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引力定律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rimpdrag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即宇宙所有物体之间,都有相互吸引的力作用着,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着一种相互吸引的力量。其实,何止物体之间存在着相互吸引的力量,就是人的精神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吸引的力量。而这种精神引力有以下规律:
  一、两个精神个体之间,必是同质方能相吸。
  二、精神引力不受时空之限制。
  三、相互排斥也是引力之一种形式。
  四、精神引力推动人类思想之发展与人类文明的进步。
  五、精神是高贵的,高贵引发高贵。
  说明:一、两个精神体之间,必是同质方能相吸,就像是磁铁,只能吸住铁屑、铁钉、铁皮、铁块,而断不能吸住金、银、铜、锡、塑料、木头等。周公吸引着孔子,孔子吸引着孟子、荀子,旬子吸引着王充、李贽;苏格拉底吸引着柏拉图,柏拉图吸引着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吸引着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家;康德吸引着叔本华、黑格尔,黑格尔吸引着马克思;精卫、邢天吸引着陶渊明,陶渊明吸引着苏轼,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二、精神引力完全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相隔两千多年,苏格拉底对于智者来说,一如活在当下。三、精神引力不仅表现在两个精神体之间的相互吸引,而且表现为两个精神体之间的相互排斥,此排斥也是引力之一种,就像是魔鬼也属于上帝的一部分,地狱也属于天堂之一部分,無后者则前者也难以存在。四、人之可贵,在于其会思考,而思考正是人类精神最重要之内核,不会独立思考之人如木头,如土块,如塑料,再强大的精神引力,于他也是白搭,这样的人,便是完全丧失了精神的人。思想只对思想发生作用,而只有思想间之相互吸引、碰撞,方能推動人类思想之进步,人类能到达今日之文明程度,端赖于此。五、人之高贵,全部体现在其精神性上。只有高贵之精神,方能引发灵魂的高贵。
其他文献
中國人讲究“知恩图报”,所谓“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是也。其表达的是人性之美、人情之重。一个社会群体之间,互相关爱又互相感激,社会自然就变得更加和睦友善。然而“感恩”的形式有时却充盈着不同的形态,变幻出异样的结果。  唐人刘禹锡讲过一个故事,说:一位老妪,有一次在山林中看见只老虎一瘸一拐地走着,知道它的脚受伤了,所以上前问它:你的脚怎么啦?老虎举起脚爪给老妪看,果然脚掌上有一根芒刺。老妪便帮老虎拔了
期刊
最近朋友发来的有关“养生”的图片、资料、文章,堪称是连篇累牍,累牍连篇,读不胜读。  想想也是:人逾花甲之年,坐六(十)望七,已到桑榆晚景。能到世上来走一遭原就不易,自然希望能再多活几年,多看几眼,因为据说人比人,最后比拼的是“寿命”之长短!故而,读点有关“保健”的书,念点有关“养生”的经,也在情理之中——可以理解!  問题是“养生”是否得当,身心是否健康,恐怕和看多少资料、听多少讲座,没多少关系
期刊
忏悔原为佛教语。佛家规定,僧人每半月集合举行诵戒,给犯戒者以说过悔改的机会。后引申为认识了错误或罪过而感到痛心并决心改正。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过而悔而改,仍不失亡羊补牢之效,仍有救赎提升之望。因而,古今中外每日每时都有无数的人在忏悔,还有人居然把忏悔寫成了书,古罗马人奥古斯丁写了一本《忏悔录》,法国的卢梭也写了一本《忏悔录》,都彪炳史册。  不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是忏悔,忏
期刊
有人说,你自己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谁在一起。又有人说,人生有三大幸运:上学时遇到一个好老师,工作时遇到一个好师傅,成家时遇到一个好伴侣。这儿的好老师、好师傅,好伴侣,无疑就是我们生命中的贵人。  何谓贵人?按我自己的理解,那些在我们成长道路上帮助我们成长,帮助我们跨过阻碍前进的沟沟坎坎,从而使我们的人生发生重大转折的人,就是我们生命中的贵人。  劳崇光、穆彰阿是曾国藩的贵人。曾国藩原名曾子城
期刊
我和老伴都很关心时事,看电视知道2015年末在巴黎开了个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中國贡献很大,与会国最终签署了《巴黎协定》。中国人大常委会于2016年9月3日批准了《巴黎协定》。《巴黎协定》于2016年11月4日正式生效,国家主席习近平致信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表示祝贺。  我和老伴议论,这是世界大事,国家大事,是领导人要管的事;我们已经年逾古稀,还能为这做点什么吗?这毕竟关乎到我们子孙后代的幸福啊
期刊
《庄子·知北游》曰:“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郤。”时光“骏马”的飞驰,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强悍而无情的时光老人,慷慨地将流金岁月中提炼出来的履歷之“银”,公平地“镀”在每个人的乌发之上;一丝丝闪亮的银发,不就是倏忽而过之白驹留下的闪光岁痕吗?宋朝赵师侠《鹧鸪天》有两句古今传颂的名句:“春风解绿江南树,不与人间染白须。”笔者不才反其意而用之:“春风解绿江南树,亦与人须乌镀银。”  由“镀”让人很自
期刊
一个人,一辈子到底挣了多少钱?又花了多少钱?他的那些钱是为谁而花?  有一天,我和王老大讨论这个问题。王老大说,为儿子买房后,口袋里的银子,也就所剩无几了。  王老大今年53岁,他这大半辈子,没有发过什么意外之财,只做过一年小本生意,中过一次最大的奖,也只有10元。  他掰着手指头算了算:儿子上大学用了10万、买车花了15万、结婚用了30万……算来算去,总算不对,也不知道,这辈子的钱,都花在哪儿了
期刊
闲来无事,摸过一张报纸随便翻翻,见其《城事》版上有满当当一栏征婚启事,我便浏览起来。开卷有益。一浏览,我发现征婚启事里蛮有故事。  从1981年“新中国第一条征婚广告”诞生至今,征婚启事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历程。30多年来,国家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人们的经济收入、生活水平、婚姻观念、价值取向,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巨变都能从征婚广告里反映出来。  让我们重温一下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一则广告吧:张
期刊
有则生肖故事,说动物们经过多次角逐,决出了12生肖。后边的10个座次,也排定了,只剩最活跃的老鼠和任劳任怨的老牛,没有分出谁一谁二。憑人缘和实力,胜败应该没有悬念。  比赛开始,一街人看到老牛四平八稳地登场了,想起它耕田、拉磨和驮重物,无不心怀敬意。老鼠呢,影子也没寻到。忽然,墙角边“嚯——”一声,老鼠斜里跳上了牛背,引出一街哄笑。老牛有些不自在,抖抖身子,又甩甩尾巴,想让它下来。老鼠愿意吗,顺着
期刊
四时八节走亲访友之外,庄稼人从早到晚在田地里播种耕耘,不大出远门,一来是钱短,路上花销不起,二来农活缠人,摊不起闲工夫。庄子里个别“不成器”的瘦鬼,动不动背个鸡笼匆匆上路,捏锄扶犁的人们便赠他一个头衔:二流子。让那封号鸡毛似地沾着他的鸡笼,轻飘飘、晃悠悠地远去。  旷野路平,自从单车(自行车)兴起以后,情况有变。自行车上,常见那些喜期在即的恋人或新婚燕尔的小两口。他们心照不宣,喜欢同骑一辆车子出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