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前经济社会中,随着高等教育市场的不断发展,高校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特色人才的主要培养机制是看,如何在激烈的市场中能够持续的发展。本文主要深入的分析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的现状以及专业特色人才的含义;并且探讨了高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特色构建人才模式、人才培养理念、整合师资队伍、构建教学模式、以及设置课程等诸多方面。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培养机制特色人才
近几年来,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全球高等教育不断进步的趋势下,面对一场世界性的教育大转型、新的经济时代以及IT的风起云涌中,寻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以及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特色人才。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现状
根据有关权威部门的调查,我国在今后将会存在着20万的软件人才缺口,并且还在以每年的20%不断地增长,软件人才的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相当的不足。而清华大学的调查结果显示:新型的创新人才需求企业占13.7%;应用人才需求的企业占66.2%;应用人才和创新开拓的人才需求企业占9.8%,这充分的说明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的是应用型人才。
二、建立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的特色
1、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需求也日益加剧,呈现多样化的趋势。(1)需要懂技术、管理软件以及行业知识的高级人才;(2)需要设计人员以及系统分析人员;(3)需要能够熟练编程的基础程序人员。
2、高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根据多数的用人企业、单位的人才需求情况,以及高校本身的特点,选择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和熟练地编程程序员为主,结合公司或者企业的需求导向,改变市场需求和高校教育的人才不匹配的现状,对人员的紧缺问题达到了缓和的目的。着重强调学生们的综合素质训练,对学生的通识教育要进一步的增加,舍弃传统的以学术型、研究型培养精英人才的概念,选择适应与广大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技术型的、大众化的教育理念,综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强化训练,并且注重学生的智育教育以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高校的创新人才要具有技术二次开发的能力;根据应用的知识进行一定多个创新能力以及胜任某种职业岗位的技能,使高校的创新人才技能型创新型的人才具有全面的知识结构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高校计算机专业的特色人才培养机制
(1)确立有利于专业发展的务实先进的培养理念,对校园的文化环境和营造特色人才的培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积极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学习观和就业观,从而形成了高校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的特色教育。(2)更新高校的教育观念,改革和创新培养模式,确立培养的目标和质量标准,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的实用理论基础加大培养力度,突出动手和实践的能力,围绕着市场竞争力和公司需求为培养目标,寻求一种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3)把握高校人才的培养规律,完善改革教学模式,将能力培养和理论教学紧密的结合起来,统一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理论知识、综合素质,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它的自主学习能力。(4)整合高校的师资队伍,提升教学优化的力量,有利于培养面向应用用一定的理论基础、动手能力突出、专业面广、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强的特色型人才,不断地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进行更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们能够有挖掘新课题的价值能力,成为新知识的创造者和研究者。(5)结合实际需求,精心铸造高校优良课程,构建一个有特色的、灵活多样的、适合时代发展的教学体系和考核体系,从而最大程度的优化专业结构。
四、总结
高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增加了市场竞争力,培养出具有一定多个质量、从事软件开发及应用的专业技术人员,为我国的软件产业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同时建立、探索以及形成了队伍和人才培养的新制。
参考文献
[1]未名.为科教兴国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N].北京:中国教育报,2002-09-03
[2]牛维麟.新世纪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J].北京:中国高等教育,2001年第20期:35- 37.
[3]连漪,梁健爱.基于市场竞争下普通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机制的探讨[J].北京: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年6月第25卷第3期:106- 110.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培养机制特色人才
近几年来,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全球高等教育不断进步的趋势下,面对一场世界性的教育大转型、新的经济时代以及IT的风起云涌中,寻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以及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特色人才。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现状
根据有关权威部门的调查,我国在今后将会存在着20万的软件人才缺口,并且还在以每年的20%不断地增长,软件人才的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相当的不足。而清华大学的调查结果显示:新型的创新人才需求企业占13.7%;应用人才需求的企业占66.2%;应用人才和创新开拓的人才需求企业占9.8%,这充分的说明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的是应用型人才。
二、建立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的特色
1、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需求也日益加剧,呈现多样化的趋势。(1)需要懂技术、管理软件以及行业知识的高级人才;(2)需要设计人员以及系统分析人员;(3)需要能够熟练编程的基础程序人员。
2、高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根据多数的用人企业、单位的人才需求情况,以及高校本身的特点,选择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和熟练地编程程序员为主,结合公司或者企业的需求导向,改变市场需求和高校教育的人才不匹配的现状,对人员的紧缺问题达到了缓和的目的。着重强调学生们的综合素质训练,对学生的通识教育要进一步的增加,舍弃传统的以学术型、研究型培养精英人才的概念,选择适应与广大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技术型的、大众化的教育理念,综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强化训练,并且注重学生的智育教育以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高校的创新人才要具有技术二次开发的能力;根据应用的知识进行一定多个创新能力以及胜任某种职业岗位的技能,使高校的创新人才技能型创新型的人才具有全面的知识结构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高校计算机专业的特色人才培养机制
(1)确立有利于专业发展的务实先进的培养理念,对校园的文化环境和营造特色人才的培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积极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学习观和就业观,从而形成了高校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的特色教育。(2)更新高校的教育观念,改革和创新培养模式,确立培养的目标和质量标准,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的实用理论基础加大培养力度,突出动手和实践的能力,围绕着市场竞争力和公司需求为培养目标,寻求一种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3)把握高校人才的培养规律,完善改革教学模式,将能力培养和理论教学紧密的结合起来,统一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理论知识、综合素质,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它的自主学习能力。(4)整合高校的师资队伍,提升教学优化的力量,有利于培养面向应用用一定的理论基础、动手能力突出、专业面广、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强的特色型人才,不断地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进行更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们能够有挖掘新课题的价值能力,成为新知识的创造者和研究者。(5)结合实际需求,精心铸造高校优良课程,构建一个有特色的、灵活多样的、适合时代发展的教学体系和考核体系,从而最大程度的优化专业结构。
四、总结
高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增加了市场竞争力,培养出具有一定多个质量、从事软件开发及应用的专业技术人员,为我国的软件产业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同时建立、探索以及形成了队伍和人才培养的新制。
参考文献
[1]未名.为科教兴国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N].北京:中国教育报,2002-09-03
[2]牛维麟.新世纪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J].北京:中国高等教育,2001年第20期:35- 37.
[3]连漪,梁健爱.基于市场竞争下普通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机制的探讨[J].北京: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年6月第25卷第3期:106- 110.