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无声息中离去

来源 :焦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radoxf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你想看一看苏联20世纪80年代的样子,那么你应该到普里皮亚季,那里有着苏联原原本本的模样。苏联曾经认为的 “世界上最安全核电站”切尔诺贝利,就在城镇的不远处,普里皮亚季曾是20世纪70年代苏联的模范城镇,也是核电站几万名员工的家园。
  一场事故将这里的时间冻结,城市里的一切都还是30多年前的風貌和范式,这里有着苏联最一流的城市设施:一幢又一幢崭新却又破旧的楼房依旧在普里皮亚季矗立,文化宫、酒店、电影院、游乐场、大型超市,有15所幼儿园,6所学校,3所医院,35个小公园, 3个室内游泳池,借助着这些楼房,你依旧可以想象苏联模范城镇30多年以前的光景,就连基辅的人都会跑到这来购物,因为这里是苏联寥寥几个可以买到香水的地方之一。



  对于当地的目击者来说,1986年的4月原本应该是一个温馨的夜晚,但在核反应堆火光的映衬下,天空异彩纷呈,橘色、红色、蓝色,绚烂无比。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规模巨大,苏联当局将其称作是世界上最安全的核电站。但由于切尔诺贝利原有的设计缺陷,再加上切尔诺贝利工程人员的失误,切尔诺贝利4号机组发生爆炸,反应堆上千吨的屋顶被掀起至高空中,强放射性物质大量泄漏,辐射射线的剂量,相当于广岛爆炸原子弹的数百倍。8吨多的辐射物质随着大气环流飘散,波及整个欧洲。
  没有烟雾、没有毒气、没有战争,但他们都变成了难民。核辐射看不见,危险也因此悄无声息。
  然而,苏联最高当局也并没有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及时地通知居民做好防护措施,普里皮亚季城镇里的居民直接暴露在正常辐射数值成千上万倍的环境下正常生活,孩子们还照样在户外奔跑、玩耍。看到色彩与平日迥异的天空,好事者甚至还纷纷急往现场想要亲眼目睹。直到事发34小时之后苏联的最高当局才开始下令采取安全措施。



