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廉的境界》书:廉洁,需要自律,正所谓廉者自清。那么,如何自律呢?
一、循章奉法以律心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委原书记朱渭平忏悔录的第一句话就是:“在我51岁生日当天,我被省纪委调查,这是我人生的转折,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天。”人生的转折看似只在这一瞬,但其实,光鲜背后的那颗被贪婪侵蚀地“心”却早已千疮百孔。在阅读贪官的忏悔录时,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开头,“我出生在****的家庭”、“我是农民的儿子”、“我父母去世早”……不可置否,那些对于人生开篇的说辞,或多或少有博取同情的意味,但不得不承认,跌落前他们往往都有着一部奋斗史般的前半生。所以,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一句“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号召全党、感动全民。于我们每个人而言,这里的初心,就是循章(党章)奉法(国法),与党同心同向,这是中共党员,也是作为人的最基本要求。
1.学习党章,遵守党章。真正做到对共产主义理想“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不断增强“四个自信”、“四个意识”;真正做到在党为党、在党言党、在党爱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跟党、爱党、护党、为党的“党心”。
2.敬畏法律、敬重权力。这颗“初心”还应该是干净做事的“定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因此,我们都应该做到“吾日三省吾身”,“端其心而落其行”,清清白白做人、堂堂正正做事,不碰法律法规的“高压线”,常怀畏惧之心,常念党纪之严,常思贪欲之害,不以“不为人知”而放纵自己,不以“小节无碍”而开脱自己,不以“下不为例”而原谅自己,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经得住考验,在履职尽责中自觉做到信党、兴党。
3.坚持信仰,坚定信心。信仰是永不放弃的召唤。当前,正处于改革攻坚期、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期,发展任务繁重,利益诉求多元,矛盾问题复杂,尤其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勇于任事,雷厉风行地抓,理直气壮地管,决不懈怠、决不退缩。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4.培育爱心,培养耐心。爱心是胜利者的胸怀。要有为民干事的胸襟,将基层发展放在心上,把基层经济发展、改善群众生活作为自己的目标和理想,有着“百姓利益比天大”的信念,有着“群众贫困为我耻”的坚定,发自内心的想要为群众做事,想要为群众解忧,想要为群众谋利。耐心是驱赶艰难的利剑,领导干部不要苛求下属身无瑕疵,因为“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对下属的缺点不可“一叶障目”,有时丑是美的修饰,缺点是才能的象征。
唯有将“初心”植入骨髓,善于律心,才能在党章党规党纪国法的根植与守护下,有“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毅。
二、纳新修德以律性
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委员、主任李永真在狱中这样忏悔:作为一名正厅级党员领导干部,受党教育多年的我没能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站稳脚跟,放弃了应该坚持的行为准则,被金钱绊倒、被亲情迷惑、被社会风气左右,犯下了严重错误。其实不只进了铁窗后的李永真会悔恨“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和党性修养的锤炼,没抵制不住诱惑最终摔倒在物欲横流之中。太多身陷囹圄的官员都发出了李永真一样的忏悔。这些李永真们之所以抵制不住诱惑,归根到底在于其放松了自觉的思想改造,“三观”出现了偏离。2014年5月9日至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考察调研时指出。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十分重要的人生必修课,自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老老实实向人民群众学习,时时处处见贤思齐,以严格标准加强自律、接受他律,努力以道德的力量去赢得人心、赢得事业成就。
1.修勤学苦练之性。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不需要悉数祥解了。
2.修纳谏如流之性。就是要以包容、善待、涵养、承载和超越的心态去接受意见。这是一种横马立刀的胆识,是壮怀激烈的抱负,是仰天长啸的豪气,是力挽狂澜的魄力;是传统精神、历史精神、天地精神、宇宙精神的融合。一是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之一。毛主席曾说过“人无完人”。我国历史上的很多故事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善于用平静的心态去听取别人提出来的反面意见从而开创了“大唐盛世”。二是要有虚怀若谷的精神。“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批评、意见、建议正是自己取得不断进步和优秀成绩的助力器。三是走群众路线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善于听取群众意见,这是党致胜的法宝。工作不接地气就是作风问题。权力是人民给予的,做任何决策,凡涉及到老百姓利益的事情,都无小事,都要严格按照程序接受群众监督,暴晒于阳光之下。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领导干部做了什么,做得怎么样,群众得实惠没有。群众一目了然。只有以人为本,走群众路线,善修纳谏如流之聪,党员干部才会得到拥护和爱戴,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和文化事业快速发展。
