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检测题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二物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243775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
  1.下面四幅图(如图1)中的现象,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是( ).
  2.一束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当入射角逐渐增大时,折射角的大小将( ).
  A.不变
  B.逐渐减小
  C.逐渐增大,但总小于人射角
  D.逐渐增大.可能大于入射角
  3.如图2.人眼在4处看见河里B处有一条鱼,若从A处射出一束激光,要使激光照在鱼的身上,则激光应向着哪点射出( ).
  A.B上方
  B.B点
  C.B下方
  D.B的左方或右方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凸透镜、光屏和烛焰的位置如图3所示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则().
  A.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B.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把蜡烛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小
  D.把蜡烛向右移动少许,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小
  5.小丽用照相机对远处的同学进行拍照,拍出的底片如图4乙所示,若相机的焦距不变,要使底片的像如图4甲所示,则( ).
  A.小丽离被拍同学的距离远些,镜头要往前伸
  B.小丽离被拍同学的距离近些,镜头要往后缩
  C.小丽离被拍同学的距离远些,镜头要往后缩
  D.小丽离被拍同学的距离近些。镜头要往前伸
  6.如图5所示,一束光线斜射人容器中,在P处形成一光斑,在向容器里逐渐加满水的过程中,光斑将( ).
  A.向左移动后静止
  B.向右移动后静止
  C.先向左移动再向右移动
  D.仍在原来位置
  7 加图6是表示两个人看物体时的光路图,要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则( ).
  A.甲需配戴的眼镜是近视镜
  B.乙需配戴的眼镜是近视镜
  C.甲需配戴的眼镜是凸透镜
  D.乙需配戴的眼镜是凹透镜
  8.如图7所示。用手拿凸透镜远离书的过程中,通过凸透镜不可能观察到的像是( ).
  A.正立放大的像
  B.iE立缩小的像
  C.倒立放大的像
  D.倒立缩小的像
  二、填空与作图题(每空2分,作图题每题4分.共58分)
  9.使一小灯泡发出的光经透镜折射后成为平行光线,应选用的透镜是
  镜,灯泡的位置应该在
  处.
  10.我国古代就有对光现象的描述,如“捞不到的是水中月.摘不到的是“镜中花”“潭清疑水浅”.“水中月、镜中花”是光的
  现象形成的 像,“疑水浅”是光的
  现象形成的 像.
  11.天文爱好者可以用
  望远镜来观察行星和月球,这种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镜.当被观察到的物体在物镜的两倍焦距以外时,物体成一个的
  像(选填“放大”或“缩小”.“实”或“虚”),然后这个像再经过目镜
  (选填“放大”或“缩小”),观察者就能看清楚较远处的物体,这就是望远镜.通过这种望远镜所看到的物体是
  的(选填“倒立”或“正立”)
  12.在碗里放一枚硬币,当碗里盛满水并静止时,看上去碗底的硬币要比实际的深度 些,这是由于光从 射向在水面发生
  的缘故,同样的道理,看到插入水中的筷子向
  弯折.
  13.如图8所示,MN是物质A和B的分界面,且其中之一是空气,一束光线从物质A射到物质B,则入射角为
  度,折射角为_____度,其中_____物质是空气.
  14 如图9.在注有清水的试管内留有一稍大的空气泡。使太阳光从试管的正上方向下照,观察试管下方的白纸。可以发现白纸上与空气泡相对应的位置上.有一椭圆黑影,而其他部分竟是一条与试管平行的亮线.这是因为试管充满水的地方相当于_____透镜,而气泡与周边的水组成_____透镜.如果把白纸从靠近试管向下移动到较远处,亮线的粗细将如何变化?_____.
  15.完成图10、图11中的光路图.
  16.图12中的两架敌机,一架是实际飞机.一架是从潜水艇上观察到的该飞机的像,请用光的作图法确定哪架是实际飞机.
  三、实验与探究题(第17题4分,第18题10分。第19题4分,共18分)
  17.如图13所示,当光由水斜射人空气时,在界面处既发生光反射现象,也发生光折射现象.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那么.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将会发生什么现象?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你的猜想和支持你这一猜想的理由.猜想:_____.理由:_____ .
  18.小明在家发现圆形鱼缸中的鱼被放大了,很想知道为什么.他带着问题去问老师,老师指导他做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实验中:
  (1)成像出现了如图14所示的问题.你解决的方法是
  .
  (2)保持凸透镜不动,要使所成的像变大且清晰,蜡烛应
  (选填“向左”或“向右”)移动。光屏应_____(选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应用这个原理制成了_____.继续移动蜡烛后光屏上怎么也找不到烛焰的像了,但是透过凸透镜却看到了一个放大的烛焰的像.请你帮小明解释圆形鱼缸中的鱼被放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如图15所示,冬冬在探究光的色散现象时,看到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冬冬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思考.受此启发,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冬冬想:如果分别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射入,红光、紫光对凸透镜的焦距是否不同呢?
  请写出你的推断:——色光对凸透镜的焦距大,你推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and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本文结合教学经验,浅谈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通过积极引导作用,培养学生想象能力,为孩子思维能力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的教学策略。 Based on the teaching experience, this
“钱学森回国绝不是去种苹果树的”时间的钟摆缓缓地从太平洋此岸的中国,甩向彼岸的美国,然后又从美国摆回中国。这一来一回,从1935年至1955年,整整花费了二十个春秋。 The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一、教学建议刚入学的儿童最熟悉的字母就是“ɑ、o、e”,“ɑ、o、e”是他们的老朋友了。本课教学内容不仅出现这三个单韵母,而且出现了声调符号,要求学生能读出字母的四声
作为新时期的中学语文教师,作文教学应该站在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将来的写作打下良好基础的高度,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作文,让学生作文内容与形式俱美,充满灵性与个性。如何具体指导学生的作文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拓宽学生的生活面和知识面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语文老师,要主动为学生安排各种课外活动,丰富学生课外生活,开掘生活的
从事初中物理教学工作的十几年中,无论是在实验教学中还是知识传授中总发现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引起教学者的注意,注意这些问题可以避免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出现失败的可能,也有
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普洛克拉斯说过:“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中处处蕴涵着美:形式的美与内容的美,内隐的美与外显的美,婉约的美与奇异的美,独立的美与统一的美。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对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塑造完善人格,促进全面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近年来,国外分析仪器技术的发展重点在于各类精密生物分析仪器。根据 Hambre-cht δ Quist 咨询公司预测,1986~1990年精密生物分析仪器的销售额将从2.5亿美元增加到12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