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学力行 书画兼擅

来源 :文艺生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6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池清水半城湖。2000年被命名为湖北省书法艺术之乡的鄂州市,风景优美,曾是楚王故里、吴国都城,有着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苏东坡、黄庭坚、唐伯虎、郑板桥、张裕钊、杨守敬、康有为、刘复、朱峙山等一大批书画家都曾在此留下名迹。唐代李阳冰的《怡亭铭》摩崖石刻、宋代苏东坡的《西山诗》、黄庭坚的《松风阁》、清代彭玉麟的梅花石刻,官文组诗石刻,都是极为宝贵的文化遗存。时至今日,渊远流长的楚吴浪漫气息,更是在這里孕育了一批批杰出的艺术人才,宋哲金先生正是其中的佼佼者。
  宋哲金,字长之,号菜石,锲石斋主,1961年生,湖北鄂州人。中国当代著名书画篆刻家。其书画篆刻作品曾20余次在重大赛事中获奖,被海内外40余家专业报刊重点推介,并被海内外数十家专业机构珍藏,还被选送到日本、泰国、法国,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韩国、意大利等国家以及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展出并被收藏。他出版著作及作品集多部,于海内外90余家专业报刊发表书画印作品及论文。多次应邀为中央、省领导人及海内外知名人士书写作品或刻印。哲金先生是一位有着多方面成就又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艺术家。他能书,擅画,善文,尤以篆刻名重艺林。早在1979年,先生在南疆的马兰基地入伍。半年后,从连队调到和硕县的榆树沟执行通讯任务,担任有线维护员。榆树沟自然环境极为严酷,春沙尘,夏酷暑,秋风劲,冬严寒,正是这种恶劣的自然环境,锤炼了先生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培养了先生拼搏进取的刻苦精神。先生当时常在简陋窄小的地窖里刻苦习艺,遂被朋友推荐给著名书法篆刻家赵彦良先生,并得到赵先生的悉心指导,从此,先生的篆刻艺术真正走上了正轨。1987年6月,先生又拜著名篆刻家杨白匋先生为师。杨白匋先生作印强调每印要有每印之特点,其印作构图精妙,意境深邃,独具风貌,自成一家。哲金先生正是学习和继承了老一辈艺家的这种执着奉献、孜孜不倦的精神。在一次访谈中,哲金先生发自肺腑地赞叹道:前辈艺术家德艺双馨,不计得失,令人难忘!每每回忆起杨老的教诲和恩泽,感恩之情油然而生。
  宋哲金篆刻作品除了学习当代名家以外,矢志摹古仿古,他穷日夜之力,上溯秦汉、三朝吉金文字、秦砖汉瓦、六朝碑版,下至明清诸贤,甲骨、金文、玉箸无不得心应手。边款形式多变,书体多样,足见功底。印面亦丰富多彩,古玺、汉印信手拈来,或雄浑,或淡雅,或清古,或雍容,印面或方或圆,皆能随形赋体,千印不同,内容或成语或诗句,甚至如《心经》等长篇巨制,真是浩瀚无际、高深莫测。哲金先生见多识广,旁搜博采,不断反思提升,尤其将甲骨文的清古意趣运用到篆刻刀法之中,最令人耳目一新,这也恐怕是清人篆刻之未到处。先生以圆形印为主,圆印比方印难度之大,可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也。先生以“汉语成语”选90句创作圆形印集出版发行,实乃迄今篆刻首部以圆形印的风格全部创作之印谱。如“月满中秋”印,哲金先生根据印面的形状,将月字缩小,满字增大,中字的竖画上比现代常见写法多几横,一来填补了印面的空白,二来更显古意,字左边的笔画与边框呼应,右边与满字的三点水呼应,谋篇布局匠心独运、和谐统一,风格醇雅清新。“宠辱不惊”印中不字缩小,随意用刀,恣肆雄奇,空间布白错落有致,变幻奇诡,金文的厚重流美、甲骨的古拙清奇喷薄而出。“万象更新”印,结体上删繁就简,点画顾盼生姿,宛如一字,边框刻意击破,气韵生动,方寸之间,变幻不可捉摸。哲金先生在篆刻创作上取得极大的成就,这跟他深谙印从书出之理是分不开的。哲金先生的书法始发于篆,一方面,数十年的无间临池,丰富了篆刻艺术的底蕴;另一方面,对于篆刻的执着追求又提炼了书法的古雅格调。