  1000多辆巴士抵达普里皮亚季市,政府几乎未来得及经过任何有效形式的动员,居民们只能花三个小时时间匆忙打包行李,短短几个小时之内几万人含泪但平和地疏散了,只留下了一座叫做普里皮亚季的城市空壳。事故发生后几年,在切尔诺贝利周边地区,前后约有上千万的居民搬离了自己的家乡,远离核辐射污染。
  白俄罗斯记者S.A.阿列克谢耶维奇曾冒着核辐射的危险,进入切尔诺贝利对当地上百位受害者进行了走访调查,最终成书《切尔诺贝利的悲鸣》,书中以人物独白的形式真实还原了30多年前事故发生后的切尔诺贝利现场。书中不仅还原事发的当天,也还原了一批与之相关的人:消防员、遗孀、工人、科学家、苏联官员……一批又一批救援人员,甚至在未经专业、未经任何装备就投入到切尔诺贝利泄露后的现场工作中。普里皮亚季市的第一批救灾人员,直接暴露在事发现场强辐射的环境下,“他的肺和肝的碎片都从嘴里跑出来,他被自己的内脏呛到。” S.A.阿列克谢耶维奇作品中的序幕篇《孤单的人声》,一位已故消防员的遗孀这样描述自己丈夫遭受强辐射后在医院的状况。
  几十年过去,对抗无形敌人的战役没有停止,无数受到此次事件影响的幸存者在对自己健康以及未来的担忧中度过一生。哀莫大于心死,他们当中有一些人甚至因此放弃了对生活的希望,醉生梦死中度过生命中的每一天。
  如今再看普里皮亚季和切尔诺贝利,人类撤离,大自然接管了城市。植物和动物脱离了人类束缚疯狂生长显示着惊人的美丽,整座城市甚至有点超现实主义的意味,我们将现在的普里皮亚季称之为“森林城市”应该也不为过。但这大自然的美丽同样也在提醒着这个世界:科技的力量是强大的,但是我们该用怎样的智慧去使用它?才能让1986年那个黑色的日子,永远不会再重现。
其他文献
世代守护家园,生息繁衍,是地球所有生灵共同的心愿。当我们生活在安定又美好的“小确幸”生活中,可否又会想起,我们的家园其实一直有生命在流离失所——因为自然灾害,因为人类因贪婪而起的争端,因为人类对自然无休止的巧取豪夺……工业和科技快速发展,我们的物质生活由此极大丰富。但无数物种的生存空间因此被挤压的事实,大多数人看不见,也有小部分人假装没看见;我们的贪婪引起了土地的退化,环境的破坏,同时也在挑拨着人
期刊
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某个拍摄现场,一架豪华喷气式飞机的机身上喷涂着醒目的“Trump”字样。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在飞机旁的跑车中作拍摄的最后准备,而他正怀孕的妻子梅兰娜·特朗普(Melania Trump)身着金色比基尼站在飞机的机舱门。  “大家都不要紧张。” 镇定而又低沉的声音来自摄影师安妮·莱博维茨,她一边调整自己的相机,一边指挥着场边的工作人员:“就是这样!非常漂亮!”
期刊
专注记录非洲人道主义、健康危机的美国摄影师 Jane·Hahn已经闯荡非洲10年。有一次她站在一座乍得湖沙丘上,但有人告诉她这里曾经是一片湖水,面积远远超过她目之所能及的地方。  这里没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也没有发达的工商业,想要来旅游,你得忍受那落后的基础设施。就连媒体也懒得将镜头对准这么一个地方,当你打开一些视频网站搜索“乍得湖”三个字,相关的搜索结果寥寥无几。如今乍得湖正处于消失的危机之中。茫
期刊
美国《科学》杂志2014年12月刊的一篇研究文章,解释了冰川加速融化的原因:不断升温的海水融化了支撑冰川的浮动冰架。没错,我们都知道气候正在变迁,但如果想要真正了解这种变化实际上并不容易,“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对于生活在世界其余六大洲大部分居民来说,看不见,摸不着,更像是一句口号;但这对于在两极生活的物种来说,这是一种必须要面对的生活境况。  众所周知,企鹅是为数不多在极地生活的动物之一。企鹅
期刊
飞机颠簸著降落在了机场,阿勒泰7月份的夜晚多少还是有些凉的,即使机场停机坪上打满了暖洋洋的灯光。透过背光一侧舷窗,依稀还能看到头顶闪着寒凉光芒的夏季大三角,不过银河现在肯定是看不到了。  阿勒泰是第二次来了,于我而言,新疆实在是个特别的地方。5年前我20岁,拥有一个黄金年代年轻人该有的胆大、好奇和穷。那年和家里赌气,揣了200块钱从北京出门,卖萌打滚一路西行,愣是好吃好喝地横穿整个北方走到了阿勒泰
期刊
多数80、90后对洪水的记忆多半来自1998年的夏天,连日的暴雨,河水变得浑浊不堪,学校提前进入暑假。新闻里,灾情覆盖了长江、松花江等多个水系,数以十万计的人参与抗洪抢险,抵御从上流直卷的洪峰,守护江河堤坝。  19年之后的夏天,强降雨引发的泥石流掩埋了农田,房屋倒塌。社交媒体上,若干架次的航班、高铁取消。影像更为发达的今天,人们也得以用自己手中的工具记录下身边发生的一切。  被淹的古迹  欧阳峻
期刊
祝云川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从小在部队长大,上大学读的也是军校,在他眼里,这样的环境乏味而单调,但幸运的是,18岁开始接触并爱上了摄影,从此世界开始变得绚烂多姿。  2015开始玩无人机以后,他几乎每周都要带着家人出门,作品既有川野江峰、名山古刹,也有双胞胎儿子的点彩画。一年多时间里在天空之城上传了200多个作品,收获了上万个赞,也成为天空之城的认证摄影师,但对他而言,最幸福的还是和家人围坐在一起欣
期刊
在一篇名为《2017,我想吐槽下深度摄影记者这个职业》的文章结尾,我看到了上面这句话,作者孙俊彬从事了7年新闻摄影,假以吐槽之名,让我们看到了这个职业的轮廓。  作者在职业生涯开始的5年里供职于《南方都市报》,他在文章中写,纸媒对摄影记者有一套完整的训练系统,从突发新闻做起到重大新闻报道再到独立操作重大选题。他认为记者首要的职业属性是善于发现、记录、表达,以为公众提供真实的信息增量为己任,因为依赖
期刊
百舸争流、千亩良田、万顷茶山,从高空视角望去,地球表面布满了人类独有的表情印记。这些或因劳作或由艺术或为生存形成的特殊符号,组成了人类与地球息息相关的生命密码。这些表情也许是都市高楼里的一盏灯,也许是麦田收割后的一個图案,也许是高速路上行驶的一辆汽车,也许只是一个普通人一天的日常,但汇聚到全人类的视角观看,我们每一个人,无时无刻不在制造令人震撼的表情基因,而要真实捕捉到这些表情,无人机航拍成为首选
期刊
滤镜作为一种重要的摄影配件,不管是在风光摄影、创意摄影抑或视频摄像等应用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在无人机航拍摄影越来越流行的当下,这种重要的配件如果能与无人机产品结合,相信会满足不少航拍摄影爱好者的应用需求,所以今天我们将体验一下来自耐司NiSi针对DJI 大疆旗下的精灵Phantom 4 Pro及“御”Mavic Pro推出的无人机专用滤镜套装。  之前市面针对无人机推出的滤镜产品并不多,不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