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来源 :网络导报·在线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q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对大多数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的问题,我们要积极采取措施,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这也是指导学生学习,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徑之一。创设心理情境让学生消除顾虑;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思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设情感情境让学生达到情与理的融合。同时教师的上课风格、教师的人格、素养、课上的幽默感,同样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根据课标、学生的需求创造性的运用教材,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共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要不断改变教学教法,以满足中小学生对事物好奇的这一心理特征,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真正使学生们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使他们得到健康发展。
  关键词:激发兴趣 心理环境 设疑导思 创设情境
  
  语文是一门接近生活,内容丰富,最有情趣的学科。可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却丝毫不见增加,只有兴趣的下降。当然原因有很多种。他们认为语文中的知识太简单,并没有认识到语文的博大精深。要想改变语文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想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所以教师要下大功夫培养和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一、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的必要性
  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仅是因为语文教学中存在着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的怪现象。还因为兴趣是人们获得知识、技能的一种力量,是启发人们认识积极性的重要心理成分,兴趣并不在于一眼就能看见的东西,而在于认识深藏的奥妙。兴趣是进行一切活动的原动力。当然,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如果一个人对认识事物缺乏浓厚的兴趣,那他的智力的培养与发展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培养兴趣是培养智力和能力的必要前提和条件,所以对中学生来说,兴趣的培养更加具有特殊的意义。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正处于一个幼稚、或由幼稚向成熟的过渡时期,单纯热情但自制力、意志力较差,他们做事大都凭兴趣去做,对那些不感兴趣而又必须要学习的功课缺乏大学生那样清醒的认识、理智的把握和持久的精神。教师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朝着正确的目标前进。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谓课上的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快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①根据学生对事物充满好奇这一心理特征,教师要充分抓住这个培养塑造人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的疑问都能得到解决,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说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对语文教学有重要的意义。
  既然培养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来阐述,也许对我们以后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需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得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即让他们消除上语文课的顾虑,少担心多思考。让学生敢说敢问,多说多问,会说会问,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传统的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信息传递的封闭式的孤立系统,教与学往往是在一种控制与被控制的状态下进行的。这种教学看似平静有序,实际上在平静的背后,隐藏的是学生学习的非自主的无序状态。理想的课堂教学,必须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状态转变为富有激烈的参与意识的主动灵活的接收,形成教与学相协调的动态的和谐的有序状态。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让学生敢说敢问,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重要途径。
  如何才能创设一个让学生积极参与的心理环境呢?作为教师,首先应该发扬教学民主的精神,不要用“唯书”、“唯师”的桎梏束缚学生的思想。因此,要向学生提出不要迷信老师,要独立思考,消化知识的观点,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勇于发表不同于老师的见解。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最好让那些不提问题的同学回答,以期调动更多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学生发表的不同见解,即使是错误的,也不要简单否定,而是引导学生找出问题的答案,即让学生自己通过合作、探究、比较、判断等找出问题的答案,然后教师进行点评、鼓励。对于学生的意见,无则加勉,有则公开纠正,不怕丢面子。 如果教师没有把发言权留给学生,而像“注入式”一样把自己的或教材的观点灌输给了学生,没有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也就挫败了他学习的积极性;或只把尖子生的观点当成唯一的答案,那些后进生的观点永远保留,他们的学习的兴趣也就会随之减弱。通过学生的质疑,教师可以通过及时得到的反馈来了解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本身也得到了不少提高;而且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钻研课文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同时也密切了师生之间的关系。
