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新型城镇化建设成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旅游业逐渐成为不可忽视的经济增长点。如何将旅游业的带动作用引入新一轮的城镇化建设中,探索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旅游业互动融合的发展模式,找到二者的结合点,文章就此提出了相应的路径。
关键词:城镇化;旅游业;互动
一、城镇化与旅游业发展的互动关系
(一)城镇化为旅游业发展提高良好的环境基础。城镇化的有序推进能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有利的平台。因为城镇化的建设对于一个地区而言实际上只有一次机会。因为城镇化的过程就是区域的重新布局和规划,包括基础设施的配备、城镇的功能布局等等,关系面非常的广,一旦布局确定就很难更改。因此我们在城镇化的进程中,一定不能照搬城市建设的格局,千篇一律,大拆大搬,毫无特点。在规划和建设中应该彰显当地的特色,传承当地的文化,有文化底蕴和特色的东西才能经久不衰。这样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美丽城镇本来就可以作为旅游景区来打造,对于游客的吸引力也会大大增加。城镇化建设看重城市品牌和城市特色文化,利于挖掘和保护地方文化设施和人文景观,这会对我国传统的观光型旅游产生积极的影响,提升旅游活动的文化品位,深化旅游层次,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城镇化建设的有力推进也能使当地的系统功能日趋完善。
(二)城镇化能带来旅游业的黄金发展期。当前,人们的收入水较提高,为出行旅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据相关数据显示:近十年来,我国公民旅游数量大幅增长,中国已形成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市场需求持续旺盛。2013年,国内游客32.6亿人次,比上年度增长10.3%。但是我们可以看到,旅游人口多集中在城镇,农村人口较少,城镇居民人均旅游消费几乎是农村居民的两倍,这个差距是巨大的。如何带动农村居民旅游的数量,实现消费升级,这就需要依靠我们的新型城镇化。城镇化的进程不光能够带来当地产业升级、系统功能完善,而且未来还将有大量的农村人口实现城镇化,消费数量扩大和消费结构升级必将为旅游业带来更加多的发展机遇。
(三)旅游业为城镇化的发展提供强大支撑。旅游业作为典型的第三产业,涵盖吃、住、行、游、购、娱等需要。旅游业的发展能带动很多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城镇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可以看到,现代旅游已经交叉渗透到很多交叉行业中,形成了一个泛旅游产业群。据相关数据显示: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带动110个行业的发展,是典型的龙头产业。比如:旅游业的发展对于餐饮业的贡献率达到40%,对住宿业的贡献率达到90%。此外还包括产品供应商、客户、销售渠道和专业化的基础设施提供者,并拓展到提供专业的培训、教育、信息、研究等支持的政府和其他机构、组织。因此,旅游业能为城镇集聚产业、集聚资金、集聚人口,是新型城镇经济聚集效益的重要途径。
(四)旅游业促进城镇化可持续发展。旅游业是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产业,与资源环境和人文生态系统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可以看到,旅游业的发展本来就是依赖于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特色,是一个能源消耗低,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发展旅游业能够带动城镇化发展的可持续化,减少高能耗和高污染。在旅游项目建设时更多的关注生态旅游项目,能有利于建设生态、宜居的新型城镇。另一方面,旅游业的发展也能有效带动城镇化过程中居民的幸福指数提高。旅游产业不仅能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提高生活质量,而且美丽的景区还能使人身心更加愉悦。可以看到,发展旅游业能够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帮助当地缓解就业压力,并且在城镇化进程中大力发展旅游业还能解决诸如:留守儿童、用工荒等社会问题,使家庭更加幸福,社会更加和谐。
二、城镇化与旅游业互动发展路径
(一)科学制定城镇旅游发展规划。一方面,在城镇化进程中应该坚持旅游发展差异化,充分挖掘本地旅游特色资源包括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打造特色,不要盲目追求现代化的元素,景区的规划应该尽可能的保护当地的自然风貌,历史文化,用当地原滋原味的风俗民情和特色来吸引游客,从而增加旅游景区对游客的吸引力。再次,在发展城镇基础设施和生活配套的基础上,可以结合当地特色和风土人情打造与景区类型相一致的特色城镇,使城镇本身可以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吸引游客,进而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并逐渐形成一、二、三产业的互动。
