很虚心很虚心地讨教。14岁的男孩才肯帮忙。
  家里也买了卡拉OK,写累了,40岁的男孩也想唱一唱。但机器怎样开。话筒怎样插。音色怎样选定,自己唱的时候想叫张学友别唱怎么办……14岁的男孩才有这些本领,可是等到他放学回来,40岁男孩的兴致已经过去,又不想唱了。
  给两个男孩带来最大麻烦和冲突的是空调。40岁的男孩过过苦日子,习惯了节省,他主张如果不是热到或冷到受不了,就不要开空调。但这“受不了”的界限没法统一。于是就常常争吵,40岁的男孩就常常把空调遥控器藏起来。书架中。花瓶里。衣橱顶上,沙发垫子底下。鞋柜的某一只鞋里……14岁的男孩有时能找到。有时找来找去也找不到。40岁的男孩就忍不住要卖弄自己的高明,揭晓藏匿地点,让对手开开空调享受一会儿,然后再开始新一轮的藏和找。一次,14岁的男孩见40岁的男孩皱着眉头发呆,就问他:“又在构思什么了?”40岁的男孩说:“不是构思。我一下子想不起来,把空调遥控器藏到哪里了。”
  14岁的男孩已经开始(可能早就开始了)喜欢女孩了。一天,他很遗憾地告诉40岁的男孩,他喜欢的那个女孩要转学了。接着。他请40岁的男孩暂时让H{他的书房和电脑,说要写一封信。40岁的男孩就乖乖照办。砰!他立刻被关在书房外面了。那天夜里,这封信不知写到几更几点。早上,去催促14岁的男孩起床上学。40岁的男孩看到了已打印出来放在枕边的信。
  他犹豫了一下,照理说不该看别人的信。但他实在按捺不住好奇,唉,不看白不看……他真是有些吃惊了,他一向怕看儿子狗屁不通、错字连篇的作文,怕影响自己的情绪。但眼前这封信写得很用心,用了许多像模像样的句子,甚至有点动人呢。错别字也只有两三个。40岁的男孩,把信照原样叠好,放回枕边,再叫醒14岁的男孩。接着他们漱洗,早餐,谁也不提信的事。
  但到晚餐时。40岁的男孩终于经不住煎熬,他要想办法纠正那两三个错别字。他对14岁的男孩说:“信还没寄出吧?最好再多看几遍,把错别字全改掉,免得被人家笑话。”但14岁的男孩说:“我仔细看过了。一个错别字也没有。”“肯定有的,不信我帮你看。”“我的信要你看?肯定没有错。”40岁的男孩只好点明了:“比方说‘难忘’会不会写成‘难望’?‘破镜重圆’的‘圆’会不会写成公园的‘园’?”14岁的男孩叫起来:“好啊,你偷看!”40岁的男孩就引用《成长的烦恼》里的台词(他们经常在一起背诵电视剧里有趣的台词):“‘做父亲的不会监视,只会……’只会什么?”14岁的男孩就告诉他:“做父亲的不会监视,只会观察,然后说一声——‘哦欧’!”
  
  责编 高 凯
其他文献
直到如今,那一粒豆子和信,仍时刻不离地带在这位母亲身上。  我认识一位视一颗豆粒为自己生存意义的夫人。  她两个儿子都还小的时候,悲剧降临她家。丈夫因交通事故身亡,最后还被法庭判成了加害者。为此,他的妻子只得卖掉土地和房子来赔偿。  母亲和两个孩子背井离乡,辗转各地,好不容易得到某一家人的同情,把仓库的一角租借给她们母子居住。  为了维持生活,妈妈每天早晨6点就要离开家,先去附近的大楼做清扫工作,
期刊
在一座森林里,有几只野猪,非常凶悍,经常威胁到森林边上的村里人的安全,但受害最大的是经过森林的人,几位有经验的猎人很想捕获它们,但这些野猪却很狡猾,从不上当。   一天,一个老人领着一匹拖着两轮车的毛驴,走进了野猪出没的村庄。车上装的是木料和谷粒。老人告诉当地人说他要帮他们捉野猪,早已失望至极的人们不相信,甚至嘲笑他,因为他们认为年轻力壮、经验丰富的猎人都做不到的事,一位白胡子老头又怎能做到。  
期刊
爸爸在临出门前,给了米弯弯一张“戒律令”。  第一条 不许把臭袜子到处乱藏,尤其不许藏在冰箱里或者夹在字典里当书签。  第二条 不许和“一塌糊涂”打架。  第三条 不许偷吃“一塌糊涂”的狗粮。  第四条 不许每天每小时每分钟每秒钟地吃牛肉干。  第五条 不许睡觉,在课堂上。  第六条 不许在作业本上画漫画。尤其不许画乌龟,更不许在乌龟旁边写上爸爸的名字。  第七条 不许修理家里的任何东西。  第八