   创设让学生积极参与的心理环境,还要在任课班级形成一种互相尊重、互相探讨、扶持后进的良好风气。有些学生不敢发言,害怕说不好别人笑话,而且越是后进的学生这种心理障碍越大。事实证明,这些后进学生越是不敢说,越是懒于思考,长此以往,对学习就会丧失兴趣,学习质量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就无从谈起。因此在班上形成这样一种氛围:任何人不准嘲笑同学的发言,后进同学只要动脑筋、敢发言,一律给予表扬。这样的氛围会给同学们勇气,每个学生因此而变得爱思考、敢质疑,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创设巧妙的教学情境
  创设情境,最重要的就是创设问题情境,也就是设疑。教师要不断的设疑、并引导学生释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质疑,答疑,有意识的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不断探索,是发展学生思维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打开学生智慧之们的一把“金钥匙”。问题设的好,学生才有兴趣钻研、思考;相反,若不好,学生也就不会开动脑筋,同时也没有兴趣进行学习。那么,怎样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激凝导思呢,把问题设的恰倒好处呢?教师要学会设疑,具体做到:
  在“巧”字上设疑。设疑贵在巧,“巧”表现在设疑的方法要巧,时机要巧,地点要巧。 方法巧,表现在设置的疑问能创设“愤悱”情境,使学生产生解疑的渴望。如创设矛盾型问题情境,根据学生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进而可以产生探索欲望,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设置矛盾型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和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有意注意; 时机巧,表现在设疑的时机要寻找最佳点,是课始、课中、还是课尾,都要巧做安排; 地点巧,表现在设疑要设在学生思路容易堵塞的地方,然后释疑解惑,开通思路启迪思维。
  在“关键”处设疑。设疑要设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上,使学生带着问题钻研教材,认真听课,在积极的思考中理解知识,“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在“无疑”处生疑。设疑启发,还要注意在学生容易忽视而又与“关键”处相关的平淡处巧设疑难,使学生从未知有疑转化为渐感有疑,从而让学生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同时引起思考(分析问题),引导重点和难点问题的解决(解决问题)。
  所以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设疑,并引导学生设疑。宋代教育家张载说:“学则需疑”也就是说,“疑”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疑在,学生就会努力思考,思考遇到障碍,他就会请教教师同仁,学习就会步步深入。所以说疑新知识的起点,有疑才有新创见。但简单明显的问题就没必要再提,答案很明显,学生很容易找到,设疑也不会激发兴趣。在设疑的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释疑,学生的兴趣才会浓,思维才会有目标,目标不明确,学生的思维就会分散或中断,兴趣也会消减。不断设疑并引导学生释疑,就会使学生感到思维的魅力,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巧设疑外,教师还可结合教学内容,提出一些反问或假设之类的问题。通过争论型问题让学生争论,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爭论中,思维的火花互相撞击,注意力高度集中,兴趣进一步激发,深化了学生对有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扩展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爱因斯坦说过:“系统的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教师不断地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的贯彻启发式教学,才能使学生自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成为教学活动的真正主体。
  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创设情感情境也是激发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
  情感具有感染的功能,能提高课堂情绪的兴奋性和对教学内容的接受性,是学生智力的催化剂。语文教材大多数都充满了深厚的感情,更有不少抒情名篇,教师如果能够饱含激情进行课堂教学,那么,教材的情感、教师的情感都可以感染学生,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让学生在积极健康的情感驱使下真正进入课文的意境,品味学习语文的乐趣。
  情感教育首先要引发情感。精心设计导语,为课堂创设浓郁的感情氛围,是引发情感的重要艺术手段。好的导语可以导引和控制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思维方向和和谐的课堂气氛,形成良好的教学准备状态,使学生迅速进入预定的教学轨道,可以说是教学成功的基石。语文教学中,有许多情景交融的佳作,它们或激昂、或深沉、或喜悦、或悲愤,在开讲时,先适当导控一下学生的情感,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应。以充满感情的范读吸引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教师常用的手段。
  以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情绪的感染上,还应该使学生从本质上深刻理解、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把文章的情与理相互联系在一起。例如学生们感到阿Q既可笑、又可怜,值得同情。这样的认识显然还是停留在课文的表层。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造成阿Q悲剧的根源,认识到国民的劣根性及其根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的。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课程资源。
  教师的人格影响着学生的人格;教师的视野和能力也影响着学生的视野。“昔者子贡问于孔子曰:“夫子圣矣乎?”孔子曰:“圣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④“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尝师之有。”⑤从侧面和正面可见孔子知识的广博和人格的高尚及他的“学不厌教不倦”的精神。学生会以他为榜样。新课改中的教师是课程资源重要的开发者,课程开发给老师发挥作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单就学习的主体-------学生来说,老师就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其课程意识、课程开发能力、专业知识水平、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设计的能力、对教材分析与处理的能力以及人格魅力直接影响着每个学生的发展。现代教师要有现代意识,运用新的教育理念和自己所拥有的知识,毫无保留的传给那些渴望得到知识的孩子们,让他们学到知识,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满足他们对知识的渴求。教师一定要做好榜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也吊儿郎当对教学的态度不认真,那么那些无辜的孩子们也就成了你的“殉葬品”。他们不会从教师身上学到什么,只有那种不负责的态度。他们也许会认识到老师是不对的,不向老师学习,上课也不听讲。那样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就会随之下降,那样的教学就是失败的。