  清代篆隶中兴的洪流中,以王澍为代表的铁线玉箸篆法,讲求线条上的匀称光滑,但发展到末流更是不择手段,截锋的做法使得篆书艺术毫无生机。哲金先生的篆书,取精用弘,涉猎广泛,深得玉箸篆婉而通的特点,但在婉转之外,又融甲骨文的清古意趣于笔端,用笔干净利落,线条遒劲爽利,结体姿态万方,避免了玉箸末流的呆板雷同之弊病。如哲金先生所书“千秋万里”联,出入鼎铭散盘,不泥古,不自矜,用墨带燥方润,润而不滑,用笔收放自如,顾盼呼应。“里”字的一横用一点替代,“翰”字下面羽字的起笔略粗,笔画的交接处用墨稍丰满,这些都带有明显的金文意味。结构舒朗,通篇布局疏密有致,险绝中常见匀称和谐,甲骨文的清古气息被演绎得淋漓尽致,如清水出芙蓉般高标脱俗、风神别具、峻爽可观!而旁边的题款小楷,则点画朴茂,有千钧之力。风格浑厚挺拔,气韵沉雄,骨力劲健,又有似癯实腴之妙,可谓锦上添花。纵观从哲金先生的书法创作路径,总体上还是在篆书系统里用工最深,但他的隶书和行草也时有精品。先生不断地创新求变,在全面深入学习楚简帛书的基础上,隶书也写得刚柔相济、洒脱俊秀而不失雄强。如 “厚德载物”四字用墨变化多端,用笔刚柔相济,将金文的朴拙、古厚和劲健的阳刚之美与楚简帛书法艺术奇肆诡谲、激情浪漫等特色融为一炉,神采飞扬、奇趣横生。而该作品下半部分的行草落款,字字腾挪躲闪、错落有致。一字之内,笔画穿插迎让,结体奇崛。墨色干枯交替变幻,用笔纯熟,通篇绚烂至极,光怪陆离。先生的行草作品,当以作品“厚德载物”的题款风格较为多见。与先生交往,印象最深的是先生超出超常人的毅力和拼搏进取的入世态度,先生是一个非常善于利用时间的人。先生曾诚挚地说:人生不能虚度,比如我白天只要十来分钟的空,就坐下来设计印稿,晚上或练书法或刻印章或画到深夜,用出差乘车时间读帖,等候车船时也抓紧研习,住旅馆时就抓得更紧了。
  先生也常作写意花鸟之类,笔墨层次分明,浓处沉着厚重,气势雄浑,淡处潇散闲逸,尽显文人风雅。读其作品粗而不犷,或得势灵动,构架有佳且清格高雅逸简约。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哲金先生在全面提升自己艺术修为的同时,并没有一味躲进小楼,脱离时代。先生始终牢记自己的使命,肩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连任鄂州市政协委员近40年,除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以外,他还发挥自身优势,将艺术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为社会贡献力量。比如,成立印社、编社刊、办展览、搞讲座、组织或参与艺术交流、积极发表作品与论文、创作大量艺术作品捐赠贫困山区等等,所有的这些实践活动,开拓了先生的眼界与胸次,砥砺了先生自强不息、迎难而上的高贵品质,这大概就是先生作品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最好诠释吧。
  著名书法家胡昌华先生撰联自勉云:年届五旬稍近道;路行万里渐启程。哲金先生今年五十六岁,正值年富力强、艺术造诣集大成之时,我们期待先生不断攀越艺术高峰,创作出更多的艺术精品,重光先哲,垂裕后昆。
其他文献
绘画之路  和绘画结下不解之缘的过程像小说像故事,不仅如梦,更是如幻。三十岁取得法国博士学位,在美术系当教授,在绝大多数人眼中,这人肯定是天之骄子,一路顺遂。事实与常理时有出入,当我突然不再出现于原有大学课堂上时,同学们都在问:“这人跑哪儿去了?”大学前的师长朋友听说我从事绘画创作、在美术系教书,都狐疑地问:“什么时候开始学画?”  踏上绘画之路似乎缘于一切是命定。回想过程,与其说是我选择了绘画,
期刊
说到文房四宝,人们立马会想到“笔墨纸砚”。由于砚不易损耗且工艺性强,故砚的收藏成为文房之首,至今依然不衰。  然而,从晚清同治年间至新中国解放初期,曾经有一种器物成为砚的替代品盛行百余年,但今天无论广大百姓,还是书画界却识者甚微,这种器物叫“铜墨盒”。  铜墨盒最早起源于清同治时期,据齐如山的《北京三百六十行》中记载:“刻墨盒始于陈寅生”。文物学家邓之诚在《骨董琐记》中也记载:“京师厂肆专业墨盒者
期刊
一、元朱文印的审美特征  元明以降,数百年篆刻家的探索与积累,留下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也形成了元朱文印的审美体系,其审美特征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两类:  一类是篆法纯宗说文,布篆章法纯粹以平正为要,线条光洁华丽,以端庄工稳充满静气的特征征服人心,印面雍容优美,毫无瑕疵,让人望峰息心,叹为观止。汪关、林皋莫不如此,至陈巨来登峰造极。  另一类是在继承上述特征的基础上“略施技巧”:或在线条上更突出刀感与笔意
期刊