(二)有效规范旅游市场。当前,虽然居民外出旅游的数量和热情都在逐年增长,但是总体而言,旅游消费环境却不尽人意,进而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也大大削弱了旅游业推动城镇发展的作用,因此有效规范旅游市场显得至关重要。可以考虑利用政府和行业协会、社会媒体的合力一起打击旅游中的违法侵权行为,鼓励行业协会加强旅游企业的自我管理的自觉性,充分利用大众媒体的社会监督功能,对侵犯游客权益,破坏旅游市场秩序的不良企业和旅游从业者进行有效曝光,健全和完善游客投诉机制,做到有投诉有反馈,提高处理效率,第一时间把处理结果告知游客。
(三)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大力发展旅游业能有效的吸纳本地农村人口从事旅游服务,缓解当地的就业压力。一方面,我国作为旅游大国,2014年年初各旅游企业纷纷出现用工荒,说明旅游业已经面临严重的人才短缺,人才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然而,促进农业人口向旅游业转移就业,可以丰富旅游业的人才资源供给,提高旅游业发展基础。但目前由于农业转移人口职业技能普遍较低,不能满足现代旅游业市场多元化需求,故农业转移人口进入旅游业市场就业并不充分,特别是一些中高端的旅游职业岗位存在空缺,而农村转移人口由于相关专业技能的缺失却无法胜任。可以看到,加强职业教育培训事在必行。比如增加政府投入,开办远程教育;深入农村基层进行现场培训;在流动人口集中的城市建立若干社区培训学习中心,向农业转移人口免费提供信息技术和就业技能培训。同时鼓励农村当地居民参加职业资格认证培训,进入旅游行业发展。
总之,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近十几年来,虽然我国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城镇化水平日益提高。但在城镇化的过程中也凸显了很多问题,尤其是相同职能类型的城镇重复建设,城镇化速度与产业结构演进不协调、产业与居住配套不合理,新城镇配套服务设施不健全等。这些矛盾阻碍了我国城镇化的健康发展,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在新一轮的城镇化建设中,必须走一条符合国情、可持续发展之路。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以发展旅游业为导向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双方互为依存,相互促进,但在二者良性互动发展过程中,我们应该切实考虑各地区旅游开发和城镇化建设的现实状况和客观条件,找到二者的结合点,积极有效推动城镇化进程与旅游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 蒙睿,刘嘉纬. 乡村旅游发展与西部城镇化的互动关系初探[J].人文地理,2002,(2).
[2] 刘云. 休闲旅游与区域城镇化互动融合实证研究[J].江淮论坛,2014,(3).
关键词:城镇化;旅游业;互动
一、城镇化与旅游业发展的互动关系
(一)城镇化为旅游业发展提高良好的环境基础。城镇化的有序推进能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有利的平台。因为城镇化的建设对于一个地区而言实际上只有一次机会。因为城镇化的过程就是区域的重新布局和规划,包括基础设施的配备、城镇的功能布局等等,关系面非常的广,一旦布局确定就很难更改。因此我们在城镇化的进程中,一定不能照搬城市建设的格局,千篇一律,大拆大搬,毫无特点。在规划和建设中应该彰显当地的特色,传承当地的文化,有文化底蕴和特色的东西才能经久不衰。这样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美丽城镇本来就可以作为旅游景区来打造,对于游客的吸引力也会大大增加。城镇化建设看重城市品牌和城市特色文化,利于挖掘和保护地方文化设施和人文景观,这会对我国传统的观光型旅游产生积极的影响,提升旅游活动的文化品位,深化旅游层次,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城镇化建设的有力推进也能使当地的系统功能日趋完善。
(二)城镇化能带来旅游业的黄金发展期。当前,人们的收入水较提高,为出行旅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据相关数据显示:近十年来,我国公民旅游数量大幅增长,中国已形成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市场需求持续旺盛。2013年,国内游客32.6亿人次,比上年度增长10.3%。但是我们可以看到,旅游人口多集中在城镇,农村人口较少,城镇居民人均旅游消费几乎是农村居民的两倍,这个差距是巨大的。如何带动农村居民旅游的数量,实现消费升级,这就需要依靠我们的新型城镇化。城镇化的进程不光能够带来当地产业升级、系统功能完善,而且未来还将有大量的农村人口实现城镇化,消费数量扩大和消费结构升级必将为旅游业带来更加多的发展机遇。
(三)旅游业为城镇化的发展提供强大支撑。旅游业作为典型的第三产业,涵盖吃、住、行、游、购、娱等需要。旅游业的发展能带动很多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城镇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可以看到,现代旅游已经交叉渗透到很多交叉行业中,形成了一个泛旅游产业群。据相关数据显示: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带动110个行业的发展,是典型的龙头产业。比如:旅游业的发展对于餐饮业的贡献率达到40%,对住宿业的贡献率达到90%。此外还包括产品供应商、客户、销售渠道和专业化的基础设施提供者,并拓展到提供专业的培训、教育、信息、研究等支持的政府和其他机构、组织。因此,旅游业能为城镇集聚产业、集聚资金、集聚人口,是新型城镇经济聚集效益的重要途径。