3.修大中至正之性。《论权者谋.谋事篇》讲:容舟者,人必敬之;容川者,众必臣之;容天者,贤必瀚之。反亦,量浅者,人必怨之;量狭者,众必弃之;量嫉者,贤必敌之。确保心理不失衡。有道是:人不患寡而患不均。一是维护公正,正确处理“公”与“私”的关系。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中国梦”的筑就“添砖加瓦”,这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只有办事公道,顺应规律,我们事业进展就会顺利,就会向好的方面发展。否则,就会给我们的党和人民的利益造成损失。二是赢得公信。公信指公众对社会管理者的信任关系。即在群众中的信誉、威望。公信是一种道德力量、人格力量和社会力量。三是客观公正、不循私情。一方面要在工作上严格按程序、按制度、按规则办事,另一方面要把事情本来的面貌作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三、爱岗敬业以律行
习总书记指出:现在我们有一些同志工作上拈轻怕重,多干一点就觉得自己受累了;利益上斤斤计较,少拿一点就觉得吃亏了;进步上横攀竖比,稍慢一点就觉得前途无望了。失衡的心态,既影响思想情绪,更影响工作状态。健康、平衡、良好的心态,表现在经常想一想自己的职责,选准“比对尺”、 “参照系”、“对时表”,不比职务上冒尖的,要比事业上冒尖的,不求官位的提升,要求事业的进步,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多干出一些经得起百姓、实践和历史检验的政绩。
1.长于律言,确保言语不失规。言为心声,说话要谨慎思量,因为讲话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上级的政策方向和单位的工作思路,如出言不慎,将会造成老百姓的误解,造成不良影响。不说泄气话、牢骚话、是非话,尤其是社会上流行的“内部消息”、“灰色段子”,要带头做到不说、不信、不传。多说树立信心的话,多说加油鼓劲的话,坚信“人心自有一杆秤”,“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培育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古来胜败之君,多福于善谏祸于恶谏。恶谏者,其意近利易作而断道,其言悦耳咏誉而逆行。是以,无论谏言是否正确,领导干部都要站在“保护思考积极性”的角度去处理。
2.严于律行,确保行为不失范。“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知人者,必先自知”。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各种诱惑,要做到行为不失范。一是在工作中严格按照标准、条件、程序办理,讲原则不讲关系,讲党性不讲人情,用公心树立正气,用正气遏制邪气,自觉维护好单位的风清气正的环境。二是不把个人的恩怨带到工作中去,不能人云亦云,不能为迎合他人而背弃做人做事的原则。三是面对激励的竞争和挑战,能紧跟时代的步伐,表现出钢铁般坚强、弹簧般坚韧的意志力,处变不惊,应对自如,愈挫愈勇。
3.忠诚履责,确保工作不错位。就是面对尖锐突出矛盾,敢抓敢管、敢于碰硬;面對重大原则问题,立场坚定、旗帜鲜明;面对改革发展困难,迎难而上、攻坚克难;面对急难险重任务,豁得出来、顶得上去;面对各类歪风邪气,敢于较真、敢抓敢管。尽责即意味着凝聚力的增强、人心所向;意味着其工作能力的提高。严把思想关、权利关、学习关、勤政关,以不失之于“公”,来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社会的公认。
一、循章奉法以律心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委原书记朱渭平忏悔录的第一句话就是:“在我51岁生日当天,我被省纪委调查,这是我人生的转折,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天。”人生的转折看似只在这一瞬,但其实,光鲜背后的那颗被贪婪侵蚀地“心”却早已千疮百孔。在阅读贪官的忏悔录时,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开头,“我出生在****的家庭”、“我是农民的儿子”、“我父母去世早”……不可置否,那些对于人生开篇的说辞,或多或少有博取同情的意味,但不得不承认,跌落前他们往往都有着一部奋斗史般的前半生。所以,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一句“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号召全党、感动全民。于我们每个人而言,这里的初心,就是循章(党章)奉法(国法),与党同心同向,这是中共党员,也是作为人的最基本要求。
1.学习党章,遵守党章。真正做到对共产主义理想“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不断增强“四个自信”、“四个意识”;真正做到在党为党、在党言党、在党爱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跟党、爱党、护党、为党的“党心”。
2.敬畏法律、敬重权力。这颗“初心”还应该是干净做事的“定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因此,我们都应该做到“吾日三省吾身”,“端其心而落其行”,清清白白做人、堂堂正正做事,不碰法律法规的“高压线”,常怀畏惧之心,常念党纪之严,常思贪欲之害,不以“不为人知”而放纵自己,不以“小节无碍”而开脱自己,不以“下不为例”而原谅自己,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经得住考验,在履职尽责中自觉做到信党、兴党。
3.坚持信仰,坚定信心。信仰是永不放弃的召唤。当前,正处于改革攻坚期、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期,发展任务繁重,利益诉求多元,矛盾问题复杂,尤其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勇于任事,雷厉风行地抓,理直气壮地管,决不懈怠、决不退缩。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4.培育爱心,培养耐心。爱心是胜利者的胸怀。要有为民干事的胸襟,将基层发展放在心上,把基层经济发展、改善群众生活作为自己的目标和理想,有着“百姓利益比天大”的信念,有着“群众贫困为我耻”的坚定,发自内心的想要为群众做事,想要为群众解忧,想要为群众谋利。耐心是驱赶艰难的利剑,领导干部不要苛求下属身无瑕疵,因为“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对下属的缺点不可“一叶障目”,有时丑是美的修饰,缺点是才能的象征。
唯有将“初心”植入骨髓,善于律心,才能在党章党规党纪国法的根植与守护下,有“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毅。