20世纪是一个变革开放的时代,跌宕起伏、波澜壮阔。张仃就是这个历史时代脱颖而出,对中国现当代艺术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杰出的革命文艺家和艺术教育家。  张仃与中国革命事业和新中国同行,亲历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时代,经历了中国现代文艺思潮和中国现代美术重大事件的演进。他的艺术人生与祖国的命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新中国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休戚相关。  张仃无论是在漫画
期刊
佛者,或曰浮屠,皆梵语也,汉言觉也。 释迦佛应众业所感,于贤劫示现人间成就,慈悲怜悯,三转法轮,弘法利生,开示世出世间之真实本源。于是古毗舍离国大善知识发心供养,于其林中施建道场,名曰“雁堂”,以形似雁故。每读乎此深心赞叹,遂以为吾号也,乃仰慕者云云。  畴昔始龀,常思生所从来,又喜闻鬼神佛道非常之事,异此种种,莫不夙缘者欤!且寻思六祖慧能大师虽不通文墨,仅凭《金刚经》一句偈便悟,逐智慧泉涌。慕而
期刊
绘画是我个人的修行方式,早晨起来,头脑清醒,常有诸多感受涌上心头,因而诉诸纸素,就成了我的精神突破口。这时我只有直奔画室铺开纸笔,将所思所感幻化成山山水水,一口气画了下来,才觉得心情舒坦,竟不知是我代山川而言还是山川代我而言。在这种精神趋动下画画,除了快乐,常常伴随着有很多的想法,促使我去探索,去体悟,因而画画成了我最本质、最直接的悟道方式。  我算是在美院里浸泡了两年的人,深知传统的厉害,自觉下
期刊
张仃先生,当代中国一位身体力行地弘扬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定承继者、一位红色革命文化的忠实建设者、一位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卓越实践者,是代表我们这个时代中华文化创造发展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  2010年,张仃先生离我们而去,张先生无论是在为艺为学还是为业为人上,都堪称典范,他的离去使得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星空显得落寞黯然。今年是张仃先生诞辰100周年,我们希冀通过这个展览来展示张先生各个时期的
期刊
庞平,女,祖籍山西平遥,现居北京,毕业于河南大学艺术学院美术教育专业。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2014年至今在中国国家画院跟随贾广健先生学习中国画。2002年参加河南省第一届美术教师画展获一等奖;2003年参加河南省新人新作展获优秀奖;2002年参加中国名家秦皇岛荷花节展的作品被收藏;2014年参加中国国家画院优秀作品展的作品被收藏;2015-2017年参加三次河北永清贾广健师
期刊
欧阳明钰,湖南耒阳人,号金玉堂主,别署止奡。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华佛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深圳市长青老龄大学书画篆刻客座教授。书法、绘画、篆刻作品先后获奖或入展国家级专业展赛50余次,2014年度12次登榜中书协展览。作品曾获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乾元杯”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最高奖、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全国书法展最高奖、首届“刘禹锡杯”全国书法作品展最高奖、“巴
期刊
认识书法人,常先仰其字,后缘其人。我与银贵兄认识也不外乎。廿年有余矣。  他的学书轨迹与人生轨迹一样,不甘寂寞、不甘平庸、不甘平凡,终成其以书养人,以人养书之相契、之交融、之境界。从有安稳高薪管理工作,到弃职专职书法,从多家徘徊,到专精小楷,学书育人、以书持家,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其有感恩书法之心,有敬畏书法之意,虔城而执着,至信而深厚。  若把书体比作人,正楷者,如若在古代,定是清欢寡欲、正直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