  同时教师还要具有精湛的语言技巧,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讲述离不开语言,在教学中教师讲述的语言技巧做到精湛,不仅能使学生准确、生动的把握知识,而且使学生从教师讲课的语言中获得审美的愉快感受。这就不仅要注重讲述语言的逻辑严密、修辞恰当、用词准确生动,更要注重言语和谐、整齐、怡情悦耳、抑扬顿挫。在教学高潮,要给学生以奇峰突起乃至振聋发聩之感。教师还要用幽默的语言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爱听、乐听。教师还要自然大方,温和适度,宽容大度,这往往使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融洽、和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习过程消除了紧张和呆板而变的轻松愉快、生动活泼。
  除了对教师自身的要求外,教师还要会创造性的运用教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要创造性的运用教材
  教材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它关系到课标、学生、教师等多方面的教学组成。教材运用的好,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被大大的激发。创造性的运用教材,从学科课标出发。新课标具有指导性的教学原则符合不同学生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的需要。教师钻研课程标准、教材、学生三者的连接点,即课标要求教师利用手中的教材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而教师又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创造性的运用精心设计过的教材。所以对教材的利用一定要灵活多样。如果把两方面都调节好了能正确理解编者思路、编写意图、能满足学生需求和达到新课程标准,这本身已经是一种发现、一种创造。创造性的运用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师用教材就是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征、学习规律而定。要研究学生现实水平、立足现实水平、挑战潜在水平。教师要在学生掌握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兴趣,适当的引其进行更深的探索,发展创造性思维。造性的运用教材,要从具体的教学情境出发。课前的设计只是对教学现实的预计、构想,是建立在教师经验基础之上的,有很强的主观性。而在教学现实中,往往会出现预想之外的许多事件、问题、情境,所以,事先设计好的教学与实施之间会产生一定的落差。要使落差减小,教师一定要创造性的运用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课堂出现问题时,教师要把握课堂,灵活处理多发事件。这就要求教师具有“相当强的应变能力和管理才能”。以及丰富的教学知识、智慧、灵感和修养。有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学生才会信服于你;有了管理的能力,课堂秩序才能稳定,从而进行正常教学。创造性的运用教材,要从现有的资源出发。我们一定要合理、恰当的利用现代教学技术为学科教学服务。如;多媒体教学技术不但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一定要适度、适量,如果只一味的追求现代教学技术,学生的注意力可能就不会集中,不会注意到教师的讲解,而只对图片色彩、声音的动听感兴趣,就不会产生好的效果。没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地方,也可以尽量发挥传统教学媒介的作用。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教学工具;录音机、幻灯机、放映机等传统的电化教学手段,在学校教学活动中同样具有独特的生命力。所以运用教材要本着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挖掘和发挥各种教学手段的积极作用共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以上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整个的教学中,教师还要不断的变化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常听常新,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并给予满足。
  (五)在教学过程中,还要不断变化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常听常新
  好奇好胜是中学生的特点之一,新异的刺激能引起他们的探究活动,因此中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往往来自于新。一个老师的教学如果形式程式化,老是一成不变的模式,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感。反之,如果能不断更新和变化,就可有效地激发学生新的探求活动,保持与发展旺盛的求知欲。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求新”、“求异”,争取每节课都能给学生新的启迪。例如分析课文时,摒弃从头到尾分析讲解的模式,经常变换切入的角度,有时从开头切入;有时从结尾切入;有时从标题讲起;有时从学生最喜欢的语段入手;有时从学生的疑点入手。在阅读课的设计上,采取的形式可以用讨论型、竞赛型、摘记型、列提纲型、比较型、质疑型等等。读书的方法可以用淘汰朗读法、学生互相指定朗读法,分角色朗读法、竞赛朗读法、配乐朗读法等等。课堂教学小结可以用概括式、评仪式、归纳式、理序式、抒情式、承上启下式、检测式。由于经常变换各种方法,学生听课常听常新,从而有效地保持、巩固了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
  小结: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已经认识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高中生尤为重要。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处于特殊的时期,课业负担又大,学习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是学生内心对学习活动的爱好和追求,是推动学生去认识、去创造,并获得成功的内在因素,是成功的先导和曙光。在语文学科中,汉字的由来与构造,语言的结构与意义,语法的运用,文章的美感,妙趣无穷、另人回味。教师要充分发现这些,善于利用,激活学生的思维,使语文学习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乐学、善学、好学、主动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因为语文是人的生命活动,语文教育本质在于培养人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感情等。这些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发展。所以,语文对促进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其最终目的就是培养人,促进学生个体健康发展。因此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尤为重要。从而才能真正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知识教育向创新教育的发展。
  