期刊
奥菲丽娅刚出生时,她父母希望她将来会成为著名的大演员。因此,给她取了与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中女主角一样的名字。  在这个古老的小城里,有座非常漂亮的剧院。在最前面靠近舞台背对观众的地方,有个隐蔽的箱型小房子。奥菲丽娅每天晚上都坐在里面,当台上的演员忘了台词时,她便小声提示他们。奥菲丽娅的声音很小,干这个工作再合适不过了。因为她的提示是不能让观众听见的。  她漫长的一生都献给了这一职业,奥菲丽娅
期刊
不受欢迎的乌鸦  和 平    有只乌鸦打算飞往东方,途中遇到一只鸽子,双方停在一棵树上休息。  鸽子见乌鸦一副很辛苦的样子,关心地问:“你要飞到哪里去?”  乌鸦愤愤不平地说:“其实我不想离开,可是这个地方的居民都嫌我的叫声不好听,所以我只好飞到别的地方去。”  鸽子告诉乌鸦:“别白费力气了,如果你不改变你的声音,飞到哪里都不会受欢迎的。 ”  如果你无法改变环境,惟一的方法就是改变你自己 。 
期刊
我参加一个关于网络的征文,得了个二等奖,奖品是一台43厘米的纯平显示器。抱着显示器回家,我却不太开心。在路上,我想起了从前看过的一部电影,片名好像是《天堂的孩子》。  主人公小阿里在参加比赛时,一心只想跑第三名,以便拿到梦寐以求的奖品——一双小鞋子。他想让妹妹每天穿着它,而不是光着脚去上学。  他被别人推倒了又爬起来再跑,情急之下,竟然冲到了第一名,主办单位安排大官和他合影,阿里却难过得流下了眼泪
期刊
——有关岁月,有关成长,有关心灵的故事,正在上演。  文学少年杂志社记者组  2007年6月1日,辽宁电视台2号演播厅,正在上演一场美好而让人感动的颁奖典礼。  舞台剧的灯光下,我们如此近地观看一场少年自己的生活,他们的坚强、乐观、智慧、感动、伤痛、孤独、希望……  作为已经长大的人,我们被深深地打动。  他们是如此地近,以前,虽然他们是我们的孩子,却是非常的远。  了解与信任,真实而客观地对视,
期刊
早春的一天,卡莱斯的爸爸备好马车,驾车带妈妈离开林间小屋,穿过一条条雪水漫溢的溪流去作法。顺便说一句,卡莱斯的妈妈是个善良的女巫,一个法术高超的魔法师。  卡莱斯留在家里照看牲口。他给山羊挤奶,喂过小鸡和猪仔,刚打算坐下吃早饭,有人敲门喊:“嘿,屋里有人吗?”  来人是个女孩,看上去十六七岁,也就是比他大三四岁。她头上的围巾把头发包得严严实实的。“我叫爱玛,我要找女巫。”  “她不在,”卡莱斯说,
期刊
有一个人犯了罪,被带到县太爷那里审问。县太爷提出三种惩罚的方式让他选择:或者罚五十两银子,或者挨五十皮鞭,或者生吃五斤大蒜。这个人既怕花钱又怕挨打,就选择了第三种,生吃五斤大蒜。  这个人吃完两斤大蒜,感到自己的五脏六腑都在翻腾,像被烈火炙烤着一样,他流着泪喊道:“我不吃大蒜了,我宁愿挨五十皮鞭!”  衙役当着他的面把皮鞭蘸上了盐水和辣椒粉,他吓得浑身发抖,当皮鞭落在背上时,他像杀猪一样嚎叫起来。
期刊
男孩闭上了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他慢慢地从一数到十,才将这口气缓缓地呼出,然后他伸展了一下两臂,他要感觉一下,体会一下,确信一下自己的力量。  这是个身子骨单薄的男孩,但就十四岁的年纪来说,他已经显得早熟了。他的忍耐力每天都被逼得达到了承受的极限,压力来自父亲苛刻的要求,也来自他自己强烈的好胜心。  他站在起跑线上,准备开始比赛,为防万一,他最后一次查看了一遍自行车,他检查了一下手柄,抓了一把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