二、纳新修德以律性
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委员、主任李永真在狱中这样忏悔:作为一名正厅级党员领导干部,受党教育多年的我没能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站稳脚跟,放弃了应该坚持的行为准则,被金钱绊倒、被亲情迷惑、被社会风气左右,犯下了严重错误。其实不只进了铁窗后的李永真会悔恨“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和党性修养的锤炼,没抵制不住诱惑最终摔倒在物欲横流之中。太多身陷囹圄的官员都发出了李永真一样的忏悔。这些李永真们之所以抵制不住诱惑,归根到底在于其放松了自觉的思想改造,“三观”出现了偏离。2014年5月9日至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考察调研时指出。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十分重要的人生必修课,自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老老实实向人民群众学习,时时处处见贤思齐,以严格标准加强自律、接受他律,努力以道德的力量去赢得人心、赢得事业成就。
1.修勤学苦练之性。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不需要悉数祥解了。
2.修纳谏如流之性。就是要以包容、善待、涵养、承载和超越的心态去接受意见。这是一种横马立刀的胆识,是壮怀激烈的抱负,是仰天长啸的豪气,是力挽狂澜的魄力;是传统精神、历史精神、天地精神、宇宙精神的融合。一是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之一。毛主席曾说过“人无完人”。我国历史上的很多故事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善于用平静的心态去听取别人提出来的反面意见从而开创了“大唐盛世”。二是要有虚怀若谷的精神。“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批评、意见、建议正是自己取得不断进步和优秀成绩的助力器。三是走群众路线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善于听取群众意见,这是党致胜的法宝。工作不接地气就是作风问题。权力是人民给予的,做任何决策,凡涉及到老百姓利益的事情,都无小事,都要严格按照程序接受群众监督,暴晒于阳光之下。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领导干部做了什么,做得怎么样,群众得实惠没有。群众一目了然。只有以人为本,走群众路线,善修纳谏如流之聪,党员干部才会得到拥护和爱戴,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和文化事业快速发展。
3.修大中至正之性。《论权者谋.谋事篇》讲:容舟者,人必敬之;容川者,众必臣之;容天者,贤必瀚之。反亦,量浅者,人必怨之;量狭者,众必弃之;量嫉者,贤必敌之。确保心理不失衡。有道是:人不患寡而患不均。一是维护公正,正确处理“公”与“私”的关系。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中国梦”的筑就“添砖加瓦”,这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只有办事公道,顺应规律,我们事业进展就会顺利,就会向好的方面发展。否则,就会给我们的党和人民的利益造成损失。二是赢得公信。公信指公众对社会管理者的信任关系。即在群众中的信誉、威望。公信是一种道德力量、人格力量和社会力量。三是客观公正、不循私情。一方面要在工作上严格按程序、按制度、按规则办事,另一方面要把事情本来的面貌作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三、爱岗敬业以律行
习总书记指出:现在我们有一些同志工作上拈轻怕重,多干一点就觉得自己受累了;利益上斤斤计较,少拿一点就觉得吃亏了;进步上横攀竖比,稍慢一点就觉得前途无望了。失衡的心态,既影响思想情绪,更影响工作状态。健康、平衡、良好的心态,表现在经常想一想自己的职责,选准“比对尺”、 “参照系”、“对时表”,不比职务上冒尖的,要比事业上冒尖的,不求官位的提升,要求事业的进步,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多干出一些经得起百姓、实践和历史检验的政绩。
1.长于律言,确保言语不失规。言为心声,说话要谨慎思量,因为讲话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上级的政策方向和单位的工作思路,如出言不慎,将会造成老百姓的误解,造成不良影响。不说泄气话、牢骚话、是非话,尤其是社会上流行的“内部消息”、“灰色段子”,要带头做到不说、不信、不传。多说树立信心的话,多说加油鼓劲的话,坚信“人心自有一杆秤”,“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培育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古来胜败之君,多福于善谏祸于恶谏。恶谏者,其意近利易作而断道,其言悦耳咏誉而逆行。是以,无论谏言是否正确,领导干部都要站在“保护思考积极性”的角度去处理。
2.严于律行,确保行为不失范。“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知人者,必先自知”。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各种诱惑,要做到行为不失范。一是在工作中严格按照标准、条件、程序办理,讲原则不讲关系,讲党性不讲人情,用公心树立正气,用正气遏制邪气,自觉维护好单位的风清气正的环境。二是不把个人的恩怨带到工作中去,不能人云亦云,不能为迎合他人而背弃做人做事的原则。三是面对激励的竞争和挑战,能紧跟时代的步伐,表现出钢铁般坚强、弹簧般坚韧的意志力,处变不惊,应对自如,愈挫愈勇。
3.忠诚履责,确保工作不错位。就是面对尖锐突出矛盾,敢抓敢管、敢于碰硬;面對重大原则问题,立场坚定、旗帜鲜明;面对改革发展困难,迎难而上、攻坚克难;面对急难险重任务,豁得出来、顶得上去;面对各类歪风邪气,敢于较真、敢抓敢管。尽责即意味着凝聚力的增强、人心所向;意味着其工作能力的提高。严把思想关、权利关、学习关、勤政关,以不失之于“公”,来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社会的公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