(四)旅游业促进城镇化可持续发展。旅游业是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产业,与资源环境和人文生态系统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可以看到,旅游业的发展本来就是依赖于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特色,是一个能源消耗低,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发展旅游业能够带动城镇化发展的可持续化,减少高能耗和高污染。在旅游项目建设时更多的关注生态旅游项目,能有利于建设生态、宜居的新型城镇。另一方面,旅游业的发展也能有效带动城镇化过程中居民的幸福指数提高。旅游产业不仅能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提高生活质量,而且美丽的景区还能使人身心更加愉悦。可以看到,发展旅游业能够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帮助当地缓解就业压力,并且在城镇化进程中大力发展旅游业还能解决诸如:留守儿童、用工荒等社会问题,使家庭更加幸福,社会更加和谐。
二、城镇化与旅游业互动发展路径
(一)科学制定城镇旅游发展规划。一方面,在城镇化进程中应该坚持旅游发展差异化,充分挖掘本地旅游特色资源包括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打造特色,不要盲目追求现代化的元素,景区的规划应该尽可能的保护当地的自然风貌,历史文化,用当地原滋原味的风俗民情和特色来吸引游客,从而增加旅游景区对游客的吸引力。再次,在发展城镇基础设施和生活配套的基础上,可以结合当地特色和风土人情打造与景区类型相一致的特色城镇,使城镇本身可以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吸引游客,进而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并逐渐形成一、二、三产业的互动。
(二)有效规范旅游市场。当前,虽然居民外出旅游的数量和热情都在逐年增长,但是总体而言,旅游消费环境却不尽人意,进而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也大大削弱了旅游业推动城镇发展的作用,因此有效规范旅游市场显得至关重要。可以考虑利用政府和行业协会、社会媒体的合力一起打击旅游中的违法侵权行为,鼓励行业协会加强旅游企业的自我管理的自觉性,充分利用大众媒体的社会监督功能,对侵犯游客权益,破坏旅游市场秩序的不良企业和旅游从业者进行有效曝光,健全和完善游客投诉机制,做到有投诉有反馈,提高处理效率,第一时间把处理结果告知游客。
(三)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大力发展旅游业能有效的吸纳本地农村人口从事旅游服务,缓解当地的就业压力。一方面,我国作为旅游大国,2014年年初各旅游企业纷纷出现用工荒,说明旅游业已经面临严重的人才短缺,人才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然而,促进农业人口向旅游业转移就业,可以丰富旅游业的人才资源供给,提高旅游业发展基础。但目前由于农业转移人口职业技能普遍较低,不能满足现代旅游业市场多元化需求,故农业转移人口进入旅游业市场就业并不充分,特别是一些中高端的旅游职业岗位存在空缺,而农村转移人口由于相关专业技能的缺失却无法胜任。可以看到,加强职业教育培训事在必行。比如增加政府投入,开办远程教育;深入农村基层进行现场培训;在流动人口集中的城市建立若干社区培训学习中心,向农业转移人口免费提供信息技术和就业技能培训。同时鼓励农村当地居民参加职业资格认证培训,进入旅游行业发展。
总之,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近十几年来,虽然我国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城镇化水平日益提高。但在城镇化的过程中也凸显了很多问题,尤其是相同职能类型的城镇重复建设,城镇化速度与产业结构演进不协调、产业与居住配套不合理,新城镇配套服务设施不健全等。这些矛盾阻碍了我国城镇化的健康发展,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在新一轮的城镇化建设中,必须走一条符合国情、可持续发展之路。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以发展旅游业为导向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双方互为依存,相互促进,但在二者良性互动发展过程中,我们应该切实考虑各地区旅游开发和城镇化建设的现实状况和客观条件,找到二者的结合点,积极有效推动城镇化进程与旅游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 蒙睿,刘嘉纬. 乡村旅游发展与西部城镇化的互动关系初探[J].人文地理,2002,(2).
[2] 刘云. 休闲旅游与区域城镇化互动融合实证研究[J].江淮论坛,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