  作者简介:
  杨惠麟,女,四川省泸州市泸州老窖天府中学,646000。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年来,双语教学逐渐普及,不少高校的本科培养阶段就已经增设重点专业课程的双语模式,供学生选修或设为必修课程。还有一些高校的国际合作项目,对双语教学的要求就更加突出,上课不仅采用全英文的国外原版教材;学生的作业、案例分析和论文的完成都严格按照国外大学的标准。从一定程度上看,教与学都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国内高校教师是否能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把握合适的教学方法,自身学识水平是否能与时趋进,决定着双语
期刊
在当今中国教育界使用最为频繁的几个词汇恐怕非“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减负”莫属,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呢?我们认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创新教育,而减负是推行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基础,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主要表现以下两个方面:  一、无节制的扩展知识面  它的含义就是在教学中不断地补充一些公式、补充一些特殊的解题方法,这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几乎是屡见不鲜——尤其是在高三数学总复习中,正
期刊
摘 要:在当前,中国的教育必须多一点轻松,多一份愉快。在中国,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要我们的教育在游戏的道路上一步到位是不现实的。当务之急是,再也不能象过去那样,板着脸孔办教育,要在教育中多渗入一些游戏的成分,教师要在乐中教,学生就在玩中学,真正把教与游戏、学与玩联系起来。  关键词: 音乐游戏 音乐教学 地位 作用 运用    一、音乐游戏的意义  音乐课中渗透游戏的元素,使音乐课变得生动、充满生
期刊
摘 要:本文从提高学生写作兴趣、拓宽学生阅读范围、训练学生写作技巧、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等角度,提出了小学作文讲评的实现途径。  关键字:小学作文 讲评 实现途径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讲评是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增强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教师传递教学思想、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课堂行为。如果把握不好讲评途径,不坚持科学的思路和原则,就会使讲评落入俗套、流于形式、毫无吸引力,使学生对作文失去
期刊
小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全靠兴趣,有兴趣就学,没兴趣就玩。他们对哪一科产生学习热情将会影响到他们的一生,因此,对于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尤其重要。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那如何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下面就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在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假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获取知识,这样教
期刊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永恒主题。语文课上,最动听的声音是书声。在朗朗书声中,学生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的心灵直接交流;在朗朗书声中,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还能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个性化学习,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应尊重学生在学
期刊
实践证明一个人成材与否,关键并不取决于先天的禀赋资质,而是后天的行为习惯。俗话说: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也有的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品质;播种品质,收获人生。这些都说明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尤其是小学生,年龄小,思想、行为等方面都不稳定;但学生可塑性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显得更加重要,因此必须下大气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多渠道、多方式,教育学生提
期刊
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化,2008年江苏省首次采用将原来的对话填空题变成了任务型阅读题型作为一种主观题,且分值未变,能力考查进一步加大,体现了新课改理念。对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进行多方位的考查。这一题型旨在考查:(1)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这些也是人们进行学习和从事工作或科研等活动不可缺少的能力。而任务型预读这一题型的设计,真正把对这
期刊
摘 要:本文简述中国传统扬琴流派中的广东音乐扬琴、江南丝竹扬琴、四川扬琴及东北扬琴这四个主要流派,并分析其不同地域、不同历史阶段、不同文化背景下扬琴音乐的风格特色。  关键词:流派、地域、风格、中国扬琴    “风格”这个词,在西方音乐人类学历史发展的轨迹中被称为“类型”的近义词使用,反映的是同其他类型相区别的独特的音乐构成。赫尔佐格把风格描述为“特征”、“特点”的集合体。《新格里夫音乐和音乐家辞
期刊
Abstract:For a long time of language learning, I never know there is a easy way of learning languages. However, it exists in common life, but no one at least students never mind it. It was mastered wi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